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1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王庸知道,秦余庆没有说实话。恐怕他母亲另有故事。

      不过那就不是王庸关心的了,王庸不是那么八卦的人。

      一抽鼻子,王庸目光转向秦余庆刚换上的衣服。

      “你不会告诉我,你出门是去餐馆帮工吧?”

      “你怎么知道?”秦余庆一下愣住了。

      “我不光知道这个,我还知道你在餐馆的工作是上菜。”王庸指了指秦余庆裤子。“只有上菜工才会经常被汤汁溅到,在衣服上留下这种点滴形状的油渍。而且量还很多。”

      秦余庆看向自己衣服,那是昨晚溅上去的,还没来得及洗。

      没想到这一点就成为王庸的推断依据,一下猜出了自己干的工作。

      “王老师,你很厉害。说实话这些老师里真正让我佩服的也就你了。但是……既然你猜到了,我也就不瞒你。我确实要去餐馆打工,现在时间有点来不及了,让我出门好不好?”秦余庆佩服的看着王庸,认真道。

      王庸看着秦余庆眼睛,里面是一种被生活磨砺过的坚定,是同年级同学眼里见不到的神采。

      王庸嘴唇嗡动一下,刚想让步。这时屋里忽然响起了秦余庆父亲的声音。

      “余庆,谁啊?”

      秦余庆有些慌张的回头道:“没谁,同学来找我问作业的。”

      “骗我,你爸是瘫了不是聋了,你刚才明明喊王老师。是不是你在学校犯错,老师来家访了?”秦余庆父亲揭破秦余庆谎言。

      然后招呼着王庸:“是余庆老师来了吗?快进来。我行动不便,没法出门迎接,抱歉啊。”

      事已至此,秦余庆想要阻止王庸家访的想法破灭了,只能硬着头皮将王庸领进屋内。

      昏暗的小屋必须开灯才能看清,秦余庆父亲伸手将书桌上的台灯扭开了,嘱咐秦余庆给王庸倒水。

      一进屋,王庸就被屋子里寒酸的家具震住了。他从没见过一个家可以简陋成这个样子。

      整个屋子只有一张餐桌一个书桌几个凳子,除此之外再没其他家具。唯一现代化的家具就是书桌上那盏台灯了。

      如果不是屋子里摆满了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书籍,王庸一定以为这家是个流浪汉的居所。

      怪不得秦余庆要出去打工,怪不得秦余庆从来不参加班级活动。原来是既没时间也没钱。

      别人晚自习的时候他要去打工,别人班级活动的时候,他还在打工。别说一些班级活动还要缴纳一定费用了。

      王庸忽然有些可怜秦余庆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肩负起了一家的重担。看他淡然的样子,显然很早就开始了,已经习惯了。

      “我是秦余庆的父亲,秦诤。老师你贵姓?”秦余庆父亲开口问道。

      “免贵姓王。”

      “原来是王老师。唉,本该扫榻相迎的,无奈家里简陋,只好委屈王老师屈就了。抱歉。”秦诤不好意思的说道。

      王庸眉毛一挑。

      看来秦余庆父亲这些书不是装门面的,是真有学识。一番话出口便知不是普通俗人,只是为何沦落到这种地步?

      疑问究竟不能问出口,那无异于揭人伤疤。王庸在书桌前坐下,笑笑,道:“我今天来其实也没事,就是路过顺便看看。余庆这孩子在学校挺老实的,也努力。很不错。”

      秦余庆听王庸这么说自己,先是松了口气,接着又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确实很努力,努力打瞌睡。每晚都要打工到十二点左右,实在太累了,他只能选择上课睡会。

      “呵呵,王老师你就别夸他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习终究要靠勤奋。余庆晚上要做工,他根本没多少时间学习。他的成绩我虽然不问,可是也心里有数。唉,都是我连累了他。”秦诤却是隔岸观火,世事洞明。

