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国师》-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只要这三条防线存在一日,大明就永远不可能被异族灭亡,更不敢将自己的老巢搬空,所以每次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哪怕后世子孙再无能,也总有挺住的机会。

        朱棣本以为姜星火不过是个有些见识的普通人,可听完这一席话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姜星火不仅点出了他爹朱元璋留下的手段,更能够预判到他在位期间将会发生的削藩、迁都!

        这份能耐绝非普通人可以拥有!

        姜星火,简直就是妖孽!

        朱棣一时心潮澎湃,可他毕竟是那个生于战火、半生戎马的永乐大帝,他的心性早已被杀戮与死亡磨砺地坚韧无比。

        片刻沉默后,跌坐在椅子上的朱棣又站了起来。

        朱棣的眼神里,

        燃烧着浓烈的斗志!

        他的双拳握紧,骨节咔擦作响,整张脸也涨红了。

        一种难言的兴奋感充斥在他心脏,仿佛重新找回了当年征伐沙场的感觉!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若是三条救命线有用,朕为何坐在这里?”

        “三条救命线,朕毁掉了,那就再找更好的方法!”

        “后辈儿孙如果像建文这般无能,再多三条线又有何用?”

        “迁都向北,不是大明离异族太近,而是异族离我大明太近!”

        “寇可往,朕亦可往!”

        “犁其庭!扫其穴!”

        “朕要为大明永绝后患!”

        “爹,我要让你看看,我就该坐着个位置!”

        看着朱棣的反应,纪纲心中暗叹一声:

        “这才是我认识的陛下啊!”

        朱棣从椅子上霍然起身,重新站到了墙边。

        事实上,朱棣原本认为自己“和平削藩,供养宗室”的削藩策略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遗症。

        但姜星火已经明确指出了第一点,也就是朱元璋留下的国防体系的崩溃,而且讲的非常有理有据。

        所以朱棣心里也有些期待,准备认真地听听,姜星火要讲的削藩第二点后遗症是什么。

        而此时,姜星火哪知道他几句随口按照历史走向指点江山的话,把朱棣激的小宇宙都快燃爆了。

        姜星火唾沫星子飞溅了半天,属实是讲的渴了,正上半身倚在树干上吃瓜。

        同样咔咔啃着西瓜的朱高煦,含糊不清地问道。

        “姜...先生,那您说...削藩的第二点...后遗症是什么?”

        姜星火埋头吃瓜,吃完手里的小半块,方才抬头说道。

        “第二点后遗症,跟第一点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一样,是慢性的......供养宗室会缓慢地拖垮大明。”

        “为何?”朱高煦有些不理解。

        “那就是,如果选择和平削藩。”

        “——得加钱!”

        “道理很简单,既然要安抚诸藩乖乖交出兵权,去当太平王爷,那么一定要在原有俸禄上予以补偿吧?按大明的制度,最高的亲王一年一万石,最低的奉国中尉也有二百石。”

        “就这么几十藩王、郡王、镇国将军而已。”朱高煦显然没听明白,不以为意地说道。

        姜星火又拿起了小半块西瓜的手,停滞在了半空中。

        “你读书的时候,先生没教过你算数?”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寂静无声,仿佛掉根针下来都听得清楚。

        朱高煦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觉得自己被鄙视了。

        姜星火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你觉得大明要传多少代?每个皇帝只生一个儿子吗?或者说,其他藩王以后在封地里待着没事干,他们不会天天造娃吗?”

        朱高煦沉吟片刻,忽然眼睛一亮,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姜先生说得对,就该直接都废为庶人,这样一个铜板都不用花!”

        姜星火一时无语,又把瓜放了回去。

        墙壁另一侧斗志昂扬的朱棣却因此陷入了沉思。

        实际上,在与道衍讨论和平削藩的待遇问题时,朱棣并非没有考虑过大明以后皇室数量的问题,但朱棣和道衍都觉得问题是不大的。

        毕竟明太祖朱元璋早就算计好了,爵位每过一代就降级,亲王除嫡子外诸子为郡王,然后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一直到奉国中尉就不再降了。

        朱棣想当然地以为,自己那定下了大明万世制度的老爹朱元璋,在宗室俸禄上算的肯定是不会错的,所以也没有细想就打算以提高俸禄为条件,换取诸藩的兵权。

        可如今听姜星火这么一说,朱棣却觉得似乎好像有哪里真的不太对劲,但却想不明白。

        墙那头,朱高煦蹙眉问道。

        “姜先生,俺说的不对吗?”

        听到了放风时间结束的哨声,吃饱了西瓜躺了半天的姜星火拍拍【创建和谐家园】起身道。

        “我知道你在诏狱里手眼通天,这样,你去寻个棋盘,再寻些小米。”

        “棋盘和小米,跟俺说的问题有啥关系?”

