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十分,绝对十分!仅仅凭借着少爷今天这一场戏,’太平洋战争’就值得十分!”
“去他/妈/的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我就是为了尤金才看这套剧的!”
“不敢相信,简直不敢相信!今天这集真的太精彩了,整套剧集的分数再上一个台阶!’太平洋战争’终于可以跻身经典了,原因只有一个:尤金-斯莱奇。”
剧集还剩下最后一集就要播放结束了,此时人们猛然发现,即使不愿意承认,即使匪夷所思,即使难以相信,但事实就是,“尤金-斯莱奇”,这个名字正在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几乎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将“太平洋战争”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并且推上巅峰!
054 神秘身份
“太平洋战争”第九集播出之后,真正引发了轰动效应。
这一集是关于著名的硫磺岛战役,不过电影“硫磺岛来信”和“父辈的旗帜”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去反应了这场战争,“太平洋战争”避开了战役本身,而是以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检查战争废墟时,尤金意外发现了路边一栋房屋里惨死的一家人,只剩下一名婴儿在嚎啕大哭,最后在离开之前,尤金还发现了一名苟延残喘的女人,经历了战争洗礼的尤金从警惕到冷血再到靠近,最后拥抱着这个女人,等待着她吞咽了最后一口气。
面对婴儿时的麻木和漠然,以及面对弥留生命时的温柔和动容,这一微妙的对比彻底引爆了所有人的讨论热潮,不仅仅是观众们在网络上的留言,还有专业影评人们、大众影评人们发表看法的热情。
正如凯尔-史密斯在“华尔街日报”所说,蓝礼在这场戏里展现出的细腻和汹涌、深度和厚度,不仅仅让人惊艳,更是完成了整部剧的升华,一直到此刻,“太平洋战争”整套剧集的意图才完整地显露出来,为每一位观众带来了反思的风暴。
“好莱坞时报”表示,“经历了开局的争议之后,’太平洋战争’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思想深度,人性的拷问、战争的伤痛、思想的返潮,再次成就了难得经典!”
“名利场”则表示,“低开高走,’太平洋战争’经历了一场惊险【创建和谐家园】的过山车旅程,但正如整个过程的【创建和谐家园】,接近尾声时的高/潮对观众进行了狂轰乱炸,毫无遮掩地将战争的伤痛呈现在每一位观众面前。蓝礼-霍尔的表演,直指灵魂!”
“【创建和谐家园】”如此评论到,“这是一部让人重新审视自我、重新审视老兵的作品,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可怕,却没有看到士兵们的伤痕累累。当蓝礼-霍尔饰演的尤金-斯莱奇,温柔地拥抱起那个弥留的女人时,生命与死亡的交融对立,让观众第一次感受到:活着,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
……
权威媒体的评论与雅虎社区的网友们第一次走在了同样的轨道上,虽然大部分媒体依旧拒绝像“华尔街日报”那样,将所有功劳都放在蓝礼身上,始终坚持认定,剧集的成功还是整体的力量,尤其是思想重量的升华;但他们依旧异口同声地承认,蓝礼的表演成为了剧集后半段不容忽略的亮点,这名二十岁的新人犹如彗星一般闪亮登场。
imdb的评分飙升到八点五分,媒体综评则匪夷所思地提升到了八十七分——稍稍领先“兄弟连”,在距离“太平洋战争”还剩下最后一集的时候,hbo总算是长长吐出了一口气,不仅因为专业影评人和网友们达成了一致,为剧集送上了赞誉;还因为订阅用户的满意度重新回到了正常水平,甚至超出了期待——
根据hbo官方的回访内容显示,订阅用户对“太平洋战争”的满意程度成功超过了“兄弟连”。即使撇开开局的不利局面,这也是人们所没有预料到了结果。
正如此前雅虎社区讨论帖里所说的一样,“太平洋战争”是一套迷你剧,不是一部电影,不能单纯地以一集内容来判断成败,而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同样,“太平洋战争”将焦点聚集在了三个独立个体身上,只要观众可以与三个角色建立起联系,那么这套剧集对观众的影响力很有可能超过“兄弟连”。
当“太平洋战争”全部播放完毕时,网友们的热情终于完完全全释放了出来。
