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楚怀王》-第1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要是秦国不出兵,我们魏国首先增兵齐国边界,必然会遭到齐国的雷霆一击,届时赵国大军远在燕国边界,秦楚两国相互对持,我魏国单独面对齐国,孤立无援之下,必然不是齐国的对手。”

      魏襄王对公孙衍精辟的分析,只是微微颔首,没有过多的表示。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魏国一个极为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曾经在秦国担任重臣,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因为接受魏王的贿赂,暗中帮助魏国,结果事情被张仪揭发,遭到秦国的驱逐,回到母国魏国,担任将军。

      从那以后,公孙衍就恨上了秦国和张仪,从一个连横派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合纵派。

      苏秦打算联合六国攻打秦国,结果事情进行一半,就在齐国的内争中,被其他人刺杀。公孙衍接过苏秦的合纵大旗,合六国之兵进攻秦国,结果惨遭失败。

      合纵失败后,公孙衍遭到田需的中伤和陷害,在魏国混不下去,就跑到了韩国担任韩相。在离开魏国之前,公孙衍为了不让田需接替自己做魏相,而向魏王提议,请齐国的田文未来的孟尝君来做魏相,然后田需到手的魏相就飞了。

      这是公孙衍第二次破坏田需的魏相位置,第一次是和陈轸合谋,直接把田需从魏相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公孙衍自己担任魏相。

      公孙衍到了韩国担任韩相,依旧不改恨秦意志,极力促使韩国与秦国交战,韩国因此攻打秦国。结果因为秦王听取了司马错的提议,先攻打巴蜀,而对韩国采取守势。

      为此,公孙衍在韩国得到韩王的信任。

      韩国攻打秦国一年后,秦国终于从巴蜀腾出手来,决定报复韩国。

      为了避免韩王再次倒向秦国,公孙衍再次展开合纵,向各国求援。结果只有楚怀王响应,派出的战车都塞满了道路,坚定了韩国抗秦的信心。

      韩国见楚国表示来援,立即暂停和秦国的讲和,秦韩爆发大战,韩国向楚国告急,结果楚国一个援兵也没有到来,韩国坚持不住,只好全面倒向秦国。

      为此公孙衍再次回到魏国。

      去年,秦国再次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孙衍出战,结果公孙衍再次战败,曲地被秦国夺取,公孙衍独自从战场上逃了回来。

      对于这样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公孙衍,魏王已经对他失去信心,昔日的魏相,只是如今的一个普通大臣,连将军都不是了,现在带领魏国大军在前线和齐国对持的,另有其人。

      公孙衍的话刚刚说完,大臣张寿立即出来反驳:“大王,公孙衍危言耸听,只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弃魏国与不顾。现在天下谁不知道,齐国才是各国祸患,连齐国的盟友楚国都已经和他绝交,如今齐国陷入孤立中,攻打齐国正当其时。”

      公孙衍反驳道:“大王,齐国虽然是祸患,但是一时间还不会祸害我们魏国。但是秦国则不然,秦国兵出函谷关,就兵临我们魏国。而且秦国一向不讲信用,假道伐虢的例子,难道现在还少吗,秦国几年前还干过这种事,乘机灭掉巴蜀。”

      “要是秦国根本无意越过魏韩两国,远征齐国,那么秦国的出兵目标,就是我们魏国。”

      “大王,对于这一点,我们魏国不能不防,以免遭到秦国图谋。”

      张寿再次出言:“大王,此次秦国攻打齐国,一方面是因为齐国灭亡燕国,对各国威胁极大,另一方面是因为秦王外甥公子职的请求,秦王想要获取燕国的支持。”

      “试问,秦国在既可以打击报复齐国,以此削弱齐国,又可以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怎么会背信弃义,出兵攻打魏国。”

      “大王,我们秦燕赵魏韩五国可是有过盟约的,一同对付齐国,一旦秦国攻打我国,赵燕两国必然会与秦国绝交,到时我们再联合楚国,必然可以孤立秦国。”

