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第一臣》-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希孟讲所有人分成了四类,最基本的就是搬运和做饭,有手有脚,身体健康就能干。

        剩下两类就属于技术人才了,处理伤口,不但要胆大心细,还不免和伤兵刮蹭,容易起摩擦。至于巡逻,了解情况,发现异常,更是要够聪明,还需要一定的威望。待遇比前两批高出一倍,每人每天能领一斤粮食,家中有困难,还可以帮着解决。

        算不上丰厚,但是考虑到当下的情况,女人们还是很热情的。而且感谢大元朝的文治衰败,对女子相当宽松,出门干活也是寻常。

        事实上多数情况,穷苦人家,不论男女,都要下地干活,拼了命才能养家。如果把脚裹了,只能在屋里转悠,就等于失去了一个劳动力,普通人家哪里能承受得了?

        所以说能嘲笑马氏大脚的,是什么身份,不言而喻。考虑到老朱的所作所为,夫妻俩一个成了大下巴,一个成了大脚板,还真是挺般配的。

        总而言之,濠州城的另一半力量被动员起来……城墙三十丈之内,按照张希孟的吩咐,悉数拆除。

        砖头集中在一起,留着砌墙,脸盆粗细的柱子被拆下来,十几个妇人一起抬着,送到了城下,成了滚木。

        走了几趟之后,大家伙就放开了,也学着男人们喊着号子,声音震天。

        “乖乖,这帮婆娘要上天了!”

        守城的士兵忍不住发出惊叹。

        妇人半点不怕,还冲着他们大喊:“都打起精神来,要是尿了裤子,当了逃兵,俺们可笑话你们!”

        被女人们嘲笑,这些兵卒一个个涨红了老脸。

        “死也不退,谁当逃兵谁是孙子!”

        城上城下,竟然叫板起来。

        伴随着建筑清理差不多,挖掘壕沟的行动就展开了。

        贴着城墙,大约有两丈处,挖掘出一条宽两丈,深一张二的壕沟,环着濠州,每隔几十丈,都有一条通道,可以供兵卒行走,或是换防,或是向城头输送物资,半点不乱。

        按照对将士的说法,这是用来防止城外的敌兵挖掘地道入城的。

        可事实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朱重八和郭子兴提到的,这一道壕沟,也是督战队。

        如果城头的士兵退下来,这么宽的壕沟过不去,就只能走狭窄的通道。

        而通道的另一头,就是督战队!

        虽说这种拿着刀逼着人打仗的方式,张希孟并不赞同,但是在当下,面对乱糟糟的濠州城,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一个城,七个大帅,彼此勾心斗角,要不是元廷的巨大压力,如何能同心同德,一起守城?

        郭子兴,孙德崖,彭大,赵均用,四位大帅,一人负责一面。由于郭子兴还要纵览全局,所以留在西边,扛下了守城任务的,正是朱重八!

        而就在此刻,一面大旗自地平线上出现,很快就变成一条黑线,继而成为一片……

      ¡¡¡¡¡°Ôª÷²×ÓÀ´ÁË£¡¡±

        城头迅速响应,战争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朱重八抽出了佩刀,喝令部下,进入位置,做好战斗准备。

        只是老朱也清楚,城外的元兵初至,未必会立刻攻击,只是戒备就好。

        他的确猜对了,但是却没有料到,元兵在短暂停顿之后,竟然出来了几十个骑兵,他们簇拥着一位老将,到了距离濠州城两百步的安全位置,停顿下来,显然,是要先礼后兵了。

        “老夫贾鲁,奉旨讨贼。”

      ¡¡¡¡ÉùÈôºéÖÓ£¬ÆøÊÆÊ®×ã¡£ºÎÔø°Ñå©ÖÝÍÁÔô·ÅÔÚÑÛÀ

        居然是这位治水的奇才!

        “烦请城头的弟兄们,告诉郭大帅,老夫率领十万人马前来,濠州城破,就在眼前。让他千万不要自误,赶快投降朝廷!”

        又是劝降……派了一个卢安民还不够,贾鲁竟然亲自出马了。

        他说完之后,又让手下士兵接连喊了三遍,城头沉默无声。

        贾鲁同样注视着城头,几天前卢安民狼狈回去,简直丢了半条命,难到这堆贼里,竟然有高人不成?

