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你说,刚才这首歌到底是谁唱的?”威廉好奇地询问到,刚才这首歌,拥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让人忍不住就想要沉醉其中,细细地品味着每一个乐符、每一个词汇。
格拉汉姆耸了耸肩,“这里不是有名字吗?搜索看看就知道了。”看到威廉打开谷歌就准备搜索,格拉汉姆阻止了他,“‘克里奥帕特拉’是埃及艳/后的名字,你直接搜索肯定搜不到,去亚马逊或者s上搜搜看吧。”
看着威廉开始忙碌,格拉汉姆却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难怪刚才这个视频没有什么点击率,居然是民谣。”
在2010年的现在,就连乡村的市场都在进一步收缩,更不要说爵士、灵魂、兰草、民谣这些类型了。现在看公告牌的单曲排行榜,乡村依旧是一大霸主,一百名的榜单里可以看到十五首乃至二十首都是乡村,但可能最高排位不过是二十多名,夺冠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民谣根本没有市场。蓝礼把这个视频放到油管上,转眼就被视频流淹没了,怎么可能有人发现。
“找到了!”威廉发出了惊喜的声音,“居然是蓝礼自己原创的!”威廉指着s上的单曲,资料里写得十分清楚,“作词,蓝礼-霍尔;作曲,蓝礼-霍尔;编曲,空缺”。这显然就是独立音乐人自己录制的单曲,甚至没有经过录音师的编曲。
没有任何犹豫,威廉就直接支付了九十九美分,购买下载,着实太过兴奋以至于忍不住开始摩擦着手掌,但这样还是无法抒发内心的激动,“我要分享出去,分享给帖子里的其他人知道。”
快速回到雅虎社区的那个帖子里,刚才的楼层数还在八百多,转眼之间居然就已经突破了两千,上涨速度着实吓人,这也可以看出“太平洋战争”在今晚首播之后引发的讨论热度了。
威廉先是单独开了一个帖子,“‘太平洋战争’里的少爷:蓝礼-霍尔”,然后在帖子里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发现,并且附上了油管的视频链接,把帖子发出去之后,紧接着又回到了刚才那个帖子里,【创建和谐家园】黏贴地回复了一遍,这才算是心满意足。
出乎意料的,帖子才刚刚发布出去,居然就有人加入讨论了。
“我刚才还正在搜索这个富家少爷的资料呢,没有想到这里居然就有了!”
“这就是那个因为心脏杂音而没有办法参军的少爷吧?他的眼睛真好看,一个眼神一个笑容都是戏,太难得了!”
“天哪,天哪!终于找到组织了!”
“他居然还会唱歌?什么鬼?那他到底是歌手还是演员?”
“这个新人的资料网络上一点都没有,他从哪里冒出来的?”
“他有什么后台吗?昨天首映式上,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两位大佬都称赞他了?难道他是哪位演艺人士的家人?”
“谁?你们说的是谁?哪个富家少爷?为什么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难道你们说的是约翰-巴斯隆?”
