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对此没有任何不满,第一书记。从年龄上面来讲,我对今天自己能发挥的能力已经十分感激,全联盟都没有几个我这个年龄就荣升上将,负责全国安全工作的人。党和国家已经给予了我足够的重视,对此我只有感激。”千万不要以为谢洛夫是在拍马屁,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对现在的地位已经满意的不能在满意,一点都不是在装高风亮节。
“你们克格勃要监督好国内的动静,二十二大的会议精神你也知道了,干部阶层必须保持流动性,让真正有能力的干部到适当的岗位上。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不适合继续领导人民!”赫鲁晓夫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他当然知道这件事情会遭到反弹,所以才默认当年被分拆的内务部,有重新组合到了克格勃之下,把已经隶属于各个共和国和州委的内务总局的权利收回给了克格勃。
赫鲁晓夫明显是要用强力机构保证自己的意志可以推行下去,这样有一件事情也就能说的通了,为什么赫鲁晓夫最后会再次提拔谢列平,组建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把谢列平推到当年贝利亚的位置上。
“我和谢米恰斯内肯定会把全联盟的所有动静都报告给你!”谢洛夫用少有的严肃姿态向赫鲁晓夫保证道。
“不是你和谢米恰斯内,是你!”赫鲁晓夫又补充了一句“你在安全工作上比他要强!”
这时候谢洛夫是不是要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事实上他真的是这么做的,在赫鲁晓夫面前表了一下忠心,然后便退出了车厢。现在谢洛夫有一项任务,应该找谢米恰斯内问问,同样的话是不是赫鲁晓夫也对他这么说过。
两个小时之后,列车抵达莫斯科,已经等候在那里的车辆将中央主席团的成员纷纷接回自己的部门,“去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坐在嘎斯上的谢洛夫冷淡地说道。
“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了季库诺夫做一点什么?舒里克,石油工业部这个部门可是十分重要!”在谢列平集团中,因为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托尔斯基科夫不经常来莫斯科,所以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戈雷切夫实际上是谢列平集团地位第二的人物。经常扮演者出谋划策的人物。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我们不缺时间。以我们的年龄作为其他团体的横向对比,我们的年轻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以这件事情我们大可不用着急,要缓慢的行动保证成功率!”谢洛夫不失时机的劝说道。
“尤里,这不像你啊,你在克格勃讲究的不一直都是快速和准确么?”叶戈雷切夫笑了一声,一个以激进著称的劝说别人要慢慢来,不要着急,这太讽刺了。
“因为其他部门不是克格勃!”谢洛夫的一句话让其他人都沉默了,没有管别的想法继续说道,“我们是对外工作机关,而你们其他部门则是在国内工作,其中的磨合和妥协相信叶戈雷切夫同志比我们更有发言权,在时间本身就对我们有优势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慢慢来,只要保证自己能成功,多费一点时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过一会别人都纷纷告辞,谢洛夫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看着谢列平问道,“老书记,我想知道你对二十二大的会议是怎么看的。”
“我就知道你今天有事,平时你不会主动来我这里的,进去说……”谢列平摆摆手又把谢洛夫招呼进去,问道,“你刚从国外回来,怎么会突然关心这个问题了?”
