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时代》-第7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为了表彰谢洛夫同志对国家所做的贡献,经过中央主席团和国防部的一致通过,现在授予克格勃第一副主席,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同志上将军衔,即日生效!”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宣读完毕之后,亲自给谢洛夫戴上了上将肩章,说道,“恭喜你,尤拉,本来以为谢米恰斯内已经是我们苏维埃最为年轻的上将,但你没有几天就打破了这个记录!”

        “这都是第一书记和主席你的照顾,身为一个肃反工作者我的军衔和国防部那种军衔不能相比,他们的军衔是代表了战功,而我的军衔只是彰显身份!”看着勃列日涅夫给自己佩戴列宁勋章,谢洛夫一本正经的回答道。

        “不,沃洛佳这个人是非常自负的,我对这个同乡很了解!”勃列日涅夫很肯定地说道。

        他是什么意思?挑拨我和谢米恰斯内的关系么?不过谢米恰斯内和勃列日涅夫是同乡的事情已经得到了证实,这真不是一个好消息。

        以金钱的价值来讲,列宁勋章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苏联颁发的勋章从来都不掺假,一个个都是真金白银制造而成,在苏联解体之后列宁勋章甚至成了盗墓贼的目标,就因为很多老兵的坟墓中都有列宁勋章的存在,但从后来的荣誉上列宁勋章就没有这么高的价值了,原因就是苏联后期颁发数量太多,已经接近五十万枚。这个泛滥的源头肯定和自己眼前的人有关系,勋章控的外号可不是白叫的。

        勃列日涅夫获得苏联英雄的金星勋章和列宁勋章的次数,都是苏联最多。同时在任期间颁发了多少勋章给别人根本无法统计,谢洛夫可以预料到自己佩戴现在还算荣誉的列宁勋章,如果勃列日涅夫上台迟早会变成烂大街的货色。

        勃列日涅夫和谢洛夫的身高是一样的,所以站在一起的时候看不出来以谁为主,旁边的工作人员为两人照了一张合影,这是谢洛夫和勃列日涅夫首次出现在一张照片上。后来拍摄照片的人才知道这张照片是多么的珍贵。

        当挂着上将军衔的谢洛夫出现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中的时候,人们对这位第一副主席已经见怪不怪了,就连谢米恰斯内也非常惊讶,甚至对谢洛夫这么就打破了自己的记录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就把这个情绪压在心中。

        “我们的谢洛夫上将,现在的心情如何?”谢米恰斯内放下手中的笔打趣道。

        “没什么感觉,最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以后的退休金可以涨了!”谢洛夫无所谓地说道。

      第280章 索契

        “过几天去索契,下个月去一趟欧洲,然后就没有事干了。对了,到时候去古巴检验一下工程的进度,看看进行到哪里了!”近半年来一直操心大伊万的进度,似乎错过了很多精彩的事情,比如古巴。

        四月份,在美国的策划下,古巴流亡分子驾驶美国B-26型轰炸机对古巴进行了两天的轰炸,一千多名雇佣军登上古巴猪湾,妄图入侵古巴并以暴力推翻卡斯特罗新政府。但是,美国政府没有预料到七十二小时之内,入侵者即被古巴人民一网打尽。然而,美国政府并未就此罢休,反而继续对古巴施加压力,继续采取敌视古巴的政策。

        被逼入绝境的卡斯特罗,秋天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他面对坐在大厅里的美国人说,是你们促使我们寻求新的市场和新的朋友,它们就是苏联和社会主义世界。在这之后,我们就开始对这种社会主义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研究它。

        最终的结果是古巴在革命两年之后,最终变成了西半球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克格勃是苏联对外最具有主动性的部门,自然会第一个成为进入古巴活动的机构。谢洛夫还承建了古巴很多工程,比如体育场、文化宫和一些大型工程,但实际上这些建筑物都是两用的,最终制造出来的东西除了一部分某些市中心的工程外,都会变成监狱、监狱和监狱。但在建造完成之前谁都看不出来。

        “又要出国了?”谢米恰斯内一愣,两人虽然好几年不在一个部门工作,没想到谢洛夫还是一样的风格,把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国内,一部分是在国外,这点倒是一点都没有改变,不过这样也好。

        “国内相当无聊啊,该做的事情我都做了,难道又要请老师给我上课么?”不是谢洛夫在吹牛,苏联目前控制论的专家里面,就有他这个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一个。通用标准计算机网络推广就是他的论文,当然他只是负责说,是瓦莉娅写出来的。虽然没引起轰动,但也赢得了一些控制论专家的认可,至于是认可谁那他倒是不知道。

