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为了显示新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果敢和担当,谢洛夫推开了掩体的铁门,投入到了救灾当中,“咳咳……幸亏里面没放核弹,要不傻子才过来解救你们,就算是苏联火箭专家都在这里,也不值得我冒着核弹爆炸的危险过来装救世主。”刚出了掩体的大门,谢洛夫就被剧烈的浓烟呛了一个跟头,导弹当中的燃料不是一时半会能烧完的,空气中一些化学燃料的奇怪味道也令人难以忍受。
早有准备的谢洛夫直接前往五号试验场的指挥塔,当然这里的玻璃已经被震碎,一些工作人员听力可能会暂时受到影响,或者被震碎的玻璃划破了皮肤。比起在发射架上被活活烧死的检修人员他们还是幸运的。踩着一地的碎玻璃,摘掉防毒面具的谢洛夫试了一下广播设备发现还能用,“五号试验场的同志们,不管你现在是否安全但一定要保持冷静,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军中亚边防第二十九边防总队正在竭尽全力的灭火,不管你们能不能听到我的声音还是处在伤病当中,呆在原地不要让自己的伤口恶化,克格勃安全人员会找到你们治疗,在此之前你们要自救!”
整个五号试验场上空浓烟滚滚,从爆炸开始到现在还不到二十分钟,因为航空燃料还没有燃烧完毕,这给灭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整个五号试验场广播完毕的谢洛夫,回头就看到了这次导弹发射的总指挥,这位总指挥同志脸上多了一个长达五厘米的伤口,不过显然这个人不像是涅杰林元帅这么无知,这点从他脸上的伤口已经缝针就能看出来。
“马上启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灾难应急计划,边防军不是专业的灭火队,只能起到救治伤员的作用!至于事情是否上报到哈萨克苏维埃,我要和涅杰林元帅商量一下。”拿着防毒面具的谢洛夫有些怅然的看着已经烧成废铁的发射台,很是可惜地说道,“钢铁和航空燃料我们损失的起,但一个成名的航空人才哪怕是死掉一个,都是对苏联无法估量的损失。钢铁可以重铸、可死掉的同志他们脑子里面的知识我们可抢救不回来……”
“我知道了,谢洛夫副主席!”五号发射场的总指挥敬礼,这一点也不奇怪,和军事发展的很多专家都是有军衔的,作为五号发射场的总指挥他的军衔是上校,完全可以和谢洛夫用军人之间的方式进行沟通。
带上防毒面具,谢洛夫开始就近监督边防军战士搜寻伤员,从五号发射场的消防人员也在源源不断的赶来,相信时间不长附近的其他发射场就会派人来支援。
“统计出来死了多少人么?”再次出现在库德里亚什少将面前的时候,谢洛夫换了一个造型,带着防毒面具的人太多,这让他没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的第一副主席同志此时带着一个防风镜。
“发射塔上面检查的工作人员一个都没有活下来,其他不在发射塔上面的专家都已经撤离,我们不知道发射塔上面的工作人员有多少人!”库德里亚什和谢洛夫眼前不到二十米的地方还在燃烧着熊熊烈焰,他们的前方是五号试验场的消防人员,边防军战士虽然不是专业的救火队员,幸亏边防总队人数很多,可以帮助这些消防人员打打下手。
本来的沙地上因为航空燃料泄露,就像是贴地前进的火龙,在发射塔周围百米之内遍地都是导弹的碎片,超出一百米之外也不是没有,只是少了一点而已。这颗洲际导弹的价值谢洛夫不知道,但相信发射塔上死去的专家一点都不比导弹的价值低。
“所有受伤的发射场专家立刻包扎之后送到阿拉木图,抽调一些兵力护送他们去,重伤员联系空军护送,速度一定要快。”谢洛夫简单的看了几个烧伤的人员,迅速的命令道,“给哈萨克克格勃主席卡米亚金发电,伤员到了阿拉木图由克格勃接应,记住,一定要【创建和谐家园】息!”
