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时代》-第5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副主席,勃列日涅夫、涅杰林元帅和乌斯季诺夫在里面,已经有一个多小时了!”对于自己的上司,卫戍部队有了自己的司令部,但克格勃的副主席对于他来讲仍然属于长官,因为那个司令部都没有拜托克格勃的影响。

        一个多小时了?谢洛夫对赫鲁晓夫的精力感到十分惊讶,让卫兵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谢洛夫仍然回到赫鲁晓夫的办公室外面等待,回去之前他没有忘记在抽颗烟,不然在里面不是很自在。

        “尤里,进来!”伴随着赫鲁晓夫的声音,谢洛夫进去之后面对着是勃列日涅夫冷漠的脸色,显然赫鲁晓夫的指责和羞辱不是一般人能熬下来的。

        “第一书记同志,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内卫军司令谢洛夫向你报告。”谢洛夫十分正式的来了一句开场白,同时对着赫鲁晓夫敬礼道,“作为一个晚辈,和一个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干部,我有一句话想要提醒第一书记……”

        “说……”从赫鲁晓夫的口气中显然看出来余怒未消,声音都有一股硬硬的感觉。

        “不要再我们这些年轻干部的面前批评中央主席团的其他成员,因为有损于其他干部的威信!”谢洛夫这句话让勃列日涅夫他们瞬间变色,他们从来没有敢反驳赫鲁晓夫的话,没想到谢洛夫就敢,果然赫鲁晓夫说了半天应该批评的地方,同时指出自己是为了这些干部好。

        怕什么,谢洛夫就不明白有什么好怕的,怎么勃列日涅夫他们就这么害怕赫鲁晓夫,是不是被大清洗吓破了胆?可惜谢洛夫就没有经历过那种恐惧,反而有些无知者无畏,主要是历史书的功劳,赫鲁晓夫不会采取这么极端的手段对付反对者,而且赫鲁晓夫算是苏联领导人当中最像一个人的,要是碰到斯大林他也不敢。

        “好了,谈工作吧,尤里你为什么不阻止涅杰林元帅的违规行为?嗯?”赫鲁晓夫确实没有继续指责勃列日涅夫他们,只不过转移到了谢洛夫的身上。

        这不是倒霉催的么,谢洛夫发挥了自己一贯的优点直接承认,“作为在场的克格勃第一副主席,我必须承认自己失职的地方,不是我找借口,涅杰林同志是元帅,我是中将,意见向左的时候我本身就应该听从元帅的命令,而且军事管理总局和红军的关系已经非常恶劣,我并不想和一个元帅起冲突,但经过这次的爆炸事件后,我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出现类似情况,不管对方是谁,我都要坚持相关的规定……”

        到时候再说的想法不能说给赫鲁晓夫听,但谢洛夫干净利落的承认错误让赫鲁晓夫不在指责他,指责一个比自己小了三十多岁的年轻干部,赫鲁晓夫也没有多大的成就感。

        “这是全国的农业报告,第二总局和第五总局的调查核实结果,这是梁赞州今年的发展规划,以及我本人对肉类供应的解决办法。”谢洛夫从公文包里面不断的各种文件掏出来,暂时解决了勃列日涅夫他们几个人的尴尬,令赫鲁晓夫暂时没有搭理他们的时间。

        苏联的粮食问题一直都是短板,这点赫鲁晓夫本人比谁都明白,不然也不会首先动手对农业问题开刀了,闹出玉米运动的笑话。至少人家明白问题敢于解决,不像勃列日涅夫就知道用石油换粮食,想到这谢洛夫偷偷的瞄了一眼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没让他们离开,几个人就一直在这里等候着命令。

        “这群【创建和谐家园】!”赫鲁晓夫狠狠地把谢洛夫上交的文件摔在桌子上,谢洛夫本人只去了梁赞和哈萨克两个地方没错,可克格勃又不是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在工作。第二总局和第五总局同时在全国清查农业问题,到了现在赫鲁晓夫怎么会不知道苏联的玉米运动已经失败了。开垦荒地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扩种玉米主要是为了解决畜牧业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苏联家庭的饭桌上才会主食丰盛,副食充足。然而缺乏更为全面普遍的调查就产生的轻易产生的决策,最后使得苏联人民的口粮都收到了威胁,这不能不说是为政府失灵,决策复杂性做了一个生动的诠释。

        不过就谢洛夫来看,除了上面的一点还有一点令赫鲁晓夫震怒,那就是作为第一书记的他竟然对下面的整个事情的进展不了解,而很多州委书记对只顾着迎合自己,却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给自己,到头来还是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亲自下去查清楚问题。