        “可你已经是第一副主席了,还总是去国外总觉得怪异,万一你被人绑架了,我们的损失就太大了,风险成本上已经很高了!”谢米恰斯内提到了这个问题让人不得不考虑。

        “绑架我?希望我们的对手不要这么自信,不然可是会出事的!”对于谢米恰斯内口中担心的口气,谢洛夫本人倒是没有在意,他可是一直都很在乎安全问题的,甚至比很多中央主席团的成员都要在乎的多。

        在谢米恰斯内的谢洛夫就这么一副懒洋洋的态度,像是没有睡醒一样的倒在沙发上。这种神态一如两人刚刚认识的时候,已经八年过去了,还是一点都没有变。也许未来有一天谢洛夫和谢米恰斯内两人之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但是至少不是现在。

        这里是伦敦,十一月的伦敦天气在零上到零下之间徘徊,伦敦烟雾事件已经过去了快十年,那种惨痛的经历已经从伦敦市民的脑海中渐渐散去,最近几年治理污染的效果很是显著,虽然烟雾笼罩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但都没有造成伦敦烟雾事件这么大的恶果。

        今天的天气有些阴冷,一个年纪将近五十岁的老人离开了自己的小楼,迈着缓慢的步伐的沿着每天的路线开始散步,他已经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操着一股地道的伦敦腔,但这里却不是他的祖国。

        “哼,大英帝国,你的殖民地都已经独立了,怪不得在苏联的面前像是狗一样!”带着礼帽的老人口中有着一丝愤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人心中真是有一种错的不是我,是整个世界的怨念,因为他是波兰人,这里不是他的祖国,他是波兰流亡政府的总统,但是却没有几个国家承认,人们承认的都是那个在苏联羽翼下面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避免自己的国家不落入苏联的手中,波兰流亡政府曾经策划过华沙大起义,但当时他们制定的目标首要考虑就是反德的同时反苏,为了这个目标他们还在起义期间屠杀过【创建和谐家园】,这种行为被苏联得知之后,苏联衡量了一下华沙周围的德军,觉得强攻也没有结果。再加上反正是反苏势力的起义,自然不会用苏联士兵的生命扶持起来一批敌对者,华沙大起义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战后英国为了希腊不落入苏联的手中,于是把已经没用的波兰流亡政府卖掉,现在他这个所谓的波兰总统其实什么都不是,还是依靠一些老兵的捐款才保留了这座维持波兰流亡政府的办公地点,奥古斯特·扎勒斯基今天沿着往常散步的路线开始一天的工作,说是工作其实和某些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白俄一样,就是脑补一下傀儡波兰药丸的心里鸡汤而已。

        缓慢的在道路上散步,低着头的奥古斯特·扎勒斯基没有注意到前面有一个小伙子也在慢慢向自己靠近,忽然间脚上传来一阵刺痛,奥古斯特·扎勒斯基才痛叫一声慌忙抬起头来看着眼前手足无措的肇事者。

        “对不起,老先生,你没有事情吧!”小伙子一脸十分抱歉的样子,似乎对自己莽撞的行为十分抱歉,把插在奥古斯特·扎勒斯基脚面上的黑色尖头雨伞拿开。

        “没事,走路小心一点就好了!”奥古斯特·扎勒斯基和善的笑笑,表示自己原谅了莽撞的小伙子,他虽然已经老了,但身体素质还算可以,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

        索契有俄罗斯的夏都之称,在苏联时期这里是著名的疗养胜地,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和旅游有关,每年接受的游客高达数百万,成为苏联人民休假期间的首选之地。这里的疗养设施高达数百个,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这里就是苏联干部选择休假的地方。

        此时的谢洛夫就在这里,不过他不是来疗养的,以他的年龄距离修养、疗养这类的词汇还比较遥远,在这里的谢洛夫只是在做一直以来的工作,安全工作,保卫在这里疗养的苏联高级干部,这里的保卫部队则隶属于克格勃警察总局、警察总局内部序列第九,专门负责保卫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从秘密警察总局分流出来的警察总局同时也分掉了关于保卫领导人这方面的职责。

