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小太监赶忙跑出去宣中愈进殿。
“臣方中愈叩见陛下,陛下金安。”中愈身着常服,跪下行礼道。
建帝还是没有抬头,一边忙着,一边吩咐道:“平身,赐坐。”
小太监早就知道皇帝和方大人一见面就会坐下谈很久,一个个都机灵的很,早就把椅子准备好了,就等着皇帝下令赐坐了。
皇爷这段时间,对他们的态度也变好了,管的也比较放松了,听说是小方大人向皇帝建议,对宫人要善待一些,所以他们对中愈都很尊敬,感谢中愈,至少现在的他们只要不犯错,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这跟以前的战战兢兢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中愈坐下后,皇帝才抬起头问道:“怎么样,在国子监当老师很带劲吧?”跟中愈在一起久了,皇帝的说词也有些不伦不类,都被中愈带歪了。
“啊?”中愈到是没想到,建帝一张嘴提到的居然是这个,抬头看见建帝一脸的笑意,中愈突然明白了,皇帝是在取笑他,“那个,回禀陛下,还不错,感觉挺爽的,国子监的监生们还是很给面子的,臣今天发挥得很好。”
在中愈回答的时候,宫里的小太监和宫女们都自觉地离开了,带上了门,这时他们已经有了默契,在上了茶水之后,自发的在外面候着。
“咱们所在的地上真有如此的力量?”建帝问出了自己心里的疑惑,虽然中愈在国子监的讲演,一字不差的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但他还是想确认一遍,听中愈亲口说一遍。
“是的,臣请借陛下的笔一用。”不等建帝回复,中愈起身走上前去,顺手拿起桌上的笔,转身走回来,“给陛下演示一下,陛下可以领略一下这种力量的风采。”
说完将手中的笔向上抛去,看着手中的笔一圈一圈向上转,当转上最高点的时候,又笔直的掉下来,“啪啪,叮叮,滴滴。”摔断的笔,滚来滚去,发出的声响在这宽阔的的大殿里显得特别突兀,特别响亮。
“陛下,您也看见了,这个笔不管是抛的多高,到达某一个点时,他都会掉下来,为什么会掉下来,是因为抛它的力量已经转移殆尽了,地上有一个力在牵扯着它,所以就掉下来了。”
只是房间里有些安静,中愈感到有些奇怪,看见皇帝陛下睁着眼睛看着他,一副傻了的样子。
嗯,这是怎么回事,我脸上有花,看着我做啥,不会皇帝真有什么不好的癖好吧。
第0127章 有个球啥用(第一更)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快近黄昏,天边的太阳就要落下,紫禁城内一片祥和,内廷里几个皇子公主正在玩耍,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正在一旁说笑,处处透露着温馨的场面。
只有建帝和中愈的屋里,气氛似乎比较尴尬,中愈只好“咳咳”咳嗽了两声,一脸认真的看着建皇帝:“陛下,您?”他是想问,您干嘛这样看着我,看得人怪不好意思的?
看着中愈脸上透露的疑惑,“中愈,你的脸上”建帝似乎有些不忍心,但还是指了指中愈的脸,示意他自己摸摸。
中愈顺手抹了一把,伸出手,定眼一看,我靠,不是吧,这黑黢黢的玩意儿是啥,什么时候跑到我脸上的。
低头一看,不是吧,衣服上也沾满了黑色的东西,一身算是毁了,又得好好洗了,地上摔碎的笔旁边,散落着不少黑色的东西,有没有搞错,墨汁,居然是墨汁。
中愈傻眼了,自己刚刚为什么要选用毛笔做演示啊,选什么不好,非要选毛笔,选了毛笔也就算了,为什么要选一个自己到来之前还在使用的毛笔啊,这不是自己找死吗,啊啊啊,疯了啊,造孽啊。
中愈看了看地上,又看了看自己的衣服,有些尴尬,“陛下,那个,那个,臣下失仪,请陛下治罪。”中愈跪下请罪,没办法,这玩意儿搞得太丢脸了,自己刚刚的表情肯定是被皇帝陛下看见了,唉。
“好了,起来吧,朕并不怪你,毕竟你也是为了给朕解惑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朕想告诉你的是,你刚刚摔断的那支笔,是父皇留给朕的,现在被你摔断了,你说,这该怎么办呢?”
