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2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去吧,挑选你的人手!”

      北港码头上,二条荷兰大帆船上人头涌涌,在交纳了四万五千银元后,红毛番战俘除了留下来的之外,其余悉得释放。

      他们穿着颜常武送给他们的衣服,带上礼物:蕃薯干一袋登上了大帆船。

      一些人则是行囊丰厚,他们成为明人的“专家”,受到礼遇,除了每月五十两银子的薪金,临行前明人还送了不少的土特产作为礼物,有鹿皮、晒干的海味和丝绸、茶叶等。

      大部分人的气色反倒很好,毕竟明人的伙食不错,工作虽然辛苦,当了锻炼。

      也就当作一次经历,大部分人的蕃薯干没丢下,都在嘴里嚼着,等着开船。

      而在码头边上的一辆密闭的马车里,斯托姆正与“安德鲁号”前任舰长谢巴斯道别。

      “你真的不回去?”谢巴斯不赞同地道。

      在这里有什么好,这里是农村,连大船都没多几艘,而巴达维亚则是发达地区,大船数百,贸易旺盛,机会多多!

      “回不去了!”斯托姆苦涩地道:“奥伦治城的失陷与我有很大的关系,我回到巴达维亚要上军事法庭的!”

      “不过,回不去不代表以后不行!”他强颜欢笑道:“大龙头私下承诺我,将来给我伯爵爵位!”

      或许是一个失意人的憧憬,谢巴斯不以为然,他承诺道:“你的家庭,你会为你照顾的!”

      “谢谢你!”斯托姆取出了两个袋子,一大一小,都很沉重,他把小的袋子打开,金光射出,里面是足足一百个幕府小判金倭国金银多,小判金是通用货币,标准金币,一枚为一两交给谢巴斯道:“这是给你的报酬!”

      “谢谢!”谢巴斯老实不客气地收起来,洋人的世界里,关系再好,人情再厚,也得收钱才能办事,斯托姆知道得很清楚。

      “这个袋子麻烦你带回阿姆斯特丹给我家里,拜托了!”

      “以上帝的名义,我一定给你办到!”谢巴斯庄严地承诺道。

      斯托姆心中稍安,他也只能相信他,还有相信颜常武了。

      大袋子里则有三百枚小判金,带回家里,希望家里过得好吧!

      金钱是颜常武给他的安家费,颜常武许诺,要是等他控制贸航线之后,那么会关照他的家庭的,要不派人去,要不托人去。

      谢巴斯离开后,斯托姆坐着马车,赶向码头的远处,那里正热火朝天地,用水泥修建着两座干船坞!

      颜常武在他的辅佐下,准备扬帆启航了!

      第37节 船坞带出的水泥

      斯托姆力主颜常武必建干船坞,得到了他的采纳,并且一造就是两座!

      所谓干船坞,是一个放船的,很大,建在海边的很大的封闭的空间,有闸门,船可以开进去,闸门关上,放掉水,人可以在里面修船,多数是水线以下的,修好后再把水放进去,开闸门,船就可以开出去了。

      “一定要修建干船坞!”斯托姆指出道。

      “哦,你的理由呢?”颜常武洗耳恭听。

      斯托姆娓娓道来:“造好一条船,至少要花上3年,最好要6年,在紧急情况下,6个月也能够造好一条船。”

      “但是这样的船易招致海上灾难,一旦船体结构封闭,阴暗、暖和、潮湿的环境就会有利于木腐菌的繁殖,这就会逐渐降低木材的强度,最后摧毁船舶的致密性,导致散架。

      同时,船在海上航行,木头连接处泡在水里会【创建和谐家园】,船与海水接触的地方会生出大量寄生的海生物,也会侵蚀船底和船身,在热带地区,这种侵蚀会严重地减少船的寿命,如果不做维修的话!船坞还可以在战斗之后立即做战损船只的维修,作用非常大!”

      “在荷兰,由于船多,一年可造几百条船,烂船不是大问题,甚至连船带货送给货主都可以。许多国家都是如此,只有英吉利人很早就造了船坞,但在我们北港,我们的船少,为了延长船只寿命,降低成本,我们应该建立船坞。”斯托姆坚决提议道。

      让他高兴的是颜常武从谏如流,建造船坞,还建了两座!

      英吉利的船坞是石头做的,而北港的船坞用的是水泥!

      颜常武的学识广博,知道水泥的制作是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磨细混合,这时候的混合物叫做生料,然后放进水泥窖中进行高温锻烧,1450度时得到熟料,再与石膏一起磨细,按比例混合,成为水泥。

      说得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但是颜常武有钱有人哪!

      他派人过海,“请了”闽南一带最出名的制陶制瓷器和烧砖、烧石灰的师傅共五人,均举家搬迁赴北港为他服务。

      软硬兼施,仅安家费就给了一千银元,这价码绝对不算低。

      到达北港后,陈衷纪与他们亲切交谈,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从也罢,不从也罢,要认命!”