“是第一书记让克格勃在国内安全上面做好准备,提了一下关于这方面的事情!”对于谢列平,谢洛夫是可以做到知无不言,这根大树倒了,同样没有他好果子吃。
“我们的第一书记到了现在为止,还没有拿出一个如何安排退休干部的方案,那些被清理的干部怎么办?那可不是一小部分人,而是涉及全联盟几十万名干部的去留问题。”谢列平皱着眉头道,“我们的第一书记似乎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到了现在已经两个月了,我还没有在书记处听到他提起过解决办法……”
“你不能问一下么?”话一出口谢洛夫就后悔了,因为他也觉得自己的问题过于【创建和谐家园】。
果然就见到谢列平脸上升起一丝冷嘲之色,呐呐道,“说得好,应该有人提醒他。问题是现在谁敢这么做?连科兹洛夫、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甚至苏斯洛夫都在这个问题装作没有看见,其他人更加不可能有意见了,这当然包括我……”
第294章 反间谍工作
其他人不提,谢列平自然也不敢提。这就是现在的问题,赫鲁晓夫的权利已经大到了别人不敢提反对意见,在中央主席团中敢和赫鲁晓夫面对面争辩的人只有科兹洛夫,而科兹洛夫恰好对这个问题也不重视,其他人自然更加没有话说。谢列平一直都在赫鲁晓夫庇护之下,他也不会因为这个问题和赫鲁晓夫争论,更何况这还涉及到了反斯大林的问题,在二十二大上谢列平也是根据赫鲁晓夫的想法,带头尖锐的批评斯大林,虽说他心中不一定想要这么做。
二十二大的决议都是以大会的名义做出来的,一旦有人反对就会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人为什么不反对?所有人都逃脱不了干系,自然不会在同一个决议大会的草案提出反对意见,哪怕大多数人在心中都在反对。
谢列平的担心让谢洛夫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赫鲁晓夫真的很强大,强大的让其他人只敢把不满留在心中,现在的谢列平其实心中也有牢骚,但还远没有要反对赫鲁晓夫的地步,这点就在谢列平身边探查他心理活动的谢洛夫可以确定。
“第一书记让我监控全国的动静,可能和干部轮换制有关。”想了一下,谢洛夫把赫鲁晓夫原原本本在火车上的话全部告诉了谢列平。
“看来克格勃的限制又要被打开了,第一书记选择了让克格勃保护干部轮换制的推行?”谢列平一声轻笑,对赫鲁晓夫的安排不置可否,对这个常规办法没什么好评价的。
“不知道!”怎么会不知道,谢洛夫自然知道克格勃一个部门在厉害也不会超过当年的内务部,赫鲁晓夫保护干部轮换制的动作也不仅仅涉及到了克格勃一个部门。按照历史上一年多之后,赫鲁晓夫就会任命谢列平为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把苏联的克格勃、检察院和【创建和谐家园】所有执法部门整合。
稍晚时间,谢洛夫离开了谢列平的家,在回到莫斯科后他还是不能忘记马上要到来的古巴导弹危机,必须要对那边的情况进行遥控,索性克格勃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更何况克格勃手中还有一个卡斯特罗的老朋友,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列奥诺夫,此人会西班牙语,年代在克格勃驻墨西哥间谍总局工作。卡斯特罗因组织进攻军营被关了两年,出狱后在墨西哥流亡一年。在那儿卡斯特罗找到苏联大使馆,要求向同巴蒂斯塔作战的游击队提供武器。提供武器的要求遭到了拒绝,但列奥诺夫为他领导游击战争超人般的领袖素质而惊叹,于是开始同他见面并给以热情的精神支持。
列奥诺夫认为卡斯特罗的政治主张既不成熟也不明确,但却注意到了他在控制自己亲手开创的“7.26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果断,以及情愿给自己未来的统治蒙上一层社会主义色彩的胆识。列奥诺夫还发现,卡斯特罗的兄弟劳尔和他的得力助手切·格瓦拉都认为自己是共产主义者。
后卡斯特罗回到古巴,但列奥诺夫对他组织游击战前景的评价没有引起莫斯科的反应。
甚至在卡斯特罗上台后,莫斯科仍然怀疑他抵抗美国压力的能力。古巴人民社会党也只是把同苏联联盟看成是一个战术步骤,卡斯特罗在党的老领导层中实行大清洗,使其瓦解,然后又利用这个党迅速控制全国局势。后来卡斯特罗又要求莫斯科提供武器以示支持,他认为这些可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古巴的玻利瓦尔。卡斯特罗的情报头目拉米洛·瓦尔特少校前住墨西哥同苏联大使及克格勃的间谍局举行秘密会谈。此后克格勃向古巴派出了上百名苏联人,旨在重建古巴的安全情报系统。这些人中有不少是西班牙【创建和谐家园】人的后代,国内战争后他们逃离西班牙在苏联定居下来。