不断的按照保密条令规范发布命令,让库德里亚什少将去照办。谢洛夫第一个决定性的动作就是【创建和谐家园】息,目前赫鲁晓夫正在联合国敲皮鞋,要是国内这个时候告诉他洲际导弹爆炸在发射台上,那不是在打第一书记的脸么。
谁敢这么做?但谢洛夫只是对地方党委【创建和谐家园】息,防止出现一些不利于国家的谣言,对于莫斯科那边,谢洛夫仍然要采取上报的态度。把火势控制之后,谢洛夫将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五号试验场洲际导弹爆炸的消息写成材料,通过电报发给莫斯科,其中包括自己的顶头上司谢列平、还有勃列日涅夫和乌斯季诺夫。
已经回到了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谢洛夫,对五号发射场采取了封锁动作。伤员救治完毕,已经送到阿拉木图去治疗,死亡人数也已经统计出来,二十二人失踪。以当时那种冲天的烈焰和航空燃料四处流淌的情景,这些失踪的人一想就知道,肯定是被烧的尸骨无存,连骨头都被烧的干干净净。
包括试验场第二局局长、作业领导人、中校工程师帕·米·格里戈里扬茨,试验场副主任、上校阿·伊·诺索夫,试验场第一局局长、中校工程师叶·伊·奥斯塔舍夫,这一个接一个的名字证明了,就算是总比历史上把苏联航天专家一锅端了强,能够陪同战略火箭军司令涅杰林元帅站在一起的苏联专家,可想而知这些人在苏联航空领域当中的地位。历史上却陪着涅杰林元帅显示自己的英勇,结果被整体的消灭了。冷战几十年,谁会想到苏联航天遭受到的最大打击,是来自于自己的洲际导弹。
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主发射场休息室中,谢洛夫手里拿着库德里亚什少将递交上来的名单,眼睛直勾勾的落在涅杰林元帅的身上,两人之间的气氛充满了凝重。手上的报告被谢洛夫捏的变形,旁边的烟灰缸已经堆满了烟头,“涅杰林元帅,十四个专家被烧死,八个克格勃内卫军军官阵亡,你觉得这个负责的人是谁?你凭什么违反安全条例,就因为你是元帅?我是中将?”谢洛夫站起来压低着声音逼问道,“你向我保证过呆在安全的地方,结果却亲自上阵监督,距离导弹还不到二十米,这个情况我会写到报告中……”
“尤里,我必须向你表达感谢,你救了我的命!”事实就是导弹爆炸,涅杰林元帅本人的命都是谢洛夫救的,不然的话死亡名单中必然有他一个。
“可惜没有救更多的人,我觉得作为一个元帅不适合亲自在一线监督工作,这会给我们的科研人员带来困扰,希望以后战略火箭军方面不要阻挡我们克格勃的安全保卫工作。”谢洛夫伸出手指了指自己道,“我是军事管理总局的局长,导弹作为一个武器理所应当的应该由我们克格勃进行安全护卫工作,从科研的角度来讲,洲际导弹则是克格勃第六总局、也就是国防科技保卫总局的工作范围,我碰巧救了元帅的命,但仍然会把你这次越权的行为写进报告当中……”
一方面谢洛夫提醒对方,你这个元帅的命是我救的,没有我让内卫军战士把你抓回来,你现在连碳水化合物都不是,另外一个方面谢洛夫也告诉涅杰林元帅,关于这次你的越权和违反安全条例的事情,他仍然要保持上报的权利。
第202章 勃列日涅夫
“不错,这次我确实违反了安全条例,导弹爆炸的事情我必须负责,但对你救了我命这件事我还是要感谢,这是两个问题!”涅杰林元帅雪白的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深蓝色元帅也显得十分笔挺,一点都没有手忙脚乱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这个气势是比较慑人的,不过据他所知,如果不是这次自己恰好出现,眼前的所为元帅能剩下一个钥匙都算是好结果,历史上涅杰林元帅尸骨无存,只剩下一个元帅肩章和一把被烧变形的钥匙。谁会敬畏一堆不知名混合的物体?至少谢洛夫是不会,涅杰林元帅又不傻,当然知道不过不是被谢洛夫命令的士兵抓回来,连尸体都找不到的失踪名单上面肯定有他一个。
“既然涅杰林元帅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从今天开始所有隶属于克格勃第六总局的范围当中的工作,不在接受红军方面的干涉。在保卫国家安全的方面,红军还是略微不太专业,为了避免以后此类的事情发生,我需要先取得国防部的谅解,这是我的工作,国防部方面也许不是很理解!”拿着钢笔一边写调查报告,谢洛夫一边没忘记把一个签字的落款空出来,这是要给涅杰林元帅签字的。
涅杰林元帅现在知道,自己之所以被克格勃的士兵抓回来,完全是因为谢洛夫下的命令,捡了一条老命的涅杰林元帅,对军事管理总局的恶感在悄无声息的消失。对于一个救了自己一命的人,是很难再起恶感的。这点涅杰林元帅也不例外。
