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升职记》-第6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种情况下自然引发了很多问题,光这个月柳鹏亲手处理的斗殴案件就有十多件,虽然斗殴的起因千奇百怪,但很多案件的根源实际就是这么多青年男性聚集在龙口这小地方,既没家庭负累,又没有足够的娱乐手段,精力无处发泄的结果就是引发了接连不断的斗殴事件。

      柳鹏与谷梦雨虽然对这些县城【创建和谐家园】抱着敬谢不敏的态度,但也知道她们的到来能让很多青年男子的精力发泄出来,能解决掉很多隐藏已久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也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但谷梦雨更在意于这件事背后的意味,她知道象这些青楼女子向来是嗅觉最敏感的一批人,她们觉得有前途有钱赚,才会跑到龙口来揽活,换句话说,连青楼女子都知道龙口这边大有钱途,那整个黄县上上下下都会看好龙口,把手上资源投入进来。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因此谷梦语当即询问起了江浩天:“江叔叔,你这边确实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但是码头上的好消息才是真正的好消息。”

      谷梦语说得十分得意,而江浩天很敏感地把握住了谷梦语说话的重点:“码头上的好消息,难道是江南的商船来了?”

      第174章 体制改革

      第174章 体制改革

      江南商船运来的都是糖纸之类的高利润货物,以往江南的货船都是直抵蓬莱水城,象黄河寨、刘家口之类的小码头,他们一般情况都不肯去停泊,更不要说新开的龙口港,而现在柳鹏与江浩天朝想夜想的就是江南的货船源源不断开入龙口港。

      只是事与愿违,虽然蓬莱水城全面封港,但是江南的大商人对于龙口这么一座小码头兴趣缺缺,柳鹏与江浩天等了整整一个月,都没等到江南船入港。

      唯一有机会的那次就是前几天三十条船出港进港的那一天,有条江南船对于龙口港有些兴趣,在港外饶了一圈,但是他们看到龙口港一片繁忙,秩序混乱,泊位紧张,船只在排队准备入港,当即就转身离开了,让柳鹏大为失望。

      什么时候能有一船江南运来的红糖、白纸入港,这是柳鹏与江浩天现在最期望的场景。

      或许今天的码头上就停泊了一艘江南船,而谷梦语给出的答案虽然让人有些小小的失望,又让人更加振奋,她告诉柳鹏与江浩天:“今天来了一艘朝鲜船,朝鲜来的货船!”

      这是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商路!

      柳鹏没想到自己国内贸易还没有稿好,倒是开通了一条新的国际贸易商路,只是仔细比划了一下龙口与朝鲜的位置,却觉得朝鲜商船来的恰是时候。

      这是一个好兆头啊!

      柳鹏欢喜地笑出声来:“朝鲜商船来了,我们要好好接待一下,让他们赚到钱,以后再来,赶紧找几个通朝鲜语的通译过来!”

      虽然整个山东沿海处于长期的海禁之中,甚至连通往辽东的登莱海道长期中断,但是朝鲜与龙口的联系却一直没有中断,恰恰相反,有明一代入明的朝鲜使者,都对龙口有着很深的印象。

      从海路入明的朝鲜使者,向来是先在登州登陆,然后沿着东西大道向济南出发,而他们在东西大道上的第一站就是黄县,明朝为此在黄县设置一座黄山馆,专门接待上岸的朝鲜使者。

      终明一世,朝鲜与黄县之间始终保持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当时有很多人跟朝鲜王国保持长期的来往,因此朝鲜人对于龙口的一举一动虽然不能说是了如指掌,却也是十分熟悉。

      因此龙口开港一传到朝鲜,朝鲜商人当即激动了,虽然官方的封体制贡一直没中断,在明军入朝作战之后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朝鲜使者入明进贡终究有时间与数量上的限制,无法满足朝鲜对明贸易数量与次数的惊人需求。

      偏偏对明贸易对于朝鲜来说重要到关乎国运的地步,因此朝鲜人也一次次突破海禁,企图展开大规模的对华贸易,只是在过去的两百多年之中,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大的收获。