        这点谢洛夫必须说一句,他到了梁赞的时候只是一个排名靠后的副主席。赫鲁晓夫愤愤不平的咒骂了半天,诸如撤职、审判这种词汇不断从嘴里面冒出来。只有谢洛夫相当不自觉的站在一边全当没听见,反正又不是骂自己。

        “各地州委书记的觉悟呢?他们欺骗了我,这些【创建和谐家园】。我要把他们都送到监狱里面去,换成斯大林时代他们统统都会被枪毙!”赫鲁晓夫起伏的胸口表明了自己的心情是到底多激烈,一个超级大国的最高领导人,却被下面的干部蒙骗。这已经超过了赫鲁晓夫自己的承受能力,“尤里,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欺骗中央这方面么?”一直以警察头子兼情报头子面目出现的谢洛夫想都不想就直接说道,“司法方面的体系在加盟国和州一级的权利显然有些不协调,地方在司法体系的权力过大,让中央无法得知地方干部的具体动静,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全国各地的国营农场和工厂的机构中应该有属于中央的监察力量,我在阿塞拜疆的时候,直属上司就是负责安全工作的第二书记谢米恰斯内,在区委级别的企业当中设立第二书记直接对中央负责,随时随地把当地发生的事情向我们克格勃报告,保证我们对全国企业的监视,杜绝地方蒙蔽中央的可能性。”

        “好,就这么办!在全国区委级别的工厂和农场设立专门对克格勃负责的第二书记,保证中央时时刻刻都对地方的动静了解!”赫鲁晓夫想都不想的答应道。

        这让勃列日涅夫和乌斯季诺夫两人脸色大变,这相当于全国的企业都在克格勃的监控范围之内,但面对盛怒的赫鲁晓夫两个人都没有出言阻止。谢洛夫看到了两人的表现,有些奇怪,这不是苏联本身就有的东西么?怎么像是看见洪水猛兽一样?

        谢洛夫忘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现在是一九六零年,苏联全国企业都有安全干部对克格勃负责的年代,是安德罗波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之后的事情,上台之后的安德罗波夫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力度,才扩大了克格勃的对地方企业的监视,哪怕就是贝利亚时期的内务部,也没有对全国的国营企业有这种监控力度。谢洛夫出现了一个错觉,就是认为赫鲁晓夫时代因为玉米运动欺上瞒下才采取这种让克格勃监视企业的决定,实际上不是这样。

        勃列日涅夫和乌斯季诺夫两人对视了一眼,觉得还是等赫鲁晓夫冷静下来之后,找个机会劝劝赫鲁晓夫,让第一书记把这个影响巨大的命令收回来。

        “我回去之后马上把克格勃改组,确保以后不会再有地方干部出现这种欺骗中央的事情发生。”相当无知的谢洛夫一口答应下来,准备回去之后马上开会进行改组。

      第210章 粮食会有的

        “其实最让我担心的还是我们苏联的粮食问题,今年西伯利亚六成的土地颗粒无收,粮食供应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政策对农业问题进行调整,但是这需要时间!”赫鲁晓夫用一种沉重的目光看着勃列日涅夫和谢洛夫,另外两个人和这方面没有关系。

        由于谢洛夫把历史上的玉米问题提早清查了,没有让粮食问题继续恶化到两年之后,报告上面写的非常明白,西伯利亚气候寒冷日照不够,就算是种植玉米也什么都不会收获。赫鲁晓夫虽然一直倡导为意志论,可也拿苏联的天气没有办法。

        今年西伯利亚几百万公顷的土地上面都不会收获,只会结上光秃秃的棒子。至于处理多少干部不管他的事情,这件事情要赫鲁晓夫自己背锅。如果抛开玉米的问题,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其实应该是让粮食产量略有增加的,但加上玉米运动就完蛋了,玉米种植面积已经占据了苏联耕地的六分之一,这方面的巨大损失让其他方向的亮点想显现都显现不出来。

        “没什么,如果情况不恶化下去的话,我有办法解决粮食的问题。”谢洛夫轻飘飘地说道,这句话瞬间吸引到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注意力,尤其是勃列日涅夫,要是换成别人勃列日涅夫已经准备提前准备好明年枪毙的名额了,但因为刚刚从解决肉类问题上感觉到了谢洛夫的逆向思维,他可以看在刚刚在哈萨克谢洛夫还算比较努力的面子上,晚点在开始准备棺材。

        摆在第一书记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苏联的农业问题,具体一点就是粮食,农业问题一直都是苏联的短板,当然俄罗斯帝国时期农业也不强,现在比起那个时候,苏联少了波兰平原,人口却多了两千万,而且还面临着劳动力不足,二战之后生出来的男人还没有成年,苏联的人口不足以同时抓紧工业的同时,还把农业搞得很好。有的国营农场竟然会出现农用机械没人使用的情况。

        没管勃列日涅夫怎么想,赫鲁晓夫作为第一书记最为挂念就是农业问题,马上说道,“尤里,你要知道我们的农业问题很严重,我们的粮食缺口很大,你真的有办法么?”

