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有可能,有可能,怎么会这样,不过从昨天到今天,方先生都没有解释的意思啊。”
“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希直先生师从潜溪先生,潜溪先生也曾谈到格物致知,但没有论述具体的方法步骤,如今希直先生做以总结与阐述,也未尝不可吧。”
“大家在这猜有什么用,要不你们谁去问问。”有官员提出建议到。
算了吧,这谁敢问,要不你去问,大家都没有说出声,这涉及到思想之争,历朝历代的思想家,哪个不是碰的头破血流,再说可能涉及党争的东西是能随便碰的吗?
能站在殿上的哪个不是人精,只要没人提起,那自己绝对不掺和,至于之前的讨论,那也是凑热闹,谁知道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反正头脑这个东西,每人都有,只要自己不说,那就谁也不知道。
方孝儒,这个当事人,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人们在大殿里等着在,这可是不常见,也有人看出问题了,但就是不说。
有一群人不能忽视,那就是方孝儒的学生们,他们现在也陷入了争论之中,没有谁能说服谁,这就是思想的争论,就算是方孝儒的门生都没办法例外。
方孝儒的那篇文章是跟儿子讨论后,写出来的,中愈对于心学是个半吊子,他只知道,阳明先生的心学是的继承了陆九龄的思想,对于明朝中期的思想社会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将儒家思想推向了巅峰,虽然并没有推翻程朱理学成为国家正统,但也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后期也有继承了阳明先生的大儒出现。
中愈不知晓在现在这个时代,心学理论的出现会带来哪些后果,但思来想去,这种理论服务于【创建和谐家园】现实,还是可以的,只要修正些知识,输入一些现代化的理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总会有不一样的火花的。
他在冒险,或者说父子两人都在冒险,成功了,天下闻名,流传后世,失败了,失败了那也没有然后了。事实就是如此
中愈从没有想过,就凭这篇文章,搅乱天下风云,来自后世的他,很清楚的知晓,天朝太祖的名言,枪杆子里的出政权,所以思想上的争锋,耍嘴皮子的东西,对自己有益,那就最好,没有,只要不坏事,那就无所谓,只是知识分子的头脑,不能用一般的人来度量,所以,方孝儒是最合适的带头人,他,本身就是领袖。m.。
第0026章 奉旨见天子
,。
中愈要做的就是,让这位领头人,在先秦儒学的道路上偏离轨道,走向新心学的道路,至于叫什么还得好好探讨。朝廷的风云,中愈不会知道,他想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影响那位高高在上的大明陛下,还有那六部九卿,让大明中枢的运转,像一台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先保住王朝,以后的事情再说。
朝会在方孝孺到后不久就开始了,不过也有有心人发现皇帝陛下来的时间恰是在方孝孺之后,太监唱道:“众臣,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臣有奏,侍讲博士,方先生,私发言论,抨击我大明科举正统,扰乱思想风气,我大明士子,争相谈论,无心学业,望陛下治方孝儒方大人之罪。”
“臣附议,迅志报也发在了国子监周围,学生们对比也议论纷纷,现在学生内已经有了分歧,颇有骂战之趋势,老师们已经在校园内部重点关注,以防学生产生不好的突发事件。故此,臣认为,陛下应该对此事给予处理,方先生应该给个说法。”
“对啊,对啊,理应如此啊。应该处理方先生,得给个说法啊。”
“不行,方先生是大儒,有自己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况且,谁能说这不是对前人思想的总结与升华,咱们自己不能理解,并不能说方先生没有那个境界,对吗?”
“说的也对啊,咱们跟不上,不能让别人也跟不上啊!”
世上总是不少那些跟风的人,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别人怎么样,自己就怎么样,反正错了不会怪罪到自己,对了,也能蹭点名声,反正都不吃亏。
现在朝廷上站的就有这帮人,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至于是不是真的是跟风那就不知道了,人生就是这样奇怪,人性就是这样难以捉摸。
方孝儒看不透自己的儿子,但他却知道,儿子提出的理论是很不错的,虽然有些东西还不符合现在的情况,但是经过慎重考虑后,他还是接受了儿子的理论,并对其加工,形成自己的东西。中愈能理解,因为自己本就只知道个大概,对这个时代的了解除了书本,就来源于网络时代的信息爆发,那些真真假假,零零散散的文字,图片,视频,所以对于父亲的本土加工,中愈给了最大的支持,最后在两人都满意后,才定稿发出去。
“方先生,朕也看过迅志报上你的文章,确实很有深度,如今引起波澜,不知老师有何解释?”