现在谢洛夫觉得是可以纠正这个错误的时候了,因为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迫在眉睫,谢洛夫需要一个人坐镇拉丁美洲,和卡斯特罗私交很好的列奥诺夫是最合适的人选,同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商量之后,谢洛夫决定让列奥诺夫担任对外情报司的副司长,主要负责拉丁美洲克格勃情报网络的工作。
这个建议得到了谢米恰斯内的认可,对于西半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连第一书记都十分重视,作为克格勃主席的谢米恰斯内自然更加积极,于是在三个克格勃领导人的支持下,列奥诺夫升任对外情报司副司长,立刻前往哈瓦那上任。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对手在情报上面的笨拙和缓慢,最终将不是我们的对手!”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在任命列奥诺夫的时候给出了这样的评语。
“对于古巴的情况怎么重视都是不过分的,今年一整年我准备在我们内部进行一场反间谍的运动。”谢洛夫对古巴的情况非常重视,虽说平可夫斯基已经被自己干掉了。但谁知道有没有第二个平可夫斯基出现呢?他可没有自信到只有克格勃能发展间谍,而中情局都是【创建和谐家园】,在苏联连一个人都无法策反,要说以克格勃和华约各国的同事工作能力,在本国出现一个服务于外国情报网络,这点谢洛夫绝对不相信。但要说有些个人会被策反,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的工作应该不会出现漏洞吧?”谢米恰斯内对谢洛夫的反应觉得有些大惊小怪。
“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应该上面,我们的工作最不应该相信的就是个人情感,我宁可希望自己的部下都是机器人,这样更好管理。”对于谢米恰斯内的说法,谢洛夫直接当做是耳旁风,彼得波波夫、平可夫斯基哪个不是前程远大的军官,两人年纪不大就成了校级军官、一个是将军的女婿、一个是克格勃主席的秘书,这样的人都能被策划,还有什么不能发生的?
在谢洛夫看来,整个苏联除了自己就没有谁是不能叛变的,后世的苏联连总书记都是叛徒,还指望一个人真的能为了国家就能抵御住诱惑?“希望什么事情都没有吧?如果有,那那些叛徒可不要后悔,美国人能给他们钱,我能要他们命……”
“好了,你随意吧,对了,我们已经和美国人达成了交换的交易,下个月十号就在柏林完成,有兴趣走一趟么?尤里?”谢米恰斯内说道,“如果不行的话,伊特瓦索夫同志或者萨哈托夫斯基同志都可以代劳。”
“不用了,正好我去一趟吧。表达我们对阿贝尔上校的重视。”谢洛夫直接把这个任务接了下来,印象中这应该是美苏的第一次间谍交换。苏联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这克格勃被逮捕的人员开始光明正大的营救,谁说世界上没有国家承认自己的间谍是英雄?说这句话的人简直不把苏联放在眼里。
最近谢米恰斯内不断在匿名从真理报上发表文章,为苏联国际安全委员会的工作洗地,从这点上谢米恰斯内也是完全对得起自己的职务,竭尽全力的洗白克格勃给人的印象。至于那几篇文章谢洛夫还看过,文笔嘛,不评论……
先来一点常规的排查,谢洛夫召集第二总局机关的干部,包括谢尔久科中将。长久在自己身边的干部绝对不会是叛徒,这点谢洛夫可以保证,一年来这样的人他已经埋了两个。处理的过程国内防谍总局机关的人都参与在其中,所有人都还留有深刻的印象。
“同志们,坐!”谢洛夫简单的召集这些干部坐下,缓缓地说道,“作为国内防谍总局的一员,我本人很幸运的能和同志们在一起工作,为了祖国,嗅出并铲除叛徒!”
“我们也一样,嗅出并铲除叛徒。”所有人都大声的回答道。
谢洛夫冷淡的挥挥手,这几年来同一个口号他已经听了不下上千次,然而特别调查部还是随时都在追查问题,行动执行部还是在全世界追杀叛逃者。可见就算是天天把口号挂在嘴边也没用,不如随时的展开清查。
克格勃国内防谍总局有一个权利,那就是苏联国内政府、军官在没有任务的情况下,私人出国旅游必须向国内防谍总局提出申请,这个范围是军衔上将以下、中央委员以下、地方州委副职以下、包括国有企业、和国防科技部门所有人都在这个范围之内。通常情况下没有人会违反这项规定,这也是克格勃的一个常规权利,谢洛夫就从这个方面进行入手,让国内防谍总局开始清查属于克格勃以及格鲁乌内部,有没有违反这项规定的人,如果没有,则开始清查军方的军官,最后清查干部。
“都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了么?在这次清查中没有例外,把没有对我们进行通报,擅自出国的军官以及干部名单全部在一个星期之内交给我!明白么?”谢洛夫大喝道。
“明白,嗅出并铲除叛徒!”整个国内防谍总局十几个部门的一把手全部保证道。
第295章 日常抓叛徒
“所有涉案人员暂时限制出境,如果有人【创建和谐家园】,就让他们来找我。”谢洛夫阴测测的低声道,“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面前,是不存在特权人物的!”