      公孙衍摇头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十年前,秦国趁着楚齐大战之机,也曾大举进攻齐国,结果依旧被齐将匡章大败,秦国向齐国请罪求和。如今齐国没有楚国的牵制,还吞并了燕国,实力更加强大了,秦国未必愿意和齐国交战。”

      张寿反驳:“昔日秦国之所以和齐国的交战中落败,是因为我们赵魏韩燕没有加入其中,现在齐国彻底被孤立,面对五国围攻,秦国肯定会出兵以雪桑丘之耻。”

      公孙衍闻言,立即向魏王长拜行礼道:“大王,正因为五国联合伐齐,微臣才深表忧虑。燕国是齐国灭亡的国家,对齐国恨之入骨。韩燕结盟交好多年,公子职就是燕国在韩国的人质,公子职天然亲近韩国。

      赵国与韩国相互交好数百年,赵王的王后又是韩国的王女,公子职是赵王所立,肯定会感激赵国。

      此外,公子职是秦王的亲外甥,如果秦国出兵帮助燕国复国,那么公子职必然对秦国感激流涕,成为秦国的支持者。”

      “韩燕赵三国联盟已经形成,再加上韩国已经全面倒向秦国,那么秦国就获得了韩燕赵三国联盟中的两国支持。”

      “赵国为了避免遭到盟友的背叛,面临秦燕韩三国的围攻,必然会与秦国交好。”

      “如此,以燕国为纽带,一个以秦国为首的联盟已经形成。在我们五国讨伐齐国成功后,那么以秦国为首的盟军,会进攻强大的楚国,还是再次远征被削弱的齐国,亦或者是近在咫尺的魏国。”

      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

      张寿闻言,红着眼睛瞪着公孙衍,大怒道:“我们魏国也是秦国的盟友,秦国为何要攻打魏国。”

      公孙衍淡淡的道:“大王,秦国攻打盟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前不久还灭了巴蜀。微臣言尽于此,望大王明察。”

      魏襄王闻言流了一身冷汗,要论秦国的仇恨,无疑是魏国最吸引秦国的仇恨,要知道昔日魏国可是差点就灭亡秦国的。

      魏襄王每每想到此处,都在叹恨先君为何不将秦国灭国,反而留在大患,不堪其忧。

      出于对公孙衍的不信任,魏襄王向相国田需问道:“不知相国以为如何?”

      田需听到魏王的询问,本想否认公孙衍的话,但是公孙衍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对于秦国也是不能不防,魏国此时真的太危险了。

      于是,向魏王行礼道:“大王,犀首公孙衍所言极是,此时我们魏国还需以保存实力为先,不可贸然与齐国交战。”

      田需虽然和公孙衍不和,但是田需也是一个合纵抗秦派,而且田需和他亦师亦友的惠施态度相近,都打算连楚交齐抗秦。

      在公孙衍合纵之前,田需第一次登上魏相时,就已经开始进行合纵行动,要与楚国结盟对抗秦国了。

      可惜被公孙衍和陈轸坑了。

      魏襄王见田需也同意公孙衍的看法,于是不再犹豫,道:“立即派人前往秦国,邀请秦国出兵伐齐。只是伐齐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秦国。”

      田需回答:“大王,我们魏国与齐国大战之后,肯定不会立即交好结盟。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尽力避免和齐国结下深仇大恨,免得未来不能结盟。另一方面,需要立即派出使臣前往楚国,与楚国交好,如果可以最好合纵结盟。”

      “微臣想来,楚国大概也看出了秦国的威胁,所以和齐国绝交之后,并没有出兵齐国。同时也有和我们魏国结盟之意,不然楚国昭氏一族的昭滑,也不会一直滞留魏国,等待楚国和秦国的消息。”

      魏襄王恍然大悟,原来昭滑一直呆在魏国,还有这一层意思。难怪楚赵魏韩四国帮助燕国复国,昭滑没有呆在复燕的核心赵国,而是跑到了魏国,原本以为楚国没有眼力,不知道赵国才是主力。