建帝一脸严肃,有些心疼自己的毛笔,只是看着中愈的样子,却又一直强忍着笑意,毕竟中愈的样子现在是很滑稽的,像个戏台上的丑角一般。
“啊,陛下,不是吧。”中愈一脸郁闷,自己怎么这么倒霉啊,就玩玩一支笔,怎么搞到兴宗皇帝头上了,中愈掏出手帕擦了擦自己脸上的墨汁,黑黑的,摆弄了半天,终于弄得差不多了,比刚刚干净多了。
“那个,陛下,我真不是有意的,这个这个,兴宗康皇帝的东西,您怎么不早说呢,是吧,嘿嘿,改天,我送给你多一点笔,给您送些新东西。”中愈眼珠一转,想了想,忽悠过去就好了。
“好了,记着就行,你说的也是这么个理,朕懂了。那照你的意思是,咱们生活的这个地方,也是一个大球了?”建帝,比划了一下,努力的做了个球的样子,划拉着给中愈看。
对于他来说,他到不是很难理解,皇室书库里还是有不少东西的,他也看到过类似的记载,所以,对于这个也不是很难接受,只是人总有好奇的心思,他也想知道人在球体上生活,为什么不会掉下去,这个大球是怎样一个状态。
中愈在思索,是否要告诉建帝真相,思虑再三,还是选择实话实说:“陛下,您可以想象,为什么海里的珍珠会长成球形,又为何下雨后荷叶上的水珠常见的也是小小的球形。”
中愈引导着建皇帝在往这一方面想,让他从生活中获取最普遍的例子,来帮助自己理解这个听起来比较玄乎的知识,毕竟太过微观的东西中愈也解释不了,就算解释了,缺乏那种感观的皇帝陛下也不一定懂。
看着朱允炆认真听讲的样子,中愈有一种很骄傲的感觉:“简单地说啊,在液体的内部,总有一种类似于引力的东西,外部的压力挤压着它,内部的引力吸引着它,总之,这两方的力量啊,看起来就是让它最大限度上接近球形。这说明啊,老天爷认为咱们这个世界,球形是一种很完美很美妙的形状,所以努力的做出了这些改变。
咱们生活在一个球形的星体上,就像咱们早上能看见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就是人们所说的启明星,而在黄昏的时候,太阳落山的余辉中,会看见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百姓叫他长庚星,其实,这两颗星是一颗,只不过是咱们在动,它也在动罢了,而这也是因为咱们是一个球形,维持着一个相对比较规律的转动罢了,但是如果你不是一个球形,随便转的话,就不能保证能够在不同时刻看到同一颗星星了。”
“你确定是这个样子的?启明星也就是你今天说的张夫子书籍中记载的金星?”朝里的钦天监也跟他介绍过星象知识,他知晓张先生书中关于金星的描述,听起来似乎跟中愈讲的是很相似的。
中愈倒是不奇怪,朱元璋是很关心后代子孙的教育的,因此皇室的教育很是齐全的,知识的覆盖面很广,皇帝不说要样样精通,至少也得懂点基础的知识,所以皇帝能有这方面的想法,也是能够接受的。
中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挠挠头的说道:“陛下,确实是,它还有另两个名字,太白或者是太白金星,陛下有印象吗?”
“原来如此,那就是说,它们也在咱们这星球的周围,围绕着太阳转?”
“恩,是的,陛下所说确实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只不过是距离远近的问题,它们离咱们很远很远,也许以后,咱们的后人可以去那上面看看。”
中愈很是坦然,虽然他想到了后世里那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国家航天项目,很是佩服他们。
小太监想的很周到,上茶的时候,还搬上了茶几和水果零食,零食也就是几块糕点罢了,中愈倒是有些饿了,抓起糕点就吃了起来,味道真是不错,皇室就是会享受啊。
“你有没有详细的介绍,专门讲这方面的知识的,虽然钦天监讲了不少,皇室书库里也有不少历朝历代的天书籍,抄本,但朕觉得你讲的似乎更加的正确,更加的吸引人啊。”建帝很是兴奋,毕竟他已经很久没有听人讲过这么有趣的知识了,他可不想放过。
第0128章 金马奖影帝(第二更)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着建帝感兴趣的话语,中愈很是高兴,但是现在的他并没有要将更多的知识告诉给他的想法,还不到时候,太早的暴露出来,搞不好,还容易出事故,所以,等待才是最强大的武器,时间才能让这种事情得到证明,得到最好的结果。
中愈站起来,看着在御座上盯着自己的建皇帝,指着自己的头说道:“陛下,臣这里装了不少的不一样的知识,涉及的方面也有很多,有空的时候可以讲给陛下听听,倘若有足够的时间我也会将这些知识写下来,编辑成册,呈献给陛下,甚至是教给陛下治下的百姓,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为朝廷多挑选有识之士,襄助陛下强军富国,这些都没有问题,因为臣,是陛下的臣子,是大明的一份子。但是,现在臣想暂时放下这些,先跟陛下聊聊别的,还请陛下恩准。”
“唉。”建帝看着中愈认真的样子,叹息了一声,心里想着,得得得,又没的玩了,你小子现在也学坏了,跟师傅们一样,“好好好,说吧,就知道你小子进宫,准没好事,净给我添麻烦,抓紧时间说,朕忙着呢。”
建帝撸了撸袖子,搓了搓手,收起那副对天知识感兴趣的样子,正襟危坐,立马恢复了皇帝的威仪,这一点是没差的。
我擦,这把中愈都看呆了,这表情变换,这身法姿态,这种气质间的自由变换,你咋不去领个金马奖影帝叻,变化这么快,搞得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都愣神了。
“陛下,关于上次提到的开办朝廷军事学院,培养有能力,有知识,有素质,又忠诚的武学生的事情,您考虑的怎么样了?”
