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合伙人》-第4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们互相之间争抢得凶狠,却不敢一起去抢那些食客的食物,沈浪摇头叹息的同时,又觉得悲哀。

      由于环境吵闹,有人没有注意到车队经过,不小心冲撞了过来,随行的护卫直接一鞭子抽过去。

      之前还在嘲笑乞丐争抢食物的人,惨叫一声之后连忙跑开,还不停的谄笑赔礼。

      走出西四牌楼北街,街景就更显荒凉,已经很难看到衣着光鲜的人了,满眼几乎都是衣衫褴褛的流民和乞丐。

      他们像是没有感情的丧尸在游荡着,仿佛随时都会倒下一般。

      只有看到官家的马车过来,才活了过来,连忙避开。

      一些人甚至是直接窝在一个角落处一动不动,哪怕旁边是一个粪堆也毫不在意。

      更夸张的是,沈浪居然看到一具尸体就倒在街角没人处理。

      沈浪之所以确认那是一具尸体,是因为在经过的时候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尸臭味。

      那尸体只用一块破席子盖住了上半身,一半的腿部还露在外面,赤着脚,苍蝇围着尸体乱飞。

      而周围的人显然对这种场景习以为常,麻木的来来往往,对周围的一切都熟视无睹。

      看来,负有疏理街道职责的五城兵马司也废了。

      沈浪已经没有心情再看下去了,直接将帘子放下,任由马车将自己带往安民厂。

      在安民厂,沈浪也安排了一个心腹进来监督管理,并将兵仗局的福利改革方针也搬了过来,同样是引起了极大反响。

      当然,带来福利的同时,沈浪自然会对安民厂的技术、管理、品控方面同样要进行一番改革。

      由于管理混乱和,安民厂生产的火药品质不但不高,反而在搬迁和改名之后发生了多起爆炸事故,安民厂一点都不安民。

      事故率如此高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善、操作方式不当等造成的。

      而作为后世人,对危险品的生产、存储、运输等等方面,沈浪肯定是知晓一些的。

      为了防止自己有什么遗漏,他还特意回去查了不少资料,准备将管理规范全面推广下去。

      除了生产规范的改革,沈浪对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首先重要的一点,便是将火药的最佳配比推广了下去。

      虽然大明的火药配比已经接近最佳比例了,但还是有一些差距,最佳比例应该是硫磺占一成,木炭占15成,硝石占75成。

      现如今安民厂生产的火药质量不高的原因,除了管理、等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材料的不够粗细,加工工艺也有些缺陷。

      正史中,清廷就是因为将大明的火药工艺继承了下来,没有多大改进,才导致火药质量上与西方列强差距很大。

      其中一点就是对原料的加工不够精细,然后在捣磨、碾磨、混合等方面的工艺与西方皆有较大差距,因为那时的列强已经开始用各类机械了。

      而清朝和眼下的大明还是用木臼、木槽、木杵、圆筒等相对原始的工具操作,自然是效率低,产品精细化也不够。

      现在的沈浪也没办法一下子让安民厂拥有各种机械,但是却可以对其工艺进行一定的改进,主要是借鉴《火器略说》里的记载。

      这是一本晚清光绪年间出版的书,其中在火药制造方面向列强进行了学习,对工艺进行了改进。

      虽然依旧无法达到19世纪列强机械化生产出的火药水平,但比之之前,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沈浪也就现学现卖了。

      其实,大明在戚继光时代就掌握了制造颗粒火药的工艺,所以工匠们对颗粒火药并不陌生。

      只是沈浪用《火器略说》里的方法对工艺再进行了一些改进而已,从而更简易,更快捷的生产出更优质的颗粒火药。

      火药的问题解决了,沈浪立即将兵仗局生产出的米涅弹运到安民厂来,安排工匠按照他的要求用油纸进行定装,做成纸筒定装弹。

      沈浪对纸筒定装弹的要求很高,因为这直接决定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发射成功率,以及对敌杀伤率。

      战场上的一分一秒都极为关键,万不能因一颗不合格的子弹而威胁到士兵的生命。

      所以,每颗纸筒定装弹至少要经过三个品检工匠的手,确认其在纸筒的包装完整严密性、外径、弹药重量等几方面皆在误差范围内,才算合格。

      而合格的定装弹,沈浪又让人运到另一间仓库小心保管。

      至此,沈浪搞出来的燧发枪,才算是齐整了,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第六十五章 京师防疫

      自从周延儒和陈演两位大员和其党被处理之后,崇祯这段时间的人事任命也很频繁。

      内阁首辅由内阁成员蒋德璟担任。

      正史中,在陈演下台之后,便是蒋德璟担任的首辅,但他担任的时间太短了,只有短短一个月。

      而这次,陈演还没上台就下台了,所以蒋德璟提前上位。

      当然,他能够正常上位,也是因为沈浪带来的资料对他的评价比较正面的原因,而且他本人也是颇具才能。

      蒋德璟出生于书香门第,性格上也颇受其父蒋光彦的影响,秉公持正,善于举荐贤能,因才施用。

      另外,他还善于理财治兵,且博闻强识到了惊人的地步。

      他不但熟悉历代典章,而且对于九边阨塞、河漕、屯盐、水利、历律、刑法等等,都有较深的研究。

      对西学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与著名的传教士艾儒略是故交,我国最早的地球仪就是他仿制的,还在望远镜等西器上也颇有造诣。

      所以,若史料记载出入不大的话,以蒋德璟的为人和才能,担任首辅是再合适不过了。

      再加上对大明比较忠心,资历又够,首辅之位不归他归谁?

