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楚怀王》-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然这时候公子职还只是一个燕国在韩国的人质,连燕王都不是。但是他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他的母亲是秦王的女儿,他是秦王的亲外甥。如此一来,秦国迅速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担心受怕者,变成了局中人。

      秦王一见赵国要力挺自己的外甥做燕王,公子职哭着喊着叫外公,想要当孙子抱秦国的大腿。秦王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同时收获燕国的支持和打击齐国的嚣张气焰,立即举双手赞成,决定和赵魏韩三国结盟,出兵攻打齐国。

      但是秦国要想出兵齐国,先要解决一个后患,那就是依然和齐国结盟的楚国,楚国不从前线撤军,秦国不敢出兵攻齐,免得被抄了后路。

      此时楚国已经对齐国很不满,自己出兵和秦国硬拼,以一己之力抗下了秦国的压力,只得到一块曲地,而齐国轻松的吞下了燕国。

      这收获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啊,楚国心中不平衡。

      而且齐国吞下燕国后,实力一跃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论威胁程度,远远超过了秦国,赵魏韩楚宋越直面齐国庞大的压力,不得不想方设法削弱齐国。

      齐国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吸引了天下的仇恨。

      第七章 为之奈何

      在齐国攻下燕国的那一刻,楚国就陷入了被动,如果不是因为楚国和秦国处在敌对交战状态,前任楚怀王早就杀向齐国了,就像他父亲楚威王围攻齐宣王父亲齐威王一样。

      一方面自己正在与另一个大国对峙,轻易不能脱身。另一方面自己的盟友实在是太厉害,只要秦楚不插手,仅凭赵魏韩的力量,难以支持燕国复国。

      一旦齐国将燕国内部的反抗势力全部扫平,齐国的政权在燕国的土地上发挥效力,得到燕国的人力物力,十年之后,齐国再也没有那个国家能单独对抗。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也不想再和楚国对持下去,想要出兵攻打齐国,张仪来到了楚国,开出商於之地六百里的代价,请求楚国和秦国讲和,和齐国断交,各国合力围攻齐国。

      秦国的这一举动,立即与早就不想和秦国对持下去的楚国一拍即合,张仪没有多费口舌,就将楚国上下说服。

      毕竟敌人的壮大是我的不幸,原本比我弱小的盟友,一下子就强大起来,实力远远超过了自己,这也是不能接受的。

      昔日魏国强大,齐楚秦赵四国联合进攻魏国,终于把魏国打残。

      之前秦国强大起来,六国会盟,共同讨伐秦国,只可惜齐国拖后腿了。

      现在出现一个比秦国还要厉害的齐国,那么该怎么做,各国全都心照不宣,只是秦国和楚国还在对持,都不肯率先撤军,才僵持下来。

      现在楚国情况很微妙,一方面和齐国是盟友,如果出兵攻齐,一来属于背信弃义,二来后面还有秦国虎视眈眈。如果继续与齐国结盟,已经快忍不下去五国联盟,极有可能率先攻打楚国,这个是更加不能接受的。

      但是什么也不做,贸然和齐国绝交,其他国家见齐楚全都被孤立,身为盟主的秦国,先攻打楚国,还是先攻打齐国,这个赌局楚国赌不起。

      如果楚国先与秦国求和,秦国态度不明不说,楚国身为胜利国,面子很重要。因为面子问题,齐威王称王一事,楚威王还出兵伐齐,魏国窜梭五国相王,结果楚怀王攻取魏国重镇襄陵,可见楚国对面子的重视。

      好在赵武灵王的办法,立即给了秦国一万出兵齐国的理由,将秦国绑上战车,于是秦国顺着台阶,向楚国求和,代价就是商於之地六百里。

      于是原本熊槐认为应不应该和齐国绝交的问题,到了群臣这里,就变成了秦国可不可以信赖的问题,会不会在楚国和齐国断交后,不给楚国地反而会偷袭楚国。

      想通这一节,熊槐惊出一身冷汗,幸亏没有脑子一发热,根据后世的记忆,就直接拒绝了秦国的和谈。

      要是楚国再和秦国对持下去,那就是妥妥的为齐国做嫁衣,一旦齐国强大,究竟是楚国先吃亏还是秦国先遭难,这结果不言而喻。谁让楚国地盘大,大到同时和秦国齐国接壤。

      齐国乃是老牌强国,底蕴实力都比秦国强大,尤其是齐威王变法之后,实力更加强大,再吞并燕国,那就是吊打六国一统天下的节奏。

      面对这样的齐国,就算秦国有函谷关守护,那也是心里发毛,不能不害怕,更何况是其他四个国家。

      所以和齐国绝交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熊槐看了看还在争论的屈原和上官大夫,轻咳两声,打断道:“诸位爱卿,现在燕国怎么样了?”