      而去年十二月兵部的那道诏旨,反而让朝鲜人多年的努力尽有乌有,整个中朝贸易将在很长的时间处于冰点,就在朝鲜人觉得万念俱灰的时候,却传来了龙口开港的消息。

      朝鲜人消息灵通,甚至比许多黄县人与登州人的消息都要灵通,他们连龙口的一草一木都弄清楚,很快发现龙口就是过去两百多年他们一直寻找的对华贸易港口与基地。

      特别是不包买包卖这一点,让朝鲜人觉得龙口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他们很快就派出了一艘船来龙口试水水。

      毕竟他们知道龙口作为一座新建的私港,欢迎一切商船的到来,龙口港的主人已经放出话来,不管是辽东商船还是江南商船,或者是山东沿海的渔船、商船都可以在龙口停泊,龙口不胜欢迎并提供一切便利,但是是否接受外国商船的停靠,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从理论上来讲,外国商船前来贸易,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大明朝本来就是个神奇的国度,尺帆片板都不得出海,明明双方都有利的事情却以两败俱伤而告终,过去朝鲜商船在大明港口遭至驱逐甚至没收的例子不止一例。

      这一次试水,朝鲜人诚意不足,甚至不准备赚钱,柳鹏的想法也差不多,准备让朝鲜人“赚到钱”,好让他们“下次再来”。

      只是谷梦语的想法比柳鹏还要老到一些:“当然要让朝鲜人赚到钱,但不能让他们赚得太饱,让他们有利可图就够,甚至小有微利就可以了,但是朝鲜人想进什么货,就让他们进什么货。”

      谷梦雨这是长远之见,如果第一次让朝鲜人赚得太饱,或许下次来的时候朝鲜人就会有过高的期望值,或许会因为过高的期望而引发【创建和谐家园】。

      国际【创建和谐家园】向来是最难处理的,

      恰恰相反,第一次让朝鲜有利可图或是小有微利,说不定反而有会意外收获,柳鹏就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们赚到钱,只是钱留在我们龙口就可以了!”

      这是老成之见,利润既然留在龙口,那么朝鲜人以后肯定还会再来,谷梦雨觉得柳鹏的想法很好:“还是柳鹏弟弟有办法,那就让朝鲜人多赚一点。”

      不管怎么样,朝鲜商船与【创建和谐家园】的到来,对于龙口这个新兴商港来说,有着特别重大的意味,换在另一个时空,肯定会在《烟台日报w、《龙口新闻w之类的媒体上个头版头条,说不定还会有整版报道。

      柳鹏不由朝着屺姆岛的方向多看了几眼,他很快就提出了一个方案:“来了卖笑的,也来了朝鲜商船,咱们龙口既然是日新月异,那接下去办事的章程最好也改一改。”

      说是办事的章程,实际就是整个龙口港的管理体制要跟上龙口港的发展,柳鹏已经觉得管理体制再不改,或者就跟不上龙口发展的步伐了。

      还好龙口新开港,也没有什么既得利益者,现在改一改,阻力最小收获最大:“咱们龙口现在既然被称为小黄城,那得按小黄县的标准来。”

      现在龙口的管理可以说政出多头,九龙治水来形容,江浩天、谷梦雨、柳鹏、徐震甚至是孙氏兄弟都各管自己的一摊子,还好柳鹏在年前把龙联办的牌子挂出去,可以堂而皇之地收状子抓人关人打板子,不然龙口早就会出大乱子。

      第175章 分工合作

      第175章 分工合作

      但是现在的龙口除非是真正的大事,仍旧是各行其是,大家各管各的,甚至连沈滨都在县城摇控指挥龙口的许多事务,很多事南辕北辙,根本办不好。

      就象现在龙口的常住人口到底有多少人,谁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统治数字,只有大致的估计数,至于暂住人口,哪怕是本来最容易统计的上岸船员数,柳鹏手里都只有一个错得相当离谱的估计数。

      这种管理体制下,形形【创建和谐家园】的乱象层出不穷,治安明显恶化,小偷小摸的事件常有发生,一个月下来光是柳鹏亲自处理的斗殴案件就有十几起之案,其它人处理或是自行处理的案件恐怕更多。

