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合伙人》-第2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如今的大明,虽然也是内忧外患,但与几百年后的世界局势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崇祯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吓倒,更不应该在听到大明寿命只有一年时自暴自弃。

      沈浪明确的道:“陛下,一次性看完这些影片,对我自己的感触也非常大。”

      “我觉得,只要我们努力,别说一年,就算十年百年,我大明也不可能亡。”

      “因为,我们是站在神仙的视角啊,俯视着后世几百年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提前别人一百年、两百年甚至三百年知晓这个世界的走向。”

      “如此这般,我大明怎么可能还会被流寇打败?怎么可能让满清入主中原?”

      “神仙视角,好,好,这个词很好,非常好。”崇祯极其认同。

      好比两个高手过招,我都知道你下一招是什么,做好了应对之法。

      这样如果还被你赢了,那是我自己真的太无能了,死也死得不冤了。

      这样情况可能发生吗?肯定不可能。

      崇祯的自信心暴增。

      第二十八章 沈公公

      崇祯对沈浪越发器重,他能够明白这个年轻人的心思,陪自己看这么长时间的电影,和自己聊后世的风云变幻。

      无非是想告诉自己,与后世的一些困境比起来,现在的大明真的不算什么。

      所以,你崇祯不能被所谓大明只剩不到一年的寿命给吓倒,毕竟那是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

      既然知道了病根,对症下药,不说药到病除,能延长大明的寿命是绝对的。

      如果现在就自暴自弃,那一年后,大明必亡。

      打开心结,恢复信心,崇祯目光炯炯的看着沈浪,威严的道:

      “沈卿,朕希望得到你的全力帮助,大明的时政、军事、官场等各项事宜,你有何想法尽管跟朕提出。”

      “朕希望和你一起,匡扶我大明,不让我大明落后于泰西诸国。”

      崇祯手掌一拍世界地图,豪情万丈的道:“我大明必然傲立于世界之颠,为后世开太平……”

      沈浪也跟着神情激动的道:“沈浪绝不辜负陛下信任,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一旁一直静默不语的王承恩也立即跟进,神情振奋的道:“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因为崇祯的豪情勃发,是真的感染到了他,他激动得都快哭出来了。

      自上次从沈浪那里听到大明寿命不足一年时,他能够感受到陛下的茫然、煎熬、颓废、无助、惊慌等各种负面情绪,越发的苍老了。

      可在这一刻,陛下似乎又年轻了几岁。

      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和陛下,和大明是捆绑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现在好了,他相信,有沈浪这个后世人的辅佐,大明绝对不会在一年后灭亡的。

      陛下,肯定能够成为大明中兴之主,带领大明走向世界之颠。

      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是崇祯没有丝毫睡意,开始和沈浪探讨大明以后的发展规划。

      而沈浪并不信口开河,也不会不懂装懂的胡乱指点江山。

      他会提供自己的意见,但也会将崇祯问的一些重要问题记下。

      准备回去之后,以写的名义去请教一些真正懂的人,再综合大家的意见。

      在得知沈浪的用意之后,崇祯更加欣喜,说明帮助自己的将不止沈浪一个人的智慧,而是后世很多睿智的人。

      这些人依托史料,可以清晰的找出大明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这对大明的帮助是极大的。

      这从侧面也说明沈浪的作用非常非常的重要。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次接触,崇祯已经能够感受到这个年轻人,是真的将大明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而且不骄不躁,心思细腻,是个做实事的人。

      崇祯和沈浪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有问不完的问题,不知不觉间,天已经蒙蒙亮了,快到早朝时间了。

      得到王承恩提醒,崇祯才醒过神来,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崇祯非常的勤奋,哪怕是经常批阅奏章到凌晨一两点钟,早朝也是每天必到。

      而今晚,却是直接熬了一夜,虽然有些倦意,但精神依然亢奋。

      “沈卿想必是乏了,怪朕忘了时辰。”

      于是连忙对王承恩道:“王伴伴,立即安排沈卿去休息,不得怠慢。”

      沈浪不禁有些汗颜,连忙对崇祯道:“陛下,我那时代有一句俗话,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陛下之勤奋,让我等普通百姓,都甚是汗颜,但请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

      崇祯点点头,哈哈笑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通俗中隐含至理,朕今后会多加注意。”