        “在我国推广玉米运动的同时,我因为和苏丹军政府阿布德将军的私人关系,所以同时在苏丹全国同步开展了玉米运动,根据苏卡切夫院士的报告,苏丹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是四百八十万公顷,因为苏丹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气温,今年的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两个月前我已经申请对苏丹北部的干旱地带作为苏丹仓库进行援助,所有粮食沿尼罗河而下都在北部的沙漠地区储存,距离我们的阿斯旺军事基地不到一百公里。”谢洛夫把整个事情的前后详详细细的说明,还没忘记说自己是在赫鲁晓夫的影响之下,坚持着第一书记的命令对苏丹进行了援助,才会取得苏丹粮食大丰收的结果。苏联确实不是农业强国,但也要和谁相比,至少比苏丹那群刀耕火种的土人要强,何况谢洛夫不断派人鼓动苏丹的军人,几乎让他们用刺刀逼着农民照看土地,终于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苏丹的玉米丰收可以用谢洛夫想拍马屁来解释,也是最为合适的解释。算是歪打正着,苏丹的气候十分适合玉米生长,而且今年的天气不错算是风调雨顺,正好让谢洛夫瞎猫碰到死耗子成功了。这比谢洛夫自吹高瞻远瞩争夺功劳更加容易让人相信,而且也容易令人接受。

        “有没有报告?”赫鲁晓夫是高兴的,对于现在苏联的情况来说,苏丹玉米丰收的消息无异于给苏联的农业问题打了一针强心剂,至少证明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不是完全失败。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这个肯定的地方没有在苏联国内。

        “有,关于苏丹的报告不是很详细,但也差不多相当于我们苏联五百万公顷的玉米产量,苏丹方面的优势是气候,当然我相信如果换做我们苏联人拥有同样的土地和气候会做得更好!”谢洛夫又恢复到了情报头子的本色,开始为赫鲁晓夫分析什么苏丹会丰收这个问题。从苏丹的一年的降水量,到了日照,到雨季分布以及国家的地形。

        一份又一份的报告从谢洛夫带着的黑色公文包当中拿出来,勃列日涅夫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赫鲁晓夫这么有耐心的听从一个干部做汇报,从来都没有。仔细想想也很简单,成绩至上。当赫鲁晓夫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甚至动用外汇来买粮食的时候,谢洛夫出现告诉他其实可以不用这么干,我们有粮食。关于苏丹的各种情报分析,这一点都不让勃列日涅夫意外,毕竟面前的人就是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年龄虽然不大,经历绝对可以够得上老牌情报头子。

        谢洛夫从水纹到天气、一份接一份的分析文件摆在赫鲁晓夫的办公桌上,没有直接说明为什么苏联会失败,而苏丹会胜利,但这些报告赫鲁晓夫自己看就能明白一切。知道为什么苏联不能大规模推广玉米。只是介绍苏丹方面的消息,自然可以令赫鲁晓夫自己进行对比,不需要进行任何劝说,哪怕是曲线救国。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字提及苏联,更加可以让苏丹接受。

        “好,很好!伊里奇,你们也过来看看!”赫鲁晓夫已经没有生气的理由,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生气的时候可以把别人讽刺的不如一头猪,事情过去了就会忘掉。

        勃列日涅夫和乌斯季诺夫还有涅杰林元帅都过来看着谢洛夫的电报,关于农业的情况涅杰林元帅虽然没什么发言权,但毕竟是被谢洛夫从死神的手上拉了回来,所以也很有兴趣近距离观察一下谢洛夫在情报领域的工作,看看是不是有克格勃内部传闻中那样,哪里出事去哪里,什么棘手的问题都能解决。

        能解决么?当然能,谢洛夫提早几年就在准备着苏联农业出现困难,利用克格勃这个权力最大的部门进行操作,用了这么长时间如果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不是太无能了么。

        “援助苏丹的基本原因是因为,苏丹的本身条件和潜力,身为非洲国土最大的国家,而且国土十分有价值,地处非洲北部,又不像是埃及那样百分之九十七的国土都是沙漠,说多了,首长们抱歉。”谢洛夫告罪一声道,“当年阿布德将军希望推翻亲英的政府,是我亲自从埃及出发进入苏丹首都进行联系,我和阿布德将军的私教还算不错,当然和很多军政府的将军关系都很好!”