      而且要长期任用,不能像正史那样只当了短短一月的首辅。

      崇祯自然是接受了沈浪的肺腑之言。

      然后又在沈浪的推荐下,崇祯让范景文入了内阁。

      因为范景文也是比较有贤能,在地方上任职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且懂治军和练兵,对大明忠心耿耿。

      至此,内阁的五位成员分别是蒋德璟、黄景昉、吴甡、范景文和魏藻德。

      黄景昉和吴甡两人在史书中的评价也比较正面,所以沈浪和崇祯最想将魏藻德搞掉。

      但考虑到刚将周延儒和陈演这两位重要的内阁成员清除,再动魏藻德有些不妥,恐会引会百官动荡。

      毕竟,内阁一共才五六个人,一下子搞掉一半太吓人了。

      而且现在也没有抓住可以置这祸害于死地的证据,暂时先放一放。

      在将朝堂整治了一番之后,有两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防鼠疫、练兵。

      防鼠疫,自然是防治北直隶一带的鼠疫,特别是京师。

      因为正史中从今年八月开始流行的鼠疫将会导致京师人口减少四成以上,这对一国都城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而沈浪和崇祯要先搞掉周延儒、陈演这样的碌碌无为之辈,也是为了给防治鼠疫作准备。

      将东厂、京营、五城兵马司划归王承恩管辖,同样是处于这个目的。

      而练兵的目的,就是要为大明练就一支效忠崇祯的强大部队出来。

      崇祯如今对大明的控制力减弱,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手中掌握的实力不够。

      无法直接压服各派系及各地方军头,从而导致他们对朝廷的政令阳奉阴违,在战场上不听调令,肆意妄为。

      明军的一次次战败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各军之间无法有效协作而导致的。

      为了保存实力,不顾友军安危而率先脱离战场,从而进一步加深互相之间的不信任。

      更有甚者,为了敛财,会直接向无辜百姓举起屠刀,拿百姓的人头当敌人首级来邀功。

      大明空有百万大军,却不能真正为朝廷所用,反而成为朝廷的掣肘。

      崇祯还不时的担心掌握重兵的军头反叛,拆东墙补西墙的去安抚。

      可这不但改变不了军阀难制的格局,反而会让朝廷进一步被其拿捏,让其更加骄纵难制,形成了恶性循环。

      后世的历史中,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军阀林立的情况。

      民国的军阀派系更多,蒋校长能够成为形式上的领袖,最大的依仗就是他强大的嫡系部队。

      当哪一天崇祯手里有了一支强军,可以相对轻易的将左良玉这个级别的军头给灭了,那他才真正的像个皇帝。

      不听调令,可以,直接当叛军处理,发兵灭之。

      灭了一个有份量的,看其他军头还敢阳奉阴违不?有种一起反了。

      战场私自撤离,直接当逃兵处理。

      清军能够入主中原不就是靠的这种方式吗?那些在大明阳奉阴违的军阀在投降过去之后,有几个敢蹦达的?

      让你剃头就得剃头,让你易服就得易服,让你充当先锋就得当先锋,不从命就灭掉,一个个比在大明卖命多了。

      对付这些军阀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你的拳头比他硬得多,让他没有丝毫反抗的勇气。

      这个道理,崇祯不是不懂,而是没有这个能力,要钱没钱,要粮没粮,也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直到沈浪出现。

      所以,练兵的计划自然而然的提上了日程。

      如今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好了,可供训练的军队也找好了,刚抄的几个大户赚的几百万两银子,可以先下拨五十万两。

      如果不够,还会再追加。

      已经准备就绪,练兵和防鼠疫便可同时进行,互不影响。

      因为防治鼠疫主要在京师内,而练兵则在城外。

      不过鼠疫的问题,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即使放在沈浪所在的现代,人类也没有真正的征服鼠疫。

      所谓的疫苗,效果也不明显。

      所以沈浪也无法快速而有效的帮助大明扑灭鼠疫,只能在预防、治理的方面,结合人类对鼠疫的防疫史提供一些意见。

      然后再买一些消灭老鼠的如老鼠药、粘鼠板之类的东西,还有消毒液。

      其他的,沈浪也是无能为力,他自己还要小心防备自己感染鼠疫呢。

      虽然说鼠疫疫苗的作用不明显,但他还是花了几百块打了一针。

      沈浪将防治鼠疫的东西该买的都买好,然后将其中的大部分分批运往乾清宫,再从宫中转运出来,屯积到内城的几个大仓库中,由王承恩安排人员看管。

      趁这个时间,王承恩对五城兵马司进行整顿了一番。

      原本的五城兵马司从京师治安的管理者,已经变成了京师的一大祸害,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简直是打着官方旗号的强盗。

      通过监听的手段,抓了一批人出来,然后送到锦衣卫审讯,杀头抄家,引得京师百姓拍手称快,也狠狠的震慑了其余的人。

      王承恩又在崇祯的命令下,从锦衣卫中抽调部分精英暂时接管。

      崇祯下诏令向全城宣传,让人们加强对瘟疫的防范。

      民间都称京师中的瘟疫为疙瘩瘟,因为发病之后淋巴肿大会在身上长出疙瘩才得名,而不知传染源来自老鼠。

      城中饥民甚多,皆是饥不择食,老鼠对很多饥民来说那是裹腹的美味,因此很多人都有吃老鼠的习惯,从而加快了鼠疫的传播。

      诏令中明确指出疙瘩瘟就是传自老鼠,通过老鼠感染人之后,感染的人又通过说话、吃饭时的唾沫互相沾染再传给他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8: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