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疯皇》-第1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比如田赋和劳役,这是大明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条鞭法实施以后光是这两项税赋一年就有四百万两左右,足以支付所有官员的俸禄了。

        又比如盐课、铁课、茶课等课税,一年也有三百余万两,足以支撑十余万边军的粮饷。

        还有各处皇庄,各处矿山,江西官窑,江南织造,对外贸易等等,这些都可以算是皇室收入,以前一年随随便便就能收入两百余万两。

        但是,现在,盐课、铁课和茶课等课税少了一大半,一年就能收入一百多万两,连辽东的边军都养不活,各处皇庄,各处矿山,江西官窑,江南织造等等皇家私产年收入加起来竟然不到三十万两,内库都快空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泰昌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账本,眼中渐渐露出一丝疯狂之色。

        他决定,亲自去江南看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朝廷的盐场、各种大型开采的矿山,还有茶叶、瓷器的转运交易等等,几乎都集中在江南,只要他亲自去看看,肯定能找出原因来。

        他很清楚,这些银子不是被朝堂官员吞了就是被宫里的太监吞了,甚至,这些人很有可能已经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专门侵吞朝廷税赋和皇室收入!

        所以,这事必须他自己去,如果他让朝堂官员又或者宫里的太监去查,估计什么都查不出来。

        不管怎么样,他都必须尽快去趟江南,就算不为了银子,光为了红薯和土豆的种苗,也得去一趟。

        还有,从福王府里抄来的珍宝古玩字画,放京城卖肯定是卖不掉的,京城里的官员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买这些东西,买了不是摆明了告诉他自己是个大贪官吗!

        如果带到江南去卖就不一样了,江南可是富得流油,只要能找个大商贩做代理,价值几百万两的珍宝古玩字画估计几个月就能变成现银。

        想到这里,泰昌忍不住对着门口朗声道:“传徐光启、毕懋康。”

        徐光启是南直隶松江华亭人和毕懋康是南直隶徽州歙县人,这两人可以说是妥妥的地头蛇,他准备先找两人了解一下江南的情况,再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下江南探访。

      第017章 出巡

        泰昌突然间又发疯了,他竟然莫名其妙的说要去南直隶巡视。

        皇帝出巡这种事情一般都会遭遇群臣劝阻,因为皇帝出去的排场太大了,劳民伤财不说,还容易出事。

        这次也不例外,他刚把这想法透漏出去,东林党和齐楚浙党便不约而同的停止争斗,疯狂上谏劝阻。

        东林党提出的理由相当的充分,怕他出事。

        英宗正统就去了趟宣府镇,结果就被蒙元瓦剌部给俘虏了;武宗正德就喜欢到处乱跑,结果导致宁王和安化王起兵叛乱;世宗嘉靖就去了趟卫辉,结果行宫失火,差点被烧死了。

        如此多的教训在前,万一真出事了怎么办?

        他们貌似是在暗示,齐楚浙党可能会孤注一掷,在江南动手。

        泰昌却怀疑,东林也有利益在江南。

        齐楚浙党的理由更充分,国不可一日无君。

        要知道这会儿辽东建奴气势正盛,西北又旱灾严重,两处地方形势都不容乐观,皇上却偏偏选在此刻离开京城,要这两个地方突然出状况,如何是好?

        这帮家伙还在装忧国忧民呢,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泰昌极度怀疑,这帮家伙就是侵吞朝廷税赋和皇室收入的主谋,因为齐楚浙党喜欢夺利那是出了名的,可以说,齐楚浙党大半都是贪官污吏。

        他正看着这些家伙的奏折冷笑呢,门外突然通报:“司礼监秉笔,东厂提督,魏公公求见。”

        魏公公?

        看样子这家伙已经混起来了,值守的太监都不敢直呼其名了。

        这条疯狗还有大用,得好好养着。

        泰昌直接把手里的奏折往桌上一扔,随即朗声道:“宣。”

        很快,魏忠贤便屁颠屁颠的走进来,趴地上恭敬道:“奴婢叩见皇上。”

        这家伙,装得倒挺像,如果光看他现在的表现,那真的就如同一条哈巴狗一般。

        可惜,他就是条疯狗,史料上记载的清清楚楚,一旦让他只手遮天,那就“世人只知有九千岁,不知有皇上了。”!

        跟朕装,岂不知朕比你更能装!

        泰昌假装打趣道:“起来吧,魏公公,有什么事啊?”

        哎呀,皇上在跟我开玩笑!