        谢洛夫先说了一下关于苏丹的前因后果,把事情都解释清楚之后说道,“我给了很多苏联二战后的军事物资和埃及陆军淘汰的武器装备,支持阿布德将军对南苏丹的分裂势力采取强硬的姿态,同时因为苏丹是一个农业落后的国家,正好因为很多科学院的生物学家因为李森科的原因被我放在军事管理总局,所以派出了苏卡切夫院士为首的农业顾问。”

        赫鲁晓夫频频点头赞赏道,“办得很好,你在情报领域的专业态度谢列平同志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收获,这样我们可以从苏丹手中卖玉米度过这次的难关!或者用援助的方式换取这批玉米?”

        “第一书记同志,我没有打算用哪怕是一个卢布来买这些玉米!”谢洛夫笑眯眯的低语道,“当初对苏丹军政府的扶持仅限于一些武器装备和农业两块领域,任何工业援助都没有,埃及也不缺粮食,苏丹周围的邻国都没有面临粮食问题。这批粮食苏丹没有渠道可以出售,除非是卖给沙特,但苏丹的海岸线很短,港口也不行。只能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才能进行大宗交易,而埃及的纳赛尔总理、内务部部长阿里姆、共和国卫队司令拉赫曼、很多埃及【创建和谐家园】和我的私交都很不错,只要我们在一些援助上松口,埃及绝对会配合我们行动……”

        “尤里,说说你的计划吧!”勃列日涅夫也加入到了讨论当中,他毕竟是苏联有数的几个领导干部,如果一直听着赫鲁晓夫说话不发表意见,也不是很合适。

        粮食最为重要,人离开粮食就会饿死,同时也是价值最低的产品。国家层面需要石油,毕竟那才是一个国家的血液,而人需要粮食,离开粮食国家就会动乱。在座的都是苏联的掌权者,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当然希望苏联的农业也强大无比,这样和美国竞争的时候才会底气更足。

        “同样的粮食、同样的鱼甚至同样的水果,在不同的场合在价值上也是不一样的,一只螃蟹在渔民手里只能当做果腹之物,在法国厨师的手中却可以变成价值不菲的法国大餐。”谢洛夫想了一下道,“苏丹的工业几乎等于没有,粮食在他们手中就只能作为食物,如果我以援助的方式,帮助苏丹建设食品工业,帮助苏丹的农作物获得高价值,以苏丹的玉米作为交换……”

      第211章 蔬菜也会有的

        “我所需要的国家支援力量只有整个苏联才能给予支撑,因为只有中央主席团的各位首长才有这个能力,如果光凭借克格勃的力量可能会走漏消息。我需要的支援就是封锁关于今年一切农业减产的消息,至少要三个月的时间。”谢洛夫很是郑重的请求道,“这种涉及到全国粮食的问题,只有中央主席团才能办得到……”

        既然是一个骗局,首先作为一个骗子一定要表明苏联不需要粮食,甚至要表明对苏丹的不屑一顾,克制住自己心里的冲动,绝对不能流露出来一丝对苏丹玉米仓库感兴趣的意思。就算是有也不能承认,最好推到保加利亚或者别的什么国家。

        “你能保证可以解决苏联的粮食供应,那作为苏联的第一书记,我有什么理由不给于一个年轻干部应该需要的支持呢?那些犯了错误的地方干部可以押后处理。”谢洛夫在思考时间,赫鲁晓夫也在思考时间,距离下一次的代表大会还有整整一年时间,距离下一次的中央委员、会开幕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时间控制在三个月之内赫鲁晓夫倒是不着急。

        “以升级食品工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作为交换应该问题不大,毕竟苏丹也需要一定的工业,如果阿布德将军不同意?我就干掉他,没人可以让苏联人民饿着肚子,他也不行!”谢洛夫说出这些话的时候,目光中流露出可怕的神色,显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这个时候的谢洛夫才显示出来一个克格勃应该有的本来面目,如果觉得人民的问题太多怎么办?答;把所有有问题的人民解决掉。当年抗拒苏维埃收购粮食的乌克兰富农,宁可烧毁粮食也不愿意把余粮交给国家完成工业化,斯大林的办法就是,把对抗国家的乌克兰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整体的消灭掉,西乌克兰一直都是苏联不稳定的地区,一直在仕途保持自己的特立独行,如果这些乌克兰总是不老实,等到了那一天,谢洛夫可以让乌克兰除了种地,剩下什么都没有。

        也许是因为看见了农业问题解决的曙光,赫鲁晓夫没有在乎谢洛夫这种不太令人愉快的表情,对于年轻干部他是非常信任的,从年龄结构来看这些年轻干部对他应该不会有威胁,而且整个苏联的领导人没有比自己更加愿意让年轻人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不论是谢列平、谢米恰斯内还是谢洛夫,都没有反对他的理由。赫鲁晓夫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能活多长时间都没准,完全可以在干几年就交班……

