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安置流民的开销很大,他身上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
只能重新投入到制盐的工程之中,多换些银子傍身。
索性有了曾家兄弟的帮忙,此时制盐的进度大大提升。
朱元璋来的时候,正巧赶上朱烨将现有的精盐清点完,已经派了曾家兄弟去盐使司换钱。
“爷爷,您回来了。”
朱烨拍了拍手上沾染的细盐,丝毫没有注意到身后的曾家两兄弟听到他对朱元璋的称呼后,瞪得如同铜铃般的双眼。
我滴个乖乖,这朱郎君牛逼呀,管皇上叫爷爷。
难怪皇上竟然让自己两人来看护朱烨,能管皇上叫爷爷的人,能让自己二人前来看护,实在是抬举呀。
“见过大爷。”蒋瓛恭敬的拱手说道。
此时虽然震惊,但是曾毅心中已经有所猜测。
毕竟第一眼看见朱烨的时候,曾毅便对他那酷似太子朱标的相貌而产生了猜疑。
如今听到蒋瓛对朱烨的称谓,以及皇上对朱烨的亲昵态度,心中已经了然几分。
而曾凡依旧如同被敲懵了的呆瓜一般,张着一张大嘴,合不拢。
知道自己不该问的不应多问,该自己知道的,蒋瓛和皇上也不会让自己好奇。
曾毅对着朱元璋和蒋瓛略施一礼,便拽着曾凡架着牛车赶往盐使司忙碌了。
“最近辛苦孙儿了,这身板都累瘦了。”
朱元璋心疼的看着朱烨,眼中满是疼爱。
“哪里,爷爷,为百姓作事,累点又如何。”
朱烨笑嘻嘻道,丝毫不以为意。
朱元璋对朱烨的回答甚是满意:“孙儿说的对,但是也要注意身体,万一累病了,咱可不许。”
“有什么苦差事,去让曾家那两个小子干。咱派他们来,就是来给你干活的。”
朱烨听这话,便知道曾家兄弟两个,确是爷爷派来的无疑了。
心中对爷爷感念,知道爷爷是怕自己辛苦,才派人来帮忙的。
老头子虽然嘴上说是要锻炼自己,可是还是不忍心看着孙子受累。
不得不说,老头子对自己的好,真是没的说。
“爷爷,怎么得了功夫回家?公事忙完了?”
朱烨忍住眼眶中感动的眼泪,朝着朱元璋问道。
“你一说,咱想起来了,正事,咱找你有正事。”
朱元璋示意蒋瓛掏出誊写的奏折,放到了朱烨的面前。
“你来给咱看看,这奏折上书皇上如何?可行不?”
朱元璋给朱烨看得,是官员上报的治理水患的方法,也是目前自己觉得最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特意拿来给朱烨,就是想看看朱烨对此有什么想法没。
朱烨接过奏折,打开来,仔细查阅,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一炷香的时辰都过去了,朱烨却丝毫没有开口的迹象。
朱元璋一开始还悠然自得的喝着茶,可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朱元璋也忍不住心中忐忑了起来。
看着朱烨的面色渐渐凝重,心道自己是不是太着急了,竟然拿着这般严重的事情来为难朱烨。
这方案,还是朝中大臣接连几日日夜不休才想出来的办法,自己竟然拿来给朱烨看。
纵然心有大才,但是面对毫无经验之事,恐怕朱烨也没有办法。
“爷爷,我暂时没有思路,要不,容我想想?”
又过了好大一会,朱烨终于收起奏折,冲着朱元璋回道。
朱元璋闻言,虽然失望,但是也能理解,毕竟朱烨还年轻,又没有为官,没有办法,好似也在自己意料之中。
是自己太过急迫了,竟然还希望朱烨能给出什么解决方案。
“哎,看咱,急糊涂了。孙儿不必在意,要是想不出来,就别想了。”
朱元璋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是朱烨还是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了难以掩盖的失望。
朱烨并不是没有想法,只是对于爷爷来说,对于这个朝代来说,自己的想法未必会被采纳。
他不想参与进这件事情里,所以,才推脱说要想一想。
可是,看着自己爷爷为国事操劳至此,殚精竭虑,朱烨心生不忍。
“其实……是有些想法的,但是我说出来,就算爷爷会赞同,真正实施起来也行不通。”
朱烨犹豫片刻,便认真的看着自己爷爷说道。
“你有想法?”