……
讨论迅速就开始蔓延了开来,属于“太平洋战争”的夜晚,这才刚刚开始发酵。
“太平洋战争”的首集播放结束之后,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接下来七十二小时最火热的讨论话题,雅虎社区的热门贴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了超过十万条回复,雅虎方面不得不封锁楼层,避免打开帖子的速度受到影响,然后开启了第二个讨论帖。
即使是关于蓝礼的那个讨论帖,在三天之内也受到了超过一万条讨论,热度着实居高不下。
不过,观众对“太平洋战争”的启航却更多报以保留的态度,对于节奏缓慢、线索零碎、主题模糊的指责声不绝于耳,尤其是考虑到“兄弟连”的威名在外,人们的苛刻在首集播出之后达到了一个巅峰。
imdb方面的即时评分是最好写照,将近六千人的评分,让“太平洋战争”的分数暂时落脚于七点七分,不要说和“兄弟连”的九点五分比较了,就连八分都没有上,绝对算得上滑铁卢,从这也可以看出观众们的超高期待没有得到满足。
当然,这只是针对第一集的感悟,尤其是首播,不少人冲动之下的发泄评价往往会低于预期,随着剧集的播放,这一分数势必还会有所变化。
与观众口碑相对应的,却是专业影评人们的赞誉,三十二家媒体的综合评价居然高达八十六分,不仅持平了“兄弟连”当年八十六分的成绩,而且在细分化评分方面还微微领先——二十七家媒体给出了好评,五家媒体给出了好坏参半的中评,在差评方面则是零,比当初“兄弟连”的中评少了两家。
“时代”周刊给出了满分一百分,“这是一部足够残忍也足够细腻的作品,剧集在人物塑造方面展现出了难以置信的深度,区别于’兄弟连’对群体命运、对战争残酷的感悟,’太平洋战争’将会让观众深深地陷入每一个士兵的命运之中:从战场回来之后,他们应该怎么办?前提是,他们能够回来。”
“纽约时代”的评价则是九十分,“这不是一集完美的作品,但它却野心勃勃、紧绷错杂、细腻深刻地展现出了战争的蓝图: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关于生与死,还是关于每个灵魂的煎熬。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的再次联手,显露出了他们对战争不同层面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娱乐周刊”将视线集中在了演员身上。
“显然,这是一部关于士兵的作品,三位主角的挑选都经过深思熟虑。第一集里展现出罗伯特-莱齐的心理震撼,让人们不由好奇,接下来他又将走向何方?而约翰-巴斯隆、尤金-斯莱奇又将经历什么?三位演员的初登场之中,毫无表演经验的蓝礼-霍尔带来了令人惊艳的演出,让人对后续报以更高期待。”
与之相对应的,“娱乐周刊”给出了八十六分的评价。
可以看得出来,观众和媒体的意见有着微妙的不同,这也为“太平洋战争”吸引了更多注意力,人们不由开始好奇,这部作品的后续走势到底将会如何?观众和媒体的观点是否会发生变化?三位主角演员是否会带来惊喜?
在这之中,“蓝礼-霍尔”的名字得益于首映式当晚汤姆和史蒂文的强调,成功脱颖而出、崭露头角,虽然由于首集之中他的戏份十分有限,刚开始的影响力并不明显;但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名字被提及的频率却越来越高,事情正在偏离原本的轨道,即使是力主采用蓝礼的汤姆也没有预料到。
冲击,已经到来!
052 节节攀升
作为今年春天最备受瞩目的剧集,“太平洋战争”甫一登场就立刻成为了话题热议焦点,尤其是影评人的赞赏和观众的分歧,这也为迷你剧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两亿两千三千万的投资,难道hbo这一次要打水漂?”
这篇来自“美国周刊”的专稿,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确确实实折射出了剧集首播之后的主要言论。在“兄弟连”的疯狂赞誉之下,“太平洋战争”背负着巨大压力,显得步履维艰,剧集的后续口碑如何、dvd发行的销量如何、艾美奖的前景如何,所有一切光明前景似乎都蒙上了一层迷雾。更糟糕的是,现在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不管如何,这场已经开场的秀,还是必须演下去。
每一周,“太平洋战争”的播放都成为瞩目焦点,虽然收视率有所回落,坚持守候首播的观众数量明显减少,更多人选择了录播,又或者是等待dvd;可是雅虎社区、imdb等的讨论热潮却不降反升,沸沸扬扬的讨论伴随着剧集的播放持续升温,争议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前三集的播放,批判指数一浪高过一浪,对”太平洋战争“的失望、愤怒、嫌弃、指责变得越来越多。
聚焦在罗伯特-莱齐、约翰-巴斯隆身上的故事线渐渐展开,剧情和思想揭开了全貌,但却没有能够打动观众。观众们开始逐渐失去了耐心,核心思想的薄弱、主线剧情的分散、战争场面的重复,整部剧集似乎缺少了一股凝聚力,丢失了”兄弟连“的那种精气神,这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弹——在开播之前的期待值有多高,此时的愤怒就有多汹涌。
网络上针对汤姆-汉克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争议正在逐渐失控,甚至有人讽刺道,“花费了两倍的成本,却拍摄出了一部质量不到前作一半的剧集,hbo这次真的亏大了。”
这一走势集中体现了在imdb的评分之上,原本七点七的分数就让人大失所望,但现在居然还持续走低,当第三集播放完毕之后,分数一度跌落到了七点三分的低谷,“差评”已经不足以形容观众们的心情了,“糟糕透顶”才是真实的写照,就好像一场醒不来的噩梦。
人们似乎对“太平洋战争”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很大一部分观众直接放弃了观看,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着实难以发泄;还有一部分观众则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姿态继续观看,愤愤不平地想要看看这部作品到底还能够糟糕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就连及格线都达不到了?
