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实在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之前刻意打住了,没有说下去。
但是大明都亡了,崇祯和他家人的结局是绕不过去的,除非崇祯自己不问。
现在崇祯既然已经问出来了,沈浪不回答是不行了,他沉吟了下,轻叹一口气,声音低沉的道:
“在闯军入城前夕,陛下命人分送太子和几位皇子到几位大臣家避难,然后下令皇后嫔妃自缢,随即亲自提着宝剑砍杀了几位公主和嫔妃。”
“安排完这些事情之后,陛下便来到煤山,自缢于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上。”
“陛下还留下了一道血诏,将大明灭亡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自去冠冕,以发敷面,以示无颜面见祖宗,并请求贼人勿伤百姓分毫。”
说到这里,沈浪停顿了一下,然后大义凛然的道:
“陛下以身殉国,大仁大义,后世之人无不动容。”
“可悲可叹,陪伴陛下走完最后一程的,只有眼前这位王公公。”
“后人感念这位王公公的忠贞,将他的墓修在陛下的思陵门外,让他几百年来一直守护着陛下皇陵,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说罢,沈浪还用眼神示意了下旁边的王承恩。
后面这段,王承恩之前是没有听到的,现在听到了,不知是感动,还是感伤。
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脑袋贴着地面,低泣起来。
而崇祯,整个人都木然了,他虽然很不想去相信这一切,但内心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告诉他,沈浪所说的话是真的。
因为他自己的性格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如果沈浪不是后世人,不可能猜得这么准。
如果真到了大明灭亡的那个时刻,他崇祯是绝对会做出让皇后嫔妃自缢,甚至亲自动手砍杀家人的地步。
至于自缢之前,自去冠冕,以发敷面,以示无颜面见祖宗,这太准确了。
虽然这事现在还没有发生,但崇祯相信自己很大概率会这么做的。
连这个都讲出来了,如果不是后世人,就算是他崇祯肚子里的蛔虫都不可能知道。
而且在整个述说的过程中,沈浪描述得都很顺畅,如果是编的,不可能做到这般。
可是,沈浪说出的话可信度越高,那就越证明大明的寿命真的不足一年了,所以崇祯才会如此的伤感。
这就像一个癌症病人被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确认自己最多可以活不到一年时间,心态受到巨大冲击是很正常的。
何况,这不是一个人的生死,而是一个王朝的灭亡,影响着千万人。
即便崇祯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无法平静的接受这般残酷的现实。
他崇祯上位之初就有着很大的抱负,一直致力于中兴大明。
结果,不但没能挽救危局,反而最终导致大明灭亡,成了亡国之君,这是何等的打击。
第七章 崇祯的绝望
崇祯心中的苦楚无法向外人诉说,连情绪都有些无法控制。
突然,他似乎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把上前抓住沈浪的肩膀,问道:
“那太子呢?李自成即便夺得京师,那也只是夺了我大明半壁江山。”
“南京是陪都,京师有的,南京都有,只要太子去到南京,大明就可以东山再起,怎会灭亡?”
崇祯说到最后四个字的时候,声音都有些颤抖。
他崇祯可以为大明而亡,但却不想大明为他而亡,从而让他崇祯成为亡国之君。
可沈浪没有给他想要的答案,只是无奈的叹息一声,道:
“皇上,那些人连大明都不在乎,怎会在乎太子和几位皇子,他们直接将太子交给李自成了。”
听到这句话,仿佛晴天霹雳,崇祯的双手无力的从沈浪的肩膀上滑落,一个趔趄,差点儿没能站稳。
他神情悲凉,喃喃自语的道:“是啊,那些杀坯连大明都不在乎,还会在乎太子吗?还会在乎太子吗?”
崇祯很是落寞,突然,他又猛的转过头,看向沈浪,神色甚至有些狰狞的问道:
“可是,朱家子孙万千,就算没了朕,没了朕的子孙后代,可还有那么多王爷,他们呢?难道眼睁睁的看着我大明灭亡?”
他崇祯上位就是接替哥哥的位子,在他这一脉没有传人时,其他亲王同样可以按照亲疏来继承大统,何至大明就此灭亡呢?
他崇祯可以没有好下场,但他不想成为亡国之君,绝对不想,所以他不想放过任何一根救命稻草。
沈浪摇摇头,给了崇祯最终的解答:“京师失陷后,本来福王应该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是东林党和马士英等掌握话语权的人想扶植潞王为帝。”
“最终,福王抢先出手,求助刘泽清,黄德功等四个军阀的支持,成功夺得帝位,称弘光帝。”
“可这样一来,这四个军阀的地位水涨船高,无法控制,各自为政,互相攻讦。不到一年时间,便被清军各个击破。”
“最后除了黄德功力战而死,其他三人都投降了,弘光帝也被这些人押解到了清军帐前。”
“随后又陆续走马观花出现几位王爷继承大统,甚至出现几人同时宣布继位。”
“他们为了逼迫对方承认自己为正统,不惜互相攻伐,结果都被满清轻易剿灭,在位时间都不到一年。”
“坚持最长的是最后一任的永历帝,在西南一隅坚持了十多年。”
“在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死之后,就再没有政权能反抗满清的统治了。”
沈浪在描述这段时,是带有自己情绪的,语气甚至是有些不屑。
无怪他会如此,强敌都打到家门口了,还在互相内斗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也不想想,就你那点能耐,外斗外行,内斗内行,皇位给你了,你能保住吗?