“启禀陛下,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臣日夜思虑,不知如何能解朝廷之困局,遂日夜攻读前人典籍,偶有所获,便誊写下来,正巧逊志报的编辑找上门来,微臣就将底稿给了他们,至于其他同仁们说的,臣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恳请陛下谅解。”
“既如此,刚刚大家也都讨论了,没有明确的结果,此事略过,列为臣工,大家还是着重解决现如今的事情吧。”
在皇帝发话后,大家暂停了讨论,但谁又知道能压制多久呢。
下朝后,孝儒和建文帝来到了御花园里,园里的梅花开的正艳,建文帝在前面走着,方孝儒在后面跟着,很安静,很安静,内侍远远的跟着,他们对皇爷还是很惧怕的。
“老师,朕迷茫了,四年来,朕兢兢业业,自认没有对不起天下百姓,为了保住皇爷爷留下的天下,对五位叔叔进行了处罚,可如今,四王叔还在北方兴兵,朝廷战事不利,朕有时在问自己,难道朕真的做错了,看见您的文章,朕忽然觉得,有些问题好像一下就都解决了。”
“不,陛下没错,是臣子们错了,是燕逆错了,天下是太祖高皇帝传给陛下的天下,没有谁能够否认,燕逆也不行,陛下,您要相信,天命在您,把握天命,就会有力量。”
“老师,天命,天命难测啊。逊志报是你家公子办的吧?”建文帝头也不回,捏着一枝梅花,轻嗅纯香。
“陛下圣明,确与我儿有关,望陛下恕罪。”
“明日早朝,带中愈进宫吧,朕,想见见他。”
“臣遵旨。”方孝孺想起那天正文出来后儿子的话,“父亲,这篇文章一出,可能不出三天,陛下可能就会宣我入宫,父亲万万不可惊讶,也不必阻挡,迟早都会来的孩儿想早些面对这一切。”
对于中愈来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今天中愈和父亲一起入朝,他奉旨觐见。方家的马车很是平常,就是标准的马车,膈应的慌,可是大儒方孝孺却是没什么感受,这可苦了中愈了。两人断断续续的说着话,似乎有些默契,似乎说着不同的事情,没人可以预料到今天的觐见会发生什么事情,都有些担心却都没有说破,或许故事就此发生。
没过多久,马车缓缓驶入了承天门,承天门是大明皇宫的南门,也是宫城正门,到达承天门以后,方孝孺和方中愈下了马车,过了这道门,便是禁宫的范围,如果没有皇帝的特旨,可在此骑马坐轿的基本上是没有人。
中愈下了马车,第一次来到这里,如此近距离的观看这座大明的中枢之城,前世的自己去过北京的紫禁城,那建筑,辉煌大气,惹人惊叹,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手艺,据说那是仿照应天的皇城建造的,虽然后来又经过几代皇帝不断地扩建翻修,才有了后世的模样,今天终于见到正主了,眼望着前方层层叠叠的宫楼,红墙绿瓦,飞檐阁楼,气势巍峨,于静寂中散发出浓厚的皇家威严,心底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回头望去,门外的金水桥下是清澈的外金水河,金水桥外便是大明王朝的政务机构所在地,朝廷各个部院都集中在这里。从承天门往南中轴线两边是朝廷的主要办事机构,左边依次为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右边依次为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鸿胪寺。左边是政务机关,右边是军事机构,一文一武,泾渭分明,没有哪个朝代将文武分治做的如此精确明晰了。
中愈站在这里,久久不愿离去。m.。
第0027章 殿堂侃大山(求收藏)
,。
