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合伙人》-第4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果然,赢了还有银子拿,每人十两,真的兑现了,这对普通士兵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说话算话,沈浪此举又赢得了一波好感,不少士兵感觉沈浪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恶。

      架也打了,银子也发了,沈浪觉得适时的进入正题。

      他眨了眨受伤的右眼,让众人都安静下来,然后说道:

      “我知晓大家心中所想,也知晓大家为何无法接受我沈浪,实在是近些年我大明将士被太监所害甚深。”

      “然则,我大明立国几百年,也并非所有太监宦官皆是无能之辈。”

      “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神宗明的陈矩,万历新政功臣冯保等,对我大明皆有不朽的功勋。”

      “而我沈浪,此生必以三保太监为目标,为我大明重整朝纲。”

      “以荡平贼寇,驱除鞑虏为己任,重下西洋,复我大明荣光。”

      沈浪最后一段话,虽然慷慨激昂,但并未引起多大的共鸣。

      因为对在场的军士来说,这些目标都太遥远了,有多少功臣良将死在了贼寇手中,又有多少精锐之军葬送在建虏的屠刀之下。

      建虏进出我大明之疆如入无人之境,除了周大人等少数人可敢一战,余者皆望风而逃。

      至于重下西洋,那更是天方夜谭了,现在的大明连宝船都造不出来,拿什么下?

      就算能造,以大明现在的国力,要多少年才能凑出那样的船队?

      所以,他们只是麻木的听着,没有一个人当回事。

      沈浪似乎没有感觉到底下的冷场,继续道:

      “然则,我大明正值立国几百年来最危难之际,天灾,匪寇横行。”

      “前路艰难,须有志同道合精锐之师与我同行,周大人之名如雷贯耳,我在宫中多有耳闻。”

      “周大人去年在杨柳青以少胜多大败建虏,扬我大明军威,沈浪激动万分,幸我大明有此良将。”

      “当即向陛下陈言,匡扶我大明河山者,必有周大人也。周大人麾下之军,必我大明精锐之军,此等良军,须全心扶植。”

      听到这里,大家才逐渐有了兴趣,因为这是与自己相关的。

      周大人去年在杨柳青以少胜多打败肆虐的建虏,全军中有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特别是参与了那一战而存活下来的士兵,更是倍感自豪。

      在其他明军望风而逃时,只有他们几千之军主动迎向骄横的建虏,没有丝毫畏惧其凶恶之名,一战将其击败,扬我大明军威。

      这也是去年建虏入寇以来少有的败仗,他们有足够的理由自豪。

      就算没有参与此战,是在周大人任山西总兵后新招募进来的新兵,他们也同样自豪,因为现在他们也是这支精锐之军中的一员了。

      几千人的一些变化,自然瞒不过沈浪的眼睛,他又眨了眨受伤的眼睛,振了振嗓子继续道:

      “今天我沈浪奉命来此,不为夺周大人之权,而是为如此良将,共同练就我大明第一神勇之师。”

      “陛下已为众将士准备万支强大火枪,此乃新式火器,比之鸟铳强大十倍有余。”

      “而此枪使用之法与操练之法颇有讲究,与鸟铳大为不同,因此我大明熟知此法者甚少。”

      “然而,沈浪对此火枪颇有研究,也精通其操练之道,此来即是将此枪操练之法授于全军。”

      “另,陛下已然奏准,立即补欠之前全军所有月饷。”

      “另,每月拨银三万两交于我用于全军训练,训练刻苦者方有足额月饷可拿,方可每餐有肉食。”

      听到这里,下方又有了一些骚动,有一些人甚至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比鸟铳强大十倍的新火器,更重要的是,每月三万两的训练银,这可是一笔巨款了。

      要知道在这之前,别说三万两,一个月三千两恐怕都没有,月饷更是不知道欠多久了。

      至于每餐肉食,更是不用想,能吃饱就不错了。

      所以沈浪后面几句话,是所有人最想听到的,没有谁不想待遇提升。

      就算为大明效忠,也要吃饱饭,有军饷拿是不?

      第七十一章 收拢军心(下)

      经过一番运作,全军上下对沈浪的敌意消减大半。

      大家也没有太怀疑沈浪所说的话,因为沈浪说过是立即补欠月饷,如果无法做到,这谎言一下就被拆穿了。

      除非沈浪是傻子,否则怎会如此戏耍于人?

      而且沈浪之前也显示了自己的信誉,打输了每人十两,就迅速兑现了。

      周遇吉一直在一旁默默的听着,也第一时间感觉到了全军的变化,心中对沈浪的感观再次有所改变。

      这沈浪当真是与众不同,没有经过太激烈的手段,就成功的化解了全军的大半敌意,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如果换一个监军过来,恐怕不会有那么多废话和心思,直接用军法进行镇压了。

      这样一来,虽然能够迅速的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无法真正的赢得全军上下的心,士兵的忠诚度就会大幅下降。

      到时候,溃逃甚至是直接投靠敌军也不稀奇了,这也是如今很多明军遇敌即溃,甚至是叛逃至敌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将官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们更在乎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不管士兵受不受压迫,只要自己能升官发财就行了。

      实在不行,带领麾下去抢掠一番好好发泄下,现在很多军队亦官亦匪就是如此。

      “也许,这沈浪是真的想要打造一支强军出来吧。”周遇吉在心里如此想着。

      当看到沈浪命人推来一个个大木箱,一打开里面全是银子,他便更确信了一分。

      他周遇吉都不知道随行的物资中,还有这么多银子,陛下居然也没和自己说。

      如果沈浪想要贪墨,恐怕真的是神不知鬼不觉,但沈浪显然没有,而是主动拿了出来,还是足额。

      光是这个胸襟,就超越了很多人。

      沈浪转过头对周遇吉道:“周大人,补发欠饷之事,就由你自己来吧,我就不代劳了,一共十一万两。”

      这十一万两,也是从崇祯的内帑中出的,兵部是不会出这个钱的,欠饷的多了去了,凭什么要给周遇吉的人发?