        现在的索契是相当热闹的,赫鲁晓夫、米高扬、科兹洛夫和勃列日涅夫都在,在这里修养几天后这些领导人会回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的阅兵。在苏联存在的时期内,每年的阅兵固定有两次,一次是胜利大阅兵、一次是十月革命阅兵,有些年份还不止两次。

        谢洛夫也没有想到苏联境内竟然还有这种好地方,在十一月份苏联境内还能保持零度以上气温的城市屈指可数,怪不得每年冬季来临之前,黑海周围都人满为患。

        站在窗户边上的谢洛夫穿好标志的军大衣,来到赫鲁晓夫他们的聚餐地点,和一群党和国家领导人吃饭,这种殊荣并不是谁都有的,农民出身的赫鲁晓夫直接席地而坐,和一群人就这么坐在草地上吃着水果。

        “尤里,我们的保卫者怎么才来,看不见你我都觉得周围有些不安全!”勃列日涅夫笑呵呵的开着玩笑,引起一阵哄笑之声,就连脾气暴躁的科兹洛夫也没有例外。以勃列日涅夫目前担任的最高苏维埃主席的职务,对所有人都没有威胁,人们也都愿意没事和勃列日涅夫聚一聚,只有谢洛夫知道在最高苏维埃主席的位置上,勃列日涅夫仍然没有闲着,在无时无刻的把自己的好人缘扩大,如果不是科兹洛夫解除了勃列日涅夫很多朋友的职务,可能历史上谢列平连头两年的优势都不会有。

        “抱歉,睡了一个懒觉!可能刚从莫斯科来到这里不太适应,所以精神总有些不济!让领导们挂心了!”谢洛夫也轻松的坐在地上。听着这些苏联最有权势的人聊天。

        那种随时随地为了国家劳心劳力的人,谢洛夫只从书本上面见到过,相反他认为所有人都是普通人,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并不比普通人要强,既然是普通人就会失误,不要以为领导人就不会犯错误,当然一般情况下领导人的错误可有用下大旗来解释。

        从一边听着的领导们谈话的谢洛夫,也没觉得这些人说话多么有道理,如果这些人不是苏联的第一书记、第二书记、最高苏维埃主席、部长会议副主席、说是一群退休的老人在聊天,很容易令人相信。

        时间不长,伊塞莫特妮到了这里把谢洛夫叫了出来,低声报告道,“波兰流亡政府总统奥古斯特·扎勒斯基已经死了,在两个小时之前去世,死因是……”

        “知道了,给那些不老实的家伙一个教训!”谢洛夫脸色不变的吩咐道。

      第281章 出国

        对于这些可以用前朝余孽形容的家伙,杀了不过是清除一批不稳定的因素,不会让谢洛夫产生哪怕一点点的心理波动,这次行动执行部的动作他可以给一个六十分,如果英国人没有发现是苏联动的手,那分数可以在增加一些。

        “还有就是阿尔法在非洲的战绩,我们处决了一批白俄和中国的反动派势力,人数大概不到一百人!”伊塞莫特妮把阿尔法部队在非洲的作战成绩报告给了谢洛夫。

        “所有白俄一经发现全部处决,对于我们那位共产国际荣誉常委的部下们,放几个人回去告诉他,这种全球对抗的斗争他一般半吊子还是不要搀和为好。”谢洛夫冷淡地说道,“岛上还追随他的人已经不多,比起非洲那边的情况,我更加注意的是东南亚,具体来说是印尼的情况,小心不要阴沟里面帆船,盯紧了那群中国的白匪,这方面可以联络印尼内务部的同志帮助我们,一经发现就地格杀……”

        印尼有苏联最为需要的热带气候,国家人数不少,领土也不算小,对苏联绝对是一个有利的补充,最重要的是印尼【创建和谐家园】的力量很强,很大可能会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于印尼的需要程度甚至比对越南的需要程度更大,印尼一旦变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瞬间就会变成前线,这样人口不足的两个英联邦国家就要直面社会主义阵营的压力。

        有种美国人就亲自下场打完越战打印战,反正死的又不是苏联人,看看有多少国家愿意追随着美国侵略一个大国,印尼内务部此时已经建立完成,但从雅加达首都圈的兵力来看一点都不比印尼陆军要差,此时谢洛夫倒是希望陆军发动政变,这样就能把美国的势力铲除了。

