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楚怀王》-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多时,那将领回到城墙上,对公孙衍喊道:“大王说如今夜已深,有事明日再谈,犀首请回。”

      公孙衍闻言,脸色变得铁青,知道魏王已经不相信自己了。

      此时魏王十有【创建和谐家园】已经确认他公孙衍是刺杀张寿的凶手了,否则,不可能不愿意见他。

      魏王不愿意见他,他自然也不能强求,只好驱车离去。

      公孙衍回到马车里,吩咐回府后,马上思索如何破局,如何寻找刺杀张寿的真凶,洗清自己身上的嫌疑。

      就在回府的半路上,公孙衍听到另一辆马车从自己马车的旁边经过的声音。

      “刚刚那是谁的马车,是去什么地方的。”公孙衍向赶车的车夫问道。

      虽然知道这一条路只会通向魏宫,虽然知道魏王这么晚会召见的人只会是相国田需,但是公孙衍还是问了出来。

      “回君上,刚刚是相国的马车,向魏宫而去。”

      公孙衍铁青地脸顿时变得惨白,随后松了一口气,叹道:“还好现在张寿还没有死,还有转圜的於地,要不然”

      大概这时候最希望张寿不死的人就是他公孙衍了。

      “大王。”田需向魏襄王行了一礼。

      “相国可知道寡人深夜召见所为何事。”魏襄王问道。

      “大王,可是张寿被刺一事。”田需叹了一口,面色不变。

      “正是如此。”魏襄王点了点头,轻轻叹气道:“今晚大臣张寿在自己的府邸遭遇刺杀,如今生死不明,寡人刚刚得到消息,刺客是犀首以前的门客。一年前因为犀首被秦国大败,而脱离犀首。”

      “一个月前,刺客拜入张寿门下,充当张寿的门客,今晚用一把劲弩,射伤了张寿。”

      魏襄王一招手,一名宦官立即端给田需一个盘子,盘子上就是凶手逃走时留下的凶器弩。

      田需拿起那把弩,仔细查看了一会儿,道:“好弩,是韩国上好的劲弩,极少流传到其他诸国。”

      弩出现在中国时间极早,具体时间已经不可靠,传说弩是上古年代时黄帝的发明,但是这个和黄帝内经类似,只能归结于传说。

      这个传说也能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弩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战国七大国中,韩国就是一个精于制【创建和谐家园】剑的行家,按照流行的说法: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外。

      因此这把弩一到手上,田需就立即认出来。

      “不错,是韩国的好弩,相国一位这把弩是从哪里来的?”魏襄王问道。

      田需摸着自己的胡子想了一下,看了一眼魏襄王,问道:“大王可是怀疑犀首?犀首曾经在韩国担任数年相国,如果说大梁城内谁有这么精良的巧弩,非犀首莫属。”

      “相国也认为是犀首派人刺杀的张寿?”魏襄王认真的问道。

      田需摇了摇头,沉吟片刻道:“不,大王,微臣与犀首相交数十年,了解犀首的为人,虽然犀首卑鄙【创建和谐家园】,不择手段,而且对秦国和张仪满怀仇恨,同样也恨不得张寿立即去死,但是要说犀首会刺杀张寿,他张寿还没有这个资格。”

      “如果今晚被刺杀的是秦王或者张仪,那微臣倒是可以肯定,一定是犀首干的。至于张寿,这就不可能是犀首干的,对付张寿,犀首还不至于会如此大掉身价。”

      “相国言之有理。”魏襄王眉头一皱,十分不解问道:“只是如果不是犀首所为,那么凶手会是谁呢?”

      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锅

      田需回答:“大王,有三种可能,其一是齐国,这可能是齐国离间秦魏的离间计。也有可能是秦国,打算牺牲张寿,寻找借口击杀犀首。”

      “以微臣的愚见,最大的可能性,恐怕是张寿等人自导自演的一场苦肉计。”田需语出惊人。

      见魏襄王诧异的看过来,解释道:“大王,如果是其他人出手刺杀张寿,布局不会如此简陋,更不会区区一人行动,导致张寿伤而不死。”

      “所以依微臣看,这事就是张寿的苦肉计。原因就是今日朝议之时,犀首大肆渲染秦国【创建和谐家园】,张寿无力对抗犀首,只好出此下策,用自己的受伤,借秦国的势力,向我们魏国施压,要求驱逐犀首。”

      “要知道张寿被刺,犀首的嫌疑最大,凶手无论是不是犀首,张仪肯定会把这笔账算在犀首的头上。”

