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影侯》-第2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朕要你说对策,没让你捧他们,难道朕不知道他们说的有道理吗?”建帝脸色一变,好啊,你这是要糊弄朕吗?

      中愈一看建帝的脸色,心里一紧,玩过火了,赶忙说道:“那容臣想想。”

      “那好,朕等着,你就在这里想。想不出来,今天就不退朝。”

      中愈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跟有耐心,可是等了半个时辰,中愈站在哪里闭目养神,没动静。

      又等了半个时辰,大臣中有人按耐不住了,不过他有没有好的主意,主要是这站的太累了。

      “你说,这方中愈要干些啥,怎么还不说?”

      “对啊,陛下居然答应,不想出来不下朝。”

      “我的腿反正酸了,这厮是故意的吧。腿疼到还无所谓,关键是肚子饿了,早上那么早,就喝了杯水粥,早知道这小子来这么一出,我就多吃几个大包子了。”

      “听你讲完,我的肚子都饿了。”

      “大人,陛下这是?”兵部郎中谭翼问道。

      齐泰想了想说道:“等着便是。”

      “可是。”

      谭毅还想再说说,可是被齐泰阻止了。“等。”

      “是。”

      齐泰在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陛下是和方中愈商量好的,那这方中愈,就有些可怕了,居然猜中了众大臣的心思。

      如果陛下不清楚,那光这份默契,就不是一般的君臣可以比得了的。看来,陛下想通了,昨天的事情应该是雷声大,雨点小了。

      只是,这个法子到底是方孝孺想的,还是方中愈想的,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不管是谁,这个点子,在今天起了大作用。

      看着大家依然积极的小声讨论,唉,朝廷众大臣,应该还没猜透陛下的意思吧。

      中愈听见了众位大臣的话,但他就是不醒,渐渐的,陆续有人发现了不对劲,只是陛下金口玉言,如今也不好反驳提醒。

      就在众大臣反应都差不多的时候,中愈出声了。

      “陛下,臣想到了。”

      “额,快说。”陛下和众大臣精神一振,你小子终于好了,可怜我这双老腿,再站下去就要废了。

      这几乎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第0067章 哈哈哈哈哈(求收藏)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愈的心里别提有多爽了,当然,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看见大家满怀期待,中愈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臣想出来的办法叫做以工代赈。朝廷拿出银两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薪资报酬,以此取代之前朝廷发放粮饷的直接救济。以工代赈银两的投放,一方面,通过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形成百姓生活必须的物件,以工程设施的形态实施投资回报;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困难的百姓参加工程建设,并以发放报酬实现赈济,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缺粮而饿死,或者被贼人煽动,做出一些对朝廷不利的事情。”

      看着大家都很有兴趣的听着,中愈咽了咽口水,继续说道:“这需要户部出银两,工部出工程计划,都督府出军士,刑部出流动巡捕,大理寺出流动审判司,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当然,臣只是给个想法,具体的还要陛下和众位大臣讨论。”

      中愈说完,等着大家给个反应,居然没有动静,难道这个政策在这大明朝实行不了,还是说,自己犯了大忌讳,他们已经被吓傻了。

      刚开始大家听的觉得没什么,因为以前也有人做过,当然只是临时性的,郡县小部分的处理,哪有像现在一样在朝政大堂上讨论。

      只是仔细琢磨后,发现这小子的说法居然很合适现在的情况,刚刚大家在争论什么,不就是怎样处理流民吗?

      中愈说的最后一句也点出来了,可以防止造反,那就行了,就是不要让流民造反,这就是大功一件。

      现在出来了个政策,既然你想不到,别人想到了,就不要瞎叫唤了,同意就行。

      “臣附议”,兵部尚书齐泰首先变态,大家一愣,过了一会,断断续续的臣附议,响彻大殿,丝毫忘却了之前自己的反对和提出的建议。

      建帝,笑了笑,觉的情况还不错,“既然众位爱卿都同意,那就各部积极讨论,拿出具体措施,分工进行,务必解决好流民的问题,留下具体条陈,为以后可能出现的流民治理留下范本,彻底清除因治理不好流民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众位爱卿,可还有事吗?”