基于这种心理,现在才出现了谢洛夫收拾工作,他一个元帅却在旁边干看着的情况。事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军事管理总局是赫鲁晓夫设立的,只不过局长是他,国防部的那些元帅对第三总局的敌意本身就很莫名其妙。赫鲁晓夫要裁军,他就领导第三总局看着红军裁军,赫鲁晓夫要打击波拿巴份子,他就领着克格勃收拾和朱可夫元帅交好的将军。他只是个执行人,赫鲁晓夫才是问题的根源。
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洲际导弹发生爆炸的事情,通过电报无线电报传到了莫斯科,因为赫鲁晓夫还没有敲完皮鞋,在莫斯科的勃列日涅夫成为善后行动的总指挥,得到洲际导弹发生爆炸的消息,勃列日涅夫立刻找到谢列平,两人连夜乘坐飞机到达阿拉木图,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拜科努尔航天中心,这个时候谢洛夫把各种收尾工作都准备完毕,正在撰写事故的调查报告,让卡米亚金把伤员保护起来,让库德里亚什少将收集导弹的碎片,自己则调集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监控,把监控封存作为记录证据,同时准备交给苏联的火箭专家准备着手研究导弹的改进工作。
很快,谢洛夫就接到了通知,导弹爆炸之后就马不停蹄的勃列日涅夫就拉着谢列平赶到了拜科努尔航天中心,让卡米亚金把这个消息通知他的时候,谢洛夫的表情相当奇怪。这个两个人也能在一起出现?但不管怎么说,里面有自己的老大,另外一个则是俄罗斯联邦的副主席,从名义上来讲谢列平的权利可能还要比勃列日涅夫更大一点,但架不住人家的资格老,各方面的履历都很整齐。
“怎么回事,尤里,你在现场,把事情详细的说出来!”谢列平刚刚见面就一点不兜圈子,直接问整个导弹爆炸的原委。而勃列日涅夫则不同,先是对涅杰林元帅和谢洛夫表达关怀,然后对因为事故发生死去的火箭专家表示哀悼,同时让谢列平不要着急,事情的解决不是态度急切就能完成,大家先不妨坐下来商量一下。
只是刚刚见面,两个人截然不同之处就明显的表露出来,比起盛气凌人的谢列平,勃列日涅夫做事的方式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的话,自己应该是第一次和勃列日涅夫见面,可勃列日涅夫的表现却不像是这样,怪不得后来勃列日涅夫迅速就团结了大多数的人,接连把谢列平、波德戈尔内、苏斯洛夫和柯西金接连收拾掉,这种手腕谢列平真的比不了,勃列日涅夫每次出手的时候都保证自己处在大多数人支持的环境中。
而到了七十年代其他领导人在联合起来准备对勃列日涅夫进行制衡的时候,发现国防部的元帅们早已经站在了勃列日涅夫那边,而唯一能和军方抗衡的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早已经被勃列日涅夫换掉了。
谢列平的司法体系、苏斯洛夫宣传部门、柯西金的政府、波德戈尔内的乌克兰本土派,一个一个被勃列日涅夫攻陷,像是切香肠一样一点一点的收拢着苏联的权利。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勃列日涅夫已经成了党和国家说一不二的领导人,集体领导不过是一个空谈。
相比较勃列日涅夫,谢列平不但一点都没觉得自己盛气凌人没什么不好,相反还处处表现着自己强势的一面,成了其他领导人首先打压的牺牲品,庞大的共青团加克格勃体系,也无法阻止所有人合力的进攻。
越想谢洛夫就觉得自己好像上了贼船一样,谢列平辛辛苦苦拉扯起来的庞大势力,没有庞大到让人不敢抵抗的地步,却因为他本人的性格问题,迅速就成了其他势力的眼中钉。
对于自己这条船的优势和劣势,谢洛夫都有着明确的判断,优势和劣势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这些人的年龄,以他们的岁数都可以轻轻松松活到苏联解体的年份。优势是赫鲁晓夫非常看中他们这些年轻干部,劣势就是他们这些年轻干部资历不够。如果赫鲁晓夫按照历史上的时间下台,他们这些年轻干部仍然非常危险。
勃列日涅夫一点都没有第一次见面的尴尬,本人虽然不善言辞,可态度决定一切,勃列日涅夫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从来都不盛气凌人,而是用商量的办法表达自己可以尊重别人的意见。
“叶菲莫维奇,导弹的爆炸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悲剧,造成的人员损失也让整个苏维埃感到痛心,这点我感同身受。但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的最要紧任务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留恋过去,早日让受伤的伤员康复,至于涅杰林元帅的问题,我们等待第一书记回来之后再说,好不好!”把谢洛夫交上来的整个调查报告看完之后,勃列日涅夫没有说好还是不好,而是把事情往后推,等到赫鲁晓夫回来在处理。
