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楚怀王》-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魏襄王听到这里,心中冒出一个疑问,楚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对楚国有什么好处,总不可能楚国是好人吧。

      要是楚国真是好人,几年前公孙衍和韩国,也不会被坑的那么惨。

      因为魏国的智囊不再身边,一时间想不透楚国的目的,魏襄王只好先避过此节,道:“联合越国,对抗齐国,这是寡人的心愿,也是魏国的荣幸,不知道先生需要我们魏国做些什么?”

      昭滑向魏襄王道:“大王,我们楚国与越国有一些误会,外臣想借魏国使者的身份,前往越国交涉,请魏国与越国结盟,共同对抗齐国。”

      魏襄王想了想,越国离魏国很远,中间隔着齐楚宋三国,合越国结盟一事,成固可喜败亦无忧。

      再加上未来说不定要有求于楚国。

      于是魏襄王点头道:“可以,寡人可以任命先生为魏国的使者,出使越国,连越抗齐。”

      “谢大王。”昭滑拜道。

      魏襄王等昭滑离去后,立即吩咐道:“请相国来见寡人。”

      顿了顿,想起公孙衍对时局的分析,再次道:“请犀首前来见寡人。”

      田需和公孙衍到了魏宫后,魏襄王将昭滑请求出使越国的事情道出,问道:“两位贤卿,不知此事如何?”

      田需答道:“大王,越国出兵抗齐,对于我们魏国来说,完全是意外之喜,有利无害,臣以为可以答应楚国。”

      “那么越国一事,对楚国有什么好处呢?”魏襄王问道。

      “大王,越国东面是大海,西面是楚国,北面是齐国,不是攻打齐国,就是攻打楚国。楚国将越国拉入战局,既可以削弱齐越两国,也可以让楚国的东面安定一段时日。”田需顿了顿再次答道:

      “恐怕楚国真正的目的是巴国,一旦越国攻打齐国,自然无力继续骚扰楚国东部,到时楚国东部压力大减。如果秦国不同意将巴国割让给楚国,恐怕楚国将会出兵巴国,或者出兵秦国。”

      “什么?”魏襄王大惊失色,道:“如此一来,秦国岂不会再次被楚国牵制,各国伐齐一事,岂不会再次拖延,遥遥无期!”

      公孙衍道:“大王,如果秦国无意和楚国讲和,无论越国会不会出兵齐国,对秦楚而言都不会有任何影响,秦楚依旧还会对持下去。”

      “但是越国和魏国结盟,出兵攻打齐国,对魏国而言有利无害。一旦秦国迟迟不出兵,那么就是我们魏赵两国对抗齐国,如果能够获得越国的支持,哪怕是越国在一旁牵制宋国,对魏国来说,都是莫大的助力,所以连越抗齐势在必行。”

      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谋

      魏襄王明悟,和越国结盟,对魏国有利无害。

      “那么对于秦楚两国,我们魏国应该如何是好?”

      公孙衍道:“大王,立即派出使者前往秦国,催促秦国出兵攻齐,另外还要派出使者,前往赵国,说服赵国和燕国公子职一同派出使者,对秦国施加压力,要求秦国尽快出兵。”

      “如今齐楚绝交,若是越国再和我们魏国结盟,那么宋国将会面临莫大的危机,大王可以派出使者,要求宋国与齐国绝交,一旦宋国也脱离了齐国,那么即使没有秦国的军队,仅凭我们魏赵燕宋越五国,也可以逼迫齐国从燕国撤军。”

      “到时无论秦楚对持也好,大战也罢,对我们魏国来说,都是两虎相争,两败俱伤的大好事。”

      魏襄王被田需公孙衍两人一解说,相通了所有的事情,对魏国来说,当前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齐国把燕国吐出来。

      除此以外,无论是秦国还是齐国亦或者是楚国,都是魏国的敌人。

      那个国家对魏国的威胁度最高,那么魏国就扯那个国家的后腿。

      昔日秦国是这样,今天齐国也是这样,要是哪一天变成楚国,魏国也要扯楚国的后腿。

      这就是魏国的悲哀,昔日拥有强大的实力吊打天下,秦齐楚三国,哪个不顺眼就去打哪个。如今实力衰退,单凭自己一国之力,已经难以对抗三国中的任意一国,变成了哪个不顺眼都会打过来。