      王庸暗赞一声这个秦诤简直明察秋毫一般,愈加对他好奇了。

      眼睛微微一瞥,正好看见了秦诤床头的《学藏》草稿。

      “学藏?以心如丸卵,为体内藏,眸子如豆,为身光明。秦先生这是要为国学做宝藏?”王庸眼中泛起一抹异彩,道。

      秦诤听了王庸的话,一愣,随即道:“王老师竟然也是同道中人?你这话可不是一般老师能说出来的。”

      王庸说的那句文言乃是出自汉王充的《论衡·别通》,是“藏”一字的初始由来。

      “不瞒你说,我在学校教的正是国学课。”王庸笑道。

      “哦,那倒是新奇。一中现在也设有这门课了?应该是出自老校长之手吧?”

      秦诤足不出户,却料事如神。好像他早就知道内情一样。

      王庸微微震惊了,没想到秦诤连这个都猜得出。

      见王庸承认,秦诤不由呵呵一笑:“我跟老校长也有些面缘,知道他是真心爱学生的,也只有他肯为学生搞些新花样。”

      “您的手稿,可否给我看下?”王庸试探性的问。

      一般这种东西都是私人,没有完稿前别说是陌生人了,就连出版社也不可能给你看。万一被剽窃了怎么办?

      谁知秦诤却异常大方,直接将草稿取过,递给了王庸,丝毫没有防备的意思。

      王庸道一声:“谢谢。”

      翻开第一页看了起来,只看了半个序章,就脸现凝重,表情变得恭谨起来。

      “人之自立于天地间,须会两门学问。其一为与天斗之学问,另一为与人斗之学问。与天斗者,格物致知也;与人斗者,立身行事也。”

      “而从道、法、术三层研修人斗之学问,即为国学。道者乃格局、气象、境界、心量;法者乃理念、价值取向;术者则为手段也。”

      “儒家以仁为本,修齐治平,以达天下治;释家欲渡众生,教人得解脱;道家以忍为本,开人眼界、启人心智,每每给人以绝处逢生之感;兵家以全胜为要旨,攻坚克难,可为策略源。”

      啪!

      王庸猛地一拍桌子,长身而起:“精辟!我第一次见到有人能将国学各流派解释的如此通透!这本《学藏》只看这一章序便知其价值。秦先生,请受我一拜。您这书一旦问世,便是开宗明义,助圣人教化,乃是大功德!”

      王庸认认真真,一脸的庄重,对着秦诤鞠了一躬。

      惊得秦诤连连摆手,想要起身搀扶王庸,无奈瘫痪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王庸完成这一躬。

      第一百八十一章 秦端木

      一股从未有过的感觉袭上秦诤心头。

      他出入于侯门深宅的时候没体验过;给商界领袖出谋划策的时候也没体验过;就连走上领奖台接受万人膜拜的时候都没这种感觉。

      人生如行舟,只有在逆流中绝望过,哭过跪过才懂得尊重的真正意义。

      王庸带给秦诤的就是源于尊重的感动。

      他瘫痪后的这些年里,以前自诩以心相交的朋友全都作鸟兽散,迎接他的只有无尽的冷眼跟嘲笑。家境落败至此,都没人帮一把,甚至还不乏落井下石的。

      本是一个经世济民的相才,却沦为等待救济的烂材。

      生活环境的变化还是其次,秦诤最受不了的便是毫无认同感。

      没想到今天竟然会遇见一个人,一个懂他,并且给了他充分尊重的人。

      秦诤感激的看着王庸,大有士为知己死的意思。

      一旁的秦余庆有些震惊。

      他知道王庸有些学识,但是没想到王庸竟然如此有学识。父亲到底什么水平,他一清二楚。就那一屋子的书籍,他能够通读下来的不超过两本。

      而有时候一些事情学校老师讲整整一节课都说不清,父亲却能一句话点透。

      他一直以为这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能理解父亲,包括他自己。

      但是王庸却出人意料的做到了,比他想象中做的都要好。

      “王老师,喝水。”出于感谢,秦余庆赶紧给王庸倒了一杯水。

      这么多年来,父亲从没像今天这样开心过。秦余庆很满足,哪怕王庸立马就打他的小报告也无所谓。

      他认了。

      王庸却没如秦余庆所想,而是静静翻看着《学藏》,不断发出赞叹声。

      王庸是发自内心的赞叹,他真的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能够将国学典籍解释的如此通透。

