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第一臣》-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希孟想去告诉马氏,但偏巧马氏不在,箱子上又没有锁,张希孟就给打开了。

        等往里面一看,张希孟失望了,只是一些字画罢了,如今是乱世,字画当然是不值钱的。

      ¡¡¡¡Èç¹ûû²Â´í£¬Ó¦¸ÃÊǺì½í¾üɱÈëå©ÖÝÖ®ºóµÄÕ½ÀûÆ·¡£

        金银细软有人要,这些精神食粮就没人在乎了。

        张希孟随手翻看,出现在面前的赫然是一幅墨兰图,这幅画的兰花挺拔,刚柔相济,倒是一幅不错的作品……只不过张希孟也不懂古画,只是随便看看,但是当他看到了落款的时候,却不由得一震!

        竟然是他!

        这画家张希孟两辈子为人,都听说过他,先说这一世,张老爹活着的时候,就多次念叨,不能学文丞相,当学郑思肖!

        文丞相自然是文天祥,郑思肖何德何能,能跟他老人家放在一起?

        原来郑思肖是南宋的太学生,元灭南宋之后,他决心不做元廷的官,而且不论坐卧,都面向南方,每到冬至,他还要到城外面南而哭。

        最让人不解的是郑思肖善于画兰花,可他的兰花无根无土,好似凭空出现一般,有好友就劝说郑思肖,该把土画上才好看。

        可郑思肖反问:“土地都叫外人夺走了,你不知道吗?”

        郑思肖一生忠于大宋,可见一斑。

        他的墨兰图辗转流落到了盖章狂魔的手里,后来又被宣统带出了皇宫……上一世张希孟看到这幅画,是在倭国的大阪市立美术馆。

        代表着一腔忠贞的墨兰图,却沦落到了异国之手,当时给张希孟的冲击是巨大的,那种愤懑简直扑面而来,旅游回来,张希孟很是恶补了不少历史。

        如今又看到了墨兰图,张希孟的心情可想而知。

        他全身心投入,竟然没注意,身后出现了一个人。

        “张小哥!”

        来人正是朱重八。

        张希孟急忙告罪道:“是恩公,小子不该乱翻的,请恩公恕罪。”

        朱重八很大度一摆手,“这些字画也没人看得懂,只当是废物扔着……咱见你看的入神,你懂这些?”

        张希孟很谦虚,“就是听家人说过,谈不上懂。”

        朱重八正好空闲,好奇心上来了,就笑道:“那你也跟咱说说,让咱长长见识。”

      第四章 汉高祖如何

        朱重八纯粹是好奇,随口聊聊,张希孟不过是个小孩子,能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话来?

        奈何张希孟不是这么想啊,老朱询问自己,那等于是老板面试,可不能马虎了,必须拿出百分之二百的本事来。

        “恩公可知道两宋旧事?”

        朱重八老实道:“过去是不清楚的,只是红巾军要重开大宋之天。咱也打听了一些,所知不多。”

        张希孟打起精神,笑道:“恩公,我倒是有个故事,有一天宋徽宗带着太子赵桓和康王赵构去金明池乘船,结果一阵风过来,父子三人都掉进池水了,汴京的百姓听说,好奇询问谁得救了?这时候太学那边就热闹起来,许多书生齐声高呼,泪如雨下:大宋得救了!”

        朱重八皱着眉头,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忍不住大笑,道:“你小子可真是会挖苦人,大宋皇帝就那么不堪?”

        张希孟正色道:“恩公,大宋得国不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赵匡胤陈桥兵变,夺了后周天下,欺负孤儿寡母,霸占江山。南宋高宗坐视中原沦陷,父兄被俘,不思复国,反而杀死了抗金名将岳飞,自毁长城,屈膝称臣,如此君王,又怎么总揽英雄?两宋三百年,一败于契丹,二败于党项,三败于金人,四败于蒙古,一路惨败,以至于江山沦陷,神州易主。大好河山,成了蒙古人的马场,可不就是如此不堪!!”

        朱重八点了点头,“大宋的确不行!咱听说怨杀了岳王爷,也是气得不行。现在咱们红巾军可是要恢复大宋天下,难道就恢复这么个玩意吗?”

        张希孟摇头,“恩公,重开大宋之天,不在恢复大宋,而在推翻元廷!且不说大宋如何,自三代秦汉以来,中原王朝传承,连绵不绝。中间虽然有五胡乱华,但南方尚有一隅之地,隋文帝杨坚是汉太尉杨震后人,九州一统,华夏重兴。唯独崖山之后,万里河山,悉数沦落到了蒙古人手里。天下之人心中悲愤,血泪满腔。加上蒙古人残忍暴虐,蔑视南人,一条人命,尚且不如牲畜值钱,有识之士,如何不恨不怨?重开大宋之天,意在改天换日而已!”

