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眼前的朱烨,气度不凡,文质彬彬,丝毫不像想象中那般铜臭味满身。
尤其是今日的表现,加上刘三吾对朱烨的礼待,实在是让胡非为不得不刮目相看。
尤其是朱烨出人意料的表现,不仅维护了大明的威严,更是重创了白旗国的脸面。
此时看着眼前的朱烨,胡非为都在想着要不要想办法把朱烨弄进礼部,跟着他混个官职坐坐了。
毕竟朱烨的文采,考个官位不是问题。
“大人还是唤我朱烨吧。”朱烨被胡非为盯的发毛,有种掉进狼窝的感觉。
胡非为这一声声的贤婿,叫的朱烨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好好。”朱烨的提醒让胡非为发觉自己还真是得意忘形了,竟然暴露了朱烨要成为自己女婿的事实。
这么好的女婿,他可不能让人家惦记上。
“大人若是无事的话,我先回去了?”朱烨实在被胡非为看的发毛,忍不住开口试探道。
“瞧我,忘了时辰,快回去罢,改日跟可儿来府上用饭。”胡非为赶紧谄媚的将朱烨送出门,目送着朱烨离开。
“这孩子今日如此露脸,想来离飞黄腾达也不远了,看来,妹妹没给可儿找错夫婿,这个夫婿,真是让人满意。”
胡非为心想朱烨今日的事情,肯定会被刘三吾等人汇报给皇上的。
而朱烨本就被皇上看中,想必此次事情过后,皇上定然重用。
如此一来,自己还真是捡了个现成的大便宜。
想到这里,胡非为更加坚定了要让胡可儿嫁给朱烨的决心。
刘三吾回到宫中,将宴会上的事情告诉朱元璋。
朱元璋又气又喜。
气的是白旗那种宵小之辈竟然也敢在大明如此放肆。
喜的是自己的孙儿果然替自己长脸,脏字都不带一个也能帮他将白旗国的人骂回去。
“白旗国的人,就让他们在驿站待着,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还真当咱大明好欺负。”
“严加看管,他们求见咱,就说咱公务繁忙,没空。”
朱元璋冲着蒋瓛冷声说道。
若不是两国交涉祸不及来使,白旗国的这些人,脑袋早就落了地。
不过,他也知道,白旗国既然来访,定然是有求于他大明。
既然如此,那就看看谁更着急吧。
也该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点代价。
“不过,你们三个老东西也真是,一个是中书省人,两个是国子监的帝师,竟然被白旗国的人牵着鼻子当猴耍。”
“若不是咱孙,你们丢了脸面是小,把咱大明的脸面丢了,你们担当得起吗!”
“要不是念在你们一把老骨头了,咱非打断你们的腿不可。”
朱元璋看向颤颤巍巍的刘三吾继续说道:“滚回去吧,没事多找咱孙指教指教,罚你一个月的俸禄,去给咱孙买点谢礼送去。”
刘三吾赶紧谢恩,知道朱元璋没真的生气,否则就不会只罚自己一月的俸禄了。
而此时回到国子监的黄子成和方孝孺还在讨论着朱烨在宴会上的精彩表现。
“老师。”早已经等候在国子监的朱允炆见到两位老师,赶紧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淮王殿下。”两人回礼,不知道朱允炆为何这个时辰出现在国子监里。
“老师,学生偶然得到了两本诗集,虽然比不得钦宝诗集那般珍贵,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绝本了,特意前来送给老师们,还望老师们能喜欢。”
朱允炆原本让田仁去寻钦宝诗集就是为了送给黄子成和方孝孺二人。
如同吕氏所说,他现在不应该只把精力放在朱元璋一个人的身上。
笼络大臣为自己说话,也不能忽视。
只是他让田仁那个家伙去获得钦宝诗集无果,不过还好田仁又寻来了两本绝本将功抵过。
所以朱允炆得了绝本,便立即赶来了国子监来拉拢黄子成和方孝孺二人。
“殿下客气了。”两人看到朱允炆递上的绝本,纷纷接过,迫不及待的验证真伪起来。
这可是绝本,孤本,多少文人儒士求而不得东西。
“不知两位老师刚才说的宴会和对联是怎么一回事?”朱允炆见两人欣喜,知道自己投其所好送对了东西。
不过他很是好奇两个人刚才夸赞的到底是谁,于是忍不住问道。
“殿下还不知吧,今日我们在宴请白旗国使者的宴会上,可发生了件了不得的事情……”
黄子成一边说着,一边回味着自己看到的情形,丝毫没有看到朱允炆在听到他提起朱烨的名字时,那惨白的脸色。
“你是说,他参加了接待使臣的宴会?”