      现在才知道,楚国的楚王和令尹,却是眼光过人。

      见魏王明悟,公孙衍跟着道:“大王,虽然我们魏国和赵国的关系一向不太好,其实赵国也可以争取的。”

      “虽然赵国的情况比我们魏国要好一些,一则赵国的国土不是大部分直面秦国,受秦国的威胁较少;二则因为燕国的调解,秦赵两国关系舒缓,赵国短期内不会和秦国相对。”

      “但是,如今秦国已经全取我魏国河西之地,连河东地区都不能保住。一旦秦国全取河东河内,赵国必然直面秦国的兵锋。”

      “因此,为了能让魏国充当赵国的屏障,确保河东河内不被秦国占据,伐齐一事结束后,一旦这两块地方有事,赵国也是可以争取的。”

      魏襄王点了点头,没有在意,魏国和赵国勾心斗角相爱想杀一百多年,分分合合实在是常有的事。

      “那么谁可以与出使楚国?”魏襄王在群臣的身上转了一圈,最后把目光看向相国田需。

      张寿不等田需回答,立即抢先出来道:“大王,犀首多次联合楚国,与楚国群臣交好,可以出使楚国。”

      “大王,大夫所言极是,微臣附议。”田需立即跟上。

      眼不见为净,田需认可公孙衍的说法,也认可公孙衍的才华,甚至自认比不上他,但是对于公孙衍这个人,他是极端痛恨的,如果能把他赶走,那就肯定会出手的,哪怕只是暂时的。

      “臣等附议。”群臣见魏王心动,立即附和道。

      “好,不知贤卿意下如何。”魏襄王看着公孙衍道。

      “”你身为魏王已经说好了,那么身为臣子,还能反对吗?

      这一刻公孙衍的内心是崩溃的,魏王居然同意了,在这样一个时候,魏王同意他出使楚国,远离魏国大梁。

      只是面对魏王的目光,公孙衍只能答道:“唯。”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退朝。”

      魏国群臣离去后不久,一名宦官来到魏王身边,禀报:

      “大王,楚国使者昭滑求见。”

      “楚国使者,请。”魏襄王听到昭滑求见,立即召见。

      尤其是知道伐齐一事结束后,楚国极有可能成为魏国的盟友的情况下。

      对于魏国来说,现在秦国是盟友,但是这个积累数代仇恨的盟友很不靠谱,魏国不得不随时找退路。

      昭滑进入魏宫后,魏襄王正姿端坐在魏王位置上问:“不知使者来见寡人有何贵干?”

      昭滑走到大殿之中,向魏王行李道:“大王,外臣为魏国而来。”

      魏襄王心中一动,诧异的看了一眼昭滑,道:“奥,先生何以教寡人。”

      “大王,齐国灭亡燕国,实力强大。魏国虽然不惧齐国,但是单独直面齐国,必然两败俱伤。为魏国打算,联合各国一同讨伐齐国,才是上策,外臣此来,就是打算替魏国再寻找一个盟友。”昭滑道。

      齐国以万乘之国灭亡另一个万乘之国的举动,其他国家的确压力山大。

      “如今秦燕赵魏韩五国已经结盟对抗齐国,先生再为寡人寻找一位盟友,难道楚国也要攻打齐国吗。”魏襄王惊喜道。

      如果楚国也要攻打齐国,那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要是极大的削弱齐国,免除魏国的后顾之忧,魏国面对秦国,底气会充足不少。

      “回大王,我楚国虽然已经和齐国绝交,但是之前毕竟还是盟友。鄙国虽然受到齐国的欺骗,但是也做不出刚刚绝交,马上兵戎相见的事情。”昭滑摇了摇头。

      “难道先生要去说服宋国与齐国绝交?”