        说到这里,张希孟就伸手将墨兰图展开。

        “恩公请看,这幅兰花没有根叶,作画之人就说过,土地都被人抢走了。他一生以遗民自居,绝不肯做元廷的官!”

        朱重八听到这里,大受震撼,忍不住俯身盯着画作,反复看了又看,这才道:“此人倒是很有气节!”

        感叹之后,朱重八又道:“咱听你的意思,重开大宋是次要的,把土地夺回来,才是真的!刘福通他们这么说,也不过是聚拢人心罢了。”

        老朱很快抓住了重点,张希孟用力颔首,他们围绕着这幅画,聊人,聊国家,聊过往……越聊朱重八越是兴奋,过去浑浑噩噩,想不明白的地方,一下子就清醒了。他早就想让人给自己说说,可一直没有遇到个明白人。

        今天可算是得偿所愿,收获满满,聊着聊着,连晚饭都忘了,直到马氏找来,老朱才恋恋不舍停了下来。

        等到了饭桌上,老朱还跟马氏讲,“过去咱就跟扣在大缸里面似的,让张小兄弟这么一说,咱一下子敞亮了,真是涨见识。”

        马氏听着也高兴,过去她还担心张希孟名门书生脾气,跟丈夫处不来,现在看来完全想多了。

        马氏笑着给张希孟夹菜,还说道:“看样子往后少不了要麻烦张小哥了。”

        张希孟客气了两句,突然意识到了一个机会。

        他要留在朱重八身边,就要有足够的价值才行,毕竟谁也不愿意养个吃白饭的,因此张希孟斟酌道:“恩公,光是听小子说,未必有什么收获。如果恩公愿意学,还是从头读书启蒙才是。”

        朱重八心有所感,可惜道:“咱小时候也去过私塾,可家里头穷,只念了两个月,俺大哥要成亲,就,就把钱拿去当彩礼了。后来在皇觉寺翻看佛经,认了几个字。咱也想读书,奈何没人愿意教咱。”

        正在这时候,马氏忍不住笑了,“这不是现成的?就请张小哥教你呗!”

        朱重八一怔,这小子除了年轻,貌似没有别的毛病。他猛然站起,朝着张希孟深深一躬,“小先生可愿意教导咱?”

        老朱的干脆让张希孟吓了一跳,他连忙道:“恩公愿意学,小子自然尽心竭力,只是我的学问不高,恩公看得起小子,真是小子的福气。千万用不着客气,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小子这条命都是恩公救的,小子正愁不知道怎么报答呢!”

        张希孟说得真切,朱重八和马氏都喜上眉梢。

        朱重八道:“妹子,小先生答应了,你给多弄两个菜,再来一壶酒,好歹不能怠慢了小先生。”

        趁着马氏准备,朱重八就笑道:“或许小先生已经猜到了,咱是濠州的红巾。这些年来,咱死了爹娘,死了大哥,死了大侄子……家败了,走投无路,咱恨这个朝廷!”

        张希孟点头,感叹道:“恩公,小子何尝不是家仇国恨!”

        朱重八一愣神,随即也想到了,张希孟的爹娘刚刚死在了官兵的手里,两个人的境遇都很悲惨,老朱看张希孟,更加亲近了一些。

        “小先生,咱心里头还不是那么笃定,眼下朝廷可还有百万大军,红巾义军的处境可谈不上好啊!几个月之前,徐州的芝麻李被剿灭了,只有彭大和赵均用光着【创建和谐家园】跑到了濠州。不久之前还传来了消息,北锁红巾的布王三也死了。咱真怕看不到报仇雪恨的那一天,就人头落地了。”

        当下的确是红巾军最艰难的时候,也不怪朱重八担心。

        张希孟立刻挺直了腰杆,鼓励道:“小子也不懂战局……可家父说过,胡虏无百年国运,元廷立国也快一百年了。国君昏庸,权臣贪婪,搜刮无度,民不聊生。加上天灾不断,黄河泛滥,元廷已经到了末世,偏偏如今元廷的作为,只会逼得更多人无家可归,沦为流民,加入红巾。从长远看,元廷必败,红巾必胜!只是道路要曲折一些。”

        朱重八又是一振,这话有道理啊!

        像他这种本不想造反的人,都不得不拿起了刀枪,千千万万的百姓都想着元廷灭亡,就算是神仙,也无力回天。

        朱重八突然觉得张希孟人才难得,留着给自己启蒙,有点浪费了。

        “小先生,你识文断字,又会说话,还有见识,在咱这里,实在是委屈了。等你身体好了,引荐你去见大帅,咱担保,大帅一定会重用你的。”

        大帅?

        郭子兴?

