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合伙人》-第4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诏令中明确指出疙瘩瘟就是传自老鼠,通过老鼠感染人之后,感染的人又通过说话、吃饭时的唾沫互相沾染再传给他人。

      甚至,与感染之人相近,通过互相呼吸之间也能够传染。

      从现在开始,禁止人们食用老鼠,一旦被发现将会受到严惩,鼓励人们扑杀老鼠,并用火或者石灰焚其尸体。

      禁止人群聚集,加强通风,对感染之人立即进行单独隔离。

      宣扬吴有性发明的达原饮预防鼠疫,再推广刺血法治疗感染者……

      第六十六章 御前之约

      五城兵马司的人全体出动,宣传政策,逮捕违反诏令之人。

      并在老鼠多发地投放老鼠药和粘鼠板等物大力灭鼠,再将杀灭的老鼠统一焚烧掩埋处理。

      崇祯拨款并开仓放粮,在城中多处设立施粥点,救助饥民的同时宣传禁止食用老鼠。

      与此同时,一群穿着奇怪白衣的人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嘴巴和鼻子用布面具罩住,双眼上戴着眼镜,后背背着一个大桶。

      然后到处喷一些带有气味的水出来,说是什么消毒液。

      崇祯为了让人们能够接受消毒液,不至于恐慌,首先从皇宫中开始喷。

      从宫中选出一些年轻力壮的宦官,在沈浪的教授下怎么按比例稀释消毒液,又怎么使用喷雾机。

      这种人力的没什么难度,多教几遍就会了。

      其实,皇宫中应该不用怎么消毒,毕竟皇宫相对外面,本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与外界隔离。

      史料中也没有鼠疫传染进皇宫的记载,所以只是将外朝一些地方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消毒,然后向外宣传整个皇宫都消毒了,以打消人们的恐慌。

      随即,再派一些掌握消毒之法的宦官去往五城兵马司,将消毒的方法传授给他们,然后由五城兵马司的人负责在全城消毒。

      而这时,崇祯以关怀文武百官的名义,要派人对百官的家宅府邸进行消毒。

      这一下弄得鸡飞狗跳,很多人有心提出反对,但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毕竟连皇宫都消毒了。

      而且这也是为了防治鼠疫,是关乎大明命运的头等大事,京师中每天都有不少人因鼠疫而死又不是不知道。

      你阻止消毒是何居心?难道你家里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吗?难道你想让鼠疫泛滥,弃京师百万之众的生命与不顾吗?

      无奈之下,各官员在消毒还没有正式开始时将自家一些宝贝都藏好,有的人还特意将住宅弄得乱一些,让家人穿得破一些,显得自己家里很穷的样子。

      这也正是崇祯提前通知的原因,让他们可以准备一番,朝廷遇到的阻力也就会小很多了。

      不然的话,肯定会有一大堆人跳出来反对,阻止消毒人员进入他们家中消毒。

      当然,给官员家中消毒也只是一个借口罢了,这个计策还是沈浪提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利的进入各官员家中。

      在消毒行动正式开始时,沈浪会将消毒人员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安排一个带头的。

      而这个带头人是可以信任的,再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就是把一个大概指甲盖大小的东西放在每个官员的正房、书房中。

      找个隐密的地方放好,记住具【创建和谐家园】置,然后回来向沈浪或者王承恩报告。

      为了防止这些人出错,沈浪还亲自演示了几次,确认无误后才让他们行动。

      当然,这些人是不知道这个指甲盖大小的东西是什么。

      所以,就算是真的出现什么意外而导致东西被发现,也不会出现太大的纰漏。

      这东西不用说,自然是录音器,工作时间甚至可以长达一两个月,到时候再以消毒的名义将东西拿出来,想必会有一些不错的收获。

      通过这种方式,沈浪就帮崇祯监控住了朝堂之上最重要的那批人了,意义非常重大。

      剩下的事情,就不用沈浪去操心了,他可以开始练兵的工作了。

      崇祯先将周遇吉从城外召了回来,同时又将李若琏也召进宫中。

      于是,沈浪、崇祯、王承恩、周遇吉、李若琏五人就在乾清宫会面了。

      周遇吉本是京师勇卫营的主将之一,在京师呆过不短的时间,所以与王承恩和李若琏都是认识的,唯独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沈浪。