      一声高唱:“臣有奏,臣弹劾总旗方中愈,写词反动,侮辱先贤,影射太祖高皇帝,实在是不可饶恕,恳请陛下将他之罪。”

      这位大人慷慨激昂,说的是头头是道,却没有看见,建帝已经变了脸色。

      督察院的同僚看见这人,一脸尴尬,都盯着他,有些说不出道不明的意味。

      看我做啥,这不是商量好的吗?你们都这副表情做啥?

      你是憨货吗?陛下龙颜大悦,正在兴头上,你瞎泼什么冷水,被你坑死了。

      发现没人帮助自己,这人讪讪的退后,还一脸郁闷,什么情况?

      看见皇爷打眼色,苏公公心领神会,“退朝。”

      陛下走了,心情看起来不错,大臣们也两两三三的走了,只是今天,他们发现早上大家定下的计策都没用上,这是什么情况。

      一群人又上来恭维方孝孺和方中愈,方孝孺也不说话,笑笑,示意谢谢众位大人,众位大臣也知道他们父子要说话,就时趣的走开了。。

      “父亲,是不是知道些什么?本来我以为,他们会吵的不可开交,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怎会这么简单?”中愈有些意外,跟父亲讨论的时候便直接提出来了。

      方孝孺扭过头来,看着自己这十六岁的长子,“为父也没料到,不过你小子使的那手拖字决到是干的不错。”

      “父亲说笑了,孩儿是真的没想到,才等了那么长时间。”中愈哪会承认自己做了那等事,只要没证据,那就是死鸭子嘴硬,打死不说。

      似乎有些不相信,他又认真的问了一遍,“是吗?”

      “是的。”中愈脸都没红,很坦然的答到。

      “哈哈哈,哈哈哈。”方孝孺笑了,也不遮掩,远远看见的诸位大臣,愣了,这方先生是啥情况?

      中愈看见父亲这样,想到了什么,也笑了起来,众人傻了,这两父子,疯了吧,这可是紫禁城,天子之所,怎可如此?

      “有辱斯。”

      “斯扫地。”

      有大儒看不惯,骂了一声,直接走掉。

      黄子澄黄大人,看了看,皱了皱眉,他有些迷惑,到底是方孝孺做的,还是方中愈,难道这人,真有从政的天赋?

      “大人,为何,你刚刚第一个出来支持方中愈的以工代赈之策?”

      “你还没看明白吗?方中愈给了大家一个出名的机会,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机会,所以那个政策才让很多人立马同意。”

      “大人,是说,后来同意的那些大人,他们。”

      “是的,大家都看出来了,能给自己部门带来利益的事情,又怎么会反对呢。”

      “只是”

      “大人,只是什么。”

      “没什么,也许是我想多了。”这到底是方大人的意思,还是陛下的意思?

      他想到是的方大人,是方孝孺,他也很疑惑。

      看见,方孝孺在大笑,紧接着方中愈也在笑,齐泰突然明白了,这两父子,竟然下了这么大一步棋。

      “哈哈哈”,齐泰,齐大人也笑了起来。

      不是吧,传染啦,连齐大人也疯魔了。

      看的旁边那个边升,谭毅一愣一愣的。

      笑累了,就停下来。大家还没有走出去的时候,张公公来了,“陛下有旨,方中愈接旨。”这里也没有香案,便一切从简,听到的人都跪下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锦衣卫总旗方中愈,才思敏捷,提出以工代赈之策,朕甚欣慰,特晋升为锦衣卫百户,掌镇抚司,钦此。”

      “臣方中愈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公公一脸笑意的将圣旨递过来,“恭喜恭喜啊,方大人。”