      所以,崇祯干脆就懒得问那些人要,直接自己就掏钱了。

      周遇吉也不推脱,拱手感激的道:“末将领命。”

      作为一军之将,他也不想欠麾下士兵的军饷,一些老兵甚至被拖欠了近一年的军饷了,但他周遇吉也弄不来银子,甚是愧对这些老兄弟。

      如果不是他周遇吉还有一些薄面和影响力,恐怕军中早哗变了,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沈大人将军饷发下来,他自然感激不尽,可谓是解决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此刻他也想通了很多事情,自己能够拿到这十一万两银子,恐怕和这沈浪有脱不了的干系。

      因为陛下没有理由突然给自己十一万两银子,自己这半年来也没立什么功。

      去年战胜建虏时,陛下都没有赏什么银子,怎会突然给自己十一万两呢?

      再说,这银子之前还没有告诉自己,说明陛下不是给自己的,而是给这沈浪的。

      周遇吉实在无法想象陛下对这沈浪究竟是信任到了何等程度,居然可以毫不犹豫的拨给沈浪十一万两巨款。

      如果再算上沈浪之前说的每月三万两的军费,那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

      周遇吉知道大明没银子,陛下也没银子,而自己这支军队在整个大明并不起眼,与孙传庭、左良玉、吴三桂、唐通等等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而陛下却给自己拨下了这么多银子,不管是不是因为沈浪的原因,周遇吉都觉得皇恩浩荡,誓死效忠大明。

      其实,银子的事情没有告诉周遇吉,是沈浪思量之后决定的,不是针对周遇吉,也不是不相信他。

      因为这些银子要怎么处理,他要先看到军队的情况才能决定。

      周遇吉的名声是很正面,但没见到他麾下之军,沈浪也不敢贸然断定这支军队究竟如何。

      他很清楚,眼下大明看似有超过百万的大军,但很多军队和匪没什么两样,抢掠百姓,杀良冒功是常有的事,一到了战场上就成了乌合之众。

      如果把银子给了这样的军队,他们可能短暂的记住你的好,但若不能长期保证这种待遇,会迅速的被打回原形。

      周遇吉麾下的军队是什么样,沈浪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之。

      若是亦官亦匪,那沈浪就不会这么温和了,不听令的就直接军法伺候,毕竟他是带着皇命和尚方宝剑来的。

      甚至有可能,沈浪就直接放弃这样的军队,再重新另行招募。

      毕竟根子已经烂掉的队伍,想要让其变好,沈浪现在还真没有这个信心和精力,代价也太大。

      所幸,周遇吉没有让沈浪失望,他麾下的军队已经有了精锐之军的雏形,至少是军纪严明,训练刻苦。

      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又能很好的控制,不会一言不和就闹事暴动。

      在和沈浪比斗十场之后,很多士兵也改变了原先的立场,对他沈浪没那么敌视,说明能够分辨是非,愿意去改变自己的偏见,显示出军人真性情的一面。

      这样的军士,才是他沈浪想要的,现在不够强大不要紧,都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所以,沈浪收起尚方宝剑,拿出了银子,没有用强硬的手段,而是以稍显温和的方式让这支军队接受自己。

      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将银子交给周遇吉处理,沈浪就立即告辞了,周遇吉连忙安排人给沈浪安排住处,而他自己则开始发饷,全军上下顿时欢呼起来。

      周遇吉将他自己的主营帐留给了沈浪,沈浪回来之后,将人员都打发出去,然后拿出红花油擦了擦身上的伤,并规划接下来的训练。

      晌午,刚发完军饷的周遇吉亲自带着饭食来了。

      沈浪甚至都没有打开食盒,直接道:“周大人,军士们是否吃过?”

      周遇吉连忙道:“正在吃饭,下午还需继续操练。”

      沈浪点点头道:“好,我们去看看吧。”

      “大人用过膳再去不迟。”

      “带过去和大家一起吃。”

      沈浪的亲卫听到此话,连忙提起食盒跟上,周遇吉眉头微凝,立即跟了上去。

      在校场的东北角,士兵们正排着队领取自己的饭食,两个烧饼,一些炒面,再配一小份酱菜。

      看到这样的伙食,沈浪很是感慨,太简单了,而这还是来到京师后得到改善的结果,基本能吃饱了。

      之前他们在山西,想要吃顿饱饭都不容易,所以士兵们对这样的伙食还很满意。

      从山西到京师,他们见到太多的饥民,还有很多被饿死的人。

      这年头能有一口饭吃不被饿死就不错了,哪还敢有其他的奢求,之前听到沈浪说每顿有肉食,他们是想都不敢想的。

      沈浪没有再多说,直接站到队伍后面去排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7: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