这对hbo来说是一个噩耗。
虽然hbo从来就不在乎收视率、收视人数,但现在订阅用户的满意度却在直线下滑,这绝对堪称是致命打击。他们可以不管收视,他们甚至可以不管艾美奖,但是订阅用户的抱怨和申述,他们却不能不重视。
现在情况就无比严峻了,难道“美国周刊”的那篇专稿真要成真了?如果是这样,hbo真的会内伤。
“太平洋战争”第四集播放时,收视人数已经跌破了两百万,仅仅只有一百八十三万而已,收视率更是直接跌破了二,交出了一点六的答卷。
当然,客观来说,这一成绩依旧秒杀无线电视台的其他所有剧集,即使在有线电视台的对决之中,“太平洋战争”可以顺利跻身当晚排名前三,这一成绩远远不能用“差劲”来形容。可是,和首播时的万人空巷比较,和“兄弟连”的好评如潮比较,这一落差就着实让人难以接受了。
情况似乎已经严峻到刻不容缓了,但出人意料的是,第四集的反馈居然开始回暖了!
第四集内容的核心主线依旧集中在罗伯特-莱齐身上,他在此前战争之中所承受的心理创伤终于爆发出来了,他不得不被送往了医院进行心理观察。
这一集播出之后,影评人的如潮赞誉再次如期而至,他们对“太平洋战争”的推崇从第一集开始就没有改变过,甚至超过了“兄弟连”;但意外的是,观众们的评价也开始缓缓回升,网络上的一片骂声似乎出现了减弱的迹象,不少人都惊呼,“开播之后,剧集质量总算开始回来了!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太平洋战争’,希望之后的集数能够再接再厉!”
虽然“太平洋战争”目前的格局依旧十分险峻,但总算是给hbo一点喘息的空间了。不少专业都推测着,也许是因为罗伯特-莱齐身上埋下的暗线终于揭开了,观众终于明白了剧集的目的,好评这才开始冒头。
随后的第五集和第六集,收视率和收视人数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回升势头,可是好评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如果说,第四集播放结束之后,好评仅仅只是星星之火而已,零零散散得不成气候,但这一次,雅虎社区、imdb等讨论聚集地,却可以明显感受到观众反馈的回暖。
尤其是第六集收到了无数赞誉,这是第一次剧集以尤金-斯莱奇作为主角支撑起整集的内容,尤金走上战场之后,终于经历了一场在生死线上狂舞的战斗,并且在当天晚上近距离地亲眼目睹了一名战友的死亡——那名士兵因为噩梦而大叫出声,周围的同僚们竭尽全力也无法阻止他,为了避免将整个连的位置暴露,他们亲手杀死了这名士兵。
尤金的世界,遭受到了翻天覆地的震撼;现实里的网络世界,也爆发出了第一次的好评狂潮。
“精彩!真正精彩绝伦的一集!在炮火的洗礼之中,斯莱奇的震撼教育是如此残酷而强烈,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纯洁而善良的灵魂被鲜血与杀戮缓缓撕裂,但我们却什么也做不了,看不见的伤口和痛楚却在斯莱奇那双眼睛里清晰地呈现整个世界的分崩离析!这才是我们说的’太平洋战争’,这才是我们期待的’太平洋战争’!”