“好的,勃列日涅夫同志,我个人没有异议,尊重中央主席团的决定!”谢洛夫敢在谢列平开口之前答应下来,如果谢列平因为处理方法的不同和勃列日涅夫吵起来,谢洛夫非常不看好自己的老大,可能就是一番沟通之后被勃列日涅夫说服,与其这样还不如卖给勃列日涅夫的面子。
对于谢洛夫超乎寻常的好沟通,勃列日涅夫也是有些意外的,谢洛夫有一点是没有猜错的,勃列日涅夫虽然只是第一次和谢洛夫见面,但对于这位谢列平在克格勃内部的主要助手已经早有耳闻。通常人们都以为年轻的谢列平主管克格勃的工作肯定会出乱子,事实上谢列平在刚进入克格勃工作的时候,要合并撤销很多部门的消息,就弄得克格勃人心惶惶引起了很多关注克格勃工作的干部注意,其中就有勃列日涅夫。
但事情用峰回路转形容在合适不过,很快谢列平就打消了裁撤部门的想法,这时候比谢列平刚早进入克格勃工作的谢洛夫浮出了水面,在谢洛夫的建议之下克格勃不但没有合并一个部门,相反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建立一个新总局,对内对外、军事交通、思想国防、监听通讯、治安档案无所不包、合并了内务部之后克格勃的实力几乎已经直逼当年贝利亚主政内务部的时代,克格勃的扩张让这个比谢列平更加年轻的干部为人所注意。
对于自己的档案谢洛夫保护的十分严密,但对于中央主席团成员那种级别的就没有办法了,勃列日涅夫就看见过谢洛夫的履历,见识到了这位克格勃评价十年来最杰出干部的工作轨迹。赫鲁晓夫去联合国敲皮鞋之前,适逢梁赞州肉类问题爆发,干净利落踹了梁赞州党委的谢洛夫再次出现在了中央主席团的成员中间。
那次会议,没有表决权的谢列平一点都没有替自己部门辩护的意思,倒是其他两个人的认可让勃列日涅夫非常惊异,一个是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另外一个则是中央主席团唯一的女性成员福尔采娃,福尔采娃就算了,年龄连三十五岁都不到的谢洛夫,竟然能让一直以来都严肃刻板的苏斯洛夫认可,这是勃列日涅夫最想不通的事情。
“是一个懂得变通和分享的干部,怪不得很多同志很认可你的成绩!”勃列日涅夫说了一句让谢洛夫不太明白的话。
第203章 克格勃的办法
勃列日涅夫有一个比其他干部都强的多长处,至少比目前的中央主席团成员都强得多,那就是勃列日涅夫比谁都明白,谁可能成为自己的朋友、而谁迟早对自己是个威胁。
¡¡¡¡¾ÍÏñлÁÐÆ½¶Ô²ªÁÐÈÕÄù·òµÄÄÜÁ¦Ò»Ö±²»ÈÏ¿ÉÒ»Ñù£¬²ªÁÐÈÕÄù·òÒ²¾õµÃлÁÐÆ½Ö»ÊÇÒ»¸ö×ÔÊÓÉõ¸ßµÄèîæñ²»Ñ±Ö®Í½¡£
至少入主克格勃之后的决定没看出来谢列平的能力多强,裁撤克格勃干部、合并部门这些主义从克格勃的角度来讲都是败笔,如果克格勃归勃列日涅夫管他肯定不会这么干的。
勃列日涅夫唯一高看谢列平的地方,就是谢列平那种所谓的人格魅力,谢列平身边聚集的干部,包括季库诺夫、谢米恰斯内和谢洛夫、才加上梅夏采夫、戈留诺夫那些人、甚至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戈雷切夫、托尔斯基科夫、形成了一个让勃列日涅夫都不得不正视的力量,这股力量扩张的速度甚至比赫鲁晓夫的乌克兰派都快。
共青团系统的干部遍布整个苏联、克格勃各行各业的存在感,加上列宁格勒、莫斯科两个苏联最重要的城市市委第一书记都是谢列平的朋友、宣传部门有梅夏采夫、戈留诺夫帮助谢列平完成舆论工作,看起来这个以谢列平为核心的集团似乎已经成型了。别的部门勃列日涅夫都不是很看重,但克格勃这个部门一直都在他的焦点当中。
就在和谢列平从莫斯科坐飞机赶来哈萨克的时候,在飞机上他就掀起了一场典型的勃列日涅夫式谈话,从闲聊的方式询问谢列平对各种层面工作的看法。在谈话的过程中对谢列平这个人进行了解,结果怎么说呢?谢列平算是个很张扬的人,这种人就勃列日涅夫看来并不难对付,但同样谢列平对自己朋友都很好,别说是怀疑,就连想都没有往这方面想过,谢列平这个人并不难对付,难对付的是谢列平身边的庞大干部群体。
就连谢洛夫这个干部,勃列日涅夫也和谢列平谈论了一会,谢列平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很少有人喜欢在克格勃工作,但尤里是一个例外,除了在克格勃工作之外,他没有一点想要调离岗位的欲望,如果不是看他太年轻,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就是他的了……”
谢列平的回答一点都没有伪装的意味,就好像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现在不是他一样,那个意思就像是克格勃不重要,只要谢洛夫在锻炼一阵他就可以让出来位置一样。