        “不过速度还是要快,在明年秋收之前一定要把苏丹的玉米弄到手,我给你半年的时间进行操作,要保证最大的成功。”到了现在赫鲁晓夫总算是松了口气,终于避免了利用外汇买粮食的尴尬,唱出一口气道,“冬天马上就要来了,蔬菜供应和储备也是个问题,不过没有粮食的问题严重,玉米的推广也不顺利,我们的粮食问题真是令人操心。”

        蔬菜?这也算是问题?那就算是吧,谢洛夫脸上漏出奇怪的表情,让一直观察谢洛夫的勃列日涅夫注意到了,开口问道,“尤里,你是克格勃十年来最为杰出的安全干部,相信克格勃之内没有比你更加了解世界上的所有信息,既然粮食供应你可以解决,蔬菜呢?”

        蔬菜?那不是水果蔬菜部的问题么?水果蔬菜部的名字很土,只是和石油工业部这种部门是平级的部门,隶属于苏联部长会议下属的部门,当然,这对谢洛夫而言仍然不是不能解决的,他这个时代的人多见过很多事情,就比如解决苏联冬天蔬菜的一种种植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应用在中国北方的。

        “是的,不是没有办法,但今年已经十一月份,我的想法实施以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可以现在说一说具体的方案,荷兰本世纪初开始利用蔬菜大棚进行种植,利用调节温度和日照的办法种植蔬菜,我们苏联的土地就很寒冷,很多地方种了粮食收获剩下的时间无法在种植蔬菜,只有有限的几个品种的蔬菜可以种植。”谢洛夫想了一下,决定吓唬一下眼前的几个大人物,用美国作为靶子最合适了,在他的印象中美国的蔬菜大棚推广就是在六十年代,直接说道,“美国目前正在农业上推广这种技术……”

        觉得这么光说有点令人无法理解,谢洛夫请求赫鲁晓夫准备纸笔,他的美术课也不是白学的,虽然只学会了素描,但也足够了。蔬菜大棚这个东西,在黑土地上到处都是,谢洛夫前世的家乡粮食自给率是全国最高的百分之三百七,也就是说全省将近四千万人口,能养活一点五亿的人,好吧,就算是苏联人没有中国人在粮食上花了这么多心血,但乌克兰的黑土地比他的家乡都大,百分之三百总应该达到吧,事实就是乌克兰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简直愧对了这个好地方,如果苏联在乌克兰的经营失败的,那么独立之后的乌克兰再次刷新了下限,民主一直在胜利,乌克兰每年都在迎来新的失败……

        用了几分钟在几个首长面前画好了一个蔬菜大棚,谢洛夫还是介绍主要的作用,“首长们都明白,蔬菜的需求远远没有粮食迫切,这是因为蔬菜无法代替粮食的果腹作用。所以建立一个蔬菜大棚基地供应莫斯科等大城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是科学的进步所带给我们的力量,这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战胜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六百二十万首都居民的蔬菜供应,我认为需要三千平方公顷的蔬菜大棚地区,也就是三十平方公里的蔬菜大棚面积。”谢洛夫本来想说五十平方公里,这样就可以完全满足整个莫斯科的冬季蔬菜供应,不过话到嘴边还是收回来了,万一他失败了,追究责任就不好了。

        说实话谢洛夫的话已经非常保守了,前世他们省的大棚面积是整个数字的五十多倍。

        “不对,谢洛夫将军,六百二十万人口按照最低消耗,也至少需要七十平方公里的蔬菜大棚面积!”作为负责国防工业的副主席,乌斯季诺夫对各种数字都非常的敏感,一想就明白谢洛夫的计算有问题。谢洛夫按照的是中国人的胃口,而乌斯季诺夫是按照老毛子的胃口计算,所以才出现了这种偏差。

        “我们本来就有蔬菜供应的渠道,并不需要这么多,当然主要问题是第一年我们将带有实验性质,然后在从不同的维度城市进行推广,随后则是全国,这是我的看法,乌斯季诺夫同志!”谢洛夫很是谨慎的评价道,他并不愿意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苏联的气温可比他的家乡还要冷,万一第一年没弄好,赫鲁晓夫还不扒了他的皮?