      原本他也不太在意,可是当陛下说要将自己麾下军士交由沈浪这个年轻人训练时,他是有些不敢置信的。

      虽然他对大明忠贞,对皇上忠贞,但在心里还是觉得这是不是有些太儿戏了。

      所以,一身戎装的周遇吉还是忍不住的说道:“陛下,练兵之事还需慎重,这可是关乎成千上万将士的性命,甚至关乎我大明国运哪。”

      听到周遇吉如此说,崇祯也有些头痛。

      他早已经知道在正史中,周遇吉在武宁关为阻李自成,夫妇二人重创敌军,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双双战死,家人也未能幸免。

      这份对大明的赤胆忠心,天地可鉴,所以现在的崇祯也是不想寒了这位忠臣的心。

      但是,让沈浪练军,那是势在必行,因为只有沈浪更清楚后世的练军之法和各种先进的军事战术,也只有沈浪有可能练就一支强军出来。

      可之一切,又无法与周遇吉解释,所以才头痛。

      被周遇吉当众怀疑,沈浪没有生气,非常能够理解,如果将自己放在周遇吉的位置,肯定也会难以接受。

      所以,他也不玩那些虚的,直接拱拱手对周遇吉道:“周大人,可否给我三月时间?”

      “这三月之内,周大人可全程监督我练军之法,三月之后,周大人可亲自检验全军。”

      “若周大人觉得沈浪误了全军,将士不可上阵杀敌,那我沈浪从此退出三军,永不踏足军旅,并向陛下请罪。”

      沈浪这话一出,不但是周遇吉愣住了,就连一旁的李若琏也不由一惊,好大的口气。

      倒是崇祯和王承恩没有显露出什么惊讶的表情,王承恩反而是露出一抹微笑,没人比他和陛下知道沈浪能耐的。

      沈浪既然敢夸下如此海口,必然是有十足的信心。

      崇祯适时的笑道:“周大人以为如何?”

      周遇吉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因为他也没想到沈浪会下这般大的决心,将沈【创建和谐家园】到这种程度,也非他所愿。

      毕竟,他和沈浪无冤无仇,真的逼得沈浪同意这无疑于军令状的条件,那不是断人前程,甚至是要人性命吗?

      可他不知,就算沈浪真的完不成这个任务,崇祯也是不会处置沈浪的。

      周遇吉想了想,还是退一步的说道:“沈大人不必如此,沈大人若想练军,可与我一同进入军中,旦有所练军良策,我必用之。”

      沈浪却是认真的看着周遇吉,道:“我与周大人练军之法,会有莫大不同,为使我练军之法能全面实行,所以我须掌握三军一切职权。”

      沈浪的意思很明白了,他是要掌握一切军权的,这听起来就有些不知好歹了。

      周遇吉身为一军之将,也不是没有脾气,既然给了你台阶你不下,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于是,他也懒得多说,直接道:“既然如此,三月之内,周萃蓭便依沈大人练军之法。”

      说罢,又转向崇祯行礼道:“还请陛下明察。”

      崇祯点点头,郑重的道:“两位爱卿皆朕之肱股,望两位精诚合作,勿伤和气。”

      沈浪和周遇吉连忙应是,算是定下了这御前之约。

      第六十七章 精锐之军

      李若琏静静的看着沈浪和周遇吉在崇祯面前达成了三月之约,自己也是亲历者之一。

      只是他不明白,陛下今天把自己召来所为何事,难道就为了见证这两人的三月之约?可这和自己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有何关系?