      昭阳闻言,起身道:“回大王,据在赵国的昭滑汇报,齐王不久前已经将肆意纵兵劫掠的主将匡章调回齐国,但是赵国势单力薄,魏国被削弱的厉害,赵魏联军依旧无法与齐国抗衡,赵王所立的燕公子职,一直滞留在赵国境内,无法突破齐军的防线,回到燕国。”

      熊槐继续问道:“那么如果我们不与齐国断交,只是和秦国讲和,将前线的军队撤回来,你们认为秦国会因此进攻齐国吗?”

      “大王,秦王虽然已经老了,但是还不会那么糊涂,要是等他们把军队派出去和齐国交战,齐国向我们楚国求援,就算我们不出兵,他们也不会放心。”大将军屈匄笑道。

      熊槐听到屈匄的笑声,轻笑两声,继续问道:“那么我们楚国不与齐国绝交,将柱国景翠的军队调往东方,驻扎在齐国边境,秦国会放心进攻齐国吗?”

      “可能会吧。”屈匄想了想,给了一个不确定的答案。

      “大王,臣以为不可,国无信则衰。且不说秦国会不会攻打齐国,只要我们楚国将主力调往齐国边境,就是对齐国的挑衅,就是不宣而战,届时必将引起齐国大军前来对持,如此一来,就是我楚国与齐国相争,其他各国坐收渔翁之利。”

      屈原听楚王说完,急忙劝阻。

      昭阳亦道:“大王,三闾大夫所言极是,一旦不宣而战,那么背信弃义的国家就是我们楚国,这比我们楚国直接与齐国断交还要恶劣,事后,齐国无论有没有从燕国撤军,都会怨恨我们楚国。”

      听到屈原和昭阳的劝阻,熊槐立即知道自己想当然了。

      “诸位爱卿,如果我们楚国从前线撤军,并与齐国绝交,那么秦国会不会攻打齐国。”

      众人齐声道:“回大王,肯定会的。”

      “那么秦国会不会把商於之地让给我们?”

      “会。”

      “不会。”

      听到大臣再次分成两派,各持一词,进入争辩的模式,熊槐张了张嘴巴,好像又把问题拉到原处。

      这个问题身为穿越者,在熊槐这里,已经不是问题,张仪这个骗子,可是让楚怀王被嘲笑了两千多年。

      每当熊槐想到这个,心中就恨不得杀了张仪。

      “咳咳。”熊槐再次打断群臣的争议,道:“诸位爱卿,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已经很明显了。”

      “那就是和齐国绝交,秦国要用商於之地来交换,换取我楚军从前线撤军。”

      “如果秦国将土地割让出来,自然一切皆休。但问题的关键是,秦国如果等我们和齐国绝交后,万一不给我们土地怎么办?”

      第八章 今时往日

      面对楚王的询问,陈轸和屈原面带喜色,楚王明显已经偏向他们了。

      还未等下大夫薛尚出来说话,大将军屈匄信心满满地高声喊道:“大王,既然我楚国能打败秦国一次,那么就能打败秦国第二次,秦国若是不给,末将请战,愿意带领楚军自己去取。”

      几个月前屈匄他就带领齐楚联军好好的教训了秦国,想来几个月后,再次教训秦国一顿,自然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咳咳咳咳。”昭阳猛地咳嗽数声,脸上流露出一股异样的潮红,站起来训斥屈匄一句,向熊槐行礼道:“大王,万万不可听信屈将军妄言,这是误国之言。”

      屈匄的言论直把熊槐惊得心惊肉跳,历史上的楚国就是因为楚国要自己去拿商於之地,才会接连惨败,让楚国由盛转衰,沦为笑柄的。

      听到昭阳的反驳,熊槐立即询问道:“令尹这是为何,之前我们不是已经打赢秦国了吗,为何现在不行了?”

