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冷光道:“你若是看过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就知道咱为何要这么说了,整个大明朝从头到尾,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贪腐、懒政、为官者不作为。”
“而想要改变,非御史台实行严谨的监督之策不可。”
“等这次回去,咱准备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而你会从正三品的御史大夫,升为正二品的左都御使,另外咱要在都察院设十三道御史,用以监查天下官员,同样由你来统领。”
“天下所有官员,皆在你监察职权范围之内,包括李善长这个丞相、徐达这个中山王。”
“咱给都察院定下了各种升迁制度,总之核心就一条,抓不住贪官的,就一辈子别想升官儿。”
看朱元璋说起自己的本职工作,刘基脸上的表情顿时就活泛了过来。
他听朱元璋细细说明白未来都察院的职权范围,顿时就忍不住暗暗心惊起来。
看来老朱是要来真的了,如果真如老朱所言,那未来都察院的职权可就大的没边了。
不过还不等他高兴,又听到了都察院另外一个官职的名字,右都御使。
这个官儿比自己低了半个级别,而且其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监察整个都察院体系,包括自己……。
“制衡……!”
“陛下真是越来越会了啊!”
一瞬间,刘基也不得不感慨,从造反的反贼升级到皇帝这才几年时间,老朱就已经把朝堂艺术玩的得心应手了。
“你可以在这里研究研究有明一朝都察院制度的演变,特别是整治贪腐的手段和力度的拿捏,咱要让都察院成为悬在天下所有官员头上的一把刀,而不是只会风言奏事的摆设,以及朝堂党政的工具。”
“明白吗?”朱元璋脸上满是郑重的发问。
刘基俯首行礼,这一刻他心里的滋味说不出是欢喜还是苦涩。
他的官位提升了,职权变大了,但同时他越发站在整个朝堂的对立面了。
本来他因为做过前朝官、甚至镇压过起义军的缘故就被整个淮西勋贵集团不喜,现如今又主掌官员贪腐、刑罚工作,就更是所有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朱元璋有句话说的没错,现如今自己想要保住性命,就一定要坚定不移的执行老朱的意志和政策,要不然自己能不能留下全尸都是问题。
“都出来吧!”等刘基离开,朱元璋一声低喝。
顿时不远处屏风后面走出了四个少年来。
正是朱标、朱樉、朱棡、以及朱棣。
“父皇!”四人同时行礼。
“标儿,你觉得这个刘基如何?”朱元璋问道。
“能力很强,但相当别扭!”
朱标想了想,评价道:“想要功名利禄,又放不下身段脸面,想要名留青史,又不愿意得罪同僚,想要父皇看中,又不愿和皇家走的太近。”
“太对了!”
“这个刘基就是这么一个人,正统的文人都有这样的臭毛病!”
“这种人用起来实在头痛,若不是看他一身才气,咱早就打发他哪来的回哪去了。”
“可惜啊,距离万历朝的张居正出生还早……。”朱元璋感慨。
朱标闻言不由咧着一笑:“其实也就一二百年的时间,现在可是灵气复苏,父皇加把劲说不定就能活到那时候了。”
“哈哈!”
“傻小子,咱如果做一百年皇帝,那你就要做一百年太子了,永远被人这么压一头,你愿意?”
“父皇这话就不对了,有老爹帮我治理江山,我坐享其成岂不是更好,高兴还来不及呢!”
“再说了我修为比老爹你高得多了,等得起!”
朱标身后朱樉、朱棡、朱棣三人看着自家大哥和老爹有说有笑的互动,开玩笑,全都犹如斑鸠一般缩着脑袋,一句话也不敢说。
同时心里对大哥的佩服简直要五体投地了,竟敢当着老爹的面说能熬死他,这胆子真是比天还大啊!
“臭小子!”朱元璋指了指自己旁边的位置,示意朱标过来坐。
等目光移到朱樉、朱棡、朱棣三人身上时,老朱的脸色顿时就严肃起来。
“你们三个,听了这么长时间,可有什么想法?”朱元璋问道。
“回父皇,大哥说的就是咱们几个的想法!”朱樉灵机一动,觉得自己终于聪明了一会。
老朱闻言一张脸顿时就黑了一半。
“你们两个呢?”他又问道。
“父皇,二哥说的有道理!”朱棡道。
¡¡¡¡¡°°³Ò²ÕâôÈÏΪ£¡¡±Öì馸ÏæµãÍ·¡£
这下老朱一张脸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父皇,二弟、三弟、四弟还小,被你这么一吓,即便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了!”朱标在老朱即将发飙之前,赶紧劝了一句。
“哼!”
朱元璋挥了挥手:“老二、老三都跟咱滚回去吧,以后好好练武,十六岁成年之前达不到融劲境,咱就把你们两个腿打断。”
等两人一溜烟的跑的没影之后,朱元璋目光这才落在朱棣身上。
“老四,之前咱和你说的那件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你若是愿意留在这里,那咱即刻废了崇祯,让你登基称帝,你也看到了,现如今北方战事顺利,满清【创建和谐家园】已经蹦跶不了几天了,你这个皇帝位未来会很稳当。”
“当然你若是想回去,那咱也可以做保,这个世界历史上记载的那些事,你大哥绝对不会追究与你!”