开玩笑这怎么可能,谢列平如果没有升职的希望他怎么会把克格勃主席的位置让出来,只是谢列平有了更大的目标的时候,习惯于把自己原来的权利交给自己的朋友,就比如现在的共青团第一书记谢米恰斯内,在谢列平得知已经要从共青团接任克格勃主席,很快就把谢米恰斯内从阿塞拜疆调出来接替他继续进行共青团的工作。
比起勃列日涅夫权利共享、谢列平倾向于采取权利分割的做法,他和勃列日涅夫根本就不是一种人,谢列平身上很有一种你们虽然不懂我,但我也没必要让你们懂的意思。这点谢列平的朋友们都很认可,但不是谢列平的朋友看着他们这些年轻干部的小圈子,很容易产生谢列平也是强人政治的信奉者这个感觉。
谢洛夫当然也是这个感觉,不管谢列平对别人怎么样,作风多么令人难以接受。可至少对他以及包括谢米恰斯内等等一大批的年轻干部,谢列平从来都是照顾有加,你只要能说服他认可你的工作,那么几乎在工作中就不会受到任何限制,还会让谢列平给你提供保护。
关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洲际导弹爆炸的报告,勃列日涅夫还是充分的听取了谢列平的意见,以谢洛夫的观察,在和谢列平讨论的时候,节奏自始至终都在勃列日涅夫的手上。
“我的上司还是太年轻了,不是勃列日涅夫那支老狐狸的对手!”谢洛夫不住的腹诽,谢列平通常那种令人不舒服的作风,勃列日涅夫就像是没有看到一样,仍然耐心的做谢列平的工作,最终用了一些时间说服了谢列平同意,等到赫鲁晓夫敲完皮鞋回来在决定这次导弹爆炸的处理结果。
真是高手!谢洛夫感觉头一次和勃列日涅夫见面真是不虚此行,责任谁负这个问题还用说,如果赫鲁晓夫作为第一书记没有错误的话,那作为和国防部沟通的你不就是直接负责人么?还有部长会议副主席乌斯季诺夫,现在勃列日涅夫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化解掉了一半,等到赫鲁晓夫真的回来,估计也一点事情没有,顶多骂涅杰林元帅两句。
“舒里克,其实我们都明白,这件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勃列日涅夫喊着谢列平的外号有些一语双关地说道,看起来像是沟通,其实又什么都没说。
勃列日涅夫也有试探谢列平对赫鲁晓夫看法的意思,不过却马上打住,他现在也没有窥视最高权威的野心,因为以他现在的位置距离第一书记的宝座还差的远。只是和其他干部一样,对近来赫鲁晓夫越来越家长式的作风有些不满而已。
勃列日涅夫的不满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就算是深受赫鲁晓夫信赖的谢列平,也对第一书记时常的咆哮和正式会议上的羞辱不满,这点谢洛夫也听到过。
“我同意勃列日涅夫同志的建议,哈萨克这里的事情等到第一书记同志回来进行处理!”谢列平点头同意了勃列日涅夫的意见,自己老大的这种表现,让谢洛夫考虑自己是不是找一个更有前途的老大比较好,比如说现在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人家至少是一个没什么私心的共产主义者,除了有些想当然之外也没什么缺点。
最终的结果两人沟通之后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哈萨克这个地方对于勃列日涅夫来讲并不陌生,第聂伯罗黑帮又不全是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人,这个黑帮的名字全称是第聂伯罗摩尔达维亚黑帮、里面大部分人是勃列日涅夫在担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州委书记和摩尔达维亚第一书记时候的部下,还有一部分干部则是他担任哈萨克第一书记的部下,也就是说现在谢列平两人站在的这片土地上,也是勃列日涅夫的一块根据地……
勃列日涅夫当年来到哈萨克做第二书记,完成了赫鲁晓夫的屯垦政策,最终把马林科夫派来的第一书记挤走,通过哈萨克的成功又回到了中央的实现中。刚到了哈萨克就听到现在的哈萨克第一书记尼古拉·伊里奇·别利亚耶夫的抱怨,勃列日涅夫和别利亚耶夫谈不上上下级,从行政上面来讲两人是平级的,但两个人合作过一段时间,也算是认识。
“伊里奇,你不知道那个克格勃的谢洛夫将军,来到哈萨克就清查了今天一年的玉米产量报告,已经把我们哈萨克的问题全部掌握在手中了!”别利亚耶夫很是挠头地说道,克格勃直接对中央主席团负责,那只是名义上,实际上是对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本人负责的,否则别利亚耶夫还可以考虑和谢洛夫沟通一下。