在故事的最后,尤金孤独寂寞地坐在家门口的梧桐树下,茫然若失地看着远方那渐渐染红的天际,虽然他存活了下来,但却只剩下一缕残破的游魂,斯莱奇夫妇那个曾经热忱、朝气、敏感、坚定、充满希望的儿子,永远地留在了那一片血迹斑斑的战场之上。
汹涌的反思狂潮彻底引爆了雅虎社区,讨论帖的回复数量再创新高,网友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对“太平洋战争”、对战争本身、对尤金-斯莱奇的看法,然后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这场反思的讨论热浪,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兄弟连”。
如果说,“兄弟连”带给人们的是热血沸腾;那么,“太平洋战争”带给人们的就是错杂思绪。
“太平洋战争”的imdb评分人数一鼓作气地突破了十万人,分数也稳稳当当地停留在了八点六分,成功跻身经典剧集两百五十名榜单的前七十名。
如果说,和九点五高分的神剧“兄弟连”比较,这一成绩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地方,但对于开局不利的“太平洋战争”来说,如此收尾已经可喜可贺了。更何况,接下来还是要看dvd发行之后,更多观众观看了作品,分数将会走向何方。“兄弟连”用九年的时间铸就了自己imdb剧集第一的宝座,而留给“太平洋战争”前行的道路还有十分漫长。
2001年,“兄弟连”掀起了一股战争作品的狂潮,人们纷纷热议着这部精彩绝伦的作品,后来dvd推出时,更是刷新了剧集影碟的销售记录——这一记录保持了足足九年,至今没有人能够打破,由此可见这套剧集的深厚影响力了。
不过,“兄弟连”真正成就的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两位黄金搭档的威名,因为这是整套作品的成功,而不是某个单独个体的成功。时过境迁之后,人们就会发现,在这套剧集里云集了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演员,其中包括了戴米恩-刘易斯、柯克-埃斯沃多、迈克尔-法斯宾德(michael-der)、汤姆-哈迪(tom-hardy)、西蒙-佩吉(-)、詹姆斯-麦卡沃伊(james-mcavoy)等等。
多年之后重温“兄弟连”时就会发现,这完全就是一个新星工厂,每一个熟面孔都会带来惊喜。但事实上,在2001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演员都没有能够从“兄弟连”这套神剧之中获益——没有一炮走红,没有邀约成堆,没有事业腾飞,全部都没有。
2010年,“太平洋战争”再次唤醒了人们对战争题材的热情,雅虎社区的讨论热度从第一集开始就居高不下,先抑后扬的发展曲线挑战了无数观众的神经,最后依旧成功地铸就了自己“佳作”的赞誉。虽然关于这套作品是否能够称为经典,依旧存在着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汤姆和史蒂文的联手还是再次奉献了精彩的表现。
不过,“太平洋战争”这一次却成就了一位演员的脱颖而出,“尤金-大锤-斯莱奇”,这名支撑起了三分之二剧集的角色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神,尤其是第九集那令人动容的一幕更是让守候直播的观众们潸然泪下,在剧集放映结束之后,集中在尤金身上的讨论甚至超出了剧集本身。
一时间,人们开始纷纷询问着:尤金-斯莱奇到底是谁扮演的?那名奉献了沉稳大气演出的演员到底是谁?
是的,他叫做蓝礼-霍尔,他是一名新人演员,他是“太平洋战争”的核心灵魂……这些信息在首映式之上,通过汤姆-汉克斯的介绍已经广为人知了,随便搜索一下,就可以在各大新闻之上看到,当初关于这名新人演员的争议还不少,许多人都纷纷表示了担忧,不确定将核心角色交给一个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新人是否是正确的决定。
现在看来,史蒂文和汤姆孤注一掷的豪赌,成就了“太平洋战争”的辉煌。那一冒险的决定,也就成为了慧眼识珠的睿智选择。
不过,其他信息呢?
搜索了整个网络之上,但关于蓝礼的信息却少得可怜,仿佛这名演员真正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没有个人经历,没有资料简历,甚至就连他的生日都没有人知道——等等,有人知道蓝礼今年到底是几岁吗?