        就在贾鲁疑虑之时,城头多了十几个孩子,为首的正是戴着虎头帽的沐英。

        不用问,自然是张希孟吩咐的,贾鲁老头把脸送来了,实在是没法不下手!

        这十几个孩子,在沐英的带领下,突然齐声朗诵一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孩子声音清脆,传得极远,城外的贾鲁听清楚之后,老脸瞬间拉长,一股怒火,淤积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满腹劝降的高论,全都说不出口了。

        这时候朱重八大马金刀,站在了城头,大声问道:“老匹夫贾鲁,你可知道这是哪首诗?”

        “不过是陆放翁的示儿罢了,你要讽刺老夫为国效力吗?”贾鲁带怒质问。

        朱重八朗声大笑,“你一心忠于元廷,咱无话可说,只是陆游临死之时,尚且念着恢复中原,堪称文人表率。真不知道贾老大人,在临死之时,对子孙说什么?难不成要他们世世代代给大元朝当忠臣孝子吗?”

        瞬间,贾鲁的老脸黑了……

      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

        “贾鲁老匹夫,陆放翁示儿北定中原,汝为后辈,何以示先人,何以示后人?”

        朱重八声若雷霆,不光是城外听到清楚,就连城下的张希孟都忍不住点头,这话有劲!

        只要你贾鲁还自诩读书人就好,在大散关写了一辈子边塞诗的陆游,一心恢复中原。白发苍苍,稼轩居士弹剑作歌,志在华夏一统。

        即便过了千百年,这俩人依旧让人钦佩敬仰。

        身为读书人,前辈盼你们北定中原,结果你们屈膝投敌,自己给蒙古人做了奴才不说,还要子子孙孙,世代做仆……不管怎么说,也是理亏。

        贾鲁终究只是一声长叹,调转马头,退了回去。

        此刻军营已经扎好了大半,贾鲁直接到了自己的大帐,有一个沧桑憔悴的文士,正等在这里,他的腰背弯曲,头发花白,竟然需要拄着拐杖,才能勉强支撑。

      ¡¡¡¡Õâλ²»ÊDZðÈË£¬ÕýÊÇÈ¥å©ÖÝȰ½µµÄ¬°²Ãñ£¡

        才几天不见,竟然这么拉了……不得不说,老朱的那一顿臭骂,后劲还真大!

        “大人,情形如何?下官身体这个样子,不能追随大人,真是该死!”

        贾鲁微微叹息,伸手让卢安民坐下。

        “你……也不要耿耿于怀,老夫刚刚也让人落了面子。”贾鲁就把城头齐声朗诵示儿的事情说了一遍。

        一听到这个,卢安民就不由自主抽搐,可要了命!

        上一次是郑思肖,这一次是陆放翁,哪里是一群草贼,简直是翰林院的高手,怎么一个劲儿往心窝上戳?

        “老夫原来还有些迟疑,现在一看,这濠州城中,必定是有厉害的人物啊!”

        卢安民自然也意识到了,他咬着牙齿道:“卑职以为,必定是哪个欺君罔上,甘心从贼的不要脸读书人,给城里的红巾贼出谋划策。此人着实可恨!等着城破之后,必定大卸八块,五马分尸!”

        卢安民恨得不行。

        贾鲁却又叹了口气,显得十分忧虑。

        “此番红巾贼子,南北呼应,声势浩大,北方红巾宣扬明王出世,南方红巾讲弥勒降生,这濠州红巾,却是追忆前朝,有收复故土,光复中原之心……其志不在小啊!”贾鲁语气透着不安。

        卢安民稍微思量,也明白过来。

        要动员千百万民众,推翻一个朝廷,绝对是要有一套能说服人的东西的。而从黄巾起义之后,借着宗教聚拢人员,图谋不轨,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前置作业。

        尤其是白莲教,这玩意简直是破箩筐,什么都能往里面装……宣扬明王出世的,你是白莲教,宣扬弥勒下生的,你也是白莲教,要推翻元朝的你是白莲教,要保一方平安的,你还是白莲教。

        根本就没有标准的教义,或者说他们的教义就是开放式的,可以根据需要,随便乱编。只要你能忽悠一帮人,你就是一方教主,连组织也没有。

        所以自宋代以后,白莲教就几乎成了造反家的耗子窟窿,不知道会从里面冒出什么牛鬼蛇神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白莲教是总也剿灭不了。