朱元璋闻言双眼放光,看向朱烨不可思议的说道:“无碍,你尽管说来,给咱听听。”
第36章 收益的人是谁
“那我便说了,爷爷听听就好,可千万别上报给皇上,否则朝堂上那些大臣就把你生吞活剥了。”
朱烨看着兴奋的爷爷,叹了口气。
“他们敢,给他们八个胆子,他们敢把咱怎么着。孙儿,你尽管说便是。”
朱烨看着怒目圆睁的爷爷,无奈的摇摇头,缓缓道来。
“那日听炆儿弟弟说国库如今并不充裕,首先,银两的支持对皇上来说有些困难。”
“即使更改了税收,一时半会,这些银子,到不了户部。所以,不如把银两换成粮食,直接统计入库,统一送到灾区。”
朱烨指着奏折,仔细的给朱元璋分析。
“其二,水患的治理,不能治标不治本。”
“不能仅仅平复了如今的水患,便视为主要目的。”
“我们要预防未来的水患,所以,不要以堵为目的,而是要以疏通为目的。”
“下水道,知道吗?就是排水系统,做好排水系统,将这些水引入黄河。哪来的让他回哪去。”
朱烨的发言,让朱元璋眼前一亮。
“好一个哪来的回哪去。孙儿说的好。”
朱元璋刚说完,语气又沉寂了下来:“可是,这个工程也是劳民伤财之举,实施起来,耗人耗力,目前来说,并不现实。”
朱元璋暗叹朱烨的方法虽然很好,但是并不能投入实用。
到底是没在朝堂之上厮杀过得孩子,对朝堂内政不了解,考虑问题,并不周全。
“并不是没有办法呀,爷爷,可以让百姓自发去疏通,自家管自家。”
“至于街道,一条街上多少户人家,平均分配。”
“哪个百姓想要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不是迫不得已,谁想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如此这般,大家齐心协力,治理好自己的家园,就不用因为水患灾害而离开自己的家,逃难别处了。”
“相比较抛弃自己的一切拖家带口远赴他城,我相信,他们更愿意一起疏通排水系统,稳固自己的家园。”
“妙啊,实在是妙,咱怎么没想到。”
朱元璋心中动容,他没想到,自己苦愁已久的事情,竟然被朱烨三言两语就给化解了。
“如此一来,就节省了一大笔开销了。”
朱元璋心中默算之后,激动的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咱孙果然是年少有志,此等见解,足以让朝堂之上那些老东西汗颜。”
朱烨却一把拉下了朱元璋,继续说道:“爷爷,我刚才之所以不说,就是因为这法子虽好,但是实施不了。”
“此话怎讲?”朱元璋狐疑的看向朱烨,不知道为何朱烨会这样说。
“爷爷想没想过,这件事情如果真的推行实施了,收益的人是谁?”
朱烨看着朱元璋,目不转睛的问道。
“当然……当然是百姓了。”朱元璋不解,不明白朱烨为什么这样问。
“爷爷站在皇城之中,蒙蔽了双眼,只看到了百姓受益了,有得必有失,百姓得到了收益,那么谁就损失了?”
“百姓得益,那些从百姓身上压榨好处的官员便损失了利益。”
“所以,这件事情一旦获得了皇上的认可,推行实施,那爷爷,您这提意见的人,可就成了他们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你以为科举考试筛选出来的那些大臣人才济济,集思广益,想不出来这些方法吗?”
“他们可以想到,但是他们不能让皇帝知道。”
“所以,爷爷,这件事让朝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赞同堵而不是疏。”
“堵,既可以暂时性的解决问题,又可以给他们提供持续不断的利益。”
“只要黄河发水,朝廷就要拨款赈灾。”
“发一次水,拨一次款,那些地方官员便多一次机会从中榨取油水。”
“所以,爷爷,这件事,除了皇上,没有人会赞同的。”
朱烨长叹了口气,看着远处的天空,满目惆怅。
朱元璋看向朱烨,脸上的表情越发严肃。
他没有想到朱烨会把这件事剖析的如此详细,他也知道朱烨所说,句句属实。
“爷爷,您只是个五军都事府的小官,我知道您是为了百姓着想,可是即使您觉得我说的方法可行。”
“怕是你写好了奏折,这奏折也送不到皇帝面前,甚至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所以,爷爷,这事,不能说!”
朱烨仔细的叮嘱着朱元璋,眼中溢出的忧虑,显而易见。
“不,哪怕这件事,在朝中被人反对,甚至没有一个人支持。这件事,也要实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