朱允炆不敢置信的看向方孝孺和黄子成求证。
“是呀,这孩子气度不凡而且面对使臣竟然丝毫不慌乱,还能反击的白旗国使臣哑口无言,实乃可塑之才。”
黄子成丝毫不吝啬的赞美道。
第74章 国之栋梁
“怎么,怎么可能,皇爷爷怎么会让他去接见使臣……”朱允炆失魂落魄的走出门去。
“不是皇上让他来的?”
黄子成不明白为什么朱允炆会这般反应,开口解释到。
可是朱允炆已经如同失了魂一般走出了国子监,连黄子成的话都没有听见。
“这,皇孙是怎么了?”正进门的刘三吾看着朱允炆已经消失的背影,不解的问道。
这皇孙怎么这般模样,连看见自己都没有搭理。
虽然说朱允炆是个皇孙,但是自己好歹也是他的老师。
往日的朱允炆,可从来没有这般没有礼数过。
“不知道,是因为刚解了足禁的缘故?”黄子成是真的不知道刚才还兴致勃勃的朱允炆怎么就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下去。
“也可能是最近思虑过甚,累着了。你还不知道吧,最近推行的新政,可都是皇孙殿下出的主意。”
“没想到皇孙在禁足期间,除了静思记过,还能为民为国想出此等策论,果然乃国之栋梁。”
方孝孺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看着朱允炆离开的方向,眼中满是赞许。
他可是听工部尚书说了,那治理水患的主意可是朱允炆提出来的。
因着自己是朱允炆的老师,所以工部尚书还特意寻了自己,可是没少在自己面前毫不吝啬的夸赞朱允炆。
连他这个老师,都甚是觉得面上有光。
又看着自己手中的绝本,觉得朱允炆如此精通治国之道,却难得不骄不躁,且恭顺敬师。
果然不愧是为来的储君人选,看来储君之位非朱允炆莫属了。
而刘三吾在听到方孝孺的话之后,十分诧异诧异:“新政?”
什么新政?据他所知,最近推行的新政,都是朱烨想出来的呀?
难道还有什么新政是朱允炆提出来的?他怎么不知道呀?不应该呀,如果有新政推行的话,他不该不知道。
“对呀,你都不知道这治理水患的政策是淮王殿下想出来的?”
方孝孺想到这等为民造福的举措,是自己教导的皇孙想出来的,就觉得容光焕发,面上有光。
若是未来朱允炆即位,那自己身为一代明君的帝师,肯定便能千古留名,流传后世了。
“不对呀,这策论不是淮王殿下想出来的呀。谁说是淮王殿下想出来的?这,这简直是欺世盗名。”
刘三吾最不耻这偷盗别人成果的事情,顿时气的胡子都飞了起来。
他可是知道这治理水患的推行政策是朱烨,可是如今这等功劳却平白落在了朱允炆的头上,这其中肯定是有误会。
“嗯?工部尚书说的,皇上亲口承认的还能有假?”
方孝孺脸色一变,觉得刘三吾不相信他的话,好像他说谎似的。
这种事情,要是没有根据,他岂会瞎说。
这刘三吾这老糟糠,难道是因为觉得自己教导出来的朱允炆有如此大才,心中不平衡了不是。
“不对,这策论另有其人。”刘三吾吹胡子瞪眼的。
“那你说,另有其人,这人是谁?”方孝孺也急了眼。
“我……我……”刘三吾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不能过早的暴露朱烨,可是平白让朱允炆领了朱烨的功劳,他也不甘心。
“哼,不可理喻。”方孝孺见刘三吾说不出来话,脸色一冷,拿着自己的绝本便离开了国子监。
气的刘三吾一口老气没提上来,又不能卖了老脸跟方孝孺争论。
反正只要等到皇上将朱烨接进宫,一切便能真相大白,
想到这里,刘三吾只能咽下这口气,拂袖而去。
“什么情况?”黄子成看着两个人一前一后离开,一个人在国子监中傻眼……
朱允炆回到东宫,吕氏并没有在东宫之中等候自己。
思索着黄子成的话,朱允炆还是不敢相信,如今朱烨竟然被朱元璋如此重视。
连接待使臣这样的工作,都已经交给了朱烨。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朱元璋已经开始想要将朱烨暴露在众人的眼前了。
这是一个宣布朱烨身份的信号。
一旦朱烨的身份被公布,肯定会被朱元璋接回宫中,到时候别说是储君,就连这东宫都要易主。
朱允炆看着空挡的大殿,不绝对不允许,不允许朱烨将他的一切都夺走。
吕氏刚进殿中,便看到自已一个人正在沉思之中的朱允炆、
“儿,母亲有好消息告诉你。”吕氏的脸上笑颜如花。
“母亲。”朱允炆此时不是很高兴,所以对吕氏的话并没有太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