中愈长长地吁了口气,努力压下心中那股激荡的情绪,一跨六百年,今日站在这大明的皇宫前,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尽管中愈已经在头脑里构思了很久,想象他见了那个传说中的懦弱皇帝,那个坐拥天下却被自己的叔叔抢走了皇位的年轻皇帝,该怎么说,怎么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如何让他来改变,借此改变自己一家的命运,这些问题却没有答案,至少现在没有。
跟着父亲一步一步慢慢走进宫廷,两人都没有交谈的意思,该交待的昨天已经都交待了,方孝孺的心里也有些纠结,自己抛出的那些观点虽是在中愈的提醒下总结出的,但确实是挑战了某些观点,会不会牵连到自己的孩子,谁也说不准,但好在自己的恩师潜溪先生也有过相似的论点,这也算是承袭恩师,道义上也与支持的点。
值班的小太监是知晓皇爷下诏让帝师的公子觐见的,一见他们来了,便引着他们进入了奉天殿的东厢房。
大明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他就那样静静的坐在龙案后面,低头正在批阅奏折,中愈和父亲两人等着皇帝批阅完奏章,中愈偷偷打量了眼前的皇帝陛下,年轻的皇帝陛下认真的样子真是很帅,一身龙袍也是尽显威仪,这要是放在后世,就是个典型的小鲜肉啊,中愈对这个因为自身的踪迹不明,而在六百年后还吸引着众多明迷的当事者还是很感兴趣的,本以为他是个弱不禁风的柔弱男子,仔细一看还是有些筋骨的,老朱家的基因还是不错的,看来历史还是不能尽信啊。
皇帝陛下批完奏章后,抬头看了看站在下方的两人,“老师来了,来人,赐座,这就是老师的长子中愈吧!”中愈强自压下自己云游天外的想法,按下激动的心情,毕恭毕敬的一撩长衫下摆,跪下将头深伏在地毯上,大声道:“草民方中愈,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炆盯着他看了一会,顿了一下:“你就是方中愈?十六岁的方中愈?”言语中透露着惊讶,毕竟他是知晓一些事的,本以为这中愈知晓军事,偏爱行伍,应该是五大三粗的,没想到是这个模样。
“回陛下,草民正是。”
“年后这段时间,你的名字在朕的耳边出现了很多次,宫里的宫女和小太监们都在谈论你,你是个了不起的年轻人啊。”
“草民才疏学浅,不敢当皇帝陛下谬赞。”中愈低头再拜。
“哦,是吗?”朱允炆颇有些怀疑的说道:“能写出大唐西游传和咏竹石的人,也叫才疏学浅,那天下的读书人都要为之汗颜了。怎么,在朕面前,也不愿意说实话吗?”
“陛下批评的是,草民不敢欺瞒陛下,大唐西游传确实为草民所写,咏竹石也是一时兴起,作为贺诗送与他人,至于说引起大家注意,却非草民之意,亦非草民可控。”中愈抬头望了望建文帝,回答道。
方孝孺在旁边听的一愣一愣的,原来吴中醉是这小子,只是这小子啥时候懂得这么多了,居然瞒着我,不过这个思想还是挺不错的,值得鼓励,回去得好好说道说道。
“好吧,起来回话吧,你的每期逊志报朕手上都有一份,做的不错,想必之前朝廷大臣的批评你也是知晓的了。”
“草民却在市井中听到一些传言,但草民不怪朝中诸位大臣,毕竟新事物的出现,都是有一段接受的过程的,假以时日,当诸位大臣明白中愈所为,便会理解的。”当然还有一句,不会理解,那就永远不要理解了,中愈在心里接了一句。
“好好,不愧是老师的孩子,有见识也有魄力,心胸如此宽广,必成大器啊!”
“陛下,这夸耀之词还请陛下收回,中愈当不起陛下如此评价,陛下此举会让这小子飞上天的,以后就难管了。”
方孝孺一直听着儿子与皇帝的对话,心里还算是满意,这孩子不怯场,算是留下了好的印象啊。
当听到皇帝给予这么高的评价时,方孝孺下意识的就站起来反对,纯粹是一种下意识的保护,或许他也不想儿子飘得太高,毕竟树大招风,毕竟还小。
“呵呵,老师多虑了,朕相信中愈不会那样的,况且不是还有朕和老师看着嘛。”朱允炆打了个哈哈,便将此事揭过去了。
“中愈,朕看你写的大唐西游传中讲到了四大部洲,分别位于不同的地方,这片辽阔的大地上真有如此地方吗?”