      而各行其是九龙治水的结果,让整个龙口的各个小团体变得更加抱团,就象现在柳鹏觉得处理辽东流民的问题很难下手,因为孙氏兄弟为首的流民集团有六七十人在黄口找活干,哪怕是嘴皮子上发生了小小的冲突,孙氏兄弟也会带着四五十人来讲跟你“讲道理”。

      而谷梦雨手下的伙计、掌握,江浩天的老弟兄,徐震的卫所军丁,也有着同样抱团的情形,这让柳鹏觉得接下去龙口这边肯定要发生大案子。

      虽然发展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比方说县里青楼女子的到来就能解决一部分青年男性的生活问题,但这肯定是治标不治本,有更多的矛盾在长期压制之后,会以更激烈的方式激发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柳鹏当然主张理顺龙口的管理体制,政出多头的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而江浩天对于以后龙口的格局格外关心:“鹏儿,那你说说,那么龙口该怎么来管!”

      关系到具体的利益分配问题,江浩天当然格外关心,而谷梦雨则说:“柳鹏弟弟,不管你怎么改,我都支持你。”

      柳鹏当即说道:“大致还是把县里的那一套移植到龙口,那一套虽然有缺陷,但好歹运行了几百年没出大问题。”

      虽然柳鹏觉得自己可能有更好的方案,但是再好的方案也得有人执行,有人具体负责,大明朝最奇葩的是财政体制和人事体制,具体的保甲体制倒是一直沿用到民国,甚至在新生的共和国也能看到保甲制的一部分残余。

      现在柳鹏就主张把龙口的常住居民按照保甲来重新编组,只要在龙口常住的居民都纳到保甲的管理,而再保甲逐级汇总上来,保甲下属的居民若是犯了事,同一保甲的居民要承担连带责任,至于铺保之类的制度,当然也要建立起来。

      至于暂住居民的管制,也会有机构负责起来,这也是这次机制改革的重头戏,关系着整个龙口港权力格局的再分配,柳鹏当即建议:“具体事务,县里的体制也差不多,县令总司其职,县丞管钱粮,主薄管巡捕缉盗,我们也这么来。”

      柳鹏首先分配了谷梦雨与江清月的责权划分:“以后梦雨姐姐总管钱粮,咱们龙口每一笔的收入支出,都由梦雨来管,清月姐管治安缉捕,我以后会跟萧马熊他们说一说,巡捕缉盗上的事情,让他们来协助清月姐姐。”

      这个分配或许有很多人会不满意,但是谷梦雨觉得柳鹏分配得不差,自己可是把钱粮这个重中之重抓到手了,虽然她觉得巡捕缉盗这个行当江清月未必能干得了,但是柳鹏既然发话了,他自然愿意让江清月去试一试。

      江浩天却是问道:“那我负责什么?”

      柳鹏当即答道:“江叔叔总掌庶务,一应大小事务都由江叔叔来主管。”

      看到江浩天有些不明白,柳鹏当即举了一个例子:“江叔叔,我们龙口港该管该抓的事情,您都可以抓起来,特别是码头的事务,以后得多多仰仗江叔叔了。”

      江浩天有点明白过来了:“我这差使,就是县里承发房加上架阁库,可能还有六房经承的一些差使吧?”

      谷梦雨心直口快地补充了一句:“跟明海在我家里的角色差不多,大总管了!”

      实际在柳鹏的规划之中,江浩天的定位要高得多,但这个时空的人们恐怕不明白什么是党政分开两套班子,他只能补充道:“不仅仅是大总管,我如果不在龙口的话,你们都听江叔叔的,江叔叔具体负责。”

      这就是把江浩天定位在二把手的位置上了,江浩天很满意,可是谷梦雨却不满意了:“那柳鹏弟弟你负责什么?”

      江清月拿到了相当于主薄、典史的差使也就罢了,现在的江浩天几乎是龙口知县老爷的角色,而柳鹏当即说道:“我负责居中联络,平时代表三家出镇龙口,凡有大事需要决断,比方用人用钱或是办大事,我来协调三家的意见,如果事发仓促,我可以先行决断。”

      柳鹏把自己定位在负责具体决策的一把手,也就是“柳鹏决策,江浩天执行”这样的定位,虽然他说得很是含糊,但是谷梦雨却明白柳鹏把最重要的权力抓在手上,并没有分润给江浩天或是江清月。

      只是江浩天与江清月联手起来的阵容似乎也过于可怕了一些,因此谷梦雨当即追问道:“沈滨沈叔叔的位置在哪里?还有明海负责哪一块?”