      正想着,崇祯看了过来,说道:“李大人,沈大人希望锦衣卫也能一起训练,让锦衣卫能发挥更强的军事作用,李大人以为如何?”

      人老成精的李若琏知道,崇祯这样问,说明已经是同意了沈浪的意见,自己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当然,他的心里是想答应的,因为这对锦衣卫没有坏处,这进一步表明陛下对锦衣卫的重视。

      锦衣卫能够发挥的作用越大,以后的权限就会越大,身为指挥使,他没有理由不答应。

      于是,李若琏直接道:“锦衣卫听从陛下一切差遣。”

      崇祯高兴的点点头道:“甚好,那这三月之内,李大人所率锦衣卫也一切听从沈大人训练之法,望李大人与沈大人精诚合作。”

      沈浪和李若琏再次应是。

      而李若琏和周遇吉二人皆是心中大动,他们看到了陛下对这沈浪的极尽宠信。

      李若琏还好一些,毕竟他之前和沈浪有所接触,也进行了合作,知道了沈浪的一些能力,并非昏庸之辈。

      可周遇吉对沈浪几乎是一无所知,仅仅知道沈浪是王承恩的义子,而且是刚知道不久。

      看这情景,不知这三月之约是否可信,万一这沈浪通过这所谓的三月之期使出什么奸诈手段也未可知。

      周遇吉的心中,不免生起各种担忧。

      可没有办法,陛下明显非常信任这沈浪,现在连李若琏都答应了这沈浪的要求,自己反对也无用,反而落人口实,只能默默接受。

      京师中的防疫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沈浪也知道想通过眼下的手段将鼠疫扑灭,那基本不可能,但减缓扩散,肯定是有一些效果的。

      只要熬过下半年,尽量的少死一些人,少给京师造成一些创伤,就是胜利。

      到明年,这场规模庞大的鼠疫就会消失,正史中就是如此。

      防疫的工作沈浪该做的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京师暂时没有重要的事情需要他来负责,沈浪便准备出城练兵了,毕竟这三月之期他可不是信口开河的。

      崇祯十六年六月十五日一早,沈浪、周遇吉、李若琏三人各率着一队人马一起出了京师。

      跟在周遇吉身后的是他带来的几百亲兵,跟在李若琏身后的,则是几百锦衣卫,而跟在沈浪身后的,也有几百人。

      这是崇祯为沈浪特意从御马监为数不多的兵力中抽调的精兵,最大的军官是队长,目的是让沈浪自己任命军官,从而更好的控制这几百人。

      周遇吉和李若琏骑马,沈浪坐着马车,这让他立即决定,自己也要学会骑马了,不然怎么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兵将军?

      千余人的队伍护送着一辆辆马车、牛车等各种物资缓缓而行。

      这些物资中,就有八千支燧发枪,其中五千支是长枪,三千支是短枪。

      而周遇吉的麾下,号称是八千,其实七千五都不到。

      沈浪准备给五千人配发长枪,这是步兵,另外两千多人配发短枪和马刀,这是骑兵。

      军队的驻地在京师西南方向三十里左右的一处荒废的村落中。

      这个村落的位置很好,幽静闲适,西面和南面都有几座小山,村口外面还有潺潺河流经过,周围还有大量田地可供耕种。

      原本这里应该是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安身立命之地。

      可在周遇吉的军队抵达这前,这里就已经没人,成了荒废的村落。

      像这样的村落,大明还有很多很多。

      为何没人?因为仅仅这个村落,就先后两次遭遇建虏的肆虐,男女青壮被掳走,老弱病残则被杀害。

      而侥幸逃过一劫的人,又屡屡遭遇土匪袭扰。

      渐渐的,这片悠然的土地,便没人敢来长住了,只有偶尔经过的行商、游医、僧侣才会进到里面歇歇脚,也就这般荒废了下来。

      连京师外都无一席安定之地,这偌大的大明,又有多少安然之所?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20: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