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哈哈,看来他倒是比我看得透彻,老了老了,不中用了,大人您慧眼识珠,这小子脑子里还是有些东西的,好好培养培养,国子监二十年内,不,十年内就会焕然一新,成为大明人才的摇篮啊。”张大人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看着自己的【创建和谐家园】,顿感骄傲,心里想着是不是要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他了。
老大人却是陷入了沉思,自己还能等得到吗?十年,就十年,老夫一定要多活十年,看看这小子,能不能把这天捅个窟窿。
“横渠先生所言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刘雪一背完之后,便坐了下来,等这中愈来说出自己的用意。
中愈接着说道:“这四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讲,横渠先生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给人们认识天地的真理确立一个切实的理论体系,给百姓在世上的安身立命建立一套切实的思想和方法,替历代圣贤延续行将绝传的不朽学说,给千秋万代开创永久太平的伟大基业。我说的对吗?”
有学子大声说道,“有道理,却不完全。”这是中庸的说法。
“过于浅显,真意不至,缺少味道。”
“单纯解说,未曾深思,难以苟同。”
不断地有声音传来,中愈等着他们说完,这才是他的目的,中愈希望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脑袋都长在别人身上,不管正确与否,合不合理,都至少有自己的见解,再互相学习印证,才能成长。
是的,他们的评价中愈认为很中肯,因为他自己也没有理解的很透彻,对于他来说,儒学离他太远,脑中的记忆中理解的也并不是很透彻,说白了就是半吊子。
“我知晓,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毕竟儒学源远流长,著作繁多,你们学的也很多,但对于我来说,这四句话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担当责任、继承传统、服务百姓、展望未来。”
大家听到这十六个字,心中都是一震,嘴上不由自主的都重复着这几句话,有人不解,觉得其他都还好,只是这服务百姓,似乎与朝廷相悖。
有人到是觉得无所谓,之前他们已经在逊志报上看到了,中愈对百姓是挺好的,听说郑左书坊和三俊楼还经常散发银钱食物被裹给他们,所以这也显现出他的善良,至于是不是真善良那就说不清楚了。
一众博士也是震撼莫名,中愈口里的话,这
真是这小子的手笔?
第0115章 我是大忽悠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哪怕前进一步是悬崖峭壁,也胜过明知会毁灭,却什么都不做,低沉如尘埃而被人所弃。
中愈知道前面并不是坦途的康庄大道,一路上荆棘密布,但是,总要有人先走一步,带着剩下的人一起走,走的人多了,才会有路,走的人更多了,小路才会成为大路,走的人愈发多了,才会变为坦途,走的人超级多了,那还是换条路吧,这条路太挤了。
中愈的解释咋一听起来,确实没有什么深度,就是个表面意思。但是仔细一想,却发现每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他的意思,至少是其中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这让这些在儒家化中浸淫已久的博士们心中感叹,难道自己真是老了,多活了这些年都活到狗肚子里去了,竟没有一个年轻后生看的透彻,这几句,自己是总结不出来的啊。
不过讲讲其他的,这小子还是不如自己的,还好还好,没有特别妖孽,比如他写的字就很丑,中愈的字丑,已经在圈内出了名了。
今天中愈给了他们不少惊喜,是的,不是说他们不知道这个知识,只是,他们受到的教育,他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忽视了身边存在的知识,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眼光,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否会在楼下这群学生心里扎下根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批人将会成长到他们仰望的地步。
“诸位同学,对于横渠先生的崇高理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强求你们能够听我的,但是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每遇到挫折与困难时,脑袋里浮现的是我刚刚解释的四句,我就心满意足了。”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们,中愈也有些感叹,他仿佛看到了后世中那一群和自己一样的人,在大学的图书馆报告厅中,听着一位又一位的【创建和谐家园】,讲述人生的美妙与艰难,自己那时候也是这样的心情。
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专家,心里就觉得台面上上的人在吹牛逼,还和同学打趣,不说话,光一个默契的眼神,彼此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不曾想,后来才发现,那是人生的真理,可惜的是,毕业后,再也没有人愿意在那讲台上,无私的分享那些干货给自己。
“同学们,除了横渠四句外,子厚先生还有一项特别出彩的发现,不知有没有同学知道,可以说与诸位同窗听听?”