克格勃和格鲁乌的清查是最快的,两个情报部门已经身经百战,见得多了。这种常规清查不会让两个部门的肃反工作者都一丝的心理波动,他们本身就是苏联情报体系中的一员。在清查的同时,谢洛夫通过克格勃主席团会议拿到了主席团决议,作为这次清查的依据。
清查行动虽然在暗中进行,但足够让克格勃的反间谍力量绷住心中的一根弦,作为一个情报部门,虽然不完全是,但克格勃一直以出现叛徒为耻辱。叛徒哪怕是多活一秒都不可原谅,作为情报主管的谢洛夫一直竭尽全力的维持克格勃行动执行部的工作,扛下了很多议论裁掉行动执行部的压力,就是为了给某些立场不坚定的家伙一个震慑。【创建和谐家园】固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但现阶段没有比【创建和谐家园】更加有用的办法。
克格勃想要在苏联境内隐藏着自己的动作,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就像是警察永远不会抓不到小偷一样,很多时候并不是警察无能,而是小偷的危害没有大到一定的程度,没有让警察有足够的动力而已。现在有了,谢洛夫命令从国内防谍总局发出,涉及到全国的反间谍工作拉开了序幕,各地国家安全局、内务总局同时出手将本地不符合规定的人名单上交,国内防谍总局则派人赶往各地调查。
“我们的工作是必然要有成果的,如果没有成果,则意味着我们的失职,作为一个肃反工作者,敌人不存在的那天就是我们失去价值的那天。我们感谢美国人,是美帝国主义的蠢蠢欲动,证明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价值!”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
“叛徒的出现就是一个常规事件,我们的工作则是铲除叛徒,叛徒向帝国主义提供情报彰显自己的价值,我们则通过铲除叛徒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会永远的继续下去,直到苏联的所有敌人消失不见。”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
“带领所有人民奔向共产主义,那是党中央的任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并不是涉及到所有人民,在我们肃反工作者的眼中,不存在全体人民这个概念。动物都存在基因突变,出现一两个叛徒完全可以理解,肃反工作者的眼中只有罪犯。”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
“我们的敌人如此的强大,联盟绝对不能在异己分子这个问题上抱有幻想,今天放过一个叛徒,未来联盟就会出现一个情报网络。发现一个消灭一个,对待叛徒用什么手段都是政治正确,政治不正确的地方在于,为什么我们不能出国把军情六处炸了呢?”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
在说服了克格勃主席团的全体成员之后,拿到了授权的谢洛夫调集了能集中的所有反间谍力量,对着所能影响到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务人民委员会、以及苏联红军情报总局下达了清查通知,所有过程必须严格保密,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告诉。
克格勃的纪律就是一切,对于内务人民委员会或者苏联红军情报局来说,一旦涉及到反间谍调查,两个部门就必须听从克格勃的命令,因为克格勃作为领导部门在情报领域负全责,就这么简单,没有为什么。
渗透和反渗透贯穿了克格勃的日常生活当中,第一总局的工作的在于,通过对外渠道组织情报网络,同时还要反馈给国内消息,挖出潜藏在苏联内部间谍。所以反间谍工作当然也涉及到对外情报总局的工作当中。
“我们在全球的情报网络不是光能吃饭,反馈回来的消息也能帮助国内防谍总局的工作。”萨哈托夫斯基中将说话的同时把厚厚的一摞文件,重重放在谢洛夫的办公桌上。这是第一总局从全世界反馈回来的可疑名单。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提倡严刑逼供,但叛国罪例外。”谢洛夫不为所动的说了一句话,随后拨通了技术管理总局的电话,“我是谢洛夫,调一批测谎机来国内防谍总局,对,马上!”