        至于变色之后的印尼是亲中还是亲苏到时候再说,先把美国拍死在考虑一切其他的问题。变成中国红还是苏联红是以后考虑的事情,首先印尼要先变红,这是一切的前提。

        “好了,回去吧,和卢卡妮找个地方转转,索契的景色还是不错的!”谢洛夫拍了拍女人的肩膀,转身回到了大人物们的中间。

        “尤里,克格勃有事情发生么?”赫鲁晓夫把苹果扔到了谢洛夫的手中问道。

        “是这样的,第一书记,我们策划了一个行动,暗杀了波兰流亡政府的总统奥古斯特·扎勒斯基!”这件事情没什么隐瞒的,这里的人物都是制定苏联大方向的领导,隐瞒一件暗杀的小事有些得不偿失,根本不需要这样。

        “那些死心不改的流亡者?杀得好!这件事情做的漂亮……”科兹洛夫和赫鲁晓夫一样,基本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对于他来讲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还有为不少的流亡者准备颠覆现在的波兰,这次只是给他们一个教训,长远来看要想彻底的根绝这些反苏份子的活动,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苏联彻彻底底的全方面战胜美国!”谢洛夫脸色不变地说道,“第一书记、第二书记、我准备在近期去一趟古巴!”

        “考虑到你在意大利和苏丹的成绩,我们有什么理由阻止你呢?”赫鲁晓夫很轻松地说道,“不得不说在古巴这件事情上,美国人的愚蠢帮助了我们太大的忙,可以说是硬生生的把古巴推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要感谢美国人的愚蠢……”

        在肯尼迪刚刚上任这段时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个年轻的美国总统有任何超人的地方,对于肯尼迪所有的赞誉都是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此时的这位美国新总统在赫鲁晓夫的眼中不过就是一个软弱的年轻人,拿苏联一直都没有什么办法。一九六一年的苏联完成了载人航天和大伊万的试爆,此时仍然是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赫鲁晓夫对自己的判断才十分确信,他认为古巴的价值还远远不止于此,对于谢洛夫主动提出要去古巴考察一下,他的心中也十分高兴。这位苏联最年轻的上将很明白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谢列平的这批人赫鲁晓夫用起来比用很多老头子都要满意的多,在赫鲁晓夫眼里老头子的概念是指五十五岁之上的干部。

        “谢谢第一书记,我会尽力为祖国谋取利益!”谢洛夫谨慎的做出属于自己的保证。

        克格勃总医院中,这次的谢洛夫终于言出必行了一回,没有第三次让瓦莉娅生产的时候自己孤零零的躺在手术室,如果叶连娜那次也算的话,应该是第四次。

        空旷的走廊中只有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来回走动,也有为数不少穿着军服的克格勃军官在这里,但可能是因为坐在走廊椅子上的谢洛夫上将肩章闪闪发光的缘故,整个走廊都感觉起来寂静无声,其中相当奇怪的状态随着谢洛夫的打火机一声脆响结束,叼着烟头的谢洛夫就像是一个榜样,给了其他克格勃军官莫大的勇气,一连串的打火机和火柴响声后,整个走廊只剩下吞云吐雾的声音。

        “谁是瓦莉娅同志的家属?”随着从病房走出来的护士声音,谢洛夫屈指一弹将烟头弹出窗外,瞬间有引起一阵连锁反应。

        “我是瓦莉娅的丈夫谢洛夫!”谢洛夫站起来扭了一下脖子,对着这位小护士说道。

        上将?这个年龄?小护士一阵呆滞才反应过来忙不迭的道,“将军,你的夫人给你生了一个男孩,大人和孩子都很平安,你现在要进去看看么?”

        “谢谢!”这个时候谢洛夫很想做出一副我很激动的样子,但努力了半天发现自己确实做不到,可能在克格勃呆的时间长了,真的开始缺乏一些感情。

        跟着护士来到了产房当中,和谢洛夫想象中的不同,瓦莉娅毫无疲惫之色,甚至可以说是精神不错,就差来一根事后烟了,而被包裹的婴儿就在女人的旁边,闭着的双目和脑袋上一撮黄毛证明这就是刚刚出生地孩子。

        “顺利么?”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谢洛夫把目光放在了瓦莉娅的身上。

        “还算不错吧,都很顺利!”瓦莉娅毫无疲惫之色的样子让谢洛夫挂起一丝浅笑,两人之间其实很有意思,在结婚的头几年一直都没有要孩子,但从尤利娅出生开始,瓦莉娅一个接一个的生产,没几年的功夫已经让谢洛夫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估计英雄母亲的这个荣誉很快就会达成。

        “到时候让勃列日涅夫给你颁发英雄母亲勋章,呵呵!”一只手抓住女人的手,谢洛夫身体前倾亲了自己妻子光洁的额头一下,言语中表达了一个男人对妻子的感激。

        “我给自己心爱的丈夫生孩子,不需要任何的勋章作为奖励,每次生下你的孩子过程,都是给最大的奖励!”瓦莉娅脸上闪耀着一种叫做母性的光辉,温柔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道,“你认为我们的儿子以后做科学家呢?还是做一个音乐家?”