      只要认直为大龙头服务,达到他的要求,那么就是重重有赏,否则,只好请各位做龙王女婿了!

      曾经深受法治熏陶的颜常武,做起坏事来是得心应手了。

      师傅们集中一起攻关,

      石灰石、黏土和铁矿粉不缺,先混和一起进行试验,他们在山坡地上开辟了一个窖,把作料投进去,不断地进行火力调整,观察其成果。

      反正最终的结果是粉末,和水混和,干了之后即成。

      起初,师傅们有抵触的心理,但当第一炉成品出来后,他们有了兴趣!

      产出的泥粉与水混合,干硬后即成了坚固的泥面!

      脚踩不烂,拳打生痛,牛蹄不破,水淋无妨!

      还真的是哦!

      当然,这种水泥不可避免的粗陋,碰多几下,泥灰扑扑地往下掉。

      师傅们敏锐地感觉到一个伟大的发明摆在他们的面前,将会改变千百年建筑史!

      虽说是大龙头的资金和思路,但是成品可是他们实践出来的,而且陈衷纪说得很清楚:你们会在历史上留名的!

      他们不再用督促,日夜不停地开火,通宵达旦。

      经过不断试验,他们已经试验出较为成熟的产品,并归纳出水泥的生产过程,即从原料开采到水泥出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可简单称之为“两磨一烧”。

      第一阶段是生料制备。

      即把石灰石质石灰石、泥灰岩、白垩、贝壳、珊瑚类原料和粘土质原料粘土、黄土、页岩、粉砂岩、千枚岩、河泥及湖泥类,主要提供,加上铁炉渣、煤矸石、矾土等,经破碎和烘干后,按照一定比例配合、磨细,并调配为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

      第二阶段:熟料煅烧。

      将制备好的生料送入水泥窑其实就是石灰窑的结构内,以高于烧石灰的温度煅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水泥熟料颗粒状或块状。

      第三阶段:水泥粉磨。

      就是在把熟料磨细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石膏磨细成为水泥。

      师傅们的作用在于此,他们不断地选料、配料,来回地试验,得出比较好的成果。

      他们发明了一种碎石机。这是靠水力转动的机器,机器的心脏部位就是几只巨型压棍。压棍上带有凸凹齿,被水流冲击着可以飞快旋转。几百斤重的大矿石被送进压辊,立刻就碎成人头大小的石块,接着由传送带传到下一组压棍上继续粉碎。这样,经几道碾压,矿石就变成了粉末。

      这种碎石机越做越大,以提高效率,站在这机器的旁边,耳朵听到震耳欲聋的声响,眼见那些巨大的石块被轧成小块,出来的是粉末,为之叹服。

      水泥窑终日热气腾腾,工人们情绪高涨,忙乎于生产中。

      完成后的水泥包在防潮油纸里,装在类似欧罗巴的火药桶里,用两圈铁片一箍就行,但要考虑装满水泥后的分量,太沉或太轻都不好。就这样,颜常武建了一个木桶厂,用来装水泥还有自家的火药,后来还兼营装酒。

      颜常武验收了水泥之后,对此表示满意,命名为“北港水泥”,声明来自于他的设想,由王赵陈余程五大工匠完善,成功,历史上将会留名,并重赏每人二千块银元。

      颜常武下令作进一步的改进:掌握确切的烧成温度和正确的原料配比,并一步提高效率,他还提出了增加预热系统、冷却系统和鼓风系统等等。

      以今人的眼光看来,这种水泥效果不如、成本也高,生产工艺落后,尤其用的是石灰窖而不是回转窖回转窖能够受热均匀,磨得更细,既不节能也不环保。

      但终究还是水泥!

      立即派上用场,抹在船坞壁上,坚固耐用。

      用在北港灯塔建筑上,再有就是修路、建房,水泥厂的产品供不应求,颜常武极是高兴的同时,顺理成章地成立了“东南情报局”以作保密!

      第38节 成立东南情报局

      正堂内,颜常武高坐其上,旁边有个张伯亦坐着,还有一个双儿!

      而堂中跪着的是颜璜,此人乃海澄颜氏子孙,叫颜常武做叔的,今年颜常武回海澄募兵,将他招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见他忠心耿耿、做事机警、很是得力,本来已经预定他做“参谋”,今天却将他叫来,另有任用。

      另有陈余,秀才出身,海澄县老吏,为人圆滑,因娶了颜氏女而对颜氏极为关照,风评很好,颜常武回海澄,张伯密见陈余,说动他为颜常武服务。

      还有一个安长青,此人泉州人,为人方正严谨,颜常武用之为警察头目。

      最后是一个苏祥兵,苏州人,他有点来历,乃是“打行中人”!