这样的混乱充满了一种迷离的神秘感。要知道,在脸书、推特和油管等社交网络全面普及的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源,不要说个人资料了,就连小学到底有什么糗事都可以挖掘出来。只要蓝礼的小学同学或者是生活朋友,看到网络的热潮之后,主动站出来说出一些信息,这就足够了,冰山一角就可以成为突破口,然后揭开整个蓝图。
但,没有,什么都没有。即使“太平洋战争”播放的两个半月时间里,网络议论沸沸扬扬、喧闹不已,依旧没有人主动站出来透露蓝礼的信息。
怪异,这着实太过怪异了,难道蓝礼此前是生活在一个落后的农村里?那里民风淳朴,所有人都不喜欢八卦、不热衷上网,消息闭塞落后,所以根本没有发觉这股热潮?这是目前唯一一个最合理的解释了。
网络上的讨论丝毫没有遭遇到挫折,反而越演越烈,种种迹象都在显示着,“太平洋战争”的最大赢家就是蓝礼了。蓝礼成就了这套作品的成功,这套作品也成就了蓝礼的崛起。
不过,这样的热度到底能够持续多久呢?网友们总是健忘的,热潮来得快,去得更快。这样的热度又到底能够为蓝礼带来什么呢?网络的讨论热情,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电影产业影响着实有限,更何况,“太平洋战争”仅仅只是一部迷你剧,没有票房压力、没有口碑重担、没有颁奖季牵扯的迷你剧。
对于好莱坞来说,这一切有意义吗?
055 波澜不惊
“啤酒六百箱,威士忌七十箱,白兰地四十箱,龙舌兰四十箱。数量没错吧?”
眼前的货车大叔拿着货单确认了一遍,蓝礼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刚才在仓库里清单完之后记录下的数字,一一浏览确认之后,点点头,“没错!”然后接过了货单,在上方接收人一栏里签署了自己的名字,“红酒呢?斯坦利预约的红酒什么时候可以到?”
“下周一。”货车大叔熟练地回答到,“你们这个周末还支撑得住吧?”
“这个周末没问题。”蓝礼签完字之后,把货单递给了大叔,大叔撕下其中一联,递给了蓝礼,“不过周一最好准时抵达,我们到周四估计就要没库存了。”说是到周四,但周末的情况难以捉摸,说不定到周一就没有了。
“了解,我们一定会准时的。”大叔收拾好东西,笑呵呵地说道,不过脚步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蓝礼原本都已经准备转身了,看到大叔那探究的眼神,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微笑地表示了感谢,“辛苦了,希望今天一切都顺利。”
看到蓝礼准备离开,大叔终究没有忍住,出声喊道,“你就是那个家伙吧?蓝礼?”抬起头,蓝礼就可以看到大叔脸上压抑不住的亢奋,“你的表演真是不错,即使我这样一个粗人都看得出来,真心好!”
“呵。”蓝礼轻笑了起来,“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好肯定。”没有谦虚,也没有骄傲,蓝礼坦然地接受了赞扬。
“没有想到你居然在这里工作,我还以为,像你们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到处巡演之类的吗?生活在镁光灯底下?”大叔爽朗地笑了起来,没有恶意,仅仅只是好奇,“我倒是更加期待着看到你的下一次表演,让你在这里工作,着实是大材小用了。”一边说着,大叔一边回身重新坐上了驾驶座。
蓝礼眉头微微一簇,总觉得有些奇怪,却又说不上来,突然脑袋里灵光一闪,张口就半开玩笑地说道,“没有想到,你居然也订阅hbo。”订阅hbo的用户大部分都是白领家庭,货车司机这样的蓝领对hbo可没有太多兴趣。
“hbo?”紧随其后的是一阵仰头大笑,“我才不订阅那样昂贵又无趣的东西。”大叔仿佛听到今天最好的笑话一般,拍了拍方向盘,然后朝着蓝礼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辛苦了!那我就先走了,还有三家的货要送!”说完,货车就启动了起来,在轰鸣的引擎声之中,渐渐离开了先驱村庄后门的巷子。
蓝礼站在原地,仔细想了想,如果货车大叔没有订阅hbo的话,那为什么会认识他?随后,蓝礼就甩了甩头,把杂乱的思绪都甩了出去。虽然对方家里没有订阅hbo,不代表他不能在其他地方收看到“太平洋战争”;又或者是在油管上看到了剧集的精华剪辑,这也是有可能的,现在是网络时代,所有信息的传播都变得快速而广泛起来,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吗?