放下电话的谢洛夫继续刚才的问题,“人类是最不能相信的,我这个人还是比较相信机器,至少机器不会骗人。”
“可是机器出来的结果总是令人诟病,这真是一个讽刺的事实。”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摇摇头说道,“我们部门以外的很多人,并不相信机器的结果。”
“我相信就够了!”谢洛夫一声轻笑道,“总有人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实际上地球在宇宙中都只能算个尘埃,也许还算不上。我们指望上帝来保佑我们么,真是笑话……”
测谎机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对于各国的情报部门只能算是一个常规检测手段,像是第一总局的驻外特工,经常要经受测谎机的考验,从反馈回来的结果上看,这玩意还算是比较靠谱,出现错误的案例和所取得的成功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谢洛夫说是相信机器,但是他更相信自己,侦测心理活动这方面他认为自己比测谎机更加准确,测谎机只是对他亲自提审的一个补充。
从这次的反间谍行动开始,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迎来了很多其他部门的客人。这里是克格勃的中心,门前的捷尔任斯基雕像代表了以往的光荣历史。在著名的电影列宁在1918中,捷尔任斯基那句台词,“看着我的眼睛”这是电影《列宁1918》里,威严冷峻、目光似剑的苏联红军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让叛徒浑身发抖、跪地求饶的一句台词。
让我担任主审,对我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组织终于放手给了我破案的机会,忧的是凭我的资历恐怕还难以制服狡猾的对手,没有对付不了的贪官污吏,也不会有克格勃对付不了的叛徒。带着这种心情我开始按照克格勃主席团的命令?也更对不起头上戴的国徽呀。于是我信心十足地步入讯问室,正襟危坐在人面前保持着沉默和直视。半个小时过去了,双方依然是沉默静寂。随后我便发现对面的眼神不时地在回避我的目光,显现出一种内心的不安和焦虑。面对此情,我蓦然想起了捷尔任斯基审讯叛徒的场景,便正颜厉色道:“看着我的眼睛。”
这场较量从开始就不会在公平的条件下发生,克格勃残酷手段名声在外,虽然一直在对民众进行洗白,但在干部群体中仍然令人不寒而栗。阴暗的审讯室,狭小的窗户、墙上快要掉落的墙皮,在心中有鬼的人心中,任何看起来很正常的东西都是考验。
“为什么出国不在国内防谍总局中备案,相关规定你不知道?”
“只是忘记了一次,对于偶尔的疏忽相信克格勃的同志们也应该理解……”
“呵呵,这还是我头一次对我们克格勃的权威产生了怀疑,原来我们克格勃的相关规定在某些人眼中一分不值?”
就在这时候,审讯室的大门被推开了,一脸冷漠的谢洛夫走了进来。淡然的看着审讯员起立向自己敬礼,微微的点点头道,“我只是旁听,你继续!”随后一挥手让后面的两个士兵把一台测谎机抬出来,自己则在距离嫌疑人不远的位置上坐下。
因为谢洛夫的进来,整个审讯室的气氛变得异样起来,时间在一问一答中缓缓流逝。狭小的审讯室当中,谢洛夫的上将肩章熠熠生辉,过了差不多二十分钟谢洛夫猛然站起来道,“审讯继续,犯人叫什么名字?”
这个意思简单理解就是你被捕了,当断定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克格勃有的是手段让对手开口,时代在发展,严刑逼供的手段也在升高。在叛国罪的笼罩之下,没有人权这么一说。
事情查明,去年春天,英国情报机构收买了奥列格·弗拉基米罗维奇·别尼科夫斯基。他是情报总局的官员,在国家科技委员会工作。别尼科夫斯基的朋友中,有情报总局局长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将军,火箭兵和炮兵总局局长、炮兵主帅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瓦连佐夫。别尼科夫斯基搞到的情报有很高价值。
其中有关于苏联洲际弹道导弹的最新资料,包括战斗性能、弹着点精度、点火实验时出现的故障。别尼科夫斯基提供的情报表明,苏联导弹及航天武器作用日益明显,这使得北约严肃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对策。别尼科夫斯基同时为英国情报机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在最紧张的时刻有二十名美国分析家和十名英国分析家研究他的成果。及时有效地收集情报对西方必不可少。