        张希孟半点兴趣都没有,跟老朱一番交谈,他已经万分确定,这就是未来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在元末这个世道,除非带着一把狙击枪,直接把老朱杀了,不然就算是穿越者,也未必干得过人家。

        无他,就凭着老朱彻底打土豪分田地的狠劲儿,穿越者碰上也是死路一条。

        张希孟还不到十二,又是个病秧子,他不觉得眼下的自己有本事单干。既然如此,抱着老朱的大腿,就再合适不过了。

        许多人提到老朱,就有个刻板印象,老朱喜欢杀功臣,跟着老朱没有好下场。且不说徐达、汤和这种,寿终正寝,甚至与国同休的。

        难道那些贪赃枉法,胡作非为的功臣,就该供着?就因为他们开国有功,就可以不死吗?

        老朱是个从最底层爬起来的皇帝,和那种靠着贵族门阀扶持,夺得天下的皇帝全然不同,他对【创建和谐家园】有着刻骨的仇恨,对待【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的容忍度非常低,自然不会客气,换成别的朝代,功臣不贪权只敛财,没准还是保命之法,但是对不起,老朱可不一样。

        话又说回来,只要不【创建和谐家园】,不揽权,还是能活得很安稳的。

        李善长被杀,那是他虽然归乡,却不甘寂寞,遥控朝局,至于蓝玉,飞扬跋扈,也是取死有道。

        当然了,也不是说没有冤案,比如宋国公冯胜,比如颍国公傅友德……但是对于张希孟来说,他还有个选择啊,大不了跟着沐英去云南,四季如春,没事还能看看大象、孔雀,小日子不要太美啊!

        更何况眼下朱重八刚刚投军,还郭子兴的麾下,并没有单干……那不妨给自己定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一点点改变老朱,让大明的根基更牢靠稳妥。

        反正距离大明建立还有十几年的光景,还轮不到想几十年后的事情。

        张希孟思忖的时候,朱重八看着他,心中疑惑,难道这小子看不上大帅?不愿意替红巾军效力?

        或许吧,毕竟他是读书之家,哪怕和元廷有仇,也不愿意做贼,坏了自己的名声……

        正在朱重八沉吟之时,张希孟躬身,郑重道:“恩公,小子年纪小,身体弱,学问也不成。到了大帅那里,只会坏事。如果恩公不嫌弃,就让小子追随恩公,替恩公效力吧!”

        朱重八眉头一皱,真是有趣,不愿意追随大帅,却愿意跟着自己……

        “小先生,咱现在不过是个区区九夫长,你就这么看得起咱?”朱重八悄然间改了称呼。

        张希孟用力颔首,迎着朱重八的目光,笑道:“汉高祖如何,也不过是一亭长罢了!”

      第五章 知识就是力量

        亭长!

        九夫长!

        貌似还真差不多。

        不对,这话的重点难道不是暗示自己,会有皇帝命吗?

        朱重八都被吓到了,他算个什么东西?出家的小和尚,要饭的乞丐……这身份和皇帝差了不知道有多远,癞蛤蟆吃天鹅肉了属于是。

        朱重八震撼之后,还有那么一丝浮想,等到马氏端着新的酒菜上来,呼唤两声,朱重八才清醒过来,他讪讪点头,神色有些不自然。

        “小先生,承蒙看得起,你就留下来。咱也算有了名师指点,必定要多多请教。”

        总算是留了下来,这条大粗腿也算是抱上了。

        张希孟却还是不那么满足,他得寸进尺道:“恩公让小子教导,也要有书籍才行,这院子的书卷公文,可都是归我管了?”

        朱重八忍不住好笑,只有几本缴获没人看的书,哪来什么公文啊!

        或许这小子还不知道九夫长是个多大的官儿吧?

        老朱朗声一笑,“成,在咱这儿,只要是带字儿的,都归你管!”

        行,这可是你说的!

        千万别反悔。

        替一个普通地主商人管事,最多是账房管家,不值钱的。

        可替一方诸侯管理文字,那就是节度使掌书记了,冯道、赵普都是干过的。

        到了皇帝这一级,管事的可是一国宰相(不要说什么司礼监掌印),张希孟几乎看到了自己的升级路线,这小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历史上李善长就是替老朱干这个活儿的,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可是排在了徐达之上,位列开国第一功臣啊!

        张希孟当然没有奢望那么多,而且要那么大的功劳干什么,能像沐英一样,立国之后,镇守一方,当个安稳的土皇帝,也就满足了。

        不过仔细一想,貌似整个大明朝,也就一个世镇云南的黔国公啊!

        想要再多一个,难度还不小。

        张希孟打起了精神,他向马氏讨来了笔墨纸砚,到底是出身读书人家,肌肉的记忆让张希孟很容易掌握了文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3: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