        一般太监听到皇上这声“公公”,估计能吓出尿来,魏忠贤却是满脸兴奋之色。

        或许,他认为,这是他努力伪装,用心办事的结果。

        皇上,已经没把他当外人了!

        他满脸兴奋的爬起来,献媚道:“皇上说笑了,奴婢就是听说皇上想出巡,所以特意暗中帮皇上查探了一下。”

        泰昌则是满脸亲切道:“哦,你查探到了什么啊?”

        这个时候,魏忠贤又假装担心道:“皇上,奴婢暗中查探的结果不是很好,郑氏余孽好像跟齐楚浙党还有勾结,他们很有可能在您出巡的时候兴风作浪啊!”

        郑氏余孽指的就是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上次不但是李可灼不见了,郑国泰也闻风而逃,这会儿都还没找到踪迹呢。

        泰昌估计,他们都被齐楚浙党暗中给做掉了!

        所以,魏忠贤的话他是不会信的。

        这家伙,有问题啊!

        魏忠贤的野心可不是一般的小,他权力欲大的简直吓人,他想要手掌大权就必须豢养一大批党羽,而豢养党羽那是要花钱的。

        很有可能这家伙接过了原来崔文升、卢受和庞保等人的亲信,继续在捞钱!

        嘿嘿,想吓得朕不敢出皇宫,你怕是想多了。

        泰昌这会儿之所以还没有动身,其实是在等骆养性。

        毕竟,骆养性从福王府抄出来的几十车珍宝、古玩和字画他得带到江南去,这批东西没到,他是不会动身的。

        嗯,忽悠一下这家伙,让其放出风声,让东林和齐楚浙党麻痹一下也好。

        想到这里,他假装犹豫道:“嗯,出巡之事朕再考虑考虑。”

        说完,他又揉了揉额头,装出一副担忧的样子,这才挥了挥手,示意魏忠贤退下。

        魏忠贤还以为自己的话起效果了呢,当即便心满意足的退了出去。

        岂不知,骆养性才刚刚从洛阳回来没两天,泰昌便宣布,亲自前往江南巡视,留太子朱由校监国!

        这一下,东林党、齐楚浙党和魏忠贤皆是措手不及,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呢,泰昌便已点齐上万禁军和上千锦衣卫,浩浩荡荡直奔通州而去,而那里的北运河上已经聚集了两百余艘漕运大船。

        京城去往江南自然是走京杭大运河最为方便和安全,要是走陆路,万余人马护卫估计都不够,而且耗费的时间也要多一倍都不止。

      ¡¡¡¡Õâ´ÎÓÉÓÚÌ«×ÓÖìÓÉУҪ¼à¹ú£¬ËùÒÔËû²¢Ã»ÓдøÉÏÐì¹âÆôºÍ±Ïí®¿µÕâÁ½¸öղʸ®µÄÖØÒªÈËÎ²»¹ý£¬Ðì¹âÆôÍÆ¼öÁË×Ô¼ºµÄ¶ù×ÓÐìæ÷ËæÐУ¬±Ïí®¿µÔòÍÆ¼öÁË×Ô¼ºµÄÐÖ³¤±Ïí®Á¼ËæÐС£

        徐骥在科举上并没有什么成就,这会儿也就是个举人而已,不过其农学上的造诣却深得徐光启真传,泰昌之所以带上他就是让他去找红薯和土豆种子的。

        毕懋良可就不得了了,他也是进士出身,而且曾经在南京吏部任职,还出任过南京府尹,这会儿已经管至户部右侍郎了,在官场上的成就甚至超过了毕懋康,而且他还曾督过粮道和盐科,对税赋收入这块也比毕懋康在行,正是此次巡视难得的左膀右臂。

        另外,泰昌还带上了曹化淳、刘时有、骆养性、张之极和徐允祯等人。

        曹化淳和刘时有这两都是武阉出身,功夫可不是一般的高,带上他们主要是随身护驾的。

        张之极和徐允祯分别是英国公世子和成国公世子,这俩一个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一个是左军都督府左都督,都是正职,也就是能管事的那种,而金陵周边的屯卫大多归中军都督府和左军都督府管辖,带上他们是为了以防不测,到时候还可以调集屯卫来护驾。

        至于骆养性,就不用多说了,这小子得多带身边培养培养才行。

        泰昌未免夜长梦多,特下旨一路疾行,一行人万余人疾行了大半天便赶到了通州的北运河码头。

        这时候北运河码头附近的河道几乎都被漕运大船给占满了,那家伙,船高如楼,风帆林立,着实壮观无比。

        泰昌看了这场景,心中却是感叹不已。

        唉,这些帆船如果都变成轮船就好了,如果是轮船的话,估计几天就到金陵了,而帆船还得靠风力来推动,运气不好的话怕是得在路上耽搁十多天。

        不得不说,大明把大好时间都浪费了,这都两百多年了,大明还是以老式帆船为主,而且还越造越小。

        别看这漕运帆船看上去大,其实也就八百料而已,比之郑和下西洋的时候那些两千料的大船小了一倍都不止,而这会儿大明连两千料的大船都没一艘了。

        唉,任重而道远啊!

