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合伙人》-第2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又转过身对王承恩躬身,客气的道:“今后仰仗王老公多多提携。”

      锦衣卫指挥使早不复往日风光,远不及王承恩这种陛下身边的贴身太监。

      王承恩笑着扶起李若琏,他已经从沈浪这里知晓,正史中这位是锦衣卫当中为数不多为大明殉国的,是真正的忠于大明的。

      正因如此,骆养性被贬谪之后,加上这位的资历,指挥使之职非他莫属了。

      突然升任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是很意外的,整个锦衣卫都有些意外。

      因为前指挥使骆养性坐阵锦衣卫指挥使多年,这次并没有犯多大的错,直接革除职位的惩罚是有些重的。

      而刚散朝不久,圣旨就下来任命了新的指挥使,骆养性是没有任何机会了。

      众人包括李若琏都想不通,骆养性究竟是哪里犯了陛下的忌讳,从而让他受这般重的责罚。

      如果真是因为这次的失察之责,那骆养性早就应该被革除了,他何止这一次失察?

      第三十二章 差点吓死个王承恩

      “可能是陛下对锦衣卫的不作为早有怨言,所以才在这一次彻底爆发了吧。”李若琏这般想着。

      但是在心里又叹息一声,自己接任这指挥使之职,恐怕也不是什么美差。

      以锦衣卫眼下的境况,想有什么作为,确实是有些难。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沈浪这个名声不显的小太监给推动的。

      因为沈浪在给崇祯提供的建议中,就有一条改革锦衣卫。

      这么好的特务组织就这么废了,实在太可惜。

      当然,沈浪改革锦衣卫不是为了监察百官,而是为了让其发挥出军事作用。

      侦察情报、暗杀、除奸等等秘密工作才是特务该干的活啊,就像他们在万历三大征中发挥的作用一样。

      现在大明本就是一盘散沙,再去监察官员,大兴诏狱,只会【创建和谐家园】人怨,人心相离。

      所以,要顺利的改革并扩充锦衣卫,首先就要废除其一些过大的权利。

      比如监察官员、巡查缉捕、诏狱等等,和军事无关的职责都可以废除,让其在军事上多发挥作用。

      并控制锦衣卫在京人数,降低文武百官对锦衣卫的忌惮,从而减轻各集团对锦衣卫的打压。

      当然,在改革之前,锦衣卫内部也需要清理一番,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指挥使骆养性了。

      骆养性这个人,史料对他褒贬不一,甚至更偏向于褒,贬主要是因为他投降了清廷,但并没有做什么十恶不赦之事。

      而且,他能力也是有一些的,正史中,周延儒的事还是他举报才曝光出来的。

      相比于满朝昏庸之辈,矮子里拔高个,他本不应该被革除职位。

      但是,骆家世代是锦衣卫,出现了多位指挥使,骆养性本人也在锦衣卫中混迹多年,与京中官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要改革锦衣卫,他这个指挥使首先就不能留,必须要让他把位子空出来。

      于是,才借了这个机会,等周延儒一回来,崇祯自己就将其揭穿,不给骆养性举报立功的机会。

      不然的话,无缘无故的将一个有功之臣给废了,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同时也可以借机敲打一下锦衣卫中那些碌碌无为之辈,为接下来的改革做好铺垫。

      至于升任李若琏为新任指挥使,一是资历够,二是比较忠诚,三是年纪大。

      是的,年纪大也是其中一点,随时可以退休。

      先让李若琏将位子占了,然后在改革中提拔一些干练的少壮派,从中选择出适合接任改革后的锦衣卫的使命。

      到时候,李若琏就可以功成身退。

      宣完旨以后,王承恩就提出了告辞,李若琏立即率领一干锦衣卫骨干将王承恩、沈浪一行人送出锦衣门衙门。

      一直看到车队出了锦衣卫后街,转进东江米巷消失在视野中,这才返回衙门内。

      而李若莲则要面临他成为指挥使以来的一系列问题,毕竟,他就任指挥使,不是谁都服的。

      王承恩和沈浪都没有在外面多耽搁,立即回到了紫禁城。

      乾清宫中,依然只有崇祯,沈浪和王承恩三人。

      崇祯在上首的地平台上踱着步,突然,他停下身子,看向下方的王承恩道:

      “王伴伴,宫中有内侍与官员勾结,将从朕这里探知的消息泄露出去,以便其在第二日的答辩中提前准备,从而获得朕的信任。”

      “为此,有大员从中获得巨大好处,被朕委以重任。”

      “这不仅是对朕的欺骗,更是对大明的祸害,这些无能之辈通过此种手段获得高位,碌碌无为,打压异己,置我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顾。”

      “其之祸害,更甚贼寇。”

      崇祯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王承恩脑海中一记当头棒喝,他脸色不由越发苍白,脑门上的汗珠不自觉的渗了出来。

      突然,崇祯的话语一停,然后淡淡的问道:“王伴伴,此事,你可知?”