      魏襄王听到田需的说法,觉得好像有点道理,又好像有些问题,一时间想不明白。

      就在这时,一个宦官快步走进来,向魏襄王道:“大王,刚刚张寿府上传说消息,大臣张寿医治失败,失血而死。”

      魏襄王:“”

      田需:“”

      魏襄王好奇的看了看田需,见田需面不改色,心中惊叹,不愧是老臣,好心性。

      田需沉默数息,立即开口道:“大王,张寿是张仪的人,现在我们魏国急需秦国助力,一同攻打齐国。”

      “要是因为张寿的死,而影响到秦魏两国的关系,导致张仪大怒出兵攻打魏国,那就大事不好了。”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立即找到杀害张寿的凶手,为张寿报仇,以平息张仪和秦国的怒火。”

      魏襄王立即从张寿之死的消息中反应过来,现在秦国已经和楚国讲和,秦国接下来的出兵方向还没有确认,天知道秦国得知张寿之死,会不会攻打魏国。

      想到这一节,魏襄王急忙问道:“谁是凶手?刺客已经逃走,如今下落不明,轻易之间如何找到凶手。”

      田需摇了摇头,长叹一声,拜倒在地,语气低沉道:“公孙衍。”

      魏襄王闻言打了一个冷颤,猛地摇头道:“不可,犀首不是杀害张寿的凶手。”

      田需急道:“大王,张仪和秦国所亲近的是张寿,秦国和张仪所痛恨的是公孙衍。如果张寿的死,会让张仪恼怒魏国,那么公孙衍的人头,必然能让张仪和秦王欣喜若狂。”

      “如今我魏国以及和齐国交难,如果再同秦国交恶,一旦秦齐两国同时进攻,大王,我们魏国应该如何是好。”

      魏襄王闻言一惊,随即摇了摇头,道:“不可,此事断然不可。相国你先退下,寡人”

      “大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要是公孙衍乘机跑了,我们魏国就没有第二个公孙衍可以向秦国交代了。”

      魏襄王愣住,呆呆的道:“这相国你先退下吧,寡人需要考虑一番。”

      “唯。”田需见魏襄王态度动摇,不再强劝,行礼告退。

      田需从魏宫出来,眼中泛着寒光,对一名门客吩咐道:“传我命令,公孙衍在刺杀大臣张寿一案中有重大嫌疑,你立即拿着我的令符,前往大梁令哪里,征调一队大梁守卫,包围公孙衍的府邸,许进不许出。”

      田需的门客接过递过来的令符,大声道:“诺。”

      公孙衍得到张寿死去的消息,顿时大吸一口冷气,张寿的死,顿时令事情变得紧迫起来,留给他运作的时间基本已经没有了。

      田需那个【创建和谐家园】,肯定落井下石致他于死地的。

      也不知道是谁,居然想出这么一个恶毒的计策,在见不到魏王的情况下,空有一身计谋,全都用不出来。

      有田需那个老匹夫在魏王面前造谣中伤陷害,加上这几年魏王一直对他不信任,尤其是去年面对秦国再次惨败之后,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魏王迫于压力,一旦会杀他讨好秦国的,就算魏王心软,田需身为魏国的相国,极有可能会先斩后奏,先取他的项上人头,在回去禀报魏王,那他公孙衍可就死的冤枉了。

      公孙衍和田需打交道数十年,对田需极为了解。

      公孙衍此时的第一个念头,那就是立即逃跑。

      只是如今他还能跑到哪去。

      天下虽大,但是和秦国敌对的,也就那几个国家。

      几年前才从韩国跑出来,韩国如今是秦国的盟国,而且韩王恨死他了,肯定不能去韩国。赵国朝议上已经说清楚了,靠不住的。

      齐国虽然远离秦国,但是秦齐之战一触即发,如果去齐国,很有可能会赶上这一场大战。

      可是如今楚国态度不明,而且秦楚之间因为巴蜀问题,烽烟密布,秦国爆发第一战的国家,极有可能是楚国,而不是齐国。

      那么究竟是楚国,还是去齐国?