当前任克格勃主席,现任红军情报局局长谢罗夫大将来到卢比杨卡的时候,谢洛夫把这份完整的审讯资料交给了对方,低声说道,“谁都救不了他了,单凭借目前所得到的消息,就足够让他枪毙一百遍了。老主席,不要让瓦连佐夫来了,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的事情,足够把他牵连,从彼得波波夫的案件上你应该有这方面认识,如果这次牵连到你们两个的话,首先老主席你,已经没有第三个情报部门让你去做主管了,从克格勃到格鲁乌的历程你应该明白这一点,至于瓦连佐夫炮兵主帅,希望他能够摆明立场,不然今年要退役的主帅可能要多一个……”
这不是危言耸听,重要单位出现叛徒,苏联在这方面的处理一直都是非常严重,如果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牵扯到了谢罗夫大将和瓦连佐夫炮兵主帅。首先已经因为彼得波波夫案件被从克格勃主席贬到格鲁乌做局长的谢罗夫大将,说不定直接就会离开安全部门退休,至于瓦连佐夫炮兵主帅,按照平可夫斯基案件的处理,可能被一撸到底收回所有荣誉,勒令退役。甚至苏联英雄的荣誉都可能会被收回去。
“会不会搞错了,别尼科夫斯基上校马上就要成为将军了,不会成为叛徒的!”谢罗夫大将和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的关系很好,实在不相信别尼科夫斯基上校会叛变。
“彼得波波夫中校还是你的秘书,平可夫斯基还是上将的女婿,可见生活的一帆风顺并不能作为这方面的依据,老主席,我再次提醒你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我们是压不下来的,重要部门的上校为英美两国服务,中央主席团的处理结果很可能让你们承受不起。”谢洛夫用一种很可惜的口气说道。
“你准备把别尼科夫斯基上校怎么办?”谢罗夫大将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从谢洛夫口中他已经知道,这件事情是十拿九稳了。他就是因为彼得波波夫的事情被赶到了格鲁乌,甚至彼得波波夫被烧死的时候,他也听说了。
“怎么办?”这个问题倒是让谢洛夫愣了一下,沉思了一下才不确定是说道,“首先我们会把他干的所有事情都问出来,然后么?我准备用坦克碾死他……”
把谢罗夫大将挡在了外面,谢洛夫严令国内防谍总局不准任何人探视,同时把别尼科夫斯基上校转移到卢比杨卡内部监狱审讯,定罪后的审讯肯定是旷日持久的,因为相信别尼科夫斯基上校也知道自己难逃一死,肯定会尽力拖时间。不过克格勃有的是时间在这方面耗下去,就算是一个铁打的人,克格勃也不缺乏把他拆成零件的手段。
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前,这件事情仅限于克格勃内部知晓,就算是谢罗夫大将也被警告不能泄露出去,同时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的家属被告知,别尼科夫斯基上校已经出国考察。做好这一切之后,谢洛夫迎来了一个客人,美国U2侦察机驾驶员加里·鲍里斯,这个人将是交换阿贝尔上校的人选。
第296章 多元化社会
别尼科夫斯基案件并不是这次清查的结果,而是一个开始。首战告捷的克格勃国内防谍总局完成了自己的基本使命,嗅出并铲除叛徒,别尼科夫斯基案件的进展不会让这次的清查行动停止,只会让这次的风暴刮得越来越猛烈。这个案件是一个让克格勃露脸的机会,不论是谢米恰斯内还是谢洛夫,亦或是其他克格勃的情报主管都明白一点,此案件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证明克格勃存在价值的机会。
作为对外情报和国内防谍的综合性部门,全联盟的平安无事本身就是对克格勃的一个巨大讽刺,如果一切都处在良好的轨道上,人们满怀希望的建设共产主义,那还要克格勃干什么?马上,谢米恰斯内就在卢比杨卡下达克格勃主席令,为谢洛夫的清查行动再加上一道行政命令,让他更加的师出有名。
“克格勃、格鲁乌和国防部、外交部是重灾区,经常和外国人接触的部门决不能放过一个,所有在怀疑中的人先抓了再说。”谢米恰斯内当着各大总局局长下了死命令。
“主席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当然还是要切记不要误伤。”谢洛夫一语双关的提醒道,这方面的提醒是善意的,国内防谍总局有一批和中央情报局的合作者。简单来说就是一群卖假情报的家伙存在,这些人起到的作用是误导克格勃的对手。同时也为国内防谍总局赚一点小钱,要知道国内防谍总局不是对外情报总局,它没有这么多赚钱的渠道。就算是有也不能做,苏联国内绝不能出现滋生犯罪的土壤。
对于这批人谢洛夫也害怕误伤他们,每年为中情局提供一些无伤大雅的假情报,和看起来很能夺人眼球的干部花边新闻,也能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手中骗取不少经费。
这招还是民主德国的斯塔西教给谢洛夫的,原来情报还能这么玩?本着学习德国先进经验的态度,谢洛夫开始在国内防谍总局着手推广。当然这件事情要小心小心在小心,为了防止玩脱了让这些人变成真正的双面间谍,在这些人身后还有其他总局的机构在监视。
至少历史上的斯塔西从来没有玩脱过,既然斯塔西都能糊弄美国人几十年,没理由比斯塔西强大这么多的克格勃会失败,就算失败了又能怎么样,难道中情局还能冲到苏联国内和克格勃算账么?