“夜色之中,尤金就那样安静而木然地坐在原地,死死地盯着那具没有任何生命的战友尸体,同时长眠的,还有他天真而纯粹的灵魂。上帝,这一集的精彩程度足以和’兄弟连’最经典的’阿登战役’相媲美!同样叫做尤金,同样有着一双小鹿的眼睛,同样真诚而善良,同样在生命的逝去面前束手无策,蓝礼-霍尔却赋予了比当年施恩-泰勒(-taylor)更加细腻、更加深沉、更加丰富的情感,狠狠地撞击在胸口,让人喘不过气来!”
“经典!真正的经典!’太平洋战争’在废柴了那么久之后,终于真正为自己赢得了跻身经典的入场券!以一集的内容来展现一个灵魂的折磨和堕落,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尤金被一点点摧毁,那种震撼远远比单纯的死亡更加有冲击力,蓝礼的表演照亮了整个屏幕,残忍而血腥地呈现出了整个过程,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同时又胸腔微微发闷。”
……
雅虎社区的讨论帖之中,已经被网友们彻底挤爆了,第二个讨论帖从八千楼层突破了一万,一夜之间就来到了一万三千楼层,火热程度再次创造了新高。这一次,不等雅虎官方锁楼,网友们自发地就开启了第三个讨论帖,开头的楼层就如此写道,“致敬尤金-斯莱奇,致敬蓝礼-霍尔,赋予了’太平洋战争’真实而生动的灵魂!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一部比’兄弟连’更加出色的剧集,但我可以确定,这是一部不会输给’兄弟连’的剧集。”
楼层底下的跟帖纷纷表示了赞同,转眼之间就朝着一千楼层直奔而去,讨论热度根本平复不下来,而在他们的议论之中,“蓝礼”无疑成为了绝对关键词,不仅因为第六集就是尤金第一次以主角身份完成串联的,还因为蓝礼的演出受到了网友们众口一致的称赞!
此时此刻,人们猛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尤金的第二次登场,就是第四集。
在第四集的故事中,尤金终于通过了体检,得以应征入伍,虽然戏份不多,但确确实实是蓝礼继第一集之后的第二次登场,同时这也是剧集口碑的第一次回暖;随后的两集延续了这一上升势头,尤其是第六集,尤金与罗伯特完成了角色任务的传递,此前的叙事主线始终是由罗伯特承担的,但在这之后,叙事主视角则切换成了尤金。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尤金是整部剧集的闪光点?蓝礼拯救了“太平洋战争”?蓝礼仅仅凭借一己之力就实现了力挽狂澜?
这……这着实太过不可思议了。
虽然说,在电视剧正式开播之前,汤姆就表示过,尤金这个角色才是整个迷你剧的灵魂人物,不仅是在首映式上,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也是如此表示的;但从来没有人真正地如此认为,因为这是一部群戏的剧集,因为这是一部属于汤姆和史蒂文的剧集,更因为蓝礼仅仅只是一个乳臭未干、初出茅庐的新人菜鸟。
这样的判断说出来,只怕要所有人的笑掉大牙了,“一个新人?拯救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联手制作的剧集?虽然现在才是四月份,但绝对可以说是年度最佳笑话。”
巧合,这一切一定只是巧合,第六集也仅仅只是一次巧合,真正让观众口碑回暖的,还是剧集本身扎实的质量,这才是最合理的解释!但,真的是如此吗?