      心中的石头落地,魏襄王整个人都轻松了,对田需和公孙衍道:“寡人有两位贤卿,可以高枕无忧了。”

      田需从魏宫回来,脸色就不太好,从今天的情形看,魏王有再次信任公孙衍的倾向,这对他来说,实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公孙衍对他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

      公孙衍虽然在魏国的名气很臭,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而且早年还替秦国夺取了魏国的西河之地。

      但是公孙衍在秦魏韩三国以外的国家,名气很大,很有影响力。

      田需第一次魏相之所以被公孙衍拉下去,就是因为公孙衍借助了其他国家的力量,否则以他深受魏王信任,还有大贤惠施相助,怎么可能会突然莫名其妙的失去了相国的位置。

      要是现在公孙衍再次获得魏王的信任,而且在出使楚国的时候,再次获得楚国重臣的支持,那么魏相的位置,很可能又会换人。

      对于楚国的陈轸,田需也是痛恨的。

      陈轸和公孙衍一样,都是被张仪赶出秦国的,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朋友,更何况陈轸和公孙衍遭遇相似,心心相惜。

      这次公孙衍去楚国,极有可能再次得到楚国的支持,最起码陈轸肯定是会帮助他的。

      只是田需他在楚国插不上手,要不然一定会破坏公孙衍的连楚行动。

      就跟昔日公孙衍破坏他的连楚行动一样。

      想到这,田需再次长叹一口气。

      田需面有忧色,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时不时的长吁短叹,一副忧伤郁闷的样子。

      此时田需的一位门客卫寻走过来问道:“君上,我看你面有忧色,不知道在担心什么?”

      田需叹气道:“无他,只是担心公孙衍罢了。”

      卫寻疑惑问道:“君上,我刚刚听说公孙衍要被派到楚国,被大王所疏远,为何还有担忧公孙衍呢?”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公孙衍远离魏国中心,虽然是被魏王疏远,但是如果公孙衍替魏国和楚国结盟,那么必然会获得楚国的支持,到时公孙衍依靠楚国的力量,很有可能会再次担任魏相。”

      卫寻闻言,知道田需是在担心魏相的位置再次被公孙衍抢去。

      “君上,我听说这次公孙衍被派往楚国,是大臣张寿的主意。”

      “不错,正是如此,张寿倾向于秦国,亲附张仪,一直企图让魏国和秦国结盟。而公孙衍对秦国和张仪的仇恨,人所共知,二人互相诘难这么多年,根本无法调和。只要找到机会,肯定就会攻击对方。”田需点头道。

      “君上,我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听说张寿成功驱赶公孙衍,正在准备宴请秦国的好友。”

      “你是什么意思?”

      “君上,您说要是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个刺客,刺杀了张寿,会发生什么事?”

      “刺杀张寿!”

      卫寻道:“不错,君上,张寿是魏国的亲秦势力,因为投靠张仪的缘故,而被大王提拔上来,但是张寿本身在魏国的根基尚浅,而且因为秦国用武力强迫魏国与秦国结盟,所以张寿也没有掌握实权。要是刺杀张寿,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

      “现在魏国群臣中,和张寿有夙愿而且矛盾激烈的大臣,只有公孙衍一人。而且公孙衍长时间担任魏韩相国,手下门客甚多,因为这两年来公孙衍被魏王疏远的缘故,门客纷纷散去。要是我们能找到一位以前公孙衍的门客,请他出手刺杀张寿,必然一击而中。”

      “即便是张寿侥幸未死,一旦查出刺客是公孙衍以前的门客,必然会引发公孙衍和秦国势力的冲突,在这关键时刻,大王为了平息秦国的怒火,即便不驱逐公孙衍,也会疏远他。”

      田需想了想,的确有一些道理。

      对于田需来说,公孙衍是政见类同的死敌,张寿则是政见截然相反的政敌,无论谁死了,他都只会高兴,要是两人一起死了,那么他恐怕做梦都会笑醒。

      于是吩咐道:“好,此事就交给你了。”

      如今魏国再次与秦国结盟,魏国的亲秦派势力抬头,张寿等人在魏国的话语权顿时大增。

      今日朝中,张寿在朝议上推举公孙衍出使楚国,获得魏王的准许,一举将这个坚定不移的抗秦分子赶出魏国朝堂,实在是亲秦派的又一个胜利。

      因此,一方面是为了庆祝公孙衍将要离开大梁出使楚国,另一方面打算趁公孙衍不在魏国的机会,将他炮制一番,彻底赶出魏国,张寿在自己家里举行了一场宴会,宴请秦国的友人,以及魏国的亲秦派。