“他现在就在这儿,咱的话还是算数的。”
“父皇,俺想清楚了。”
朱棣没有犹豫,直接跪在朱元璋面前:“俺不愿意留在这个世界,俺要回去做大将军,为父皇和大哥征战沙场,俺敢对天发誓,绝没有造反的心思,若是敢有此念,即刻身死,永世不得超生。”
第六十一章 工商业初发展
¡¡¡¡¿´×ŹòÔÚµØÉϵÄÖì馡£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四弟,都是一家人,我还能不相信你吗?”
“何必如此!”
“快起来吧!”朱标把朱棣从地上拉起来。
“老四,看来你没让咱失望,更没有被什么皇帝位迷住眼睛!”
“好好的跟着你大哥做事吧,未来有比这皇位更好的东西给你!”朱元璋说话的语气难得的缓和了一点。
¡¡¡¡¿É¼ûËû¶ÔÖì馵ÄÑ¡Ôñ»¹ÊǺÜÂúÒâµÄ¡£
¡¡¡¡ËµÍêÕâ¾ä»°£¬ËûÉõÖÁ»¹Õ¾ÆðÀ´ÅÄÁËÅÄÖì馵ļç°ò¡£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让今年刚满十二岁的朱棣眼圈忍不住微微有些泛红。
¡¡¡¡µÈÖìé¦Ò²À뿪£¬´óµîÀïֻʣÏÂÖì±êºÍÖìԪ谵Äʱºò¡£
朱标沉吟了一下这才道:“父皇,之前听你和刘先生说话,以后是要严查贪官吗?”
“没错!”
“咱从小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你没吃过苦,不知道这些当官的若是【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甚至搞【创建和谐家园】结那一套,会对老百姓造成多大的伤害。”
“这段时间你也看过这一方世界的历史了,除了洪武一朝,后面全部都是贪官横行,整个大明就是被这些贪官给生生败坏的,咱不整治他们,整治谁?”
“咱不但要治吏,而且还要不断加大力度。”
“后面的史书上记载洪武朝叫官不聊生,咱觉得这样挺好,总比民不聊生好。”
朱标闻言不由叹了口气道:“但有一点父皇你想过没有,官员的俸禄如果定太低的话,那他们面对诱惑的时候,就更容易把持不住。”
“毕竟他们手握大权,替您管理着整个帝国,越大的官儿,面对的诱惑就会越多,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想要贪腐实在是太简单了。”
“我读明史之后发现,有明一朝就没有不贪的官儿,连张居正都不例外,因为他若是不收受贿赂,别人虽然会敬重他,但同时也会害怕他,远离他,不敢和他共事,到头来他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倒是像海瑞那样的清官才是罕见的。”
“所以张居正的改革失败了!”
“自己身子不正,自然根基不稳。”
朱元璋犀利评价,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重重哼了一声道:“再说了咱可是仔细给那些当官的算过的,他们的俸禄足够他们吃喝,甚至请几个仆人照顾一家老小了,和他们比起来,我大明朝多的是吃不上饭的老百姓,他们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更不用风吹日晒,一生劳碌就能享用不尽,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至于敢伸手贪的,咱就砍了他们的手,杀了他们的头。”
“标儿,你还是顾虑太多了,咱告诉你一个道理,这文官就像是地里的韭菜,割掉一茬,后面马上就会冒出一茬来,你不用害怕没人替你治理这个国家。”
“倒是对他们太仁慈才会坏事。”
朱标:“……!”
他发现自己说大道理永远也说不过朱元璋。
看朱标貌似很受打击的样子,朱元璋不由呵呵一笑道:”标儿,咱知道你的意思,【创建和谐家园】的道理咱怎么会不懂,但现在国家不允许啊!”
“现在国家初立,正是百废待兴,需要老百姓修生养息的时候,咱不可能收太重的税,无论是商税还是农税都是如此。”
“现在的税收也就勉强够用而已,多出来的一些还要以备不时之需,用来赈灾救民呢,可是没法子提升官员俸禄了。”
朱标闻言点了点头。
这个问题说实话其实挺无解的。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生产力的问题,生产力不提上去,国家就穷,国家穷官员俸禄自然就低,官员俸禄低,自然就要贪,然后国家就会变得更穷。
这是一个魔咒。
是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大都不超过三百年的根本原因。
“我有一个建议!”朱标突然开口。
“什么?”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我想再成立几家官营商行,包括造纸、制糖、纺织、等等所有明末有技术改进的行业都要涉猎,然后在明初建立工坊。”
“这些工坊具体的经营要找适合的商贾去经营,朝廷不干涉具体的内部事务,但可以派人进行监督,同时每年给这些商贾发放净收益的一部分作为酬劳。”
“而剩下的盈利一部分可以补贴国家,一部分可以用于继续扩大生产,父皇觉得怎么样?”
朱元璋闻言眼中顿时一亮。
两年前,朱标建议成立了皇家钢铁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