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臣反对!”
“反对!”
听着下面噪杂的争吵声,钱谦益和马世英目光一触即收,都品出了对方眼中的火药味。
和原本历史上马世英凭借拥立福王朱由崧,笼络江北四镇大将直接推平了东林党不同,这一世因为崇祯南渡,同时手中还握着十万敢战之兵,江北四镇的军阀割据并没有形成,黄得功、刘良佐等人虽依旧为将,但却并没有原本历史上那么大的权利。
而相应的东林党也没有跨,现如今在南京和马世英、史可法等人斗的不亦乐乎。
高台之上崇祯皇帝看着争吵声越来越大的满朝文武,头痛的捏了捏眉心。
他不由再次怀念起一年多前皇祖临朝时的场景,那时候有皇祖在自己身前站着,这满朝文武那个敢像这样向自己呲牙啊!
“好了!”崇祯皇帝被烦的没奈何,只能一声大喝制止了混乱的朝堂。
“这件事改日再说,接下来咱们议一议左良玉求援之事,这件事也相当重要,咱们到底要派谁北上支援左良玉?”崇祯问道。
“此事非周遇吉莫属!”依然是钱谦益开口。
“臣附议!”马世英看了钱谦益一眼,上前一步高声附和。
“臣等附议!”一群大臣这次倒是意见一致,没有任何问题。
“呵……!”
此刻就站在奉天殿外,伪装成一个百户官的朱元璋看到这一幕,不由冷笑了一声。
“看明白了吗?”他问身边的沐英。
“是为了争夺军权?”沐英略显迟疑道。
“没错,这些人可不蠢,如今这种乱世,手中握有兵权才有话语权,要不然一个文臣谁会听他们的。”
“刘良佐、刘泽清都已经投靠了东林党,那个黄得功是马世英的人,至于周遇吉……。”
朱元璋想到一年多前自己见过的那个北方汉子,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古怪:“他是个死脑筋,谁也不投靠,自然就要被这些人弄到北方去送死了。”
“那咱们怎么办?”沐英眼中闪过一丝跃跃欲试问道。
“让他们在这里争权夺利吧!”
“咱只管杀人就是!”
“德安王家敢往北方贩卖粮食咱就先屠了他们,下一个就是浙江严州府的石家,南直隶松江府的徐家,苏州府的华家,等咱把这些人一个一个的杀完了,就该杀朝堂上这些人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不由再次想到了徐达昨晚刚刚送来的,关于查抄德安王家的收获。
将近两百万两银子,一万三千两金子,超过八万石各类粮食。
这一家用一句富可敌国来形容绝对不为过。
金银暂且不算,只说这些粮食,供应十万大军三个月的军粮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这还不算王家的店铺、大宅、田亩这些,如果把这些也算上,王家的资产立马便会再翻一倍。
朱元璋看着这些数据,再想起自己制定的藏富于民的开国政策,就觉得极其可笑。
藏富于民的确是做到了,只可惜银子都藏在少数几个大家族里去了。
这也更坚定了朱元璋杀戮的决心。
若是在元末,朱元璋或许还要考虑用人的问题,但得益于大明朝两百多年繁盛的科举制度,大明朝的读书人比起元朝时多了十倍不止,有的是吃不起饭的贫寒读书人愿意为自己所用,这些士家大族并非不可取代的。
不知过了多久,朝堂上的扯皮终于结束,朱元璋带着沐英离开皇宫内城。
路上,朱元璋突然道:“沐英,咱想让你带着人和郑芝龙接触一下,你敢去吗?”
沐英知道郑芝龙,这是一个盘踞在福建沿海的大海盗,据说有战船上百,水手过万。
“陛下是要招降他们?”沐英问道。
“有这方面的考虑,也是想要你去好好学习一下海战的经验,等回去以后,或许咱也要组建一只海军,让你当统军大将。”
“是!”
“定然不辜负陛下所托!”沐英一脸激动。
他如今才刚刚二十五岁,之前还从未独领过一军,现如今得了朱元璋承诺,如何能不激动。
第三十三章 皇祖回来了?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崇祯十九年四月十六,
随着秉笔太监王承恩的一声高喝,这一天的大朝会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
上方崇祯皇帝一脸威严的高坐于上。
下方……寥寥无几的朝中大臣忧心忡忡的站在那里,那脸上的表情就好像死了爹。
其实也差不多,从德安王家被灭族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个月时间。
这七个月,那义王的势力始终没有被彻底剿灭,反而变成了一股流寇,在整个长江以南不断流窜。
而且他并不是一般的流寇,他的路线都是经过周密部署的,他们不但每一次都能恰到好处的逃脱官兵的追捕,而且还能顺手屠了当地的名门望族。
这七个月来,已经有三十二家名门望族被屠尽,这就导致整个长江以南的大族全部风声鹤唳起来,生怕自己变成义王下一个盯上的目标。
朝廷为此已经前前后后派出了二十万大军,但诡异的是在人数占优的前提下,每一次和义王交手都会损兵折将,到现在为止包括刘良佐、刘泽清在内已经有六个朝廷将帅死在了战场上。
现如今掌控这二十万大军的变成了一个叫李文忠的家伙。
没人知道这个名字和大明开国功臣曹国公李文忠同名同姓的家伙是从哪冒出来的,但这家伙的所作所为却是让天下官绅都恨得牙痒痒。
此人的能力在众人看来,和曹国公差了十万八千里,倒是和他儿子李景隆有的一拼。
他从来不敢和义王正面决战,就跟在人家的【创建和谐家园】后面,倒是人家屠了那些豪族之后,他带着人一拥而上,把土地田产直接分给穷苦的老百姓,然后带上义王带不走的粮食、金银,继续追击。
这特么哪里是剿匪啊,分明就是替人家扫尾的。
为此崇祯皇帝在文武百官的压力下,一连下了六道圣旨催促这个李文忠,人家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给顶回来了。
而且现在这二十万人被这个李文忠经营的铁板一块,天下官绅想要腐化、拉拢都做不到。
刚开始大家还在声讨李文忠,咒骂义王,但渐渐的有人就回过味来了。
这特么李文忠和那个义王不会是一伙的吧?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南京城里的官老爷们就被震惊了,他们哪见过这样玩的对手。
瞬间很多人就坐不住了,然后短短几天时间就跑了一大半。
崇祯皇帝看着下方大殿内大猫小猫没两只的官员,脸上满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算了,这朝会开着也没什么意思,散了吧!”