中愈觉得自己现在有些像大忽悠,想方设法的让这些人钻进自己下的套,却没有给他们一个确定的未来,但是未来谁又说得清楚,自己所做的努力,到底有没有效果,他也不知道。
“小生韩子,见过先生。”古人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韩子与刘雪一是好友,如今对中愈行【创建和谐家园】礼,两人都是一样的,看中了中愈是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尽管他的年纪比自己还小。
“学生曾在书上看到,横渠先生运用宣夜浑天合一说解决了宋朝时期的一些天星象的难题。比如关于百姓眼中的太阳、月亮,二者距离我们这片土地孰远孰近的问题。
横渠先生凭借较为开明的天体观避开了宣夜说和浑天说各自的短处,最后提出了相对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来说日远月近的正确判断。想必这在当时应该是走在了前面。”
对于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学子来说,后世的天学发展的很快,人们已经通过书籍,影视资料知晓了各种各样的天体理论,各大星系的模样,星座的密布,星云的形态,但在那个时代,人们只能在地面上凭借肉眼观察与想象力结合来推算天星象,已经很了不起了。
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比较昌明的时期,理论水平由于理学的兴起也有了普遍的提高,同时更增加了人们探求宇宙奥秘的兴趣,因此各种理论喷薄而出。
在古代宇宙结构及天体演化理论中,宣夜说在这一时期变成了“显学”,沈括、程颢、程颐等人都持此说,加上他们本身的影响力,所以知道的人很多。
浑天说也有研究的人,如邵雍等人;盖天之说,又有三种说法:一云天如车盖,游乎八极之中;一云天形如笠,中央高而四边下;一云天如欹车盖,南高北下。
上所说的盖天说则基本上已无人问津,浑天说则是以著名天学家张衡为代表的浑天派提出的,主要内容是:天是一个整球,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日月星辰有时看不见是因为它们随天球转到地下面去了,天球绕轴转一圈就是一昼夜,地面上的人就看见天上的星星转了一周天。
这种看法成功地解释了昼夜的交替、天体的东升西落和其他许多问题,但事实上他是错误的,不过在当时所看已经超越了盖天说很多了。
中愈知道这些知识,只要用心,只有有这方面的涉,基本上都可以理解。
他大声说道:“子说的不错,关学领袖横渠先生由于具有较为深厚的医学和天学素养,能够探赜钩沉,慧眼独具地发现了黄帝内经所草创的“宣夜浑天合一”的宇宙图式,并且做了创造性的阐释与发挥。
我记得他还提出了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
在正蒙参两篇中,横渠先生指出: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间有缓速不齐者,七政之性殊也。
即是说,七政日月五星在运行中各有迟、缓、疾、速,是因为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
中愈在台上熟练地背着横渠先生的著作,让台下的众人与楼上的诸位助教老师都有些傻眼,背这玩意干啥,太偏了这知识。
“在章中他又进一步指出:金火附日前后进退而行者,其理精深,存乎物感可知矣。即认为金星、火星与太阳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影响了金火二星的运行速度。
另外,张夫子还进一步明确阐发了我们身处的这片大地运动的思想。
他说: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同时又指出了大地自己运动的动因来自于其内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
我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更加坚持咱们生活的土地,是个大圆球,与太阳,月亮,其他星星各自互相吸引,所以才能看见这奇奇怪怪的星象。”
中愈还在背着书,低下的学生也在听着他的话,老大人的脸色有些变化,他突然发现,自己还是有些低估了他。
第0116章 天狗吃月亮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人,这?”张大人也发现了些不一样的东西,看见自家大人脸色变化,便疑惑的问道。
“或许,用不了多少年,这小子就能开书著说,教化成圣了,只是”老大人摇了摇头,不在言语,浑浊的眼中似乎有一些希冀,多了一点光亮,有一种后继有人的感叹。
老大人看人的眼光一向毒辣,今日竟为了中愈如此断言,怕是不得了了,张大人心中有些慨叹,这小子,从各方面来讲是不错,唉,终究,终究还是太年轻啊。
他们两人没有再继续关注台上中愈的讲话,或者说他们心里有着自己的心事,这就是大人物的烦恼,一点点苗头,就会让他们想很多,想这件事情的利与弊,得与失,而这些事情又常常不足为外人道也。
【创建和谐家园】决定脑袋,一个人坐在什么位置上,往往决定了他思考的角度和范围,这就把人与人区别开来,有些时候,有些事并不是杞人忧天,只是你还没有到达那个地步,拍脑袋决定,永远都不是好事。
老大人和张司业在心中盘恒,中愈的这番话到底会带来些什么,也许是一场学术界的大讨论,也许是一场异端邪说,这份把握,他们二人还不能过早的下结论,纵然他们都很看好,但是,有些事情,他们做不了主的。