      虽然宋国比不上楚国,但是宋国和齐国相连,魏国同时与这两个国家相接触,要是楚国能说服宋国和齐国绝交,齐国再次断绝一臂不说,魏国同样也不用防备宋国,面临的压力最起码减少一半。

      宋国自从宋康王自立后,实在是不安分的紧。

      第三十一章 连越抗齐

      昭滑再次摇了摇头,道:“大王,我楚国和齐国为争取宋国充当自己的盟友,而进行过多次交锋,只是最终鄙国不幸,败给齐国,如今齐国更加强大了,恐怕说服宋国投靠鄙国,已经更加困难了。”

      楚国这次和齐国绝交的目的不是极大的削弱齐国,而是为了齐国把燕国从嘴里吐出来,免得齐国太过强大。

      要是楚国把宋国拉拢过来,齐国将会独自面临其他国家的围攻,一旦战败,肯定会实力大减。

      现在这情况,一个弱小的齐国,同样不符合楚国的利益。

      楚国需要齐国在东方牵制赵魏韩三个国家。

      因此夹在齐楚之间的宋国,虽然是一颗墙头草,同时和齐楚两国交情不错,楚国也可以以齐国【创建和谐家园】逼迫宋国投向楚国,但是这不是楚国的利益。

      魏王闻言叹了口气,齐国灭燕之初,赵魏韩三国也曾经向宋国派出使者,以齐国【创建和谐家园】让宋国和齐国绝交,但是被宋国拒绝了。

      拒绝的原因也很简单,宋国之所以和齐楚两国结盟,是因为宋国夹在齐楚魏三国中间,尤其是齐楚两国之间。

      宋国和那个国家结盟,十有【创建和谐家园】不是看宋国自己的意愿,而是看齐楚两国的风向。

      齐国强大,宋国就投靠齐国,楚国强大,宋国就投靠楚国。而且每次改换门庭,都是被另一个强大的国家用武力胁迫结盟的,就跟魏国被秦国胁迫结盟一样。

      因此,在齐楚联盟没有解除之前,各国要求宋国背叛齐国,被宋国一口拒绝了。

      因为一旦宋国脱离齐楚两国,很有可能同时面对齐楚的夹击,有灭国之忧。

      想到这里魏襄王心中一动,如今齐楚绝交,宋国成为齐国唯一的盟友,倒是可以再次邀请宋国合纵抗齐。

      当然,当务之急还是昭滑口中的盟友是谁。

      “先生,既然不是楚宋,那么天下还有那个国家可以和我魏国结盟,一同对抗齐国。天下有实力的诸国中,秦燕赵韩卫已经是我国的盟友,宋国是齐国的盟友,除此以外,寡人想不出还有那个国家,有此实力对抗齐国。”魏襄王不解问道。

      昭滑笑了笑,对魏襄王道:“大王,天下诸国中还有一个对中原来说已经沉静许久的国家,实力比宋国强大许多,而且对齐国十分敌视,还是霸主的遗业。”

      魏襄王微微一愣,诧异道:“现在还有这样的国家。”

      “大王,这个国家不是其他国家,就是昔日在东南称霸的越国,因为越国内乱,而后被楚国齐国压制的原因,如今已经很少到中原来了。”

      “越国!”魏襄王反应过来,越国也是脱离中原太久,在魏王的脑海里存在感太低,只是想了想,魏襄王问道:“先生,如今越国已经多年没有涉足中原,而且北上的道路已经被齐楚宋三国阻断,他们会和我魏国结盟,一同对抗齐国?”

      昭滑解释道:“大王,齐国的强大不仅仅对中原各国是威胁,对于越国来说,也是极大的威胁。越国和田齐之间,自田氏代齐起,就纷争不断,多有战争。要是越国知道齐国吞并了燕国之后,中原各国联合对抗齐国,只有越国被孤立在外,齐国在和中原联盟相持不下的情况,只会南下扩充实力,那么越国必然会主动请求和魏国结盟,对抗齐国。”

      “楚国虽然不能直接出兵齐国,但是愿意放开越国北上的道路,让越国能够支援中原各国,一同对抗齐国。”

      魏襄王听到这里,心中冒出一个疑问,楚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对楚国有什么好处,总不可能楚国是好人吧。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22: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