      宴会过后,张寿带着一个门客,亲自将前来赴会的宾客送出大门。

      就在宾客离去之后,一位张寿的门客慌张的从府内远处小跑过来。

      这个人第一时间吸引了张寿的注意。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去问问出什么事了。”张寿立即吩咐身边的门客前去询问,自己则在原地等候。

      来人听到张寿门客的大声询问,没有停下来,反而快步走过来,一边走,一边道:“君上不好了。”

      第三十三章 张寿被刺

      “出什么事了?”张寿脸色难看的向门客问道。

      这人怎么会这么不懂事,难道是新进入府中的。

      “来人止步。”那人距离张寿还有十余步,门客伸手打算将他拦住。

      “不好了,我得到消息,有人要刺杀君上。”

      “什么?”张寿闻言大惊,先是左顾右盼,而后打算远离大门,回到院中。

      张寿此刻十分不解。

      虽然自己等亲秦派人员在魏国的话语权随着秦魏结盟而有所提高,但是他们在魏国依然不是最高层,只是借助秦国的威势罢了,怎么会有人要刺杀他呢?

      难道是公孙衍,要报复自己?

      张寿只想到了这一种可能。

      就在张寿和他的门客震惊一瞬间,那人飞快的将前面的门客撞倒于地,而后从宽大的衣袖中,拿出一把精致的小弩,对着几步之外的张寿,射出一只弩箭。

      张寿躲避不及,被弩箭射中胸口,发出一声惨叫,胸膛鲜血直流,倒在地上。

      “有刺客”

      此时张寿大门处的守卫,才反应过来,大喊着杀向刺客。

      刺客将小弩仍在地上,面对守卫的围攻,不屑的笑了笑,经过张寿身边时,拔出张寿身上的长剑,手起剑落,连杀数位守卫,逃出守卫的包围,消息在夜色中。

      “君上!”张寿的门客惊慌抱起倒在血泊中的张寿,大喊:“快,快去请医师子喜。”

      在战国时期,寻常的医生被称为医师或者疾医,太医是官方的正式官职,寻常医师,不能称太医,至于大夫称呼,宋代之后才会出现。

      至于这时候为什么不去叫太医,而是去找医师子喜,那是因为子喜扁鹊的传人,扁鹊在魏国大梁呆了二十多年,收了不少门人。

      在大梁,医术最好的一群人,不是魏国官方的太医,而是浪迹民间的扁鹊及其【创建和谐家园】门人。

      几年前扁鹊离开大梁,前往洛阳,子喜等一些门人,因为故土难离,就留在了大梁。

      此时张寿一只手按着弩箭,双目瞪着的门客,恨声道:“快,去抓凶手,还有立即去向大王说,公孙衍刺杀我。”

      “诺,君上。”

      今天晚上的大梁,因为张寿被刺杀一事,热闹非凡。

      张寿门客向魏王状告公孙衍一事暂且不说。

      田需得知张寿被刺,重伤垂危的消息,只是微微颔首。

      公孙衍知道后,先是一喜,随后立即反应过来,这是有人在陷害他。

      如今整个大梁城,谁不知道他公孙衍和张寿水火不容,如果说谁最希望张寿死,他公孙衍肯定排在第一。

      但是公孙衍自己,可是从来都没有把张寿放在心上,他公孙衍眼中的对手,只有秦国的相国张仪,其他人,区区张寿,包括魏相田需,都从来没有被他当做真正的对手。

      对于公孙衍的自负,外人肯定不知道,刺杀张寿的幕后凶手,目标肯定不是张寿,而是他公孙衍。

      公孙衍虽然还没有想到谁是真正的凶手,但是并不妨碍他想通这件事对自己的严重不利。

      “来人,我要去见大王。”公孙衍对外喊道。

      公孙衍坐着马车到了魏宫外,下车后向魏宫城墙上的守卫喊道:“老夫公孙衍,有要事求见大王。”

      听到公孙衍的声音,负责守卫魏宫的将领喊道:“犀首请稍候,末将立即前去禀报大王。”

      不多时,那将领回到城墙上,对公孙衍喊道:“大王说如今夜已深,有事明日再谈,犀首请回。”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