“怎么?哈萨克的农业出了问题?”勃列日涅夫大吃一惊,梁赞州的事情刚刚爆发,如果哈萨克也出了问题,盛怒之下的赫鲁晓夫到底能干出来什么事谁都不知道,想了一下勃列日涅夫安慰道,“事情还不算太糟糕,我这次是和克格勃主席谢列平一起来的,可以从谢列平那边看看事情能不能解决……”
就在谢洛夫回到了阿拉木图开始查阅哈萨克的农业报告,还没有核实完毕,勃列日涅夫和哈萨克第一书记别利亚耶夫就找上门来,美其名曰关心一下克格勃的工作,勃列日涅夫更是以私人的名义找他谈谈心。
“哈萨克的农业没什么问题,确实有两个州的玉米产量不足,但那只是北部的两个州自己有问题,和整个哈萨克的农业无关,这里的基础条件不错,地广人稀是我们苏联的畜牧业重地,话说回来了,我真正应该核实的应该是畜牧业问题……”谢洛夫一副我怎么这么聪明的样子,让别利亚耶夫刚刚放下来的心再次提升起来。
最后还是勃列日涅夫开始打圆场道,“哈萨克是畜牧业重地,这里的供应着苏联全国将近一半的肉类,我相信一定没有问题……”
“就像是梁赞州一样?鉴于前两年全国出现了一些虚报产量的事情,我一定要查一查!并且解决这个问题!”谢洛夫在两个大人物面前说道,“不然的话今年我们国家的肉类供应还是非常紧张!当然了,要用一些属于克格勃的手段……”
听说谢洛夫能解决今年的肉类供应问题,勃列日涅夫和别利亚耶夫都很感兴趣,“解决的办法不在我们国内,当然鉴于问题还不严重,所以肉类供应不是没有办法!”谢洛夫相当自信地说道。
第204章 愚蠢的宗教啊
办法不在国内,那就是在国外。别利亚耶夫没有忍住笑声问道,“谢洛夫副主席,你是想要进口么?这好像并不需要克格勃亲自出马,任何一个干部都可以作为谈判代表和外国人谈判,只要有钱任何人都愿意把粮食卖给我们,况且我们的粮食缺口又不是很大……”
“进口?别利亚耶夫第一书记,我可从来没说自己喜欢进口粮食,我们苏联的农业基础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理论上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粮食自给还有剩余的,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做到,当然这也和我们一战之后丢了波兰有一定的关系,现在我不是在聊历史,单纯从肉类供应这个角度上来说,我确实准备在国外想想办法,但不是进口!”谢洛夫把脑袋摇的像是拨浪鼓一般,和中国的农民相比,苏联的人民公社有充足的机械化工具使用,工业方面保证住化肥产量更是小菜一碟,然后苏联的各种人民农场就教出来一份狗屎一样的答卷。
苏联的乌克兰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土地,然而波兰的一公顷土地是两千六百公斤粮食、仅仅隔了一个国界线的乌克兰一公顷的产量就是两千一百公斤、而把整个苏联的耕地放在一起统计,这个数字是苏联一公顷土地产量一千九百公斤,这还是建立在各种数据真实的情况下,这个数据要是稍微有一点不真实,那到底农业问题有多严重就不用去想了。关于中国各种亩产和苏联统计的公顷产怎么换算让谢洛夫略有头疼,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连波兰的粮食平均产量都比不上,就别和其他国家比了,就能和前几年的苏丹比一比……
勃列日涅夫是个非常愿意和干部私下沟通的人,到了台面上往往能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时间临近中午勃列日涅夫立刻建议,包括他本人在内加上谢列平、别利亚耶夫和谢洛夫四个人可以边吃边谈,美其名曰可以增进同志感情……
这让谢洛夫十分警惕,立刻就把谢列平拉过来,他可不想勃列日涅夫之吻落到自己身上。
千万不要以为谢洛夫多么热爱这个国家,他对苏联的忠诚只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社会主义的热爱,第二是在拯救失足毛妹。并不是多热爱这个国家,如果苏联变成了俄罗斯那种寡头国家,他就准备办【创建和谐家园】去中国了。勃列日涅夫之吻会严重挫伤谢洛夫对毛妹的好感,这种威胁哪怕是有一点苗头,也应该及时警惕……
谢洛夫夸大了勃列日涅夫的威胁,此时的勃列日涅夫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远远不像七老八十还被官僚阶级按在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做僵尸那么昏庸。仔细想想勃列日涅夫除了官僚阶层形成这个问题上出现了错误,好像在其他领域都挺正常的。当然这个错误比他任何地方的好处都恶劣,他活着的时候还可以维持,架不住苏联后来命运坎坷,碰上了戈地图这种千年难得一见的领导人。把国家解体这种天大的灾难推到一个人的身上,放到崇祯哪怕是慈禧的身上都不令人信服,和戈地图相比,后面两个人都能称得上是伟大英明正确,拯救苏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戈地图别上台,苏联就是继续玩【创建和谐家园】也不会这么早就解体。
