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第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啊,想起来了!眼前的一切,和以前从电视和老照片上看到的民国时期的城市景象差不多!

      从前,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老南京、老重庆,不就是这副样子吗?

      ……

      向小强眯起眼睛,眼前的景象仿佛变成了一幅泛黄的黑白胶片,画面上闪烁着黑色的雨点,街上的行人以不正常的速度飞快走着……

      ……有轨电车从熙攘的行人中间穿过,车身上画着哈德门烟卷的广告,烫着卷发的淑女,纤纤玉指夹着香烟,向路人娇媚地笑着……

      ……不时跑过一个挥舞着报纸的报童。窄窄的街道上方,是各种繁体字的竖广告牌。欧式风格的旧楼房窗口,伸出长长的竹竿,悬挂着各色衣服被褥。街边的留声机里放着靡靡之音……

      向小强揉揉眼睛,一切又变成回了彩色。

      眼前的景象,虽然和想象中的有点差别,但差别不大,基本就是那么回事。唯一明显的差别,就是这时明朝的市容比较整洁,没有三十年代民国街道那么杂乱。

      向小强想想,也确实应该如此。毕竟到了这个时期,不管叫民国还是叫明朝,一座城市该这个样子总归会是这个样子。

      ……

      黄包车拐过几条街,驶进了汉中路。

      一上这条大马路,向小强立刻发现了明朝城市和民国城市的更大不同。那就是街上的古建筑比较多。

      宽阔的马路是柏油的,两边是青石板人行道。两侧的繁华建筑中间,经常能看到粉墙碧瓦,雕栏钩檐,偶尔还能看到牌坊、石龟驼碑、上马石什么的。大路两边栽着垂柳,小汽车驶过,风杨柳枝,十分有味道。

      离新街口越近,两侧的洋行、百货公司也多了起来。经常能看到巨幅广告:

      ……

      永泰百貨公司,忍痛大甩賣!

      ……

      利馬得洋行,揮淚大犧牲!

      ……

      丹士林色布,老牌商標,萬昌染廠生産。

      ……

      百花香皂,品質精美,馥氣芬芳,

      各界士媛,請試用之,自知言不虛僞也。

      ……

      松虎牌藥酒,誠爲藥酒中之霸王。

      ……

      請吸二合仙牌香煙。

      ……

      看着这种原汁原味的老广告,向小强直想笑。

      他是在广告公司里做文案的,天天搞的就是广告创意、营销策划那一套。他忍不住怀疑这些打广告的人,动没动过哪怕一点脑子。和后世那些无所不用其极的广告相比,现在的广告全是直来直去,别说创意了,一点弯都不带拐的。真的,就算实在混不下去了,操老本行,去帮人写广告也能大把进账啊。

      ……

      嗯,街道上好像还少了什么。少了什么呢?

      向小强想了半天,一拍脑门:街上没有穿旗袍马褂的!

      真的,从医院出来到现在,一次也没看到。

      向小强释然一笑:这是自然,旗袍、马褂都是清朝的传统服饰。这里是明朝,当然不会有人穿清朝服装。

      别说,这样顺眼多了。

      街上女性明显比男性多得多,应该就是应了“南明七、八成都是女人”那句话吧。向小强虽不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但越看心里越美滋滋的,越觉得来明朝来对了。

      路上的男人们都穿着各式洋装,戴着呢子礼帽,或是鸭舌帽。女人们也大多穿同时期的西洋服饰。

      一些有钱的阔太太牵着小狗,围着开司米披肩,或者裹着豪华皮草,更有夸张的,还像十九世纪欧洲贵妇一样,戴着硕大的帽子,上面插着鸵鸟毛。

      萧瑟寒风中,经常蹲着瑟瑟发抖的乞丐。不但有男乞丐,还有女乞丐。那些衣着光鲜的太太小姐们趾高气扬地走过去,偶尔“叮当”一声,还会地扔一枚硬币到乞丐的盆子里。

      向小强摇摇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什么时候都会有这种事。

      ……

      向小强渐渐看见两侧建筑越来越大气,小轿车也越来越多,突然看见前面一个大广场。

      “师傅,”他下意识地问,“那就是新街口吧?”