      在前任的记忆里,令尹昭阳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重臣,昔日从魏国手里夺回楚国重镇襄陵,战功显赫,对军事极为了解的名将。

      昭阳答道:“大王,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去年我们楚国联合齐国,之所以能打败秦国,那是因为我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秦国自五年前五国伐秦开始,先与五国大战,而后义渠偷袭秦国后方,秦国大军回师与义渠军队大战经年。打败义渠后,又接连与赵魏韩大战,劳师远征巴蜀两国,实在是疲惫之师。”

      “我楚军修养数年,以逸待劳,此为天时。秦军舍弃了函谷关,出关东向,攻取魏国曲地,这是抛弃地利。秦国虎狼之国,关东各国全都敌视,尤其是赵魏韩三国,恨之入骨,这就是人和。”

      “我扶危助困的仁义之师,以逸待劳攻打秦国疲敝不堪的残暴之军,自然能大获全胜。”

      昭阳顿了顿,接着道:“现在则不然,齐国攻取燕国,灭国断祀,天下诸国惶恐,纷纷合纵抗齐,而我楚国正是齐国的盟友,也是诸国要打击的目标。”

      “要不是大王英明,第一时间与赵王魏王会盟,对齐国施加压力,逼迫齐国改立燕王,从燕国撤军。恐怕此时,秦赵韩魏诸国已经大军进逼,攻打我楚国了。”

      “如今因齐国之故,大势已不在楚国这边,一旦再次攻打秦国,齐国不必多说,原本明面暗中支持楚国的赵魏韩三国,尤其是极度敌视楚国的韩国,不仅不会给予楚军帮助,反而会转头帮助秦国,届时我楚军出战,必败无疑。”

      昭阳说的头头是道,各国的态度一一指出,听得熊槐接连点头,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难道历史上楚国和秦国的大战,就是这么失败的?

      “大王,末将出言不察,死罪死罪。”听到昭阳的分析,其他人全都点头,但是屈匄吓得面无血色,急忙长拜请罪。

      “屈将军何罪之有,寡人怎么可能以言罪人。”熊槐笑道,表示自己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接着,熊槐在目光看向昭阳,询问道:“那么依令尹看来,我们楚国应该如何应对。”

      “大王,如今合纵抗齐乃是当务之急。时间拖得越久,齐国对燕国的掌控就越深入。一旦燕国百姓不再排斥齐国的统治,对于我们楚赵魏韩四国来说,就是一个灾难。因此无论秦国是否将商於之地让给我国,我们都要立即与秦国讲和,将军队从前线撤下来,免得引起赵魏两国的怨恨。”

      “而且大王,商於之地不仅对我们楚国来说很重要,是我们楚国的故地,但是对秦国来说,更加重要,不要说割让给我们楚国,哪怕我们楚国打败了秦国,秦国也会死守武关,不会将商洛之地让出。这其中缘由,客卿陈轸曾数次往返于秦楚之间,对商於之地异常熟悉,可以请客卿细说。”

      陈轸原本就是秦国的大臣,当初奉命出使楚国的时候,就和昭阳勾搭上,他们两人可是有着十几年的交情了。

      当陈轸离开秦国后,就是昭阳力邀陈轸来楚,推荐陈轸担任楚国的客卿。

      陈轸闻言,向楚王和其他的重臣道:“大王,微臣之前之所以要求秦国先割地,就是因为商於之地对秦国太过於重要,认为秦国不会放弃的缘故。”

      “昔日微臣曾经数次作为秦国的使者出使楚国,也曾作为楚国的使者,出使秦国。每次往来秦楚之间,都是走的商於武关一带的商洛古道,所以对商於之地很熟悉。”

      “商於之地六百里,是一条交通要地,东面最靠近我们楚国的是於地,中间是秦国重地武关,武关之后是商地,合称商於之地六百里。”

      “武关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易守难攻。武关的东面於地群山重叠,道路崎岖,崖高谷深,狭窄难行。而武关的西面商地则不然,地处关中,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百姓富庶。”

      “昔日商君贪图商地的富庶,不惜用欺诈的手段打败魏国,将商地收为封地。而商地以西,就是秦国故土,从商地到咸阳,一片坦途,无关可守。”

      “一旦秦国将商於之地割给楚国,我们楚国军队从武关出商地,直达秦国重镇蓝田,只要攻下蓝田,大军就可以直扑秦都咸阳。”

      “大王,试想以商於之地对秦国的重要性,秦国会将商於之地割让给楚国吗?只要商於之地不再秦国的手上,秦国就是损失一半的地利,我们楚国和秦国之间将会攻守转变,秦国将会时刻面临我们楚国的威胁,对于秦国来说,这是不能忍受的。”