“阿贝尔上校的功绩,是我们全体情报人员学习的榜样,为了营救他回来,不知道有多少部门参与在其中,外交部、国防部都期待着阿贝尔上校归来。而今天我们终于成功了,国家不会放弃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哪怕是一个。”在见到阿贝尔上校的妻子和女儿后,谢洛夫代表克格勃全体肃反工作者对阿贝尔上校的工作表达感谢。
“我的丈夫知道国家不会放弃他的,他对我们的祖国是这么有信心。”提起自己的丈夫,阿贝尔夫人的眼睛忽然就红了,连带着身边的女儿都有些沉默。
别尼科夫斯基案件还在审讯中的时候,谢洛夫亲自带着一队内卫军领着阿贝尔上校的家属从莫斯科出发赶往民主德国。在此之前他已经进入克里姆林宫一趟,从勃列日涅夫那里取得了一整套的证书和奖章,在交换间谍的时候会颁发给阿贝尔上校,表彰他深陷敌营却一直忠于祖国的贡献。
“我一直对柏林有着深刻的感情!”沿着柏林墙散步的谢洛夫这么说道,在柏林墙的里面,隔离区架起来的高音喇叭正在高唱国际歌,相信西柏林民众完全和东柏林的民众取得了一个待遇,每天在国际歌下成长,至于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的三国占领军【创建和谐家园】信,谁会把那种【创建和谐家园】信真的当回事呢?
“毕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们还是不能看着里面的德国人变成难民,所以我们通过卖水来提供西柏林民众的一些基本保障!”马库斯沃尔夫这句话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柏林周围本身就不缺地下水,在三国占领军力求自给自足,好不容易建成了地下水循环系统后这么干,完全就是要废掉三国占领军之前的努力。
“我差点就相信了!”谢洛夫的反应不置可否,从社会主义这点出发,这么干完全就是不道德的,当然考虑到墙内是资本主义阵营的民众,这么干其实也不是不可原谅。
民主德国的成立基础,完全就是在苏联的认可之上,何况现在已经不是二战的时候了,说实话就算是两个德国重新合并,苏联也不会有丝毫的惧怕。从单对单的角度上考虑,欧洲已经没有可以和苏联抗衡的国家了。
从克格勃和斯塔西的合作上,谢洛夫代表克格勃一直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扶持盟国情报机构上面,他比已经所有的前任做出的东西都要多。哦,忘记了,比不上贝利亚。贝利亚还敢推动两德合并用资本主义制度,这种主动寻死的行为为后来者谢洛夫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在第一书记高喊合并的时候,作为部下他不介意跟着喊喊,但如果第一书记没有喊,他也不能乱喊。
从乌布利希上台之后,连民主德国自己都不公开喊统一了,转而开始喊经济建设,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然不能完全不把民主德国领导层的感情当回事。所以两德统一的几率已经越来越小,统一的道路也只有一条,那就是冷战的结果。要么是联邦德国跟随美国吞并民主德国、要么是民主德国在苏联的支持之下吞并联邦德国,从自己的立场上考虑,谢洛夫当然希望是后者,马克思不也是德国人嘛……
“对了,马库斯,让你编写的文件怎么样了?”谢洛夫忽然想起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让马库斯沃尔夫伪造的卡廷档案,这件事情其实是克格勃和斯塔西同时合作的事情。没有克格勃的协助,斯塔【创建和谐家园】立完成时不可能的,毕竟这件事是克格勃做的,很多原始资料只有克格勃内部的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