      王承恩心中苦笑,他已经不知道劝过陛下多少次了,劝陛下不要太过操劳,龙体要紧。

      可是,陛下偏是不听啊,现在沈浪头一次说,陛下就听了进去。

      王承恩倒是没怎么嫉妒,他深知沈浪对陛下,对大明的重要性。

      而且沈浪的存在,也威胁不到他的地位,双方反而会互补,他王承恩的地位也会相应提高。

      沈浪再次回到了王承恩的住所,以后怕是要长时间住在这样的住所中了。

      而在这之前,沈浪就需要一个合适的身份了,以方便今后的活动。

      三人商讨一番,觉得没有比太监这个身份更合适的了。

      有了这个身份,崇祯才可以不分白天黑夜的随时召沈浪进见,以商讨对策。

      而且,太监是很容易提拔的,只要皇帝和大太监扶持一下就行,文武百官也不会计较一个太监升得太快。

      现在大家都知道,崇祯又开始重用太监,一些心腹太监也被派去监军,担当大任。

      而沈浪接下来要帮助崇祯做的一件大事,便是帮助大明建立一支听命于崇祯,而且善战的军队。

      太监这个身份也很合适,只要地位足够,直接就可以去当监军,权力比总兵都要大。

      当然,现在沈浪的身份还不够,崇祯再怎么宠信,也不可能直接将一个从没有听说过名字的宦官提拔为大太监,这就需要运作。

      这种事情,交给王承恩最合适,太监都是有传承的,大太监带小太监,王承恩自己都是曹化淳这样的大太监带出来的。

      所以,先让王承恩给沈浪安排一个合适的身份,再让王承恩找个机会将沈浪名正言顺的带在身边伺候,再给些机会,提拔起来快得很。

      当然,不是真的将沈浪阉了去当太监,只是借用太监这个身份而已,就像韦小宝一样。

      如果真要把他阉了,沈浪是打死也不干的,哪怕是扮假太监,他心中也是百般不愿。

      但没有办法,他自己也知道太监这个身份是非常适合自己的,不当也得当了。

      更郁闷的是,他从王承恩那里得知,在宫内,不是每个阉人都能自称太监的。

      太监是有身份的,只有到了一定品级的宦官,才有资格称为太监,否则只能当作宦官了。

      而宫中宦官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太监。

      合着,他沈浪现在即使想当太监,都没有资格,先要从宦官做起。

      此时的沈浪在王承恩所住的直房中,站在自己带来的镜子前,望着旁边放着一的整套宦官衣服,心中微叹一声。

      上次他也穿过宦官的衣服,但那只是临时的,自己也一直呆在房中不出去,也没人认识自己,无所谓了。

      但现在,一旦穿上了,以后在大明就要经常穿这个了,心态肯定是不一样的。

      还好在大明,对宦官和太监的歧视远远不及后世,沈浪也只能这般安慰自己了。

      但是一想到以后别人一句一个沈公公,沈浪就浑身一激灵,鸡皮疙瘩暴起。

      老子为大明付出太多了,沈浪感觉自己很伟大。

      不想那么多,沈浪开始不太熟练的由内到外将一件件衣服套上,这还是王承恩亲自教导的结果。

      毕竟,一个宫中的宦官连穿衣服都不会,肯定会引起很大怀疑,所以宫中的一些礼节、习俗之类的,王承恩这阵子也都抽空给沈浪恶补。

      沈浪一边学习,一边用手机将王承恩说的话给录下来。

      而王承恩有空没空也会时常来麻烦沈浪,向沈浪学习他带过来的电脑、手机、充电宝、户外电源等高科技产品的简单使用方法。

      他王承恩学会了,再教给崇祯皇帝,有空的时候,他可以看一看下载下来的电影、纪录片,也可以在文档中查找沈浪下载下来的各种资料。

      毕竟关于后世的各种资料太多了,沈浪如果整理的话,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他懒是一方面,另一方便是他觉得存在电脑里查找起来也方便很多。

      这又不需要多懂电脑,多教几遍就会了。

      套上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假发,再戴上冠帽,一个标准的宦官出炉了。

      还别说,抛开这身衣服所代表的含义,穿在身上还蛮舒服的,再配把绣春刀,倒有些锦衣卫的作派了。

      第二十九章 大胆周延儒

      每天的早朝如期举行,这段时间早朝谈论最多的问题,自然是建虏入寇的事情。

      还是像往常一样,基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他们不是争论商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而是将精力主要用来攻击对手提出方法的漏洞。

      轻则说你可笑,提出的意见仿佛孩童,重则说你与资敌无异,几乎是将大明为数不多的军力和物资送去给建虏消耗。

      又是嘲讽又是大帽子扣下来,另一方肯定要据理力争,最终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之前崇祯还会认真的听听,希望能够从中听取到一些中肯又实用的意见。

      现在,他真的没什么心情了,好像在看一群小丑表演一般。

      那些争得面红耳赤,一副忠君爱国的人,他已经知道是什么货色了。

      看他们如此卖力的表演,崇祯真的有些想吐了,不再对这些人抱任何希望。

      等这些人吵得不可开交时,崇祯让王承恩适时的拿出一份战报,是周延儒传回的捷报。

      他让人当众宣读这份捷报,止住这种毫无头绪的争吵,以昨晚批阅奏章太过乏累,匆匆结束早朝。

      百官很是意外,太意外了,皇上已经不知多久没有这么快的结束早朝了。

      可这几天,天天都早早散朝。

      但皇上给的理由又很充分,没人不知道皇上每天批阅奏章到很晚,他三十出头就头发花白就是很好的例证之一。

      散朝之后,百官议论纷纷,一些人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好多想说的话没有说出来,表演也没有表演出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1: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