      王承恩的身上仿佛被按了机关一般,崇祯的话音一落,他就直接跪了下去,忙不停的道:

      “陛下,微臣不知,微臣不知,微臣不知啊。”

      这绝对是杀头的死罪,王承恩没想到这种祸事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是这么快的降临到自己头上。

      他以为沈浪的存在只有除了陛下之外的自己知道,陛下很多事情还需要依赖自己去执行,自己只会越来越受重用。

      只要不犯大错,就会平步青云,财运亨通。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才没多久,杀头的罪就要牵扯到了自己身上。

      王承恩清楚,这肯定与沈浪带来的史料有关系,上面肯定有内侍与官员勾结的内容。

      而能够探知到陛下第二天早朝要讲的内容,那内侍的等级肯定不低,比如像他王承恩这样的。

      王承恩不清楚沈浪有没有点明其中就有自己,但这种事情,一牵扯上就是【创建和谐家园】烦,万万碰不得啊。

      可现在,陛下已经将事情挑明了出来,他也没办法证明自己无辜,一切命运都掌握在陛下的手中,还有沈浪的嘴中。

      他只能匍匐在地上,等待命运的宣判。

      看到王承恩这副神态,崇祯直接道:“王伴伴,朕信任你,希望你也不要再辜负朕对你的信任。”

      “过去的事情,不管你有没有与官员勾结,我希望从今以后,你不要再做这种糊涂事。”

      “大明的命运你比那些人更清楚,以后大明的去向你也清楚,你已经与大明连结在一起。”

      “大明兴,你则旺,大明亡,你也难逃厄运。”

      “而那些对大明不忠的人,朕会一一清算,你尽早切断与他们之关联。他们能给你的,朕都能给你,而且会给得更多。”

      “希望你能明白这其中道理,也能明白朕的良苦用心。”

      听到这些话,王承恩终于知道是有惊无险的躲过今天这一劫了,忙不迭的保证道:

      “谢陛下隆恩,微臣必谨记陛下之教诲,为我大明,鞠躬尽瘁,死而无憾,绝不辜负陛下信任。”

      从乾清宫出来,王承恩的身子骨还是有些发软,需要沈浪搀扶着,心中暗道好险。

      两人回到王承恩的直房中,王承恩一口将一杯茶水喝干,一【创建和谐家园】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心脏还是有些砰砰直跳。

      缓了好一会儿,王承恩抬起手,用手指连连点着对面悠闲坐着喝茶的沈浪,刚才真是给公公我吓出个好歹啊。

      第三十三章 坦白从宽

      说实话,沈浪虽然对皇权有一定的敬畏,但远远比不上王承恩这种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无法切身体会伴君如伴虎的感觉。

      哪怕是崇祯发火,更多的像是在感觉大老板在发怒,听听就是了,没有生命的危机感。

      不是他不知道皇帝发怒有可能出人命,而是他在和平社会生活得太久了,刚来这里不长,无法体会到封建制度下的人生百态。

      包括他对崇祯行的一些礼节,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出于对皇权的敬畏。

      毕竟活二十多年都没有见过皇帝,突然出现一个人说自己是皇帝,就要自己在他面前战战兢兢的,不太现实。

      除非真等到刀架在脖子上吧。

      当然,沈浪不会自己去作死,他更多的是将崇祯当成合作伙伴。

      不去做能惹来杀身之祸的事,若一点有失礼节的地方,想必崇祯也不会跟自己这个后世人计较。

      当然,这应该也与沈浪的军人经历有关,身体里还是充满血性的,皇帝又不是神,凭什么给你当孙子?

      “兴明啊兴明,咱家对你还不错吧,今天这事你怎的不提前和咱家说一声,这是会出人命的。”

      王承恩还是有点埋怨的道。

      沈浪放下茶杯,认真的道:“老王啊,陛下今天说的这事,可没和我说过,我可不知情啊。”

      老王这个称呼,是沈浪和王承恩商量好了的。私底下称老王,在外人面前称义父。

      是的,他宁愿称一个太监为义父,也不愿意叫什么王老公、爷之类的。

      当王承恩知道老公在后世是丈夫的意思,也就释然了,没有强求。

      沈浪又接着道:“再说了,连我这个外人都看出来了,陛下今天和你说的目的,不是要找你麻烦,只是想跟你提个醒。”

      “陛下拿你当自己人,才会给你提个醒,像王德化、高起潜那些人,你觉得陛下会和他们说吗?”

      “看着吧,接下来他们那些人都要遭殃了。”

      想到王德化、高起潜这些地位不比自己低的大太监要遭殃,王承恩心底里还是莫名一颤。

      “老王啊,你可别干糊涂事。”

      “如果真有什么把柄抓在别人手中,尽早主动向陛下交代。陛下追不追究是陛下的事,你认错态度够不够好,那是你自己的事。”

      “现在交代陛下不但不会怪罪你,反而会更加信任你,这点你应该比我更懂。”

      “还有,以后啊,公事公办,只办陛下交代的事。其他人,没有经过陛下允许,给再多好处也不要沾。”

      “那些人给得再多,能有陛下和我给的多吗?大明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陛下可以给你【创建和谐家园】厚禄,而我也能给你很多生财之道。”

      “以前做过错事,可能是没办法,有苦衷。以后,就没有任何理由了,而且,也瞒不住的。”

      私底下,沈浪和王承恩之间就要随意很多,所以沈浪就直话直说。

      他说得认真,王承恩听得也很认真,并不时的点头。

      这些年大明官场非常黑暗且混乱,要说正直的官员,肯定有,但太少了。

      说自己一身干净的,那更是凤毛麟角,打着灯笼也难找。

      他王承恩在宫里混迹这么些年,怎么可能完全干净得了,大错是没怎么犯,但收受贿赂替人办事的事也没少。

      不然的话,宫外的大房子哪来的?几十上百的仆役哪来的?还有埋在地窖里的金银财宝哪来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8: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