哈萨克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当然那是以前,以现在哈萨克人俄化的速度,再过上五十年哈萨克就没有哈萨克语生存的土壤了,苏联这方面做的还算成功。事实上到了苏联解体之后哈萨克人已经有一半多的人口不会本民族的语言,这个一半多指的是哈萨克族人。
这不是很好么,吃着带有游牧民族风味的烤肉,谢洛夫少见的能忍受住羊肉的味道,不过到了最后又变成了看着别人吃,在吃肉的这方面谢洛夫确实比较水一点,不太像一般的毛子,连瓦莉娅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通常都是牛羊肉归毛妹、他吃猪肉或者蔬菜……
时间长了连瓦莉娅都有一种负罪感,觉得自己的丈夫似乎太宠溺自己,不喜欢牛羊肉只是一个借口,让自己多吃点才是原因。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谢洛夫明明是真的不喜欢吃膻味太大的东西。
“目前我们全国的肉类供应,出现了暂时的困难,但人民并不希望排着长队买肉却什么都买不到,肉类的供应是我们头等大事,当然了,还有粮食问题!”像是勃列日涅夫他们这种干部在私下谈的事情也是政局,没办法,难道像是女人一样讨论意大利品牌时装?
“谢洛夫将军,你是准备发动克格勃的力量出国采购么?也许你们克格勃出面确实可以让对方把价格压低一点!”别利亚耶夫一直对国外解决的想法很好奇。
“采购?进口?我没有准备花一分钱用在采购的问题上,我们掌控在手中的畜牧业基地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脚下的哈萨克,另外一个则是蒙古。今年的肉类供应必须让蒙古出手援助我们,为了我们苏维埃的肉类供应必须让蒙古小小的牺牲一下!”谢洛夫摆弄着在埃及时候拉赫曼送给你的大马士革钢刀,熟练的割下一小块肉放在嘴里面道,“当然我们没有准备让蒙古人受到损失,可以给他们一些坦克作为交换么,当然不能所有的肉类缺口都让蒙古解决,不然蒙古也吃不消……”
蒙古对苏联的作用只存在于缓冲区的作用,最底的价值就是防止中国军队北上切断西伯利亚铁路,为苏联调集兵力争取时间。除此之外没有让苏联舍不得的地方,那里虽然资源丰富,但那是对中国而言的,苏联的人均资源不比蒙古差,工业还强大了这么多,从蒙古运资源出来成本比苏联国内还要高一点。
蒙古这个国家,对苏联来讲就是属于什么时候苏联缺点什么东西,从那里拿一点出来。就比如现在苏联的肉类比较紧张,作为社会主义盟国,蒙古人均肉类自给有余,不应该支援一下在畜牧业比较落后的苏联么?谢洛夫的说法,让勃列日涅夫也非常认可,但还是说道,“我本人原则上同意,但克格勃的做事手段希望可以柔和一些!”
“放心吧,几位首长我不会饿死他们的,何况我没准备把所有肉类供应都寄托在蒙古身上,不然花蒙古人身上的负担确实重了一点!”谢洛夫呵呵一笑道,“幸亏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愚蠢的宗教,不然的话我的想法还真的不好办……”
毕竟几个人都是大佬,至少都比自己地位高,拿着大马士革钢刀的谢洛夫站起来不断的从羊腿上切肉,同时对着勃列日涅夫、别利亚耶夫、和谢列平说道,“愚蠢的宗教啊、【创建和谐家园】人不吃猪肉、印度人不吃牛肉、但不代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就没有这种动物的出现,只不过是不吃而已。据我所知印尼国内因为崇拜牛,所以造成了几乎全国都是牛粪的味道、去了印度有两种味道会首先钻进鼻腔、一种是咖喱味、一种是牛粪味。印度人因素是素食主义者,印度教都比较落后造成了崇拜牛,所以印度这个国家遍地都是耕牛,造成了一种愚蠢的现象,一方面整个国家的人处在饥饿当中,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重要食物的牛肉却没有消费市场……”
“我的办法不是向农业强国、比如美国、阿根廷这种国家进口粮食和肉类,相反,从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把目光集中在了第三世界的落后国家身上,其中包括了广大的【创建和谐家园】国家和那个所谓的第三世界领袖……”回到自己座位上,谢洛夫带着讥笑的表情道,“从印度收购牛、从【创建和谐家园】地区收购猪,比起从美洲进口牛肉要强得多,甚至根本不需要钱,印度人不是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么,我们国内有的是武器,二战淘汰生锈的武器都够武装一百万印度人!”