      明代后期,江南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各类新兴行业涌出,光怪陆离;诸多故事发生,目眩神迷。江南地方上出现了新的组织,称“打行”,初期让世人赞叹,再让人惊讶,最后让人畏惧厌恶。

      打行的出现,与明代江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了人口的激增,“三十年来承平生育,兼以生计甚难,祸心日炽”。

      苏州地方上,有着感染着各类新奇且背离礼法的“苏意”服装、发型、饮食、思想。后人眼弱的江南少年郎们,却是昂首挺胸,展示着自己的雄健霸悍。

      一群群在苏州街头上厮混的少年们,大概受了说书人口中各类英雄好汉们结义的影响,焚香歃血,发下誓言,要共患难,同富贵,真是一腔少年血,泼天豪放胆。要做江湖人士,就要从着装打扮上做起。

      当时的打行少年在外形上还是蛮酷的,身着短衣,臂膀上全是花绣,身上携带牛角短刀。却虽出身低贱,常三餐不饱,可他们结成一团时,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出入茶坊酒肆、红粉青楼,看到不平之事就出手相助,此时打行少年郎们,还真有点侠少风范。

      不过,打行少年们多是底层出身,为了在城市中生活,就必须涉及一些能带来收益的业务。于是,侠少变作了恶少,他们的团体也有了正式的名称“打行”。“市井恶少,恃其拳勇,死党相结,名曰打行。”

      这干少年郎们,靠着一身的勇力,从事各种不法勾当,谋取生计。

      打行之中,以精于武艺者为头目,如松江打行头目朱现绰号“地扁蛇”,嗜枪如命,走险若鹜。

      诸多无赖少年汇集于打行旗下,其经营方式如同商行一般。初期打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创建和谐家园】。为了【创建和谐家园】,打行对成员进行训练。

      一些功夫过硬的打行恶少,能根据业务情况需要,决定出拳轻重。受过训练的打行恶少,甚至可以控制被打者死亡的时间。被打者在过了三个月、半年、一年后死去,如此恶少们可以逃避刑法惩罚。打行的武器,除了常使用的镶铁拳套、贴身小刀外,还有流星锤、檀木棍、铁锁链、棒锥、劈柴等。

      越往后,打行的业务种类越多,让打行恶少们忙碌不已。比较轻松的业务,就是帮人报复仇家。收到钱财之后,打行恶少故意挑衅雇主的仇家,如果仇家反抗,一群早就埋伏好的恶少们涌出来围殴。被打之后,打行中人还倒打一耙,逼迫受害者拿出钱财谢罪。

      打行中人,气焰嚣张,名震江南,是为“打手”,又叫做“青手”,他们掌握了“让人啥时候死就啥时候死”的秘技,正经人家惊惧,连官府都为之侧目。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应天巡抚翁大立下令取缔打行,结果打行少年愤怒,趁他的轿子从巷子中经过时,突然有人冲上来抽了他一记耳光!

      不等翁大立与护卫反应过来,此人已“撤去如飞鸟,莫可踪迹”!

      巡抚是封疆大吏,尚难保存体面,其他人更不用说了,可见到打行的厉害!

      苏祥兵不同于一般的打行中人,他乃“科班出身”,他家有武学,七岁扎马步、八步开拳脚,十岁练军器,练出一身好本事,十八型兵器样样能拿得动,使得出,还擅长飞刀!

      十六岁入行,出手技惊四方,等闲十余条好汉都近不得他的身,本来,他将能够成为风云人云,打行新星。

      苏州士绅余九樟与人争地,请了苏祥兵父子助阵,大占上风,孰料,对方请来了松江打行王氏兄弟出手。

      这松江地方上经济发达,豪门巨室众多,乃打行的最大市场,人多势众,一拥而上,苏祥兵父子寡不敌众,苏父为了拥护苏祥兵而被活活打死!

      突围之后的苏祥兵待到风声减缓,潜入松江,一番打斗,杀掉王氏兄弟等十数人!

      做下如此巨案的苏祥兵无法立足,只能潜逃江湖,被官府画像高价悬赏。

      大陆虽大,哪有苏祥兵立足之地,他有点头脑,正好北港招兵买马,江湖上盛传,遂投靠了北港。

      在写履历时,他照实写上,结果被负责选取人才的张伯召见,双方交谈之后张伯认为他“少有侠气,尚未沉沦江湖,且懂为父报仇,知恩图报,忠义中人也。”于是他得到召见。

      “好了,大家起来,坐吧!”待颜璜、陈余、安长青、苏祥兵四人行过礼,颜常武吩咐道。

      于是四人就坐,都只挨了【创建和谐家园】的一半坐下。

      颜常武开门见山地道:“本座所成立的东南情报局,就是本座的东厂、锦衣卫!”

      这两个令人如雷贯耳的名字落入他们的耳中,听得四人身体大大一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7: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