053 小荷冒尖
“作为一部反映二战的作品,’太平洋战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有’拯救大兵瑞恩’、’硫磺岛来信’等电影佳作,还有’兄弟连’这样出色的迷你剧,战争的主题从方方面面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要求剧组能够突破创新,还要求剧组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太平洋战争’做到了。
这套迷你剧将视角锁定在了三个角色身上,分别是罗伯特-莱齐、尤金-斯莱奇和约翰-巴斯隆。剧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五集,由罗伯特-莱齐担任叙事者,反应出战争伤痛对士兵的直接影响,从身体的伤害到人性的残破,步履蹒跚;后五集,由尤金-斯莱奇肩负起主线重任,折射出战场连绵战火对每一个参与者的深刻影响——不仅是友军,还有敌军;不仅在战场,还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此之外,约翰-巴斯隆作为美国众所皆知的战争英雄,他的故事线索则穿插其中,集中反映出了生存与死亡的强烈对比,尤其是主要战场的冷漠残酷与美国本土的歌舞升平同时发生,更加令人唏嘘感叹。
’太平洋战争’的真正灵魂,正是尤金-斯莱奇。前五集故事之中,罗伯特的失魂落魄和流离失所,奠定了故事的基础,呈现出一个满目疮痍的残酷战场;约翰则将战场与后方的生活纠缠在一起,并且承上启下地将前半段的故事重量转移到了后半段的思想升华之上;最后,所有的重担落在了尤金的肩膀上,由他来完成’思考’。
这也是剧集质量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
前半段的故事铺垫太多、线索太多,主题思想始终不太明确,这不仅导致了剧集的节奏略显混乱,而且战争场面带来的反思时断时续,无法真正与观众建立起联系;但是到了后半段,所有线索汇集到尤金身上之后,凝练的思想主题终于迸发出了强大的能量:
一场战争,到底能够带来什么?生存和死亡?胜利和失败?荣耀和耻辱?
尤金-斯莱奇告诉我们,远远不仅如此。
每一次双手沾满鲜血时,灵魂的碎片就会遗失一个角落,一直到最后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回归的方向;每一次目睹杀害时,思想就会变得麻木一分,人性的黑暗和残忍被迸发到了极致,失去了信任之后,逐渐沦为野兽;每一次在生死边缘狂舞时,过去的生活就会更加遥远一些,站在后方亲眼目睹一切的感同身受终究比不上浴血奋战的亲身经历,没有人能够明白那是什么感觉,除非真正站在战场上,于是渐渐把自己强制性地隔离在从前的生活之外,流离失所。
战争真正残酷的地方,在于撕破了灵魂,在于摧毁了人性,更在于割裂了他们与家人、与朋友、与爱人、与社会的联系,就好像沦落到孤岛的无脚鸟,他们只能不断前进,只知道不断前进,除了战斗和杀戮之外,完全丧失了对自己的控制力。
这一份孤独和痛苦,比战争本身更可怕,比ptsd更残忍,比生死存亡更血腥,因为,这将社会割裂成为数不胜数的碎片,破镜难圆。
其实,这是’太平洋战争’整部作品的核心思想,罗伯特-莱齐是如此,约翰-巴斯隆是如此,尤金-斯莱奇是如此,其他诸多角色也都是如此。但是,蓝礼-霍尔,这名年仅二十岁的演员,赋予了尤金-斯莱奇鲜活的生命力,生动而真实、残忍而冷酷地呈现出了整个过程。
每一次伤痛,每一次碰撞,每一次流血,甚至是每一个脚步,都可以亲眼地看见那双眼眸里的光芒黯淡一分,仿佛是灵魂的角落又被撕裂了般,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没有哭天喊地的挣扎,也没有麻木不仁的冷漠,细腻的情感却呈现出了山呼海啸的震撼,让每一位观众清晰地感受到了沧海桑田的恢弘和苍莽。
在意识到之前,泪水就已经沾满了眼眶,内心深处的情感汹涌,跟随着尤金的一举一动而浮浮沉沉。
这一份强大的表演气场,重新唤醒了’太平洋战争’的精彩!甚至足以跻身经典!
为什么剧集能够在前半段饱受争议的情况下,却在后续故事之中持续走高,继而铸就经典呢?客观来说,剧集的整体框架结构是有决定性作用的,这终究是一部群戏作品,每一个环节的出彩联合起来之后,成就了整体质量的杰出!