中愈认为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没有办法,有些时候,军权握在手里,才让他有些许的安全感,况且,要改变最后的结果,不参加战斗是不行的,没有毁灭性的军事打击,燕军怎可能就此放弃,投降朝廷。
建帝一听头就疼,揉了揉自己的脑袋,“能不提这个事吗?”
“不能。”中愈向前走了一步,盯着朱允炆的眼睛。
建帝猛地抬起头来,“朕的面子,这么不好使?”
“难说。”中愈又向前走了一步,几乎靠近了御座,与建帝四眼相望。
建帝的脸色一黑,这么明显的挑战皇权的表现,他却无法反驳,就是这么现实。
“陛下,安知前线的诸军能抵挡到何时?若他们战败,南方诸道的军民该当何处,尚且难料,陛下现在觉得委屈,若战败国灭,那时,叛军会和臣一样,这样和陛下做言语的争锋吗?他们会吗?”
中愈言之凿凿,一语直至朱允炆的内心,“他们会吗,他们会吗”这个声音一直在朱允炆头脑里回响,拷问着他。
是的,中愈知道,建帝侥幸的心理依然存在,对目前前线情况的估计过于乐观,必须打破他的幻想,才能让他真正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急迫性。
中愈想起来余秋雨曾经说过:“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皇权是多么地至高无上,即便你再有才,再强大,家族势力再庞大,你敢冒犯皇权,下场只能是惨败。
中愈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现在的他对权力有了一个认识,但是对皇权,还没有特别深刻的意识,所以似乎有些咄咄逼人。
他看见那些从朱元璋时代活下来的大臣们,处事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慎,就丢掉了性命,幸亏他们遇上了这位只想仁治的皇帝。
中愈知道,这样的的心理使他们有限的生命变得非常沉重,做事偏于保守,对新生事物充满着不信任,甚至是不屑,然后反对,这不仅增加了无谓的时间成本,也间接地加大了事业的信誉成本,使生命的质量大打折扣。
中愈也曾想自己一定不会像那样活着,并不需要想那么多,想那么远,更没必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不停运转的机器,每天不停地转。
自己只需要静下心来,不胡思乱想,让思维跟生活变得有条理、有顺序,简单与惬意的生活就会自主向自己走来。
但是,对这个时代了解得越清楚,就愈发的让他害怕,越发的不敢放松,因为,杀戮随时会降临,生命随时会失去,之前他看到京师里走水死去的人们,对他里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是一个路人甲,行人乙。
直到前段时间,派去北方前线的暗探死了不少,那些之前他亲自培训的人,开始叫着他少爷,后来叫着他暗影的那批人,那些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
他才意识到,原来这些事情离自己并不远,也并不是与自己无关,由不得自己不想的很多,他做的这些事,不就是想要少死几个人,少伤害一些人吗?。
“中愈,你告诉朕,四叔他,他,真就如此狠心?”朱允炆不傻,只是一直不愿相信那个父皇在世时,对自己关怀的四叔,会对自己如此狠心,举兵叛乱,却再也难以回头。
你傻了吧,这样的事情,你问我,没看见之前别人都告诉你,这是天子家事,以此来逃避内心的不安,外人的谴责吗?
“陛下,四王爷会如何,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的是,不管他是如何想的,他是叛王,他手下的人是叛将,是朝廷的敌人,是朱家的不孝子,这些都不会改变,他身后跟着的那一批人,不会等着朝廷的刀子架在自己的脖子上,难道陛下已经忘了,前宋陈桥驿旧事乎?”