        这个?难道做特工不好么?当然这句话谢洛夫没有说出来,不然的话瓦莉娅又炸了,看在这个女人给自己生了三个孩子的份上,他愿意暂时先不和女人对着干。这只是暂时的退让,等孩子大一点谢洛夫还是准备让儿子进克格勃、实在不行进格鲁乌也行。如果这两个部门都进不去,那就只能进入内务人民委员会了。让阿厉克赛【创建和谐家园】一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晚上谢洛夫和瓦莉娅就回到了别墅当中,就是这么快,瓦莉娅这种恢复速度简直令人惊讶,这可能就是女人一直标榜的优点,良好的生产空间。

        小儿子还在克格勃总医院中接受照顾,当谢洛夫第三个孩子来临之际,他想到了一个问题,自己的大女儿已经可以进入幼儿园了,要知道尤利娅已经三岁多了。

        “过年后好像幼儿园要改革,等新规范颁布了再把尤利娅送到幼儿园中!”作为乌克兰的人民教育部副部长,瓦莉娅对这个问题还算是了解。新规定重新规划了苏联学前教育的具体范围和适用儿童的年龄。

        “这次的修改范围从什么时候开始?”谢洛夫很感兴趣的问道,考虑到苏联一贯的作风,他已经扶着墙做好准备了,就算是从一岁开始他也一点都不会惊讶。

        “根据幼儿园的大纲,新规定是从新生儿两个月开始计算,一直到六周岁一共分成七个学年!”瓦莉娅做出一副思考的样子道,“我们的女儿应该从三年级开始上学!”

        两个月?是在下输了!谢洛夫觉得这套规定非常不人性化,不人性化的程度简直堪比孕妇三年产假的规定,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规定挤压了苏联太多的经费,不然苏联小学生可以考虑开着坦克上学了。

        两天后谢洛夫又参加了十月革命阅兵,随后便开始交代工作,因为新主席谢米恰斯内的上任,还有裁军正在稳步进行,谢洛夫把自己身兼的两个局长职位卸了下来,在克格勃主席团会议上提议国内防谍总局和军事管理总局的两个第一副局长,谢尔久科中将和罗曼中将扶正,正式掌控两大总局的工作。第二天谢洛夫在莫斯科上火车,离开了苏联。

      第282章 埃及艳后

        虽说不是专业特工,但谢洛夫对一些隐藏身份的办法也颇为熟悉,扮成一个人畜无害的普通人并不是有多大难度的事情,现在他有一种尴尬的情绪在其中。那就是自己的目的地古巴哈瓦那,到那里的路线让自己犯了难。因为早先谢洛夫已经策划了为数不少的行动,所以尽可能的隐藏身份是非常必要的,更何况苏联和古巴目前还没有直通的航线。

        可是从海路前往古巴的时间非常漫长。这也是谢洛夫都迫不及待的参加完十月革命阅兵马上就出来的原因,完全是给别人一种为国奔波的错觉。但实际上……

        意大利和希腊是欧洲文明的起点,二战之后丘吉尔宁可把为了英国奋战的波兰卖掉,也要保存意大利和希腊留再自由世界当中,可惜丘吉尔再活着的时候就亲眼看到意大利【创建和谐家园】上台的那天,七年前意大利【创建和谐家园】上台,丘吉尔不顾已经年迈的身体大声疾呼阻止意大利偏向苏联,为此多次出面对美国进行劝说。

        结果谢洛夫是看见了,再欧洲其他国家的眼皮子底下美国还是不敢玩镇压,没有吧丘吉尔的话当一回事。相反再一年多以后联手苏联在苏伊士云和战争中,彻底表明对吧大英帝国扫进历史垃圾堆有着浓厚的兴趣。从那时候开始丘吉尔就没有再从公开场合上露面,相信这个老头子已经明白,虚弱的大英帝国对于美苏来讲,埋葬它远远比两个阵营之间的碰撞风险要小。