        这一次大起义,南方白莲教的教主是彭和尚,北方的就是韩山童,其余各地,还有不下一百个形形【创建和谐家园】的教主,去中心化了属于是。

        这样的白莲教固然和野草一样,难以根除……但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法形成合力。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超越“明王降世,弥勒出生”的纲领,来统合天下英雄。

        韩山童的思路是对的,他提出了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飞龙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口号。

        可惜的是韩山童落地成盒,直接让派出所就给剿灭了,幸好刘福通带着残部杀出来,重新集结,点燃了起义的烽火。只不过刘福通能打归能打,但是在思想建设上面,却是乏善可陈。

        “白莲教的匪人纵有千万,也不难对付。可若是有人以恢复故土为号召,不但朝廷危矣!只怕我等死后,必定身败名裂,一臭百年!”贾鲁一声哀叹,仿佛苍老了许多。

        卢安民心惊肉跳,忍不住咳嗽起来,他比贾鲁还惶恐。

        “大人,无论如何,都要打下濠州,彻底剿灭这伙贼人,一个不能留啊!否则后患无穷!”

      ¡¡¡¡¼Ö³³ÁÒ÷Ƭ¿Ì£¬ÖÕÓÚÓÃÁ¦ò¥Ê×£¬±íʾÔÞͬ¡£

        ……

        “张大哥,《示儿》都背熟了,再教我们一首诗吧!”沐英围着张希孟央求道,在他的身后,还有许多半大孩子,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六七岁。

        可别看这帮小家伙不起眼,他们帮着送水送吃的,还负责送信带话,可是很有用的。只有闲下来,才来找张希孟玩。

        一首诗把那个老家伙吓得灰溜溜跑了,他们都觉得牛气冲天了。

        这不,一群勇敢小牛,不怕困难了。

        “你们愿意学,那是好事。我就教你们背《正气歌》吧!”张希孟清了清嗓子,就念了起来,等他摇头晃脑念完,眼前的这帮小崽子一个个都溜了,就连沐英都跑了,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四句还能记得住,这么长谁记得住啊!

        “小先生,循序渐进就好,何必为难他们?”马氏给他们求情。

        张希孟也苦笑道:“夫人,不是我难为他们,而是贾鲁吃这一套,咱们就不妨对症下药,等他真的攻城紧急,咱们就用正气歌鼓舞人心,要让贾鲁老匹夫明白,人心不死,浩气长存!他这条老狗,休想拿下濠州城!”

        马氏深吸了口气,顿时觉得张希孟讲得有道理,没法子,干儿子啊,你们就辛苦一下吧!

        张希孟教导沐英这帮小崽子,同时也注意着两军的战斗情况……就在贾鲁退回去的下午,元兵就展开了攻势。

        只不过并非那种声势动地惊天,泰山压顶的攻击,而是驱赶临时归附的兵马,担着沙土,背着石块,填平护城河,整理出攻城的路线。

      ¡¡¡¡ÃÜÔÑÔѵÄÈËȺ£¬ÍðÈçһȺȺµÄÂìÒÏ£¬Ïò×ųÇÏ£¬·äÓµ¶øÀ´¡£

        他们普遍形容枯槁,面带菜色,身上的衣服也破烂不堪……背着上百斤的沙土,摇摇晃晃,几乎摔倒。

        当力气即将耗尽,喘着粗气,把沙土倒在护城河,民夫的脸上就会露出欣喜的笑容。

        拿着空筐回去,就能换一张巴掌大的饼子,可以苟延残喘,多活一天。

        贾大人还是有信用的,当初跟着他开河,就是这般了。

        唯一的不同就是以前是挖河,现在是填河,反正区别也不是很大,埋头干吧!

        至于城头的【创建和谐家园】箭矢,虽然也能杀伤一些民夫,也会造成恐慌,但是短暂后退之后,他们又会聚拢过来,继续填河铺路。让城头的守军也十分无奈。

        趁着中午,朱重八下城吃饭,就跟张希孟感叹,“小先生,要是听你的,早点把外面的护城河清理了,再砌一道羊马墙,多准备弓箭,又岂能让他们轻易临近护城河,不死一万,也要死八千!”

        朱重八切齿愤恨,城里的这帮人,真是误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6: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