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合伙人》-第5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不管,不合格继续罚。

      一天下来,全身上下都要散架了,连手指头都快没有知觉了。

      但是,这般艰苦的训练,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大部分士兵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燧发枪的操作步骤,并能够做到在一分钟内装填三发子弹了。

      当然,这是非战时,如果在战斗状态下,速度肯定会受到影响。

      可即便如此,已经远远的超过鸟铳的装填速度了。

      现在要继续提升装填速度越来越难了,所以沈浪适时的展开了实弹训练。

      “砰砰砰……”校场上响起一阵阵清脆而密集的枪声,硝烟弥漫。

      因为用米涅弹的线膛枪在一定距离内精度是可以保证的,所以不只是需要士兵会熟练使用手中的枪,还需要他们能够精确射击。

      长枪的精确射击训练从六十步开始,六十步就相当于九十米了。

      短枪从十步开始练,十步就相当于十五米了。

      沈浪的枪法很多人是见识过的,特别是那些军官,大多自愧不如。

      但是,他们都不甘落后,毕竟沈大人可是宫中的大人物。

      连这种在深宫中出入的大人物枪法都这么好,我们这些当兵吃这碗饭的如果做不到、练不好,就太对不起朝廷的俸禄了。

      军官都有了志气和目标,

      除了练习枪法,每个士兵还要学会骑马,因为沈浪想打造一支这个时代能做到的机动部队。

      而骑马算是很多士兵能够在沈大人头上找到的为数不多的一点优越感,因为沈大人根本不会骑马,从头开始学。

      但是,这种优越感没有保持多久就消失了,因为沈大人学习骑马是非常刻苦的,经常一天就要练三个时辰以上。

      这对没有掌握骑马技巧的人来说,是非常辛苦的。

      看到沈大人几次从马上摔下来,也经常将自己练得瘫坐在地。

      全军将士除了敬畏之外,也只有默默的坚持自己的训练了,并在心中少埋怨两句。

      因为这沈大人不只是对别人狠,对自己一样狠哪,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如果老子是沈大人,在宫中吃香的喝辣的不好吗?非跑这里来受这份鸟罪。

      沈浪将训练骑马的项目教给了李天龙,因为李天龙就是周遇吉麾下率领一千多骑兵的主将。

      据周遇吉所讲,去年与建虏大战时,李天龙所率的骑兵可是立了大功,不然最终谁胜谁负还说不定呢。

      沈浪这才恍然,原来这家伙是骑在马背上的,难怪在地上的徒手战斗一般般。

      于是,沈浪特意让李天龙率领他麾下的一些骑兵演示他们的战斗方式。

      果然,上了马背的李天龙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率领几百精骑来去如风,整齐划一,难怪可以与强悍的建虏一战。

      沈浪也不吝夸赞:“哈哈,李天龙,看来本官之前是小看你了。”

      听到沈大人终于夸赞了自己,不再称呼自己是饭桶、猪头、大傻。

      已经看淡了很多事情的李天龙还是难掩心中激动,这太不容易了。

      “可是,老子还是没吃上肉丝面。”李天龙在心中悲哀的想着。

      三傻之中现在就他李天龙没吃到了,因为前两天二傻高文彩也成功的吃到了肉丝面。

      想到这里,李天龙直接道:“那请问大人,下官这点能耐,配不配吃一碗肉丝面?”

      沈浪却是眉头一挑,嗤笑道:“你李天龙就这点出息?”

      “若你李天龙真有大能耐,帮我将这全军上下都给练出来,让每个士兵,包括伙头军都会骑马。”

      “你若能做到,骑兵名额我给你增加到两千五百人,并且可以在全军中挑最优秀的骑兵苗子,最好的马老子也给你,再给你配最好的装备……”

      听到这里,李天龙双眼圆瞪,哪还记得什么肉丝面,激动的反问道:“此话当真?”

      “我沈浪何时说话没算过?不过,我的时间紧,只能在之前约定的三月之内。”

      李天龙一想,离之前约定的三月之期还有两月,差不多了,便毫不犹豫的道:“哈哈沈大人,这活儿老子接了。”

      沈浪脸色一冷:“你是谁老子?”

      “沈大人你是我老子。”李天龙讪讪的笑道,然后灰溜溜的跑了。

      周遇吉只是在一旁默默的看着,他没有告诉李天龙,其实沈大人早就准备将骑兵的名额提升到两千五百人了。

      也就是说,就算他李天龙没有完成任务,也不会影响骑兵名额的。

      接下来的日子,李天龙仿佛不知道疲累一般,盯着士兵们完成其他项目之后,便立即将不会骑马的士兵拉去练,为此还经常与负责训练其他项目的军官吵架。

      除了射击,骑马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战项目需要训练,那就是拼刺。

      现代军事科目已经没有这个项目了,所以沈浪也不太会。

      而在冷兵器的使用上,周遇吉作为战场老将应该比他沈浪更精通。

      所以沈浪就将这个重任交给了他,周遇吉没有丝毫推辞,更没有因为三月之期而故意拖慢。

      直至,除了锦衣卫,全军上下该有的训练项目,沈浪已经全部安排了下去。

      s:非常感谢“呆妹赛高我爱平胸”的五百币打赏,万分感谢~~

      第八十一章 千里传声筒(求下推荐票,谢谢各位!)