刚才那种异样的感受,肯定是他自己胡思乱想的,抬起右手,用力揉了揉头发,重新把微卷的短发打乱秩序,仿佛这样的话,就可以减轻一些脑海里的思绪重量一般。
“太平洋战争”开播之后,其实蓝礼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变化,虽然网络和媒体的讨论好不热闹,灼热的视线纷纷集中到了这套剧集身上,蓝礼也成为了舆论的漩涡中心;但事实上,蓝礼根本感受不到那种汹涌的热潮,仿佛那些电视上的狂热、网络上的汹涌、报纸上的沸腾,都和蓝礼无关,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另外一个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国度般,一个聚光灯笼罩着的国度,而蓝礼依旧生活在聚光灯之外。
他依旧每天坚持到先驱村庄工作,依旧寻找着外百老汇的表演机会,依旧坚持不懈地到美国演员工会去寻找工作机会,收获却十分有限,仅仅只有两次试镜机会,一次嫌弃他太过年轻,一次嫌弃他的表演太过舞台剧,双双失败了。
严格来说,蓝礼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没有什么差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刚才这一幕,偶尔在街头,可以遇到一些人认出他来,然后一脸欣喜地讨论两句剧情,这就是全部了。
这是蓝礼第一次切身地感受到娱乐行业的细微差别,尤其是电影和电视的区别。一部成功的电影和一套成功的电视剧,带来的瞩目程度有着巨大的落差,当然,这仅仅只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是“老友记”的鼎盛时期,剧中任何一名演员在街上行走都可以引起轰动。
“太平洋战争”作为一部迷你剧,而且还是在hbo这样需要付费的有线电视频道播出的迷你剧,影响力就更加有限了。
所以,网络上的热议狂潮、新闻媒体的万众瞩目、剧集播放的跌宕起伏,蓝礼完全没有任何的体会,他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和其他的普通观众一样,看着电视机小屏幕里上演的纷纷扰扰。这着实是一种十分奇妙的感受。
难怪人们总说,想要进入好莱坞不难,只要有一身好皮囊就足够了;但想要在好莱坞占据一席之地,却无比困难;至于想要登上好莱坞的金字塔塔尖,那就难于登天了。现在,蓝礼逐渐开始有些实感了。
推开后门,蓝礼一路回到酒吧的前面,四周寻找着斯坦利-查尔森的身影,可是还没有找到斯坦利,就看到一群人围在桌子旁边,哄哄闹闹地议论着,“第几了?第几了?”、“前五十,肯定进前五十了”……然后人群之中响起了一个沉闷的声音,在外面根本听不清楚,紧接着所有人都高高举起双手欢呼起来,“哇!”
蓝礼不由调转步伐,朝着人群走了过去,探出脑袋,试图加入其中,“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没有想到,听到蓝礼的声音,所有人都好像见鬼一样,一脸惊恐,然后大家都开始推搡着他往外走,“没事,没事”、“只是在看……额……”、“橄榄球!”、“对,橄榄球”……那嬉闹的声音越发显得心虚,欲盖弥彰的姿态着实是再明显不过了。
蓝礼也没有抵抗,被推出去了一段之后,等着大家卸力,然后转过身,平静的视线落在了小伙伴们的身上,嘴角那一抹似笑非笑的探究笑容让大家都纷纷避开了视线,根本不敢和蓝礼直视。看到詹妮丝-布莱克还想要辩解什么,蓝礼轻轻摇了摇头,微笑地说道,“你们真是世界上最不会隐藏秘密的一群人了。说吧,到底怎么回事?与其让我在这里猜测,不如你们主动告诉我。”
那轻描淡写的语气却有着一股不容拒绝的威严,大家你推我、我推你,互相使眼色,却没有人开口,蓝礼抬起下巴,往后面眺望了一眼,“尼尔-图森,现在是你坦白的最后时机,错过的话,就没有下一次咯。”
那戏谑的话语甚至可以感觉到蓝礼嘴角那温和的笑容,可是尼尔准备偷溜的脚步却是停留在了原地,不由一阵头皮发麻,“嘿嘿。”尼尔干笑了两声,还准备遮掩一下,但紧接着,所有人都齐刷刷看向了尼尔,詹妮丝直接扬声说道,“是尼尔的主意,全部都是尼尔的主意。”
“对!”其他人也呼啦啦地抬起手指,纷纷指向站在人群后面的尼尔,明显是打算把黑锅让尼尔一个人背,场面着实壮观。