中愈的讲课在这一部分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毕竟对于儒家化的阐释,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功力的,中愈在他们眼里已经算是一个理论上的儒家【创建和谐家园】了,纵然他有了军职,还在那样一个部门上,这些都不是秘密。
再漫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慢慢走完,再短而小路,不迈开自己的双脚,是无法到达的,中愈做了这个领路人,就想看看有多少人会跟上来,陪伴自己或是超越自己,前浪跑得慢,后浪就要上来,这个道理中愈和在站的人都懂。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中愈觉得自己刚刚穿插的有些知识,已经造就了这样的局面,是的,也许完全听懂的人没有,但是,听得懵圈的人肯定有很多。
鬼谷子里有云:“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意思就是啊要想说服“人主”,也就是上司,你的见解必须具有新鲜的点,因为上司每天听到的说辞太多了,而且也很忙,如果你一直讲的是陈词滥调,不能在几句话内打动他,他就没耐心再听下去了,根本起不到沟通的效果。
可如果你想说服的只是个“人臣”,也就是你身边和你一样的人,那就必须谈点跟他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口口声声事物发展如何如何,是得不到身边人的共鸣的。因此,讲话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中愈的谈天说地,侃侃而谈,也许是种炫耀,也许是种抨击,但是他说进了很多人的心里,就算他们不懂,他们也知道,差距就在这堂课中呈现。
“方公子,既然你在谈论天象,似乎也颇有了解,想必不会吝啬这方面的知识,不如给我们解释一下天狗吃月亮吧?”这人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脸色有些偏白,眉毛偏高偏浓,鼻子有些尖。
众人扭头一看,这不是之前嚷嚷着不来的向竟为嘛,果然身体还是比最要诚实得多啊!
不过众人心里还是有些不耻的,既然要来,之前还装模作样的,谈论天象就得懂这方面的知识,每天吃这么多东西,也没看见你做一道菜,涉不行吗,你小子这是故意找事吧。
中愈并不恼怒,他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只要能互动就行,他还是挺喜欢这样的氛围的,还好后世的记忆体系中,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并不是很窘迫,他也从众人的表情看出来了,此人似乎有些故事,不过,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天狗吃月亮“其实就是现在天学中所说的月食,以前古人的知识体系有限,并不了解这个,也无法对这种现象作以合理的解释,所以说月亮被天狗吃了,天狗吃月亮是古人对“月食“这一天现象的简称,有些偏神话色彩。
中愈示意这位同学坐下,笑着说道:“佛教传说中,佛祖释迦摩尼有十位【创建和谐家园】,其中有一位名叫目连【创建和谐家园】,他十分孝顺自己的母亲。
但是,目连之母却生性暴戾,做了不少恶事,天上的玉帝知道后,将目连之母打下十八层地狱,变成一只恶狗,永世不得超生,在这个惩罚中,这是相当严重的了。
目连知道后,日夜刻苦修炼,最后修成了地藏菩萨。为了救母亲,他用自己的锡杖打开了地狱之门,目连之母和全部恶鬼都逃出地狱。
目连之母变成的恶狗,逃出地狱后,一心复仇,窜到天庭去找玉帝算账。
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赶太阳和月亮,想将它们吞吃了,让天上人间变成一片黑暗世界。所以后来当这种自然现象发生的时候,就被人们传说成为了天狗吃太阳、天狗吃月亮。”
众人以前并没有听过这个故事,佛经上是否有记载,他们并不知道,只是老一辈人口耳相传,天狗吃月亮。
史书上也有记载,天狗食月,百姓敲锣打鼓,赶走了天狗,救了月亮。
如今听了中愈的故事,倒是觉得有些滑稽,也越发觉得中愈的知识面很是宽广,不过他们也猜测到中愈的话没有说完,便等着他的下,这就是受教育之后的素质体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他们也有,但当他们发现自己没有某些东西之后,他们会去汲取,会去努力得到。
“其实天狗吃月亮,是我们生活的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有研究天星象的学者把它称作为月食,当太阳、地球也就是咱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中愈在身后的教板上,画出这三者的图样,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有类似粉笔的教笔,比如炭笔或者白粉石头,可以在黑色或者白色板上写出字来,详细的解释着月食出现的原理。