      锦衣卫那帮人,沈浪带他们出京师,自然不是为了简单的训练一下,他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去完成。

      可因为这些年的打压,锦衣卫的风光不再,有些颓废,业务能力也下降了不少。

      现在天降大任,自然要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阵子将他们练得死去活来,已然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了。

      当然,他们进步这么快,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

      沈浪给了李若琏一个不小的特权,让他可以在军中挑选精英加入锦衣卫。

      相对的,锦衣卫中不满意的,则会被下放到军中去。

      在锦衣卫中呆习惯了的人,自然不想被丢到军中去冲锋陷阵,一个个拼了命的也要追赶。

      包括高文彩、王国兴这样的千户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连他们都有可能会被取代。

      但是,沈浪的目的就是要打造精英锦衣卫,让他们充分的发挥军事作用。

      说白了,特务要有特务的样子。

      所以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不够优秀的肯定要被淘汰。

      这段时间通过挑选,锦衣卫的中低层可谓是被换了一次血,超过三分之二的原锦衣卫被下放到了军中,而他们的位置则被李若琏从军中挑选的精英给填补了。

      这些军中精英除了夜不收、尖哨等对敌侦查的专业人士,其余的几乎都是百战老兵。

      其中大部分还参与了去年对建虏的作战,作战经验都很丰富,对建虏也相对了解。

      被莫名其妙的选入锦衣卫,这些军中精英是有些不解的,很多人还很不情愿,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军中的生活。

      对锦衣卫的了解更多的是因其恶名,虽然现在的锦衣卫影响力远不及以前,但他们对锦衣卫也没有什么好感,还觉得自己是哪里做得不好才被发配到锦衣卫。

      但沈浪通过各种政策告诉他们,将他们选入锦衣卫中,是对他们的认可,一种提拔。

      因为锦衣卫正在进行的重大改革,得到皇上的全力支持,致力于将这些外派的锦衣卫打造成军中精英中的精英。

      锦衣卫将是全军的眼睛,扫视整个大明,甚至延伸出边外,为大军指明进攻的方向,意义非常的重大。

      为了显示出对这些精英锦衣卫的重视,沈浪首先在待遇和装备上予以突现。

      锦衣卫成员的月饷明显高于军中的士兵,每月月饷基本保障是十两及禄米一石。

      别小看这一石禄米,现在在很多地方比十两银子还值钱,因为闹饥荒的地方,有银子都难以买到米,物价飞涨。

      装备上,每人都配备短管燧发枪,长管燧发枪根据需要再另配,还有沈浪从现代社会用精钢打造的腰刀以及匕首,每人配望远镜等等。

      最重要的,还有一种其他地方还未配备的重要装备:无线电通讯。

      这便是沈浪要锦衣卫接下来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构建一个覆盖一定区域的无线网络,组成一张通讯网。

      让自己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各方动静,在信息上占据主动。

      作为一个现代人,沈浪深知情报的重要性,而情报的价值和及时【创建和谐家园】息相关。

      在这一点上,建虏比大明做得强多了。

      现在大明的内部几乎被建虏的探子渗透得千疮百孔,内部一些有影响力的权贵、大家族甚至甘于充当建虏的情报商,让大明极其被动。

      曾经有几次大明差点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但就因为建虏及时入寇让大明的行动功亏一篑。

      建虏入寇劫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让大明无法消灭流冠,从而让大明进一步陷入内耗中无法自拔。

      而这个时候的通讯传输这般原始,建虏却能够做到这般,在情报这点上是不得不佩服的。

      可这原本应该是大明的强项,大明在万历三大征时,锦衣卫的情报发挥了不少的作用。

      可仅仅经过几十年,就衰败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现在大明对辽东那块区域的了解是越来越少了,大明的情报力量已经很难将触手伸向那里了。

      沈浪知道依靠大明现在的体系是没办法在短时间内重整情报系统的,所以只有通过自己来开挂了,现代装备搞起来。

      大功率无线电台,对讲机,带太阳能电池板的户外电源,甚至连天线,沈浪都请专业人士制作了不少出来。

      因他偶然得知无线电圈里流行的一句话:

      “要想通联信号好,首先要有一个好台子,但一个好台子,不如有一个好天线,有一个好天线,不如有个好位置。”

      电台,沈浪买的是在通讯条件好的位置能够传送达二十到五十公里。

      即使有些缩水,几十里的距离放在这个时候也非常可观了。

      如果再将一台台无线电每隔几十里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一张大网,千里传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天线,沈浪请的专业人士做的,他自己试验过,也请教过别的人,基本可以放心。

      至于位置,没什么可挑剔的吧。

      现在的大明没有任何的电磁干扰,也没有太高大的建筑,大多建筑也是木制结构,这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无线电的通讯能力。

      万事具备,接着就是发挥这些设备能力的时候了。

      当然,这前期还需要沈浪亲自教会他们怎么使用这现代化的装备。

      而这被沈浪命名为千里传声筒的玩意儿,也迅速的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特别是那些搞侦查的夜不收、尖哨等。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