这下尼尔就跳脚了,“伙计们,你们不能这样抛弃我!”尼尔抱着怀里的电脑,“这明明是大家都通过的提案,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斯坦利,斯坦利呢?”左看看,右看看,尼尔都没有找到斯坦利的身影,不由开始咬牙切齿,“蓝礼,相信我,这是大家的主意,我只是执行者而已,真的。”
这下反而是蓝礼一头雾水了,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不过,蓝礼却没有显露出来,而是端着架子,继续保持自己的威严,不动声色,等待着尼尔坦白从宽。
果然,尼尔打开了手里的电脑,摆放到了蓝礼身边的桌面上,“蓝礼,准备好接受惊喜礼物了吗?”礼物?这又是什么说法?现在距离他生日还有半年时间呢!“请看。”尼尔郑重其事地说道,然后就把电脑屏幕转向了蓝礼,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蓝礼坐下来,仔细看了看,屏幕上赫然是s的页面,上面显示的是即时单曲下载排行榜,“我现在要看的是什么?”蓝礼随意扫描了一眼,没有明白,尼尔伸出手指向了屏幕,然后蓝礼就看到了那一行字:“48,克里奥帕特拉,蓝礼-霍尔。”
蓝礼惊讶地微微张开了嘴巴,他忘记了,他真的完全忘记了,根本忘记了曾经为斯坦利录制了“克里奥帕特拉”数字音源作为礼物的事,那已经是……三个月前的事了。
蓝礼想当然地认为,这首民谣单曲不会激起任何浪花,转眼之间就会被淹没在无数单曲的浪潮之中,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以至于刚才看到s榜单时,根本就没有记起来自己曾经录制过一首单曲,但万万没有想到,现在却亲眼看见自己的单曲居然在下载排行榜上跻身了前五十名。这,这着实是做梦都预料不到的事。
“前五十!蓝礼,看到了吗?’克里奥帕特拉’跻身了s的即时下载榜单前五十名!”尼尔亢奋地说道,声音甚至无法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下一步,说不定就可以跻身公告牌单曲榜了!”
056 附加效应
当看到iTunes即时下载排行榜之上,“克里奥帕特拉”高居四十八名时,蓝礼确实是吃了一惊,冷僻的民谣加上无名的独立歌手,这样的单曲根本没有任何销售噱头,在成千上万的数字单曲之中,被听众发现的可能无限接近于零。
虽然说,iTunes有根据用户的播放清单、个人偏好推荐单曲的功能,但事实上,推荐的单曲也是有讲究的,即使推荐独立歌手,他们也倾向于推荐与自己签署合约的歌手,这才是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推荐一个无根无萍的无名小卒?苹果公司可不是做慈善事业的。
换而言之,“克里奥帕特拉”想要跻身下载排行榜的榜单,这就是痴人说梦。
但是现在,奇迹就真实地出现在蓝礼眼前,他不由微微张开了嘴巴,一时间居然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此刻的心情,但是听到尼尔那亢奋的话语之后,蓝礼就直接笑出了声,“公告牌?我可不这样认为。”
作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最具人气性的音乐排行榜,公告牌也许不能代表所有听众的喜好,也许不够专业,但作为一个反应音乐市场商业性和流行性的榜单,却是独步天下,即使是日本的公信榜和英国的流行榜都无法相提并论。
公告牌的榜单可以细分化到每一个音乐类型,不过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综合总榜,专辑两百名排行榜和单曲一百名排行榜,任何一名歌手可以登顶这两个榜单的冠军,哪怕只是一周,这也是流行人气的最直观反映。
公告牌的榜单排行不仅仅只是计算销量而已,这份榜单与时俱进地不断调整自己的排名系统,每一期榜单都会参考电台点播、数字音源下载、实体销量、还有包括油管、VEVO、Spotify在内的流媒体在线点播量,按照官方规定的公式比例进行计算,最终按照点数进行排名。
换而言之,iTunes即时下载排行榜仅仅只是公告牌每周排名计算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没有电台、流媒体的数据,就算暂时位列iTunes下载榜单的冠军,也难以在公告牌排行榜上占据上位排名。
所以媒体经常会提及,“这首单曲暂时没有派电台,所以点数不高”,又或者是“没有拍摄音乐录影带,流媒体数据十分低,排名冲不上去”,诸如此类云云。