        罗马城市意大利毫无疑问的中心,可能是意大利人民已经在【创建和谐家园】政府之下受到了影响,本来以热情浪漫著称的意大利人,现在很多人身上戴上了一丝严肃,根据最近的民意调查。大多数人民仍然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但对宗教的理解越发理性,宗教固然是重要的,但宗教不能成为意大利首先考虑的东西。

        “这个国家再发生变化,根据我们克格勃驻外站点的分析可以得知,现在的意大利人对美国和苏联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从这点来说我们已经赢了!”处在罗马街头的谢洛夫就像是一对普通的情侣一样,搂着伊赛莫特妮说道。

        这是在欧洲两人的掩护身份,伊赛莫特妮对这种身份很享受,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妻子一样陪伴在男人的身边。对于这个女人来讲这种场合真的不多,需要珍惜。同样需要珍惜的还不止她一个,卢卡妮那个小姑娘出国之后也开朗了不少,只不过从性格上卢卡妮没有伊赛莫特妮这么高超的演技。

        “这算是我们在欧洲的试点工程把?但在其他方向没有人关心的地方,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立足于武装斗争,欧洲这里只能算是特例!”谢洛夫挽这女人在大街上。两人的英语都不错,水平足够以假乱真。

        事实上有两个人更加明白这一点,一个就是克格勃的谢洛夫,另外一个人就是现在的中央联络部部长安德罗波夫,再出来之前谢洛夫刚刚得知了一个消息,安德罗波夫再苏丹和伊拉克的留学生当中,组建了青年团的组织,具体工作类似于苏联的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个情况让谢洛夫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

        对于苏联和一些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讲。共青团员对于对党的一个有力补充,但是对于一些国家则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情况,比如蒙古的共青团,那个组织完全就是苏联一手从激进青年中扶持起来的,所起到的作用则是监控蒙古的情况,防止蒙古人民革命党脱离苏联【创建和谐家园】的掌控,所以才会出现苏联在大清洗,蒙古就在大清洗,苏联在反斯大林,蒙古就会反乔巴山的情况。考虑到安德罗波夫的性格,以及当年在匈牙利共事的经验,谢洛夫几乎可以断定,安德罗波夫正在寻求建立的青年团,目的肯定是想要建成蒙古那样的组织。

        在一座酒店之中,谢洛夫接见了自己在意大利的部下,当然是暗中的潜伏者,不是那些克格勃海外企业的掌门人,这些人负责是防止克格勃海外企业的头头被策反,从情报部门的角度来说。整个世界上就没有可靠的人,甚至在这些监控者的后面还有人在暗中看着他们,一层又一层的互相监督,尽可能的保证克格勃内部不出现叛徒。虽然有些草木皆兵的感觉,单却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众多海外工作的同志辛苦了,首先我对你们的工作表达感谢,你们每天面对着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和种种诱惑,却仍然漂亮的完成了任务,我仅仅代表克格勃全体肃反工作者对你们表达感谢!”因为不是在国内,所以谢洛夫的声音并不是很大,仅仅是礼貌性的对这些人表示感谢,可是在口气上一点都不轻,穿着西装的谢洛夫和穿着军装的谢洛夫一样,不会因为衣服的不同就改变他在克格勃的地位,这点所有人都知道。

        “先生也辛苦了,竟然冒着风险亲自来到意大利!”先生是谢洛夫的称谓,说话的人梳着大背头,一副成功人士的气派,谢洛夫知道这个人,他并不是苏联人,而是意大利本国的人。在二战当中被苏联招募,一直服务到了现在,克格勃在海外的特工这种人为数不少,毕竟不可能所有特工都靠苏联本土培养,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就是剑桥五杰,目前谢洛夫已经下令不会再同剑桥五杰任何一个人联系,工作重点转为保证剑桥五杰的安全。

        趁着剑桥五杰还有没有没有暴露的时候,克格勃必须建立下一代的高级特工,从这点上来讲有非凡地位的几个成员,将会成为新招募特工的考核者。

        克格勃的海外企业从技术管理总局的新产品设计,在结合意大利本身不俗的轻工业基础,在加上身为北约成员和欧共体的成员,让意大利的很多产品在欧洲成了畅通无阻的态势,这当然引起了为数不少的不满,其中法国和联邦德国的不满最为严重,在此时想起了美国,希望美国可以出面限制一下意大利人的举动,可惜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也没有什么办法。