没剩几个的朝臣如蒙大赦,脚步匆匆的离去。
等人全部走光,崇祯皇帝朝着大殿外一招手,一道身影便悄无声息的进了大殿之内。
“查到那义王的底细了吗?”崇祯沉声问道。
“皇爷,您这可是难为我了,现在满天下所有人都在查那人的底细,连南直隶、浙江那几家神通广大的豪族都没半点进展,咱们锦衣卫又能有什么发现?”
“皇爷又不是不知道,南下以来,锦衣卫明里暗里受到的针对有多少?卑职能稍微把控南京城的局势已经很不容易了。”严九忍不住倒起了苦水。
“朕知道你不容易!”
崇祯皇帝强压下一刀砍死面前这个从阴沟里爬出来的泥腿子的冲动,眼睛微微眯起道:“只不过朕看这人的行事风格有些熟悉,你实话告诉朕,皇祖是不是已经回来了?”
“啊?”严九心中一突,脸上的笑容显得有些勉强。
“朕已经知道答案了,你去做事吧!”崇祯看他的表情就已经什么都明白了,心中说不出的复杂。
他挥了挥手,示意严九可以走了。
其实从知道统领那二十万人的统兵大将叫李文忠开始他心里就已经有了猜测了,再看到义王那杀的血流成河的行事风格,他如何还想不到自己那位可敬又可怕的皇祖真的回来了。
而且还悄无声息的控制了大明朝的军队、锦衣卫,恐怕现如今自己在皇城内的一举一动,那位皇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吧?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好似耗干了身上最后一丝气力,直接瘫坐在了龙椅上。
依然是在那一间客栈二楼,朱元璋背着手站在地图前,聚精会神的思索着现如今的局势。
自从自己的意图被官绅集团察觉到之后,这个集团就展现出了极其恐怖的调动能力,在一些朝廷官员的组织下,湖广、浙江、广州等地纷纷爆兵,短短两个月时间,已经再次形成了二十万大军向义王,也就是徐达围剿而去。
显然在察觉到朝廷大军已经脱离掌控,而且有人把他们当做敌人之后,整个官绅集团抛弃了之前的成见,开始联合了。
朱元璋对此并不担心。
从他的岳父郭子兴身上朱元璋就看明白了这些士绅阶层的局限在哪,他们太过鼠目寸光,毫无战略眼光,从始至终都只盯着自己盘子里的那一块肉,这样的一群家伙,朱元璋完全不放在眼里。
别看这些人两个月就能组织起二十万的大军,但其实成不了什么气候,一群土鸡瓦狗而已。
虽然徐达现如今只带了一万人,但这一万人却是从当初那十万起义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经过这大半年的厮杀,已经有了一丝真正铁血强军的味道,打穿这二十万人,不说轻而易举,但也没多大难度。
更何况后面还跟着李文忠的二十万人呢!
“他知道咱回来了?”看到严九悄无声息的进来,朱元璋瞥了他一眼问道。
“大爷目光如炬,皇帝的确已经知道您回来了。”严九跪在朱元璋面前,以头触地,恭恭敬敬的回答。
他现如今的姿态,和在崇祯皇帝面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哼,倒是还没有蠢笨到无可救药!”
朱元璋哼一声,冷声道:“去告诉他,安安稳稳做好他的皇帝,看看咱是怎么把大明朝起死回生的,若是敢跟咱耍什么花招,咱不介意换一个皇帝当当。”
“是!”严九满脸激动的应下,起身告退。
“就是这个味!”
“跟着大爷做事真是太爽快了!”等走出客栈,严九满脸舒爽的感慨一句,一挥手,带着他的人消失在人潮之中。
第三十四章 谁是肥肉?
“报……!”
“启禀义王,敌人已经距离我们不足二十里!”
一处山丘上,徐达身骑骏马,手拿单筒望远镜正在眺望远处的敌军行列。
听到禀报,徐达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依然在惊叹手中望远镜的神奇效果。
这东西太好用了,相隔二十里,对方的一举一动却好像尽在眼前一般,以后有了这东西,他在调度大军的时候,效率提升何止一倍。
而在战机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时候命令能够早下一秒,就能影响整个战场局面。
徐达戎马生涯二十年,在了解到这望远镜功效的第一时间就明白,这东西对大明军来说意味着什么,有了他大明军的战力提升将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