        赫鲁晓夫认可的点点头,同勃列日涅夫商量了一下最后看着谢洛夫道,“很不错,听起来可行性很大,尤里不是一个爱夸口的人,从以往的工作经历看来做事非常谨慎,我可以以中央主席团会议的名义同意你的建议,推广蔬菜大棚,好好工作不要让党和国家失望……”

        “唯,嗯,作为一个【创建和谐家园】员,我会竭尽全力确保不会出现失败的情况!克格勃从来不会令第一书记失望!”谢洛夫差点说出唯有嗅出并铲除叛徒,幸亏反应过来的快,才没有不分场合的拍胸脯。

        粮食会有的,骗!蔬菜也会有的,建!一趟克里姆林宫之行,作为一个特务头子他领回来了两个不属于自己职权的任务,没关系,能者多劳!谢洛夫不是一个计较的人,回到克格勃之后马上召集了在军事管理总局,苏卡切夫院士留下的生物学家,还是讨论相关的问题。

        和这些生物学家讨论蔬菜大棚的问题就简单多了,谢洛夫只是描述了一下基本的操作,立刻就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兴趣,根本不需要画一张素描来告诉他们,这本来就是这些被李森科赶出来科学家的本职工作,根本不需要一个半吊子在这里教他们。谢洛夫只是提出设想,剩下的事情就是这些人在说,谢洛夫在听,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放心,谢洛夫副主席,我们会帮助你完成这个蔬菜大棚基地的建设,我们这些农业学家保证为首都人民的蔬菜供应贡献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对于这种言论,看着已经花白头发的科学家们,谢洛夫必须给予他们掌声。

        第二天一早,还在家中的勃列日涅夫就接到了谢洛夫从克格勃第二总局发出的通知,让加林娜·勃列日涅娃前往克格勃第二总局第七处上班,第七处的工作是应对整个苏联国内的国外旅行团,这当然不能交给勃列日涅娃负责,不过却给这个女人在全国旅行的机会。

      第212章 勃列日涅娃

        以现在勃列日涅夫在中央主席团的地位,理论上距离接班人的地位还很远。甚至和他一样同样和红军以及国防企业有关系,各方面的资历都比他老的人也有一个,那就是现在的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中央书记弗罗尔·罗曼诺维奇·科兹洛夫,赫鲁晓夫最初选的是弗罗尔·罗曼诺维奇·科兹洛夫。科兹洛夫曾任列宁格勒州委书记、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更为重要的,科兹洛夫与苏联军事工业集团的实力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强硬的外交内政路线的代表者。

        科兹洛夫一样在地方、中央的系统担任过重要职务,每一步都在勃列日涅夫的前面,岁数却比他还要小两岁。

        就算是勃列日涅夫本人对科兹洛夫可能也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面对一个年龄和自己差不多,资历比自己老,更受第一书记信任的对手。勃列日涅夫和军工复合业的良好关系也没用,因为科兹洛夫也一样,甚至比他更受到军方和国防工业的青睐。在赫鲁晓夫的考虑中,目前的接班人科兹洛夫是第一人选,谢列平他们这些人只是赫鲁晓夫留给科兹洛夫的一些任用的干部。

        也就是说科兹洛夫只要等待到赫鲁晓夫不想干了的那天,完全可以顺利接班。同样科兹洛夫也对勃列日涅夫没什么好感,这也很正常,科兹洛夫当然不愿意总是面对着一个资历和自己差不多的竞争对手,现在是一九六零年,科兹洛夫处在此生最为巅峰的时刻,只要他按部就班的等待,苏联第一书记的大权迟早会落在他手上,只要他活着,什么勃列日涅夫、谢列平、波德戈尔内根本没有后来争夺的机会。

        只有谢洛夫知道,科兹洛夫会在不到三年后中风,地位最稳固的继承人马上就要因为身体的问题失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宝座。不得不说这个世界有些人就是欠缺了一点运气,明明已经看见胜利的曙光,却因为命运和那个位置失之交臂。

        话说回来,在科兹洛夫成为第二号领导人之后,勃列日涅夫其实是受到打压的状态,现在的他的日子并不好过,面对着各方面都比自己要强一些的对手,勃列日涅夫一样没有好办法,甚至不能像是对待谢列平一样的寻找出来弱点,因为科兹洛夫和勃列日涅夫是同龄人。

        对待勃列日涅夫的朋友都采取打压态度,半年时间已经有不少和勃列日涅夫的关系不错的干部被调离到了不太重要的岗位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后来勃列日涅夫打压谢列平这么熟练,和现在他面对科兹洛夫的处境差不多,他没有办法反抗作为二号人物的科兹洛夫,谢列平的势力虽然比他更加庞大,但几年后一样反抗不了勃列日涅夫。

        谢列平的势力比现在勃列日涅夫更加庞大,如果好好经营也不是没办法,可谢列平不太善于和自己平级的干部打交道,从一开始就让勃列日涅夫联合其他人成功,专门针对谢列平的共青团干部,收拾掉了最为强大的谢列平集团,其他集团也就对勃列日涅夫没什么威胁了。

