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8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现在科学不昌明,为了更好的统治,也为了给民众心灵寄托,神灵崇拜是必须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心有戒惧,行事有尺度,好过“无法无天”,对于统治是相当有利的。

      不过,颜常武要求军民的崇拜只限于东南府的统治区和自身,自我约束即不得在非统治区外拉信教,这么做主要是不想学红毛番到处传教搞坏了与其他地方统治者的关系。

      目前的东南府还是弱小,不易高调。

      世事难料,伴随着东南府的节节胜利,大家都说妈祖确有神力,崇拜也就渐渐到处流行,大陆、琉球、倭国、东南亚妈祖神庙越来越多。

      一大早,东南府新督军府督军办公室,颜常武坐在鹿皮大椅上,首席执行官陈衷纪、首席运营官洪升和首席财务官陈和彬则坐在旁边的沙发上,还有二位穿中山装的中年人,看上去书卷气十足。

      前四者乃东南府的领导核心阶层,坐一起必有大事发生。

      陈衷纪、洪升和陈和彬见识过许多大事,但现在都有点激动。

      东南府将推行“简体汉字”!

      一直以来,东南府有两间学校,即海军海院和工程学院,偏向实务,没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

      军队里有扫盲队,学习的还是繁体字。

      但颜常武对于繁体字。。。哎,太难学了!

      一个字十几个字划,哪学得来啊。

      一份报告,一篇文章,等写得来,天都亮了!

      关键是,颜常武请不到所谓的“大儒”!

      台湾化外之地,是普通小民的天堂,却是那里大儒眼中的“贼窝”,读书人会给他好眼色,哪看得起他?!

      大儒请不来,别说进士,举人都没来一个,秀才倒是有,可惜水平不高。

      再者,请来大儒之后,他们的“道”与颜常武的“道”格格不入。

      譬如忠君,他们要效忠的是北京的皇帝,颜常武却要他们效忠于自己,那就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再有“女人缠足”,明朝上流社会以此为美,推崇小脚女人,颜常武却是深恶痛绝,大家又谈不拢了。

      而且那帮文人儒生,恶习重重,以傲上不尊为已任,讲究风骨硬挺。说什么: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上傲王候,下凌公卿,方显读书人的本色。连皇帝的话都不听,以被皇帝打廷杖为荣,小民彼此问安,问曰“吃了没有?”而大臣则是:“今天你被打了没有?”

      颜常武一个小贼头,人家睬他都傻!

      自唐朝有进士一科以来,中国读书人皆是官,若不是正途科举出身,亦是会挨尽白眼。

      等到颜常武有了官身,可文尊武贱,有明一朝,三四品的高级武将遇到了七品正途出身的知县,武将都得避道而行,否则一个弹章上达天听,说是为将骄矜,武将官职不保!

      就算颜常武为二品【创建和谐家园】,可惜不是进士出身,又是武职,人家照样看他不起。

      这种情况下,颜常武是一代雄主,岂会受他们的鸟气,知道以一已之力扭转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和儒家独大、读书人的自傲带来的弊端是痴心妄想。

      那俺就另起炉灶,另辟蹊径!

      俺就砸了这锅,掀了这桌,推行新教育体系!

      第154节 三圣经

      推行新教育体系,重点在于识字。

      摆在诸人面前的是一份简体汉语初级教程和一本“新华字典”及一份简体的“三字经”!

      颜大少自神降以来,长期做着一件事情:简繁体字对照,即找来一个繁体字,他写他所熟悉的简体字,对该字进行注音,引用历史、解释。

      例如“国”字为简体,而繁体字则为“國”,再有“华華、怀懷、礼禮、丽麗、厉厲、励勵、离離”

      简繁体字对照主要是他的工作,而考证,注析等工作则是在办公室里的徐柏森和张小石两位先生的心血。

      他们都是秀才出身,三更灯火五更鸡,文字功底相当扎实,但是天资有限,仕途无望。

      颜大少请不来大高手,就聘到了两位秀才。

      虽说他们考不到举人,但不代表他们没水平,关键是他们做事踏实,能静得下心来做事。

      两位秀才帮助颜常武,盖因他们都是海澄人!

      许多读书人根本看不起颜常武这个野人头领他们认为,最终还是乡党可靠,

      数年来,他们编著新华字典、三字经和简体汉字初级教程合称三圣经,终于成功!

      工作不容易,颜常武军政事务繁忙,他们瞅着空子,来找颜常武进行工作,而颜常武,则给他们极大的优待,吩咐侍从只要他们一来,有空的话即行接见,开展工作。

      三字经是小童蒙学材料,亦是扫盲读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都是简体字,琅琅上口,易学易懂。

      三字经字,都加了拼音!

      儿童可用些少时间学会汉语拼音,然后用汉语拼音来帮助识字。

      “繁体字太难学!我东南府只争朝夕,能用就行,把文字普及,人人会读,个个会写!”

      至于简体汉字初级教程,则出现了汉语拼音,是辅助汉字读音工具,用于并写,此乃一个天翻地覆的识字利器!

      学生懂得拼音之后,自己查字典,即可识字。

      能够自学,彻底打破必须先生教读的垄断行径。

      再有标点符号,亦是初级教程的重点内容,章往往没有标点符号,写的书本难读,晦涩难懂,本来字就难懂,再来句读难,便是认识那字,句读的不好,仍不知其意。

      以文言文写的文章全然没有标点符号,是以古人读书识字,全凭死记硬背。经常学习若干年之后,却连篇完整的文章都背不下来的事是司空见惯,毕竟世间记忆力好的人不多。

      有了明确的标点符号,说明用法,以后东南府所出的印刷品,都要加标点符号。

      字、词、句子的认识和使用,主谓宾等等,都是颜常武从他记忆深处里挖掘出来,然后由两位先生加以完善。

      新华字典则是释义,配合汉语拼音,按音序排列,收列常用单字五千个,有简繁体对照表,在释义中分别标出了申义、比喻义和转义,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思,

      白话释义,白话举例,用来取代文言文,成为汉语学习必备的工具书!