“额,陛下,在回答您这个问题之前,草民斗胆,想问您一个问题,草民听闻太祖高皇帝曾留下了一幅图纸,上面绘制了我大明的疆域,不知是否有此事?”中愈拱了拱手,向朱允炆问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朱允炆心里纳闷,自从皇爷爷时代成图后,一直在寝宫放着,高皇帝驾崩后,此图便再也没在世人眼里出现了,知晓的人少之又少,这小子是怎么知道的。
“陛下,草民也是在市井里听说的,既然有这幅图,草民斗胆,不知陛下是否能借给草民一观?”中愈本就是问问,以前只知道有这幅图,前世唯一一次的展览自己错过了,既然还存在着,不看多遗憾,况且还得靠这个回答皇帝的问题呢。
“哦,既然中愈感兴趣,便借你一观,来人,去取太祖高皇帝的大明混一图。”
旁边侍候的小太监领命去取大明混一图,皇帝又与方中愈聊了些关于西游传的事情,听得方孝孺有些纳闷,难道这是代沟,年轻人的世界我不懂。
大明混一图在中愈眼前缓缓展开,中愈陪着建文皇帝和方孝孺一起观看了这幅当时的世界地图,彩绘绢本,主要绘制了大明疆域和邻近疆域内的居民区,山形,河流及其相对位置,还有一些各级治所的位置,总之是相当的精美,中愈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啊。m.。
第0028章 大明混一图(求推荐)
,。
中愈轻抚着混一图,看着那稍微熟悉的轮廓,眼睛有些湿润,却没有让身边的皇帝和父亲发现。
“陛下,父亲,不知您二位可曾在这大明混一图看出些什么?”方中愈做了一下深呼吸,直接向身边的两人问道。
方孝孺和朱允炆对视了一眼,看见皇帝陛下示意自己说,方孝孺只能随着自己的见解说,“高皇帝组织画师对其进行绘制时,曾查阅大量资料,可谓是精细之至,我大明的国土疆域广袤无垠,山水人文多种多样,治理这样的国土还是要花费大的精力的,朝廷现在也在抓紧时间做一些更精细的绘制工作。”
看见中愈并没有回答自己,方孝孺并没有恼怒,他知晓自己的儿子不会无缘无故说起大明混一图来,而且自己的孩子有着常人没有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所以他是抱着抛砖引玉的想法说的那番话。
“中愈,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陛下,父亲,您二位难道没有发现大明混一图上没有长城吗?”中愈没有卖关子,直接指出来,他本以为朋友说的是误传的信息,没想到刚刚找了一番,确实没有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
“是吗,这倒是没有注意到,我看看。”方孝孺和建文帝听他一说,便仔仔细细又看了一遍,确实没有发现长城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以前从未关注过。
“难道是忘记绘制了?”方孝孺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父亲糊涂了,高皇帝下旨绘制这幅图,参与的人有那没多,一人忘记尚且可以原谅,所有人都忘记怕是不可能吧。”
“朕到是想到一个原因,皇爷爷在废除丞相制度后,将行政,监察,军事三大权力机构分开,不相统属,绘制混一图这件事属于政事,归由六部管理,统筹合作,而涉及军事事务,皆由都督府管理,长城属于军事事务,都督府不同意绘制也在情理当中。”
“陛下圣明,分析的很有道理,应该有此理由在之中。”中愈和方孝孺向建文帝行礼,说道。
“好了,你们两父子也要和那些大臣一样吗,就知道恭维朕,中愈,朕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不必藏着掖着了,说出来吧,让朕和你的父亲也学习学习。”
“谢陛下信任,陛下,除了您刚说的原因,草民还想到了两点,其一,太祖高皇帝雄才大略,早年一心要统一中华大地,开创经国大业,不会甘心大明版图在北方以长城为界。纵观明前史书,历朝多从北方起事,然后挥师平定南方,而高皇帝恰恰是南方起事,然后向北方发展,若只以长城为界,坐守半壁江山,这是高皇帝万不能接受的。如果在图上明显绘制长城,会给大明治下的百姓心里造成一种障碍,大明版图以长城为界,这不符合雄才大略的高皇帝一统天下的治国思想。
其二,太祖高皇帝称帝后,北伐南征,到洪武二十年平定辽东,但元朝残余势力依然存在。长城一线,涉及军事重大问题,如果将长城绘制于图上,必然将诸塞和军事存防暴露,为北元残敌入侵制造可乘之机。东北、正北和西北,长城以外是北元的势力范围,如不在险要处派驻重兵,一旦北元铁骑南下,黄河以北就很难守住。故为保证边防安全,所以派重兵驻守,同时为了保密,才没有将其画在地图上。”
“老师,中愈的见识果然非同一般,您教导的真不错。”建文帝听了中愈的话后感觉他说的很有道理,心里也对这个年轻人越发看重起来。
“陛下谬赞,都是中愈自己思考的,臣并未教导他这些。”虽然听见自己的学生在夸奖自己的儿子,但他还是实话实说,至于陛下信不信那就要另说了。看来还是要跟儿子好好聊聊,这些东西到底是谁教给他的。
“中愈,话虽如此,可你还是没有回答朕之前的问题。”
看来皇帝陛下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中愈还是觉得得持续酝酿一下,便问道:“陛下,纵观这大明全图,您觉得您治下的大明的疆域,大吗?”