        以勃列日涅夫现在的尴尬地位,不会像后来那样对共青团保持警惕,因为对于他来讲,共青团显示了强大的雏形,却还远远没有头上的科兹洛夫让他更加有压迫感。勃列日涅夫可不知道科兹洛夫会因为中风突然失去继承人的资格,对于谢洛夫让自己的女儿进入克格勃工作,转而一想勃列日涅夫就觉得是一件好事,可以分担一些来自科兹洛夫的压力,要不是谢洛夫已经结婚了,他都想要考虑是不是把谢洛夫招过来做女婿。

        面对着自己面前的勃列日涅娃,谢洛夫也在考虑,如果自己找个机会把勃列日涅夫的女儿给睡了,是不是未来能够避免勃列日涅夫把谢列平给收拾了后,绕自己一条小命?用【创建和谐家园】辣的目光在勃列日涅娃的曲线上扫视了好久,谢洛夫放弃了这个牺牲自己色相的注意,第一不是秘书,第二毛妹一般,都不是谢洛夫考虑的类型。

        “加林娜·勃列日涅娃,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一般,连共青团员都不是。听说你酒量不错,不过对于一个女人这并不是一个好事,鉴于勃列日涅夫同志的成绩,以及目前的环境,我算是破格让你进入克格勃工作,你的工作岗位在国内防谍总局的第七处,和先做一个少校干部,负责和各大旅行社一起应对世界各地来苏联旅游的游客!”谢洛夫本来想要找一下加林娜·勃列日涅娃的优点,比较遗憾的是这个女人真是一个纯粹的饭桶,想找一个优点都比较艰难。

        “我根本就不愿意进入克格勃工作,明明是你们克格勃想要巴结我的父亲!”加林娜·勃列日涅娃一开口就这么说道,简直就是一个低智商的典范,勃列日涅夫一个总书记都无法阻止后世苏联人民对加林娜·勃列日涅娃的不满,可想而知这个女儿到底有多么让勃列日涅夫感到头疼。

        “是嘛,给我接俄罗斯联邦政府,我找勃列日涅夫同志!”谢洛夫冷漠的拿起来电话,一点都不在乎勃列日涅娃的威胁,别说他是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就算是勃列日涅夫本人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和谢列平他们这些人这么说话。

        “嗯,不错,他说我要巴结勃列日涅夫同志,我自然是不会和一个女人计较!”谢洛夫在和勃列日涅夫对话的同时,眼睛放在勃列日涅娃的身上脸色很是讥诮,“放心吧,勃列日涅夫同志,学校无法管教你的女儿是老师的责任,我们克格勃没有管教不了的人。”

        等到勃列日涅夫寒暄两句挂了电话,谢洛夫重重的把电话砸在了电话机上,冷漠的对着这个低智商女人命令道,“从明天开始到了一个星期之内,你必须留在克格勃的宿舍住,首先先感受一下集体环境,一个星期之内的行程我来安排,首先去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内部监狱参观,下一站是喀山综合监狱,最后去乌拉尔山的古拉格旧址,先让你明白我们是什么部门,把你那种小学三年级的阅历充实一下……”

        一般人不敢对加林娜·勃列日涅娃怎么样,那是他们害怕勃列日涅夫,但谢洛夫不怕,别说有科兹洛夫压着勃列日涅夫一头,相信如果谢洛夫专门查查勃列日涅夫这个女儿的问题,科兹洛夫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就算是科兹洛夫中风之后,仍然有赫鲁晓夫压着他一头,未来五六年谢洛夫都非常安全,就算最坏的情况出现了,到了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决一死战的时候,勃列日涅夫就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赢么?

        要是现在谢洛夫说服谢列平对科兹洛夫示好,勃列日涅夫的日子肯定更加难过,这点这个低智商的女人不是很明白,但作为政坛老手的勃列日涅夫肯定不会想到,那个老家伙只会比谢洛夫现在想到的要多,绝对不会少一条。

        “你的运气不错,到了快年底到了我们克格勃工作,不能说我一点都不在乎你是勃列日涅夫的女儿,起步就给了你少校级别的干部职务,但不要把这层关系想的太重要。”谢洛夫冷淡的看着博列日涅娃笑道,“正常的情况下,要是一个女人进入克格勃工作,第一个选择都是被安排到第一总局派出国,陪着那些外国富豪睡觉,那些富豪甚至可以六七十岁。不过你的条件比较差,在国内接待一下外国游客收集一下信息就行了,甚至手机信息都不用你,你的任务就是老老实实的填好报表,随便找一个人都能干……”

        “现在说一点你愿意听得事情,在年底我们克格勃有着自己的福利系统,你可以在少校的级别当中提出今年需要什么东西,新年之前我会发给你!”先把勃列日涅娃贬的一钱不值,最后谢洛夫决定说点有意义的东西,什么有意义呢?对于一个不算太大的女人来讲,新衣服、化妆品、香水这些东西就比较有意义。这点以克格勃在欧洲的网络,比国内卖【创建和谐家园】的商店还容易搞到。