        “当然有关系。”姜星火伸了个懒腰,“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按这个比例放,你很快就懂了。”

        “等你懂了以后,我再给你讲讲怎么解决第二点的后遗症。”

        放风时间结束,姜星火回去睡午觉。

        朱高煦坐在树荫底下,唤狱卒拿来棋盘和一袋小米,开始认真地放了起来。

        “第五格,十六粒;第六格,三十二粒;第七格,六十四粒......”

        过了很久,朱高煦看着棋盘上根本数不过来的小米,看着姜星火离开的方向,愣怔了好一阵子才喃喃念叨着:“棋盘......八粒米......”

        朱高煦愕然道:“俺懂个锤子啊!”

      第五章 黑衣宰相

        大天界寺,原名大龙翔集庆寺。

        始建于元泰定二年,朱元璋立国后,改为“大天界寺”,承担了修纂《元史》和培训朝贡使者礼节的工作。

        洪武二十一年毁于火灾,于是迁到了聚宝门外的凤山重建。

        大天界寺规制宏敞、殿宇巍峨,有金刚殿、天王殿、正佛殿、钟楼、毗卢阁等众多建筑,在大明的佛教界也拥有超凡地位。

        为了管理天下僧道,朱元璋在礼部之下设僧录司,管理天下僧寺,僧录司就设在天界寺。换言之,天界寺就是替皇家代行佛教管理的机关。

        而如今天底下地位最为尊崇的僧人是谁?

        当然是被朝野上下誉为“黑衣宰相”的道衍【创建和谐家园】。

        在大队甲士的护送下,满心疑惑的朱棣抵达了大天界寺,走下马车。

        此时已经是下午时分,夏日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落在地面,带来温暖舒适的光芒。

        朱棣站在路边,抬头仰望。

        大天界寺坐落在凤山上,由数千台阶直通峰顶,此刻他所处的位置,距离最近的一座佛殿还有八百余级阶梯。

        周围云雾飘渺,鸟语花香,仿若仙境一般。

        但对朱棣来说,这种景象更像是梦幻泡影。

        自从朱棣今天进入诏狱以来,就没怎么好好静下来思考,因为姜星火所讲内容的不断冲击,他的脑袋里一直在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导致他身体有些疲乏。

        此时,来到了大天界寺的朱棣反而伸了个懒腰,沿着青石小径向上走去。

        钟楼塔林下,一袭黑色袈裟的老僧亲自相迎。

        “【创建和谐家园】。”朱棣点头示意道。

        道衍仔细打量了朱棣一番,旋即笑道:“陛下这是有心事啊,大天界寺风景秀美,不如老衲陪陛下去高处吹吹风,散散心。”

        “也好。”

        钟楼上,朱棣与道衍对坐。

        道衍神情悠然地煮着茶,几近沸腾的茶水发出咕噜噜的声响,他用勺子轻舀后,将滚烫的茶汤倒入杯中。

        “这茶可是新鲜采摘的,古树上今年就这二两六钱。”道衍将热气腾腾的茶推给朱棣。

        朱棣端起杯子,嗅了嗅清冽的茶香,赞叹道:“果真香气扑鼻。”

        接着,他浅啜了一口,感觉口腔中弥漫开浓郁的芳香,回味无穷,忍不住连喝三四口。

        待他放下茶杯后,只见茶水已空荡荡,只剩下一个微不可查的浅漾。

        道衍微微颔首,笑道:“陛下,你现在应该平静下来了吧?”

        朱棣点头:“确实是这样,朕的心绪已经平复许多了。”

        说罢,朱棣将今天在诏狱里遇到的事情和盘托出,以及姜星火所讲的“和平削藩供养宗室”会导致的两点后遗症。

        刚听完第一点后遗症,也就是朱元璋留下的三条救命线。

        只见这面色蜡黄形如病虎的道衍,三角眼一睁,便是杀机毕露。

        “此人既不可控,陛下何不杀之?”

        朱棣摇头:“姜星火的刑期只有七天了,朕若是想杀他,今日杀或是七日后杀,并无区别。”

        “唉!”

        道衍叹息一声:“陛下是被这姜星火的言语,一时间动摇心智了。”

        “姜星火不足以动摇朕的心智......只是朕一想到先帝,心里便难受得紧。”

        朱棣沉默地又饮了一杯茶水,复又问道:“【创建和谐家园】,你说朕会是个像姜星火说的那般,能跟唐太宗并肩而论的皇帝吗?”

        面色蜡黄的道衍,用手拎着袈裟大袖,给茶壶注满水。

        随后,道衍慢条斯理地捋着胡须,缓缓说道:“陛下绝非昏庸暴虐的傀儡帝王,更不是愚昧无知的废物皇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9: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