      就跟秦诤之前一语戳破秦余庆学习成绩一样,整本书对于要点的批注一针见血,犀利至极。

      如果用国术境界来形容秦诤,秦诤就像是一位化劲巅峰的大高手,你身上哪里有破绽,你对他有没有敌意,他一眼就能看穿。所有小动作在他面前无所遁形。

      这才是当世大儒。目光如炬,一叶知秋。

      更让王庸敬佩的是,秦诤根本不是闭门造车,只做学术上的点评。他对于典籍的解释更多联系上了当前政经形势。许多波谲云诡的政经手段由他讲来,全都是抽丝剥茧,茅塞顿开。

      这种见识,可不像是一个普通学问人能有的本事啊。

      “嗯?这句话……”王庸读到某章节的时候,忽然整个人就愣住了。

      那是秦诤对于“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古文的批注,但是在批注中秦诤提到了一个人。

      乡斋老人。

      那是王庸爷爷晚年的雅号!

      王庸爷爷晚年就住在天泰市下属的一个小乡镇上,隐世避居,自号乡斋老人。这个雅号只有王庸爷爷几个亲近的【创建和谐家园】才知道,外人根本就不知道王鸿瑾曾经给自己取过这么个雅号。

      秦诤批注中说自己曾经有幸得到乡斋老人教导,难道他竟然认识爷爷?

      “怎么了,王老师?是哪里不对吗?尽管指出来,我不是那种听不进人言的自负之人。”秦诤有些奇怪的看向王庸,问。

      王庸微微犹豫,决定还是问清楚的好。于是指着草稿中的“乡斋老人”四个字,道:“敢问秦先生怎么认得的此人?”

      秦诤一愕,眼中闪过一抹浓重的悲伤。

      半晌,秦诤才叹口气,道:“我本来不愿意跟别人说,所以故意用了老师的一个隐号,也是不想让别人知道我跟老师的关系。但是既然你问了,我也不想隐瞒。这人正是我的老师。”

      “什么?”王庸愣住了。

      秦诤竟然是爷爷的学生?这怎么可能!自己可是从没见过秦诤!丝毫不记得爷爷有这么一个【创建和谐家园】。

      难以置信的看着秦诤,王庸又追问一句:“你的老师不会叫做王鸿瑾吧?”

      秦诤讶然抬头,同样的难以置信:“你怎么知道乡斋老人就是老师?”

      “因为这个名号是我取的。”王庸微微一笑,道。

      谁知这话却让秦诤勃然大怒,他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眼中露出澎湃怒意,瞪着王庸。

      “本来还以为你是一个斯文之人,没想到也不过尔尔!先师已逝,你为何要这样侮辱一个过世老人?你取的?黄口小儿也敢放言,不怕闪了舌头!”

      秦诤的发怒来的太突然,让王庸跟秦余庆都有点错愕不已。

      王庸还兀自不明白哪里得罪了秦诤,让他如此生气。

      秦余庆倒是知道一些,他拉拉王庸衣角,小声道:“王老师,我爸爸对于他老师可敬重了,容不得有半点侮辱。你刚才说他老师的名号是你取的,我爸爸当然生气了。你怎么可能有资格给王鸿瑾老爷子取名号呢?”

      秦诤显然也听见了秦余庆的话,他怒气冲冲指向门口,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秦诤虽然感激你的知遇情谊,却也不想跟一个满嘴妄言,侮辱先师的人做朋友。请回吧!”

      却是一下闹僵了。

      王庸无奈的摇摇头,苦笑道:“我真没有侮辱之意,我说的都是实话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8 16: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