        晚上勃列日涅娃回到别墅就对自己的父亲进行哭诉,通常情况下勃列日涅夫对自己的孩子都很好,但那是通常的情况下,不是现在。勃列日涅夫已经被科兹洛夫打压的焦头烂额,自然不能再放纵自己的问题女儿,省得被科兹洛夫找到借口穿小鞋,劝说了一圈无效的情况下,只能默不作声不管自己满腹牢骚的女儿。

        第二天一早,伊塞莫特妮手持克格勃的通行证驱车来到勃列日涅夫的别墅,敲门看见一个女人开门,从谢洛夫给的资料上知道这是勃列日涅夫的夫人维多利亚·勃列日涅娃,礼貌地说道,“我来接勃列日涅娃上班!”伊塞莫特妮来的非常早,勃列日涅夫夫妇还在吃早餐。

      第213章 埃及和苏丹

        “你是尤里的机要秘书吧,以后我女儿的工作就依靠你的照顾了!”勃列日涅夫问了一下自己女儿工作的安排,伊塞莫特妮全部回答,答案都非常得体。他已经按照谢洛夫的命令,准备从特工城挑选男女特工作为勃列日涅娃的朋友,从这点上来讲,依靠她对勃列日涅娃的照顾一点错都没有。

        “那加林娜的工作准备从什么地方开始呢?多长时间才能回来一次?”勃列日涅夫的夫人维多利亚·勃列日涅娃问道。

        “加林娜的工作从今天开始,为了铭记我们的历史,今天的实习就从卢比杨卡内部监狱的参观开始,下一步是喀山综合监狱以及乌拉尔古拉格旧址,既是铭记历史又是不让那些悲剧再次发生!”伊塞莫特妮很礼貌的回答道,话是这么说,让这几个地方确实让人喜欢不起来,维多利亚·勃列日涅娃这么想到。勃列日涅夫现在每天上班之前想的事都是科兹洛夫那边不要再出什么事情,没有精力去多想自己女儿的事情。

        “尤里勃列日涅夫?”把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只是明面上的举动,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间谍工作也是如此。虽说是男女平等,可苏联的中央主席团不也才一个女性成员嘛?谁能想想克格勃出现一个女主席?这根本就不可能好吗……

        把勃列日涅夫儿子的简历放在抽屉里面,他的能力对中央主席团的成员进行监控有些不够,而且容易引起其他部门的警觉,比如说格鲁乌那边某些力量。但想要弄一个家属的材料简直太简单了,而且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于克格勃的监控力量根本就不是问题。

        这件事情是谢洛夫自己亲自做的,不会假手于任何人。明面上的对勃列日涅夫女儿的关注不过是个烟雾弹,勃列日涅夫的儿子才是自己的目标。做最坏的准备,万一谢列平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对手,防止自己被勃列日涅夫给踹了,要提早做准备,突破点就是勃列日涅夫那些问题重重的亲戚,尤其是直系家属。

        现在谢洛夫已经三个办公的地方,军事管理总局总部、国内防谍总局的总部和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第一副主席办公室,这种情况必须马上结束,各种开会的时间已经挤占了谢洛夫本人大部分的时间,加上奔波几个总部的时间更是无法计算。

        “老书记,作为第一副主席我需要管理二十多个总局的大事,这就算了!但我还兼任两个总局的局长,是不是可以考虑对国内防谍总局和军事管理总局的局长进行换人了?今年我三十四岁,不希望自己的寿命只有四十岁!”再次回到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谢洛夫,终于对【创建和谐家园】越来越多忍无可忍,又快到年底了,事情多的他忙不完……

        “过半年再说,国内出现了大问题,第二总局责无旁贷,红军需要裁军,军事管理总局的工作也不能放松,到了明年下半年在考虑卸任两个总局局长职务的问题。”谢列平不为所动地说道,面对谢洛夫像是一个陀螺一样的不停在几个总部间打转,谢列平也是稍微有点不好意思的,但他的共青团不能一下子接替所有岗位,只能让自己最早进入克格勃工作的部下多担待一点,何况不要太早提拔共青团干部,防止克格勃工作陷入混乱,这还是谢洛夫的提议,既然这样谢列平也同意了,那你就能者多劳吧。

        不够谢列平还是问了一下谢洛夫有没有接任两个总局局长的人选,毕竟在对克格勃的了解方面,谢洛夫比他还更熟悉这里的工作。而且谢列平已经感受到了,自己在克格勃的时间不长了,赫鲁晓夫会给他安排别的工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2 18: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