“克里奥帕特拉”这首单曲,没有派台宣传,没有音乐录影带,同时也没有实体单曲,仅仅凭借着iTunes即时下载量这一项数据,想要跻身公告牌单曲排行榜前一百名的行列,这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
更何况,“克里奥帕特拉”现在的下载数据也没有达到惊世骇俗的程度,仅仅只是位列第四十八名,可能下载量不过一千两千左右。当然,对于一首没有任何宣传的单曲来说,这一成绩确实是匪夷所思,这也是蓝礼惊讶的原因。不过,公告牌的话,那还是算了。
“为什么不可能?”尼尔反而是亢奋了起来,“告诉你,格林威治村这附近的酒吧,大家都超级喜欢这首歌,下载量可绝对不是说着玩的;上个月,斯坦利还到曼哈顿的电台去推荐了这首歌,我们上周就听到了两次。”
美国作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电台并没有因为电视、络的发达而衰落,始终保持着欣欣向荣的景象。每一个州、每一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电台,数不胜数,仅仅是曼哈顿岛上,电台就多达数百家。
大部分商业电台都与五大唱片公司签署了协议,每一天的音乐播放列表都有一个范围的规定,电台主持人们播放的音乐有百分之九十都来自该列表。不过,先驱村庄作为格林威治村远近闻名的音乐酒吧,就连纽约市市政厅的官方旅游手册上都给予了推荐,斯坦利在当地电台还是有一些人脉的。
蓝礼不由再次露出了讶异的神情,虽然当初录制”克里奥帕特拉“这首单曲送给斯坦利作为礼物,就是因为斯坦利的执着和热情,但他真的没有想到,斯坦利居然上心了,还专门为了这首单曲四处奔波活动。
看到了蓝礼的表情,尼尔顿时得意起来,那种心满意足将胸腔填充地满满当当,“这还不是结束了。”再次扔出一个炸弹之后,蓝礼倒是淡定了,这让尼尔着急了起来,将电脑掰了过来,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油管的页面,随意点击了两下,“你看,你看,这是另外一个成果!”
观看了那个视频一小会,蓝礼的眉宇微微皱了起来,“这是什么?”
尼尔心脏微微一沉,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得意忘形,居然主动暴露了,从蓝礼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嘿嘿,只是一点业余爱好。上次你在酒吧的表演,我录制了下来,我觉得如此出色的表演,不能只有我们自己观看,肯定要分享给大家。”
油管上正在播放的,赫然就是蓝礼演唱“克里奥帕特拉”的那个视频。他完全不知道尼尔居然录影了,更没有想到尼尔还放到了油管上,看上传时间,明显是去年夏天的事了,作为当事人,他居然一直到现在才知道,这着实是有种莫名的荒谬感。
尼尔仔细打量了一下蓝礼,不确定蓝礼此时到底是什么情绪,连忙先发制人,“你看,大家都很喜欢,真的!这个视频上周四还上了油管的官方推荐,现在点击率已经超过两百万了,点赞数也达到了”在蓝礼的注视下,尼尔的声音逐渐小了下去,几乎细不可闻。
“我的眼睛还是好使的。”蓝礼沉声说道,视频的点赞数已经超过了五万,这着实太过惊人了。
虽然说现在油管红人着实不少,随便拿一个人出来,估计数据都要完爆蓝礼;可问题就在于,蓝礼没有经过任何宣传,也没有频繁更新视频,一个上传了将近九个月的视频,在默默无闻的情况下,居然一步一步累积到了现在的程度,这确实是有些骇人听闻。
仔细想一想,原因并不难发现“太平洋战争”。这部作品在络上引发的热议,为蓝礼带来了强大的曝光率,搜索指数上升的同时,油管视频的点击率也在节节攀升,这样一来,iTunes的下载量上升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这是蓝礼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自己的人气上升,他不再是一个无名小卒,“蓝礼霍尔”这个名字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新闻上大幅的报道总算是有了些许的实感。只是,他没有想到,居然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感受到,二十一世纪的互联时代,果然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