      拉车的听他不是南京口音,边跑边回答道:

      “是啊,新街口广场!”

      第二季 初到大明 第3集 良友百货公司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55:38 本章字数:4766

      在后世,新街口虽是南京的商业中心,但并没有什么广场,只是个繁华的十字路口而已。四条干道在这里交汇。西边的叫汉中路,东边的叫中山东路,南边的叫中山南路,北边的叫中山路(很奇怪,不叫中山北路)。

      但是在现在的明朝,新街口西边的,也就是他们来的这条路,还叫“汉中路”;东边的叫“长平路”;北边的和南边的,分别叫“延平北路”和“延平南路”。

      “长平路”和“延平路”是南京最大的两条主干道,是为了纪念“长平女皇”朱媺娖、和“延平郡王”郑成功而命名的。

      朱媺娖大名鼎鼎,本是崇祯的女儿,封号“长平公主”,粤剧《帝女花》讲的就是她的故事,金庸《碧血剑》中的小公主阿九,《鹿鼎记》中的独臂神尼九难,亦是朱媺娖。历史上朱媺娖的命运十分悲惨,先是被自己的父亲砍断一条手臂,随即国破家亡,由皇家金枝玉叶沦为亡国奴。她曾在顺治二年上书清帝,乞求出家为尼。顺治觉得公主是女儿身,不会有人拥她为帝,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未许公主出家。为笼络人心,还对公主赏赐有加,并将她下嫁崇祯生前选好的驸马周显。但朱媺娖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婚后仅一年多就去世了,死时尚有五个月的身孕。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谁知几百年后有了个“YY时空旅行社”,长平公主还被该社的一名普通员工小爱穿越附身了一把。

      于是乎,历史逆流,这个被附了身的朱媺娖,在清朝入关、北明沦亡不久后,只身逃出北京,投奔郑成功,借其力量,尽皆收复江南失地。朱媺娖众望所归,登上帝位,下嫁郑成功。一代民族英雄也得以封王,从“延平大将军”升为“延平郡王”,二人联手开创了延续近三百年的南明帝国。这一段传奇经历,几百年间被改编成无数评书、戏剧和小说,成为广为传颂的佳话。南明历史课本称朱媺娖为“明朝最伟大的女皇”,后世国际史学家也经常把明朝的“长平女皇”,和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并称。

      另据野史记载,朱媺娖江南称帝的消息传到清廷,顺治皇帝在得知这个“长平女皇”就是当初那个可怜兮兮的、自己还“赏赐有加”的前朝小公主后,曾当场吐血。传说后来顺治出家,一半是因为悼念董鄂妃,一半就是因为悔恨这件事,觉得实在无法原谅自己,愧对列祖列宗。

      在后世,新街口十字路口中心是立着一尊孙中山铜像的。后来到向小强去上大学那一年,因为修地铁,铜像就被移走了。现在向小强到了几十年前的新街口,更是伸长了脖子看。

      这个广场好气派!

      四周繁华的建筑中间,是一大片圆形的广场,四周是铸铁灯柱,车水马龙都绕着广场转,显得异常开阔。

      向小强禁不住赞叹一声。虽然没有广场那么夸张,不过也很可以了。

      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广场正中央的一座雕像,足有十来米高。乍一看去,就像欧洲城市中央的喷泉雕塑一样。

      然而那不是喷泉,那是个巨大的女人跪坐铜像,怀里抱着一块花岗石碑。那是一块桑叶形的中国版图,上面镶嵌着铜线,标出省份和长江黄河。

      巨石黑白两色,上半部分、清朝占领的省份,用的是黑花岗石,下半边明朝的省份,用的是汉白玉。

      一上一下,黑白分明,显得既沉重又肃穆,很有触目惊心的感觉。

      青铜女人衣衫褴褛,跪坐在地上,紧紧抱着这块版图,表情悲痛欲绝,好像在痛哭,就像一个母亲在悼念她夭折的孩子。

      向小强看了这主题雕塑大受震撼,极感兴趣。虽然黄包车已经开始绕着广场转,他还扒着扶手,回过身子不停地看。

      黄包车停在广场边,人行道上矗立着一座华丽的欧式建筑,正面一排高大的罗马柱,入口几个铜字:良友百货公司。

      秋湫打开小坤包,给了两个车夫一人一角钱,然后又大方地给了他们一人五分钱小费。两个车夫喜出望外,连连称谢。

      向小强本想拉着秋湫立刻去看那座雕像的,突然想起身上这身衣服,实在寒酸,只好等买了新衣服再说。

      一排豪华老爷车泊在门前,白色的、金色的、粉红的、杏黄的,有几辆敞篷车,还有好几辆黑色加长的。虽然很老式,但明显都是好车。几个穿着制服的司机等在一旁,聊天,抽烟,看报纸。