“大明疆域辽阔无比,朕还从未实地感受过它的辽阔,对其认知都来源于书本和图画,倘若不是你解析此图,朕不会知晓皇爷爷绘制了如此的一幅图,还将这么一件意义深刻的事情暗放在图中。皇父倒是去过长安,路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呢,但那差不多也是十年以前了的事情了。”提起皇父,朱允炆心里还是有些佩服的,又有些心痛,若不是皇父驾崩的早,这幅重担是怎么也不会这么早交到自己手中的。
“陛下,大明辽阔无比,在大明之外还有更大的地方,那里有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物,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先辈们到过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因此留下了这些资料,也许四大部洲也分布在这世上某一个地方吧,等待我们去发现。
陛下,您看见了,对于这片天地来说,我们了解的还是太少,我们的敬畏少了许多,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总有一日,我们的足迹必将踏上这世上的每一寸土地,草民恳请陛下,日日不忘观察此图,不忘高皇帝的教诲,完成高皇帝未竟的事业,将我大明的国威传扬四海,威震天下。”中愈说完,跪在了建文帝的面前,一脸的真诚。
今天的阳光很好,偌大的紫禁城中,装饰精美的东厢房里,一片静寂,一幅精美的地图挂在了大厅中央,一位年轻的公子跪在了年轻的皇帝面前,迟迟未能起身,他的父亲在旁边保持了沉默,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看着那个年轻却又有着远大理想的孩子。
不知为何,在听到中愈的这番话时,建文帝的头脑里浮现了皇爷爷的那慈爱的面庞,似乎有些明白了,皇爷爷晚年时常常看着这幅图时,发出的一声声的叹息,可惜那时的自己却从未想到这些。方孝孺在最开始的时候皱了皱眉,随即不知想到了什么,没有言语,内心的波动远没有面部表现的这样平静。m.。
第0029章 舌战尚书令
,。
“中愈,你起来吧,今日你所说的话,朕,记住了。”虽然建文帝说了他记住了,仅仅是记住了,中愈感知到了建文皇帝刚刚情绪的波动,知晓他是真的记住了,至于会不会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中愈也不会妄想因为一幅图,一件事,几句话,眼前的这位皇帝就会改变自己仁慈的性子,去征服大明之外的天空与大地,这并不现实,这条路,还有很远,越走会越艰难,但,路总要一步一步走,不是吗?
今天的建文皇帝推迟了早朝,改为午朝,这是建文帝当政四年来从未发生之事,众臣都在猜测发生了什么,让勤政的建文皇帝改变了之前的做法。
六部尚书中的吏部尚书张紞遣人去问了宫里的小太监,得到的答复是皇帝陛下在接见方大人的长子方中愈,三人在东厢房里长谈了许久,故陛下传诏推迟早朝,至于午朝什么时候开始还要等后旨意。
消息传开,大家都猜测纷纷,这方中愈有何特殊之处,陛下竟与之长谈而罢早朝,将众大臣晾在朝堂之上,不管不问。
大家在吏部尚书的催促下散去,各自去处理今天的公事,等待着中午的午朝。
心思灵活的就去打听方中愈的事情了,当然也打听不出什么来的,毕竟保密工作还是做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