        资本是没有祖国的,就像是工人没有祖国一样,资本在这方面通常表现的更加不含蓄,根本不用意大利【创建和谐家园】不满,很多产业者就已经先把不满表达出来。现在意大利【创建和谐家园】和利润搅合在了一起,更加让美国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纠结当中。

        如果非要对意大利的产品做出限制,毫无疑问断了意大利财路的这些国家会成为意大利人不满的对象。这对一直想把意大利拉回自己阵营的美国人来讲,不是一个好事情。但是美国人利用强大的情报网络,也明显的知道意大利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的利润是苏联人的,所以陷入到了进退两难当中。

        刚刚结束的苏联二十二大,让美国人知道了苏联目前的一丝动静,那就是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目前和苏联都处在不和睦的阶段,这种情况下意大利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好的结果是让意大利毫无芥蒂的回到自由世界的怀抱,所以美国最终确定还是要对意大利采取怀柔的姿态,没有站在法国和联邦德国后面制裁意大利。

        这种对意大利的善意,还有一方的受益者是苏联人,现在谢洛夫不会再认为自己是意大利之友了,长时间的工作终于有了回报,每年以十亿计算的利润被收到怀中,浙江解决克格勃很大一部分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看在利润的面子上,很容易就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同的意大利【创建和谐家园】,没有和苏联【创建和谐家园】渐行渐远,可见理想是主要的,但是利益纠葛也同样重要,如果只谈理想,可能意大利又要扯欧洲共产主义的大旗,和苏联开始打擂台了。

        对于这次和克格勃海外企业的一次非常规暗探,让谢洛夫还算满意,利润够大的情况下,谢洛夫不在乎玩利益均沾,和其他苏联干部不同的地方在于,谢洛夫非常愿意干共赢的事情,远远没有其他苏联的干部吃相这么难看。苏联吃相最为难看的时代还是勃列日涅夫时代,具体情况就是经互会的发展从互惠互利,变成了完全为苏联服务,当然站在苏联的角度上来讲这没什么不对,如果世界上只有苏联一个超级大国这么干也没什么,就像是后来的美国人一样,但既然有对手存在,就必须拿出绅士的一面,哪怕是装一装也好。

        “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做慈善用,你们的地位越高名声越好本身就是对我们的事业做出贡献,这点我不会管你们,每年利润的百分之五给你们作为发展自己的经费,你们要做慈善家、要做名流都随着你们,组织是不会过问的!”深感这次见面成功的谢洛夫这么说道,他一直想要扶持起来一批红色资本家作为内应。

        这也算是发放福利吧,情报工作本来就非常烧钱,只要有看得见的成绩,谢洛夫也不想在这方面做出限制,免得打消这些人的积极性,具体的事情他倒是没有多说,克格勃对于情报评估给与奖励的分级机制的,也不用他在重复一面,这些海外的特工都知道的,苏联在这方面向来都是十分慷慨。

        此时的意大利有一个谢洛夫熟悉的人,那就是在罗马拍摄埃及艳后的伊丽莎白泰勒,这个女人是谢洛夫唯一发展过的下线,从情报这方面来讲,可以算是谢洛夫唯一的部下,没有之一。对于这个女人他可是寄予厚望,可不是白白养一个花瓶暖床用,就算是暖床也不需要她,其他女人更加安全。

        “克利奥帕特拉?谁能想到好莱坞的最为风姿卓越的女人,竟然是为了我们苏联服务的间谍?说出去有人相信么?”罗马四季酒店顶楼,谢洛夫站在窗户边上俯视整个罗马城,用一种冷淡的声音自语道。

        这座房间是伊丽莎白泰勒的香闺,为了拍摄好莱坞的史诗片埃及艳后,伊丽莎白泰勒已经在这座房间住了超过半年,整个房间都有这个好莱坞第一美女的痕迹。谢洛夫是从深夜经过别人的掩护来到这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算是比较冒险的举动,单经过万全准备他相信不会被别人发现,哪怕是克格勃最强大的对手中央情报局。

        回过头来谢洛夫看着以生病名义留在酒店中的伊丽莎白泰勒,一年不见这个女人的变化不大,看起来过得相当不错,绝美的容颜配合天生的紫瞳让伊丽莎白泰勒有种勾魂夺魄的魅力,但在谢洛夫的眼里这个女人只是一个部下,仅此而已。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4 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