      三份东西摆在大家面前,在场人士,都敏锐地清楚了这三份东西的意义,甚至可以倾覆大陆的教育体系!

      “仓颉造字之后,有颜常武的新字!”洪升评价道。

      “这是造字?这是革故鼎新!”陈衷纪说道。

      总编辑是颜常武,主编是徐柏森和张小石,负责推行工作的则是陈衷纪、洪升和陈和彬!

      后三者争先恐后地加入推行工作中,不遗余力,想的是在历史上留名!

      督军府下令推行新华字典、简体三字经和简体汉字初级教程,重大举措有:

      大量印刷三项东西,三字经给每个家庭免费派送!

      军政方面,全面实行简体字!

      方法超简单,那就是“考试!”

      令人闻风丧胆的考试制度固然有它的可恶之处,但促进的好处也毋庸置疑。

      行政中心公务员必须识字过关,而军官也要求识字,看得懂公文,之后组织所有水兵都会。

      兴建小学这项工作一年前已经在准备了,叫做学校,不叫学堂,于每年的九月一日公历入学。

      要求吃公家饭的军政系统的家庭,所有六岁和七岁儿童全部入学!

      每个在册百姓家庭,一家送一个孩子入学。这就不是义务教育制了

      计划内入学孩童免费,东南府送书包、书墨纸张还有校服!

      并且学童的午餐免费!

      如果百姓想让更多的家里的孩子入学,则要交费,不过费用只收【创建和谐家园】,同时,所有的学童的午餐免费,对于自费生也是如此,算是东南府给大家的优惠。

      按照颜常武的计划,儿童七岁入学将来,学习五年小学,然后再用三年进行职业教育,即在十五岁可以做工。

      此乃短平快的教育策略,至于大学、义务教育制则是以后的事,长远来说,准备建立一个系统的,中西并举的先进教育体系,

      学校也讲忠孝仁义道德的教育,不过这“忠”字,学校室内最显眼的地方挂着颜常武的军装画相,忠于谁是毋庸讳言的。

      这是一个倾覆性的举动,东南府民众一如既往地,平静地接受了督军的安排。

      督军是没有错的,按督军指示行事,大家都有好处!

      消息传到大陆,大陆上层的读书人把此举当成颜常武的自嗨不予理睬,照样马照跑舞照跳,倒是熊文灿写了一封信,询问此事,问他为什么要自立体系,继不用大明衣冠之后,又改大明文字?

      莫非?

      第155节 三足·鼎立

      别人不屑理会化外之地,熊文灿则不傻,他知道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统治工具,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民族认同感,也使得统治阶级更加容易得去统治一个国家。

      颜常武复信,用上了朝鲜之例来解释。

      原来在公元15世纪之前,韩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汉字为书写文字。但朝鲜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多是贵族阶层,普通民众多为文盲。朝鲜王朝第四代大王世宗大王以“国之语音。异乎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为由命令郑麟趾、申叔舟、崔恒、成三问等一批优秀学者,在多年研究朝鲜语的音韵和一些外国文字的基础上,这期间朝鲜学者曾几十次前来中国明朝进行关于音律学的研究。

      1443年朝鲜公布了创制的文字,称为”训民正音”,意为“教百姓以正确字音”。

      瞧,世宗大王说了“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说得很清楚,给愚民用的语言文字,其又可称为“谚文”,即俗语,乃小民用语也!

      “台湾卫如朝鲜一样,上流社会用繁体,民间用简体,两体并用,巡抚大人不必过虑!”以此进行搪塞。

      同时,颜常武吐槽说起了他所受到的委屈:“我也欲让台湾卫民众受圣人之教,然则大陆读书人多不理会我,既不给我面子,我就另作他法,方便我台湾卫民众之间交流。”

      接到了颜常武的复信,熊文灿再来一信,要颜常武不可忘本,不可低俗,汝毕竟是大明官员,岂可与凡夫俗子混为一体!

      颜常武再度复信,表示虚心接受。

      但坚决推行简体字!

      哼,看不起劳资,劳资还看不起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颜常武给那些上流社会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贴上标签是“坚定的爱国者”,表面上非常有风骨,等老野猪皮一来,统统投降!

      老野猪皮的子孙建国,那些读书人的风骨荡然无存,还敢象之前犯颜直谏?个个当缩头龟。

      严重BS他们!

      道不同,不想为谋,干嘛要给好处给他们?

      做个八股文章就能够当官,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

      说什么仁人君人只需上应天命,下抚黎民,则自然万方归心,他们对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这些只在故纸堆里翻东西的腐儒能有什么推动力!

      就用简体字打翻整个大明读书人阶层,让他们万劫不复!

      当大家都识字了,那些读书人还可以矜持自傲?

      到了满街都是大学生,硕士多如狗,博士都不能抖三抖的时候,读书识字只是一种基本的技能,再也无法骄傲起来。

      熊文灿接到颜常武的两信,深深地叹气,知道东南府与大明渐行渐远了。

      先不论内容,在信中他自称都是“我”,而在闽省任何一个实职官员给熊文灿写信都是自称“下官”!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5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