因为之前现场演示的小孔成像给大家的印象很深,而这个实验的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解释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困难,众人理解起来也并不是那么的艰难,还是很顺利的讲完整个过程,中愈很是满意自己刚刚的表现,讲完之后,脸上的笑容不浅。
第0117章 祸害遗千年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愈明确的告诉他们,月食是月亮被地影全部或部分遮掩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也并不是很常见,一年可能也就一两次,多的话也就三四次吧,遇到的概率还会很低的,所以并不需要害怕。他知晓这里面肯定有记者,这些话是对老百姓说的,毕竟害怕的人都是平凡的老百姓。
月食一般都发生在望日,即夏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这时地球运动至太阳和月球之间,但并不是每个望日都可能发生月食,因为黄道和白道之间有交角存在,所以只有在望月夜,可见到地球影到黄道和白道交点附近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才能观看到月食。
月食都发生在望,也就是满月的时候,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中愈最后还告诉他们,如果愿意,可以去查查史书,会发现史书上记载的月食一般就在月中满月的时候,那时的人们很是敬畏,朝廷还要祭祀,祈祷上天,不要降下灾祸,天子还会停朝,做一些让上天喜欢的事情,来平息上天的怒火。
看着中愈详细的解说天狗吃月亮的来龙去脉,不仅是神话传说,连原理都讲得这么清楚透彻,虽然自己心里不想承认,可是脑袋里却一直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这是真的,他说的有道理,事实就是这个样子的。
向竟为有些脸红红的,手指握紧,似乎感觉到大家的眼光都在自己身上,过了一会,似乎做了什么重大的决定,身体竟慢慢放松下来,没有了最开始的颤动。
中愈没有跟眼前的众人讲北方的战争,讲朝廷的失败,他的人传回来不少信息,老百姓不知道的东西。
他们的年龄有大有小,懂得的道理也很多,但是这群人现在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就算自己告诉他们,大家都清醒一点,战争就要到来,这里再也不是安乐窝,这里将会变成人间地狱,他们也不会信的,说不定还会怪罪中愈在危言耸听,他已经见过太多太多打口水仗的事情了。
也许有人因为对中愈的崇拜,会选择相信中愈的说法,但是人言可畏,人群中的言语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毕竟他们还在这个圈子里,不可能完全孤立在圈子之外,这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
人性就是这样的奇怪,善良者不一定会得到回报,作恶者却能得到更多,这是个悖论,却又显得那么正常,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却好像嘲笑着那些赞同中愈的人。
中愈回味了自己今天的发言,感觉今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自己之前想要讲的内容,也已经讲好了,是的,在众多同学的配合下,这堂课完美的结束,至少中愈还是挺满意的。
看着众人期待的表情,似乎还没有尽兴,看那意思,是希望中愈再接着讲,只不过中愈却没了那个想法。
中愈现在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挥斥方遒,好为人师,这感觉真是太爽了啊,这玩意儿会上瘾,中愈已经忘记自己有多少次在人多的场合,大声忽悠了,不,大声演讲了。
二楼上的老大人,也很满意,觉得自己让中愈过来演讲的决定太正确了,是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似乎将多年的暮气一扫而空,那额头上的皱纹都有些舒展,变浅了许多。
想必自此以后,这些学子应该明白,他们差的还太多,还是有人走在了他们的前面,有些领域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所以,要学习的还是有很多。
如此看来,这是个双赢的局面,大家心知肚明,各自达到了彼此的目的,只是台下的众人不知道而已。
大明报和逊志报的多名记者,今天在会场目睹了整个过程,为了最快的将稿件传出去,他们派了至少五个人过来。
他们坚信,今天的事情,通过自己的渲染,通过老先生们的润色,加上自家报纸的宣传,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报纸一定会大卖,自己的奖金又要涨了,心里一阵欢悦。
他们甚至希望中愈可以出去多讲演几场,毕竟里面涉及到的知识,让他们惊为天人,毕竟是太过偏僻了,他们在做记者之前,也是一门心思研究圣贤书的。
他们心中想着,想必老百姓会很喜欢的,是的,他们已经认识到了,现在连老百姓都在注意斯了,至少明面上大家都比较注意明了,因为不学习啊,跟不上时代啊。
中愈扭头看了看吴大人,吴大人会意走上前来,压下大家的讨论声,说道:“诸位同学,今日方公子所讲的内容是否精彩?”
众人高呼:“回先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