三个人互相对视了一下,纷纷点头同意了谢洛夫这个看起来非常专业的情报专家分析。
“这个命令还是我下达吧,你在阿拉木图专心和蒙古、印度方面联系。”谢列平考虑了一下道,“【创建和谐家园】地区的各部门需要莫斯科的总部统一调度,你暂时离不开这里!”
“有这么一个为了自己考虑的主席,我还能说什么呢?哈哈……”谢洛夫举杯对着三个大佬示意,然后一口干了杯中的伏特加。
没钱,身为一个特工组织的第一副主席,金钱的第一目的在于维护克格勃的茁壮发展,但用钱解决从来都不是克格勃所提倡的第一种办法,情报部门的第一个办法自然是偷、再不行就抢、抢不到再换、换不到在谈钱的问题。目前换就是谢洛夫的底线,作为苏联良心机构的第一副主席,他没有用偷的就不错了,要是换到距离苏联本土遥远的非洲,第一选项和第二选项才是他所考虑的事情。
第205章 我们的优势
谢列平没有在阿拉木图呆几天,而是很快就回到了莫斯科调集人力,【创建和谐家园】国家众多,涉及到了第一总局很多部门的调配,比如中东司、法属非洲司、英属非洲司、不在莫斯科总部很难让这些力量整合起来,谢洛夫的工作就很简单了,通过驻蒙古大使馆商量了一下蒙古支援苏联的计划,然后对稍微麻烦一点的印度方面谋划一下……
苏联这种国家从来就不怕内需不足,恰恰相反苏联的内需一旦太旺盛,就让计划经济运行的成本成几何数的增加,玩开放市场是肯定不行的,因为苏联的很多原材料开采成本都特别巨大,就算是美国产品跨越大洋彼岸而来,苏联的产品都不能保证自己能竞争的过。
所以苏联特别希望有一个国家和自己一起高唱牢不可破的联盟,作为苏联本国玩计划经济的补充,帮助苏联补齐发展重工业的短板。历史上苏联希望中国来接替这个角色,但轻工业才需要多少人口?中国怎么可能防着海量的闲散人口和苏联玩互补呢?最后苏联选择的国家是印度,这个选择从历史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败笔。印度这种看起来的强大可是把苏联骗得不轻,海量的援助不说全部打水漂,但根本没有起到应该有的效果。
谢洛夫宁可把希望寄托在印尼的身上,也绝对不对印度抱有信心,那弱鸡一样的战斗力,苏联要是和印度一起携手迎敌,美国人能把裤衩笑歪了。平心而论苏联如果对中国的援助算是良心,强行在世界范围内拉来一个工业化国家,那对印度也同样是良心,给中国的最后又都给了印度一遍,印度给苏联的回报简直让人绝望。就连在最直观的军事力量上比拼上都给不了苏联一点和美国对峙的信心。
“这点我绝对是有把握的,用军火换取几十万头牛轻而易举,印度的牛绝对可以泛滥成灾了,据我们在南亚方面的消息,印度这个印度【创建和谐家园】的国家,八个人就能看到一头牛,印度的人口是四亿三千万,不过考虑到比较落后的效率,印度人至少应该在加上两千万……”谢洛夫对着留在这里的勃列日涅夫说道。
蒙古方面的沟通很容易,对于苏联的要求蒙古的那些领导向来都是有求必应,宁可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支援苏联,被打发到蒙古国做大使的莫洛托夫对付一群牧民还是很得心应手,很快就让蒙古方面同意了支援苏联建设的计划。
“从【创建和谐家园】国家解决一部分、印度解决一部分,在从蒙古解决一部分,今年的肉类供应应该就没有问题了,很好!”勃列日涅夫很是满意,像是谢洛夫这种敏锐的发现缝隙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干部,就他看来在苏联并不多见。可能是因为克格勃干部总是和外国人接触,所以才有这种宽阔的眼力和思维。
勃列日涅夫不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不代表他不会这么做,只不管通常的时候更愿意换一种方式来工作,该动手的时候勃列日涅夫从来都不会手软,哪怕是面对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