但是,没有蓝礼的话,这一切都无法完整。正如汤姆-汉克斯在首映式上所说,蓝礼是’太平洋战争’的灵魂,他不仅肩负着故事的重量,还肩负着升华的关键,失败和成功都是来自于整个剧组的努力,但经典却是属于蓝礼的功劳。”
这篇影评来自于“华尔街日报”的凯尔-史密斯,他没有着急着立刻撰写评论,而是等剧集播放到了尾声时,这才发声。反正对于迷你剧来说,dvd销售才是重头戏,正常播放说明不了太多问题,所以他完全可以慢慢来。
凯尔为“太平洋战争”打出了九十五分的高分,这也使得剧集的媒体综评不可思议地超过了”兄弟连“,虽然仅仅只是以八十七分领先一分的优势而已,但对于饱受争议的”太平洋战争“来说,着实是匪夷所思的。
虽然这只是”华尔街日报“的一家之言,虽然大部分影评人仍然拒绝承认,”太平洋战争“口碑的回暖是因为蓝礼,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平洋战争“的观众口碑实实在在地开始往上攀爬,表现最为直接、最为明显的,无疑是imdb的评分。
这一评分在低谷时期仅仅只有七点三分,对于野心勃勃的hbo来说,完全就是一场灾难,可是,第六集播出之后,伴随着打分人数的逐渐增多,分数也开始缓慢攀升,当第九集播完之后,分数已经重新回到了八点五分!
八点五分,距离”兄弟连“那高不可攀的九点五分依旧有很漫长的距离,但对于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太平洋战争”来说,却是一个值得撒花庆祝的消息。这一分数已经让“太平洋战争”成功地跻身电视机经典两百五十名排行榜单的前一百名,再次书写了汤姆-汉克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不败神话。
从七点三到八点五,从第四集到第九集,这短短时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雅虎社区的讨论帖更是完全变了一个模样。
第九集的直播结束之后,威廉第一时间就打开了雅虎社区的帖子,迫不及待地发布了自己的看法。
“当少爷温柔地把那位无名女人涌入怀抱里时,我突然就忍不住崩溃了,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少爷到底经历了什么,但我却真实地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那几乎就要消失的温暖:轻轻地,苦涩地,柔软地,痛楚地,血腥地、沧桑地、茫然地、伤痕累累地,将那个即将消逝的生命贴在了胸口。一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战争最为残酷的不是死亡,因为死亡了之后,一切就结束了,真正可怕的是活着,背负着所有战友的牺牲、背负着无辜生命的消逝、背负着消灭敌人的血腥,在这个冰冷的世界继续活下去。”
打字打着,威廉突然之间就崩溃了,泪水直接决堤,即使当初观看“兄弟连”时也没有如此感受。
“兄弟连”可以让人热血沸腾,也可以让人泪眼蹒跚,但那部作品的成功是在于描述了并肩作战的兄弟情义,那种情感足以让每一个男人为之疯狂,可是观众对于单个角色的联系就十分薄弱;不过,“太平洋战争”却不同,这是一部更加私人的作品,关于罗伯特、关于约翰、关于尤金的作品,他们三个人所承受的煎熬,折射到每一位士兵身上,对战争发起了无言的【创建和谐家园】。
在“太平洋战争”里,这种紧密的联系让威廉无法自拔,深深地沉溺在人物的情感之中,当他看到尤金眼角那一点点泪花的光芒,温柔得仿佛三月的春/风,可是转眼之间就被掩饰而去,眉宇之间的痛苦和挣扎硬生生地将所有的悲伤都吞噬而空,这刹那间迸发出来的惊涛骇浪,攻击得威廉溃不成军。
“少爷就那样安静地,安静地蹲坐在原地,木然地抱着一具失去温度的尸体。在那一刻,就连时间都不忍心发出任何声响。耶稣【创建和谐家园】,我爱少爷,我爱’太平洋战争’,这是一部比’兄弟连’更加出色的作品。我发誓,我没有说谎。”
当威廉阅读到这个帖子时,目光一扫,然后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昵称,“白兰度狂热”,他也不由莞尔起来,看来,他不是仅有一个有如此感受的人。
“十分,绝对十分!仅仅凭借着少爷今天这一场戏,’太平洋战争’就值得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