      “哈哈,同喜同喜。张公公,有时间去三俊楼,我请你吃臭豆腐,哈哈哈。”

      张公公也不推辞哈哈笑道:“一定一定。那我就回宫复旨了。”

      “公公慢走。”

      临近的人都听见了,武将和内臣勾搭在一起,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第0068章 要雨露均沾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圈子在这个时候表现的特别明显,职务的高低不能够成为代表圈子核心的条件,那是因为这个圈子有了更牛的人。

      “黄大人,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工部尚书郑赐,户部尚书王纯,围在黄大人身边,开口问道,周围他们的人也是这个意思。

      黄大人,扭头看了看后面的奉天殿,又看了看,不远处的方家父子,不紧不慢的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天家不可测啊,今日陛下,打一棒子,给一甜枣,都是应该的。方家小儿是天子亲军,天子家事,咱们就不要管了,还是想想方家小子的以工代赈政策吧。”

      随后向他们拱拱手,就走了,心里在想着什么也没人知晓,留下尴尬的其他人,哈哈,哈哈,大家打打哈哈就各自散去了。

      不过也有有心人发现,走在前方的黄大人似乎是一瞬间失去了一些东西,他的脊梁似乎有些弯了,这位大明帝师,似乎有了些不一样的想法,该不该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呢,这可就有些让人难受了。

      与父亲分别后,出了宫门的方中愈一溜烟跑掉了,那些护卫早就备好了马,也紧跟着中愈走了。

      之前,七鹰拿回来了灭门惨案的报告,命案现场找到的那把刀是柴刀,是杀死那个凶手的利器,现在就要找到那些用利器杀死他们的人。

      中愈已经想到了关键点,这些人,九年前,这些人出现在这里,九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愈猜不出来,但他能想到的是,一定有一样东西,让这些人在这里聚集,他要找出这样东西。

      他要去现场看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现在刊发的逊志报,人们很喜欢,已经成为京师的百姓中不可缺少的报纸,附近的大城市里,逊志报也在不断地扩张,当然因为朝廷没有处置逊志报,而且大明报也出现了,所以地方上跟风的报纸也出现了,好在还没有那些不好的新闻出现在报纸之上。

      大唐西游传的故事依然在连载,人们已经习惯了看这个故事,每天对师徒四人的情况有所猜测,心里充满了期待。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在满足在酒楼里听别人讲述了,自家小子也能识得几个字了,虽说不多,但是不用掏银子听故事,也是好的,当然偶尔去听几次过过瘾也是不错的。

      只是,自家崽子要是不好好学习,该打的还是要打的。

      三俊楼可就悲惨了,中愈这个广告打了以后,人们就疯了,没办法,新鲜的事物出现过后,只要跟自己没什么利益冲突,而且还有半价,自己有便宜占,那就得去尝尝,几乎白给的东西,你难道不要?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三俊出品,必是精品。

      中愈已经严格要求让三俊楼的品牌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如今三俊楼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筷子,车马,都想方设法打上了三俊楼的名号,他要让人们记住三俊楼,只要吃饭,就到三俊楼,要想吃新奇的菜,必须要到三俊楼。

      臭豆腐的这个事情上,中愈感觉自己吃了大亏,他才想到后世老百姓山寨的本事原来是遗传过来的,并不是后世的人们自创的。

      本来最开始那些老牌的酒楼,如会宾楼,仙客来,月福楼,还打算跟中愈一争长短,毕竟,官宦不得经商,在洪武朝时是管的很严的,但是中愈的官越做越大,现在大明报已经开办,皇家入场了,再说这些就没有意义了。

      因此也就绝了那个心思,也有样学样,开发新菜,求发展,只是,怎么也赶不上三俊楼的脚步,毕竟,三俊楼,钱投的多,没钱想干好一件事情,还是需要持续投入的,不是任何一家店铺能做到的。

      有人提议去挖墙脚,只要锄头舞的好,哪有墙角挖不倒。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9: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