中愈知道那个四王爷做了什么,但他不会告诉他,就算告诉他了,也不一定会信。
不管他即位后做了哪些好事,做出了怎样的功绩,他乱杀无辜,他篡位为帝,这就是一生的污点,不管怎么洗,也洗不白的。
第0129章 翻版陈桥驿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允炆哪里会忘记,这个故事,皇爷爷曾给他讲了不少次,后来几位师傅也给他讲了前因后果,让他牢记,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周显德七年,宫廷正在欢庆新年,忽然接到北方传来的紧急军情,契丹与北汉入侵,宰相范质、王溥仓率中不辩情报真伪,即命禁军大将赵匡胤率军出征。
出军之日,军校例训,号知天,利用天中的“假日“现象,说什么天上二日磨荡,乃改朝换代之象,鼓动军心思变。
出军的第一天晚上,北伐大军驻于陈桥驿站,赵匡胤的亲兵亲将们鼓噪而起,要求拥立新天子,然后出征。
时为掌书记的赵普,足智多谋,向诸将说明“兴王易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的道理,要求他们严明军纪,安定人心,使他们长保富贵,以取得将兵们的同意和支援。
驻军陈桥的第二天早晨,参与拥立新天子的将领们,拿一件象征皇帝即位时用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
赵匡胤向将兵宣布:要使这次政变成功,就必须吸取以往兵变中大肆杀人的历史教训,首先安抚周君臣,减少阻力,然后争取以和平手段解决政权移交的问题。
将兵们唯唯听命,一切按照赵匡胤的布置行事,回师东京,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孤立了周,争取了民心,最终建立了宋朝。
中愈没有其他意思,只想告诉年轻的建皇帝,有些时候,有些事可能主事人不愿意做,但是,他身后的人,可不会管他怎么想,他们要的是酒色财气,最大的利益,所以他们的行为都不会被怪罪,他们的想法也不会跟主事人说。
在朝廷上混的人,须处处小心、时时注意,不要膨胀,知道自己是谁,该做什么,中愈发现自己有些膨胀了,这段时间,声名所累,一个人知道的秘密是最折磨人的,没有人可以倾诉,没有谁可以理解,他们的眼神,多有不解。
这段时间,他看着那些在史书上记载的大佬,知晓他们原本命运的自己,有些忐忑,看着他们,有些敬畏,有些可惜,中愈忽然觉得自己很幸运又很痛苦,迫切地想要改变,还得不动声色的影响建皇帝,让他往自己期待的道路上发展。
他们就是最好的例子,哪怕你荣耀了大半辈子,哪怕你位极人臣,只是最后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命运就此改变。
有的人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有的人身死族灭,有的人流芳百世,受人怀念,有的人投降卖主,遭世人唾骂,这就是人生。
人生就是如此的奇妙,那些有能力的人,总想遏制住命运的咽喉,不曾想总被命运卡住喉咙,也许从此一蹶不振,再难出头。
做人就像种田,最后的收成才是评定的最好标准,人们看到的就是最后的成功,不会理会你挖了不少农田,你为了灌溉农田熬的夜,忍受的蚊虫叮咬。
人不要等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中愈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他没有消极对待,但改变总需要时间的,还好,现在他已经起步了。
“此事,没有别的办法吗?”他还是有些迟疑,如果真的有其他的方法解决的话,他一定不会接受这个方法的,这个方法的风险太大,他不愿意这样冒险,可是,如果不做,可能自己的皇位就要丢了,他就有些纠结。
“若是陛下要丢掉这家国,对忠于陛下的朝廷官员,万千百姓不管不问的话,就当微臣什么也没说。”中愈退后一步,跪倒在御座之前,额头贴在地面上,等着建帝做出决定。
建帝看看中愈,又低头想了想,从御座上下来,伸手扶起了中愈,“中愈,朕没有那个意思,你先起来。”
中愈顺势就起来了,他可没有那么傻,像后世电视剧里的大臣一样,皇上不答应,自己就不起来,非要搞得双方都下不来台,那多不好,是吧,还是乖乖的,态度好一点,让陛下答应就好。
“谢陛下,皇上,您是有了决断吗?”中愈刚刚感知了一下,建帝并没有太大的情绪变化,就说明,他在之前已经详细的想过这件事情了,刚刚的一切,还是在为自己的侥幸找一找支撑,希望能够略过这件事,可惜失败了。
“你确定这件事情可行,朕,要做你口中的军事学院的校长?”
建帝站在中愈对面,认真地问出这个问题,这也是之前他的纠结之处。
他相信朝廷里大部分臣子不会有什么坏心思,但是作为一个大王朝的统治者,在他的祖父身上,他就知道了,皇帝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臣下的忠诚上,所以他的爷爷,那位开国皇帝,用了他认为的最安全最有保障的方式,帮他除掉了那些人,或者说是为了帮助他的父亲,兴宗康皇帝朱标,但是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正在欺负着他的后人。
中愈心里很清楚,建帝朱允炆是历史上最接近君主立宪制的皇帝,他的执政理论,跟后世的君主立宪很相似,只是书生误国,仁慈的建皇帝最终家破国灭,所以现在的臣权力很大,还过得很好,没有了之前的战战兢兢。
但是,忠诚又是这个世上最说不清楚的东西之一,那是因为忠诚来源于人,又作用于另一对象,会以人的意志去转移,而人的心思恰恰难以捉摸,并且变换的速度难以把握,所以中愈会最大限度的相信自己的属下,却依然对他们保持不大不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