      这个问题以后再考虑,当务之急是先离开大梁,免得成为替罪羔羊。

      魏国大梁宾馆,昭滑得到张寿被刺身亡的消息,思考这一件事对楚国的影响。

      毫无疑问,张寿之死,影响最大的还是秦国与魏国的关系,张寿是张仪提拔上来的人,张寿死了,为秦魏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对于楚国来说,一方面可以将秦国的注意力转移到魏国上,如此一来对于楚国的外交局势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如果秦魏关系破裂,秦国肯定不会再越过魏国,劳师远征攻击齐国,对各国合纵伐齐是不利的。

      现在魏国的最需要做的是立即修复秦魏关系,消除张寿之死的不良影响。

      怎么消除,昭滑立即想到了一直致力于合纵抗秦的公孙衍。

      要是魏国干掉了公孙衍,那么秦王和张仪应该做梦也会笑醒,秦魏关系会立即变得亲密。

      公孙衍要是死了,魏国就失去了一个坚定不移的抗秦派。

      这对楚国联合三晋对付秦国不利。

      想到这,昭滑下定决心,公孙衍肯定要被当做杀害张寿的凶手,但是也不能被魏国杀了。

      只要公孙衍被魏国驱逐,那么对秦国来说,张寿就算是死的有价值。对于楚国来说,活着的公孙衍,远远比一个死去的公孙衍要有价值,这天下谁也不会怀疑公孙衍对抗秦国的决心。

      纵观张仪一直以来的外交策略,都是以争霸为核心,具体的策略上,就是亲魏善楚,利用楚魏两国,夺取天下的霸权。

      而秦王利用司马错的策略,率先攻下巴蜀两国,是对张仪交好楚国外交策略的严重破坏,而魏国因为屡次遭到秦国的攻击,以及公孙衍等人的阻挠,一直在合纵连横中摇摆不定。

      所以公孙衍无论是被杀,还是被驱逐,对秦魏两国来说,都是亲近交好的伟大进展。

      就在昭滑思考如何帮助公孙衍逃离魏国时,一个门客走了进来,道:“君上,魏国犀首公孙衍来访。”

      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

      “公孙衍。”昭滑听到公孙衍来访,眼前一亮,笑道:“深夜来访,想必是急了。”

      “请,快请犀首进来。”

      昭滑说完后,想了想,继续道:“不,我亲自去迎接。”

      公孙衍见昭滑亲自相迎,目光和昭滑对视一眼,顿时心中明悟,笑道:“公孙衍深夜冒昧来访,实在是打扰了。”

      “哪里,犀首乃是天下国士,深夜来访,在下寒舍蓬荜生辉,是我的荣幸。”昭滑拱手行礼道:“先生深夜前来,不知何以教我。”

      “指教不敢当,只是白日听闻楚国听信巧舌如簧的张仪的劝说,要和齐国绝交,与那背信弃义失德不仁的秦国结交,心中有话,不吐不快。”

      公孙衍面对昭滑,毫不掩饰自己对秦国的痛恨。

      “犀首这边请,昭滑愚钝,还请细说一二。”昭滑一边笑着为公孙衍引路,一边详细询问。

      “如今天下强国,以楚国为首,齐秦其次。但是西秦之地,东有函谷武关,南有汉中,皆是易守难攻之地。因此,各国攻打秦国困难重重,而秦国攻打各国则是极为容易。如果秦国闭关自守,那么只需要精兵两万,其他各国就打不进去,所以秦国被称为西秦。”

      “齐国南有泰山,东有琅邪山,西有清河,北有渤海,也是有四面要塞的金城汤池之国。齐国只需要精兵二十万,守住清河泰山,其他国家也很难打进去,所以齐国之地被称为东秦。”

      “而楚国则不然,西邻巴蜀,东至于海,地域之广,诸国之首。西方与强秦相连,东与齐国相接,北方与魏韩相邻,南有越国之患。”

      “如今韩弱魏衰,齐国自顾不暇,各国围攻齐国之后,齐国必然要被削弱。唯有秦国据关中而拥巴蜀,对楚国已成势胜。所以楚国的忧患,不在其他,唯在秦国。”

      “所以接下来能称霸天下的,不是秦国就是楚国。”

      “如今秦国已经和赵魏韩燕四国结盟,楚国和齐国绝交后,已经被诸国孤立。试问楚国虽然强大,但是能与有其他四国相助的秦国对抗吗?”

      昭滑对于公孙衍的话深以为然,如今楚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盟友,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有事,楚国必然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助,只会陷入孤军奋战的地步。

      “对于此事,我楚国也深感忧虑,敢问犀首,计将安出。”

      公孙衍听到昭滑询问,知道二人已经谈妥了,道:“秦国兵出函谷关,必然要面对魏韩两国。秦国要想攻打楚国,也必然要越过魏韩两国,只要楚国与魏韩两国中的一个国家结盟,那么在楚国的盟友没有倒向秦国之前,楚国就可以高枕无忧。”

      昭滑点头:“正是如此,可是魏韩两国如今都是秦国的盟友,在各国联合抗秦的关键时刻,岂能和楚国结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