      柳鹏当即说道:“沈叔常在县城,那就是我们龙口港的总顾问,我既然负责协调,肯定会经常过去请教沈叔的意见,明海在梦雨姐姐家作过大管家,那到龙口了,不如让他作营建总管。”

      遥控指挥是大忌中的大忌,更不要说沈滨远在县城,对于龙口的情形十分陌生,做出的很多决定并不符合实际,实际是给大家添乱,更不要说很多人乱传沈滨的口信,甚至连谷梦雨都分不清沈滨的本意到底是怎么样的。

      因此柳鹏早有决心,除非沈滨放弃大狱的位置常驻龙口,不然龙口港的权力核心肯定没有他的一席之地,但是他的历史地位放在那里,柳鹏必须给一个清贵的位置。

      对于沈沈的安排,谷梦雨有些不满,但是厉明海拿到了一个营建总管的美差,这放在县里只是个工房经承而已,但是在眼下的龙口港,却是肥得不能再肥的美差了。

      第176章 重组

      第176章 重组

      因此谷梦雨虽然觉得有些人事安排不尽人意,但总体还算满意了,而柳鹏的下一刀就指向了江浩天统带的那帮老弟兄:“江叔叔,过去政出多头,龙口地面一直不太平,所以接下去咱们得把几支队伍聚拢在一起,成为一支有力的队伍!”

      说是聚拢在一起,但是谷梦雨与沈滨在龙口并没有强力的队伍,手里只有一帮闹哄哄的伙计、掌柜而已,真正强有力的武力小集团,一个是柳鹏的龙联办,一个是江浩天的老弟兄,还有孙氏兄弟统带的流民集团与徐震的卫所军丁。

      只是孙氏兄弟与徐震既然被排除出龙口的权力中枢之外,因此他们的队伍不可能成为龙口常备武力的一部分,只有柳鹏统带的龙联办与江浩天的这一帮老弟兄。

      江浩天这几个月风光得很,他把以前的老队伍都拉了回来,手下足足有三四十人之多,实力比鼎盛期差不了多少,但是江浩天也知道他手下这帮弟兄虽然十分悍勇,很多人见过大阵仗,与蒙古人与女真人都曾真刀真枪厮杀过,但说什么令行禁止进退如一,还是比不上柳鹏手下这十来个白役、柴夫。

      江浩天手下明明有三四十名老弟兄,但在治安管理上,却不如柳鹏这十几个人有用,而且江浩天出面维持治安,很多人都不服气,觉得江浩天是公报私仇,因此柳鹏的方案就是准备柳鹏原来的龙联办吸收江浩天一部分老弟兄。

      剩下的那帮老弟兄,龙口港内现在早就有了他们的位置,他们现在一方面是方方面面的业务骨干,一方面又要随时跟着江浩天维持治安,柳鹏就提出让他们在业务岗位上专心工作,正常情况下不再考虑治安任务。

      这个方案很符合谷梦雨的心意,谷梦雨这才明白柳鹏为什么要让江清月具体负责巡捕缉捕,如果没有江清月,柳鹏怎么能驾驭得江浩天这帮老弟兄。

      而江浩天显得有些纠结,他这帮老弟兄本来很好用,只要他一声令下,就随时能在龙口港拉出来几十号经过无数场大厮杀的人马,不管是辽东流民还是卫所军丁,都不是江浩天这帮老弟兄的手下。

      但是他这帮兄弟再怎么能打,龙口的地面还是照旧不太平,而且小偷小摸的事情反而越来越多,因此在一番纠结以后,江浩天问出了关健的问题:“如果以后龙口的巡捕缉盗都由龙联办来负责,那柳少准备接收多少人?”

      “十二个为好!”

      柳鹏并不愿意接收太多人,害怕江浩天的老弟兄人数太多,把龙联办现有的格局彻底打破,导致自己无法掌握龙联办这支队伍:“毕竟辽东流民那边还要吸收几个作为点缀!”