崇祯不知是没听出来,还是不在乎。
应该是不在乎吧,他也没心情去在乎,也觉得非常的可笑。
几百年前的南宋,有那样一个现成的榜样在那里摆着,就算学不来,也不会死得这么快吧。
凭借长江天险的南京政权,居然连一年都没有坚持到,真是可笑至极。
至于什么隆武,绍武,永历之类的,大半壁江山都没了,还在拼死争什么皇位,抢着去当亡国之君吗?
不过,崇祯听到几个特殊的名词,清军,满清,于是问道:
“你是说,这天下,最终李自成并没有坐稳,反而被【创建和谐家园】给夺了去?”
沈浪点点头,随即将李自成入京以后的事情给大概讲述了一遍,讲述了李自成是如何在京师拷掠那些大臣的。
听到这些,本来精神有些萎靡的崇祯仿佛彻底活过来了一般,甚至大笑不止。
“好,好,打得好啊,打得好啊,这是李自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了。这些奸臣都该杀,都该杀,哈哈哈……”
崇祯笑得眼泪都下来了,非常的解气。
沈浪又讲到吴三桂在李自成和满清两方之中选择了满清。
李自成出兵攻打吴三桂之后,反而被吴三桂和【创建和谐家园】联合给击败,狼狈的退出京师,只当了四十几天的皇帝。
“李自成果然只是流寇,无法担当大任,先祖从蒙元手中恢复汉家江山,又被他给丢了。”
之后,李自成一路被【创建和谐家园】追得四处逃遁,直到在湖广被几个农民给打死。
“可笑啊可笑,我大明居然是被这样的人给灭亡的。”
“更可笑的是,他李自成居然是死在几个农民之手,他不是最受那些流民的推崇吗?”
“哈哈哈……天道好轮回,天道好轮回啊……”
崇祯笑得似乎有些癫狂了,王承恩连忙上前搀扶住。
崇祯笑声不止的道:“太可笑了,太可笑了。沈卿,你快讲,快讲,朕好久没有听到这么好笑的故事了。”
随即,沈浪又讲了张献忠的结局,以及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死后,其部下的去向。
在听到张献忠力战而死时,崇祯止住笑声,发出感慨,
“朕平生剿贼十余年,却不曾想,大明最后的疆域,却是靠这些贼寇来守卫,真是可笑,可悲,可叹。”
“那些道貌岸然的奸臣,比之这些流寇都相距甚远,他们枉为读书人,他们对得起孔圣人吗?可笑啊可笑,甚是可笑。”
沈浪很想说,孔圣人的后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还不是满清一到,立即主动跪地剃头效忠。
说来说去说这么多,无非说明,随着京师陷落,崇祯殉国,大明就真的亡了。
“朕是个失败之君,是亡国之君,有愧于列祖列宗啊……”
崇祯喃喃自语,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神情无比哀伤。
他对大明是充满感情的,是愿意呕心沥血的,十几年来也是这么做的。
可造化弄人,上天没有赐给他足够的治国之才,导致他最终走上了自己最不想走的那条路,背负上了亡国之君的名头。
崇祯很绝望,真的很绝望。
虽然他从沈浪这里知道了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可以提前做一些规避,比如不再催促孙传庭快速出战,尽可能的多给予一些支持。
但是,即便这样能够拖延一些时间,甚至保下孙传庭的命,可这就救得了大明吗?
想到国库中要钱没钱,要粮没粮。
身边信任的大臣那么多都是诓骗自己的庸才,心中根本没有大明,只待闯贼进京就偷天换日,跪迎新朝,他既悲愤又绝望。
因为他知道自己面对这已经腐烂到根子里的大明,真的无力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去改变什么了。
崇祯的颓废和绝望几乎是写在脸上了,沈浪一眼就看了出来,心中不由大惊。
他说这么多,可不是为了让崇祯绝望的,而是想让崇祯感觉到他沈浪的作用从而作出改变,然后心情好就放自己离开。
你这都绝望了,心情那么糟糕,万一把气撒到我沈浪头上,那我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第八章 迁都是不可能迁都的
沈浪可不能让崇祯继续绝望下去,别到时候拉自己一起陪葬,于是连忙出主意道:
“皇上,既然您现在知道北方守不住,那赶快下定决心迁都啊。”
“只要迁都到南京去,北方留给李自成和【创建和谐家园】,让他们互相争斗去。”
听到沈浪出的这个主意,崇祯并没有任何兴奋,只是喃喃自语的道:“迁都,迁都,何等容易?”
“朕难道没有想过迁都吗?可是,这么重大的决定,朕的话,有用吗?”
“那些你口中所谓的庸才,他们的利益,产业,万贯家财都在北方,他们舍得放下这些与朕一起迁到南方吗?”
“而且,南方同样有这样一帮人,怎能容纳这些北方来人?”
“难道,朕要独自跑到南方去吗?”
崇祯这一连串的反问,倒是直接把沈浪给问住了,他当初也研究过明末崇祯如何破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