      熊槐听完陈轸的叙说,这才知道商於之地对秦国的重要的性,秦国根本就不会割让出来。

      “既然张仪无意割让商於之地,难道我们楚国拒绝秦国的和谈?”熊槐迟疑问道。

      第九章 目标巴蜀

      “大王,万万不可,和谈一事乃大势所趋,切不可拒绝。

      现在秦楚和谈已经刻不容缓,一旦继续僵持下去,赵魏两国迟迟等不到秦国的援军,很有可能会在和齐国的对持中采取守势,从而抽调兵力,与秦韩两国兵合一处,四国联合伐楚,用武力替秦国接近后顾之忧。”

      这样一来楚国将会更加糟糕,昭阳立即劝阻熊槐道。

      “令尹,依你之见,我楚国该如何应对,难道要受张仪的愚弄吗?”熊槐再也不敢小瞧手下的这帮大臣,自认哪怕两世为人,还得到了前任十几年的楚王经验,貌似和令尹昭阳比起来,还有那么一丝距离。

      “大王,依微臣之见,与其要一个秦国不可能割让的商於之地,还不如要巴中之地。巴中之地与我楚国相邻,经巫郡逆流而上,大军从枳邑出发西进,只要攻下江州东面的阳关,之后就是一片坦途,占领江州,占据巴国全境,可以与秦国一争蜀中南郑。其中道理有六:”

      “其一,巴蜀两地和南郑一般,地处我楚国上游。我们楚国要想逆流而上,攻打这两个地方,实在是困难重重。但是从汉中以及巴蜀顺流而下,攻打我国腹地则很简单,秦国拥有巴蜀,实在是楚国的心腹之患。”

      “其二,巴中之地与商於之地不一样。商於之地对秦国太过重要,秦国是不可能割让出来的。而巴中之地则不然,巴中地偏民贫,乃是一个穷乡僻壤,秦得巴蜀,只是为了抢夺巴蜀立国以来积累的财富。”

      “其三,巴蜀乃是秦国新得之地,趁着巴蜀两国相争的机会,以调解【创建和谐家园】的借口,灭亡了巴蜀两国。巴蜀两国由来已久,民心归附,自秦国灭巴蜀以来,两国遗民顺流而下投奔我楚国者,不在少数。因此只要我楚国现在攻打巴蜀,必能获得两国遗民的支持。”

      “其四,昔日秦国伐蜀主将乃是客卿司马错,而非秦相张仪。若我楚国可从张仪手中得到巴蜀之地,那么不可避免司马错会对张仪产生怨。只要我楚国得到巴中之地,可以让张仪司马错结怨,离间秦国将相关系。”

      “其五,若是我楚国要求巴国而秦国答应却不给,在巴国布下重兵防守,那么秦国就要同时防守巴国南郑武关三处,以防止我们楚国出兵。届时秦国必然兵力分散,没有多余的兵力出兵伐齐,只要我们楚国的军队在国内不动弹,不与秦国对持,那么就是秦国同时失信于我们楚赵魏韩四国,促使赵魏韩三国再次投靠我们楚国,我楚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合四国之兵,无论伐齐还是伐秦,都会获得天下的支持。”

      “其六,若得巴蜀,兼并汉中,我楚国再无后顾之忧。请大王明察。”

      熊槐听到这里,向其他人问道:“诸位爱卿,不知令尹之策如何。”

      其他人对视一下,全都长拜在地,“唯大王是从。”

      熊槐点头道:“好,既然诸位爱卿无异议,那就这么决定了。来人,传张仪上殿”

      熊槐不由感叹道:“有令尹在,我楚国无忧矣。”

      “咳咳。”昭阳咳嗽两声,脸色潮红道:“大王过奖了。”

      不久,在楚国使者的接引下,张仪从外面走了进来。

      张仪入殿后,脚步不急不缓,从容有度,犹如闲庭信步一般,来到大殿的中间,向楚王行礼道:“外臣张仪见过楚王。”

      “免礼。”

      礼毕。

      张仪气定神闲道:“今齐国残暴,肆虐燕国。昔日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燕,自召公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燕王贤明,有上古尧舜之高尚品德,齐国却派兵将燕王杀害。杀燕王,夺燕国,灭燕国的血祭,【创建和谐家园】君子,残害百姓,齐国的残暴,亘古未有。”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2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