      宽大明亮的玻璃橱窗里,模特被摆成各种优雅姿势,展示着各式高档衣裙,豪华皮草,珠光宝气的首饰,漂亮的皮包、精巧的鞋子,等等让会女孩子们眼花缭乱的东西。

      “卖糕的……”

      向小强进了良友百货商场,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立在当地,惊叹着眼前的富丽堂皇。

      他逛过后世的北京王府井商业区,也逛过后世上海的徐家汇商业区,后世南京的金鹰百货、东方商城等高档地方更是没少逛,就是从未见过三十年代的高档商场。

      教堂般高高的雕花顶棚,金碧辉煌的水晶大吊灯,打磨如镜的花岗石地面,铜线压边的暗红色地毯,延伸在主要人流线上。深绿大理石墙面,可以照出人影子来。

      更难得地是,每隔几步,都有一位身着修长天鹅绒晚礼服的年轻小姐,裸着玉琢般地双肩,亭亭玉立地侍立在柜台后面,脸上带着高贵、矜持地微笑,和大堂内的氛围很是相配。

      深色的胡桃木柜台内,各种奢侈品在灯光下发出耀眼的光。

      向小强边瞻仰边跟在秋湫身后走,直到看了售货小姐【创建和谐家园】的玉肩,才猛然想起,现在已是十二月份,但商场里却温暖如春,他穿着大棉袄,已经有些热了。

      但这时候肯定没空调,大堂里也没看见炉子。向小强不禁大奇。

      “喂,”他小声问秋湫,“这里有暖气吗?”

      “有呀。”

      “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

      秋湫羞红了脸,望望四周没人注意,才偷偷指一下旁边,小声道:

      “看,那些猫和狗就是。”

      向小强顺她手指望去,在地毯两侧,每隔几步就蹲着一只青铜铸的猫或狗,和真的一般大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哦,原来它们就是暖气!

      向小强靠过去摸了一把,果然暖暖的。大概它们的下面连着暖气管吧。

      柜台后面的一个售货小姐眉毛一弯,向他们递上一个善意的笑。

      秋湫的脸又“唰”地红了,她尴尬笑了一下,低头拉了向小强就走。向小强脸皮可没那么薄,仍是面如止水,满不在乎地东张西望。

      两人沿着铺地毯的大理石阶梯上到楼梯间。这里放着一对洛可可式刺绣沙发,墙上贴着墙纸,还点着黄铜壁灯,光线柔和。这是一处给顾客小憩的地方。

      “舒坦!”向小强一**坐在沙发上,拍拍另一张,“坐啊!”

      “小强啊,”秋湫脸上红晕未消,板着脸嗔道,“你要是再这样,我就不带你出来了。”

      咦,这小妮子到不拿自己当外人,在清朝那边还细声细气地叫“向先生”,这才第二天,就横鼻子竖眼地叫“小强”了。

      向小强最讨厌别人叫他“小强”,特别是周星星的《唐伯虎点秋香》红遍大江南北以后。

      “你别叫我‘小强’啊,我跟你说。”

      秋湫奇道:“为什么?”

      “不为什么,不爽。”

      “起了名字不就是给人家叫的吗?”秋湫偷偷看着他的表情,“……好吧好吧,你有表字吗?我叫你的字好了。”

      对了,现在是三十年代,这时候人仍然时兴取表字。

      “我表字叫‘强哥’,”向小强笑道,“来,叫一声听听。”

      “你……”秋湫脸又红了,哼了一声道,“要是没有表字,我就还叫你‘小强’。”

      “喂,”向小强警告道,“你叫我‘小强’,那我也叫你‘小湫’了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08: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