      第018章 溪南吴氏

        金陵城北,秦淮河口码头,两百余艘漕运大船陆续抵达,一队队禁卫飞速下船,将整个码头及附近江岸都围得严严实实。

        皇上出巡,金陵城里的达官显贵和在职官员没一个人敢怠慢,上至公侯伯爵、六部尚书、巡抚、府尹,下至经历、照磨、检校、吏目等等,都早早来到了码头附近的指定区域,恭恭敬敬的候着。

        可惜,他们最终也没看到皇上的影子。

        因为皇上身体本就不适,这一路在运河上吹多了寒风,已然卧床不起,自然就没办法接见任何人了。

        所以,他们只能远远的看着封的严严实实的龙辇缓缓经过,然后,各回各家。

        皇上有点疯疯癫癫,这传闻早已在朝野上下传开了,不过,大家都没想到,皇上会这么玩了命的折腾。

        很多人都忍不住在心中暗骂,这疯子,折腾什么呢,身体不好就不要到处乱窜啊,害得大家都站江边上吹了几个时辰的寒风,有毛病啊!

        泰昌当然没毛病,这会儿他正乘船逆流而上,赶往池州府的铜陵码头呢。

        其实,他早在经过扬州府的时候便换上便装,带着几艘大船脱离船队了,因为他南下的第一站并非金陵,而是毕懋良和毕懋康的故乡,徽州府。

        没办法,他还带着几十车珍宝古玩字画呢,而能替他把这些宝贝尽快换成银子的,唯有闻名天下的徽商。

        他可不想带着几十车珍宝古玩字画到处晃,所以,他将南下的第一站选在徽州府,而铜陵码头正是离徽州府最近的长江码头。

        帆船在逆流而上的时候速度那真不是一般的慢,还好这会正直冬天,江面上寒风呼啸,要不然,几艘漕运大船非得请几百个纤夫来拉不可。

        小小的船队又沿江航行了将近一天终于赶到了铜陵码头,毕懋良带着人下船租下几十辆马车之后泰昌这才带着上百锦衣卫高手和一众随行人员上岸直奔徽州府而去。

        徽州府位于南直隶最南端,距离金陵足有六百多里,而且临近黄山,乃是典型的丘陵山地,按理来说应该是相对偏远荒凉之地,泰昌原本以为,就算徽商名扬天下,徽州地界也不可能太繁华,毕竟这年头交通并不发达,远离省城六百多里的山沟里能有多少人愿意去。

        不曾想,自铜陵码头开始,这一路上马车竟然连绵不断,来往的商队简直数不胜数,即至徽州府城歙县境内更是车水马龙,沿路到处都是商铺,简直堪比京城的大街。

        此情此景,泰昌忍不住感叹道:“没想到一个地处山区的边远州府都能繁华到如此程度,如果整个大明所有州府都能变成这个样子,那老百姓就有福了。”

        这时候,就连老成持重的毕懋良都忍不住吹嘘道:“皇上,这还算不得什么,溪南吴家的十二楼那才叫琼楼玉宇呢。”

        溪南吴家就是他们此行的最终目的地,这会儿他们距离溪南已经不是很远了。

        传闻溪南吴家自万历年间就晋升徽州首富,家族资产简直无法估算,万历中期,两次援朝抗倭,溪南吴家就曾捐资五十余万两,万历一高兴,直接给吴家赐了五个中书舍人。

        这件事也曾传为一时佳话,就是不知,为什么这会儿吴家却不给朝廷捐银子了。

        要知道,万历援朝抗倭的时候大明朝廷还是比较富余的,而萨尔浒大败之后,大明朝廷都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泰昌忍不住好奇道:“听闻吴家在万历年间都给朝廷捐了五十多万两,为什么这个时候一两都不捐呢?”

        呃,这个。

        毕懋良颇为尴尬道:“皇上,听闻吴家出了点状况,具体情况,微臣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微臣也不敢妄言,还请皇上恕罪。”

        你能不清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23: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