      看到江浩天有些不情愿,柳鹏说到:“江叔叔如果觉得为难,我还可以接收几个,但是他们肯定不能在龙口巡捕缉盗,要跟着我在龙口县城两头跑,说不定还要跑遍全县。”

      这是柳鹏预定中的机动小队,虽然龙联办的老巢就在龙口,主力也常驻龙口,但是柳鹏毕竟是县里的白役,他之所以搞这么一次体制改革,就是想让自己从龙口繁琐无比的事务性工作脱身出来,一方面可以好好考虑重大事务的具体决策,一方面也是想在县里好好出出风头。

      毕竟龙口能不能发展壮大,跟县里的权力格局关系很大,江浩天也是想明白这一点:“那好,再给鹏儿你六个人,都是跟随我多年的老兄弟,前次女真白甲兵都没在他们手上占得什么便宜。”

      这纯是夸大之语,与女真那一仗江浩天可以说是大败特败,从头到尾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江浩天跑得太快,白甲兵根本跟之不及。

      但是江浩天既然放出这话,柳鹏自然答应了下来:“那以后龙口这边的庶务,就要多多仰仗江叔叔了。”

      对这个大总管的差使,江浩天还是非常满意,他当即说道:“那以后县里府里的事情,就交给鹏儿你了,你也知道,这段时间,县里有些变故,董主薄与常典史都得意起来了。”

      江浩天说的就是县里最新的权力变动,过年前董主薄与常典史好好摆了刘知县一道,过年后董主薄又把府里、省里的几位老爷请了过来,狠狠地训斥了刘知县一番。

      柳鹏曾经拿福山银案说事,狠狠地收拾了董主薄一回,而这一回董主薄请来的几个大老爷,同样拿福山银案狠狠地训了刘知县一顿。

      福山银案久拖未决,到现在仍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进展,黄知府曾经下过过年前一定破案的命令,最后案子还是没破,最后只能一口气免了福山县的两个班头外加一个经承,福山县的主薄、典史的这三年一考肯定都不合格了,黄知府甚至已经准备提请吏部,将主薄或是典史免掉一个杀鸡给猴看。

      福山县的责任大,黄县这边责任同样不轻,毕竟案子的发生地点在黄县,现在董主薄请来的几位大老爷就拿这案子恐吓刘知县,说案子破不了刘知县的宦海生涯也得到头了,刘知县再怎么不情不愿意,也只能弯腰求饶。

      接着这几位大老爷又拿董主薄说事,董主薄现在在县里被彻底架空,只能专职负责查办福山银案,快班、皂班的事情他根本插不了,而现在几位老爷都指出董主薄既无人又无钱,甚至连名义都没有,赤手空拳怎么查办这么大的案子,难道让他只身追捕这等江洋大盗?

      那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他们一致批评刘知县与苗县丞在这件事太掉以轻心了,太不爱惜人才了!

      接着他们话锋一改,认为既然要查办福山银案,那就给董主薄加担子,让他手里有人有钱还有名义,刘知县虽然知道这是董主薄操作的阳谋,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了。

      柳鹏觉得他们说得很有些道理,但是结果却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现在董主薄又神气起来了。

      第177章 政府公共关系

      第177章 政府公共关系

      董主薄原来几乎已经是赤手空拳了,可是现在他手上马上多了二十名公人,加上董主薄原本就能指挥得动的柴夫、白役,差不多有三四十人,放在黄县这可是相当有力的一支队伍。

      但更不爽的还在后头,柳鹏的老对头张玉冠现在成了马快头目!

      没错,府里和省里都指出快班的配合对于福山银案的破获至关重要,但是快班本来又需要维护治安,府里与省里给出了一个无懈可击的方案,特意按照国初惯例,将快班分成了马快和步快,马快由张玉冠统带,而步快则由陈大明统带。

      张玉冠的马快队有二十个副役、白役的编制,但张玉冠从快班带走的可不仅仅是是二十个捕快那么简单,他还带走整整六十个人的经费!

      省里的大老爷发话,既然是马快,那就得有乘马,就得有足够的机动能力,那样才拿到同样拥有马队的福山银案大盗,但是每一匹乘马都得有养马的经费,正常情况是一匹马至少得吃掉三个人的工食银,省里的老爷大人有大量,只让这二十匹马带走了四十个人的经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0: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