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过在朝堂上他也不能不给这个宰相个面子,不然李谷以后还怎么统领百官呢?
“原来是范相,范相有什么高见请讲。”柴荣温和的说道。
李谷虽然是站着,但是身子还是微微的弓着,这是礼节,儒学出身的李谷很是在意着点。
“老臣觉得我们首先应该从西北撤军,不应该再用兵了。”李谷看了看柴荣没有任何的异样,才继续说道:
“老臣有定的理由,首先自从王景等人出兵以来,只有在最初的时候,取胜过,其他的时候都是损兵折将,那可都是我大周的士卒呀。”
说着这个李谷居然硬生生的挤掉几滴泪水,这是的顶级演员呀!
赵旭看到这幕想起了句前世的名言“你是个演员,那你怎么当好总统呢?”
“先生身为总统不懂得演戏,怎么能大好总统呢!”
这问答在当时很流行,说明个政,治人物定要懂得“装”,也就是要有演员的潜质。
现在赵旭看着这个李谷就是个绝佳的演员。
李谷掉了几滴老泪,就继续说道:
“可以说王景等人是徒劳无功,此外最最要的是,这次出征已经耗费的钱粮无数。”
李谷越说越顺:“况且这次后勤的粮草运送也是比较困难的,要翻山越岭,比平常的要慢上三倍。再说国库里面也没有多少钱财了。所以老臣恳请停止西征。”
李谷说完就退回自己在朝堂上的位置。他刚说完,下面的原本几个反对出兵的人都是蹦出来赞成李谷的提议。
柴荣也是很烦躁,他可以乾纲独断,但是却不能意孤行,必须要兼顾朝廷的团结。
这次是自己想要统的第步,难道就这样铩羽而归了,那么以后自己的策略还能实施吗!
连中原王朝的故地秦、凤、成、阶四州都收不回来,还怎么统天下。
难道这次自己真的不能顺利的收回秦凤四州,第步都受挫,以后怎么办?
不,绝对不能急这么灰溜溜的撤军,撤军不就是说明自己的决策失误,自己也因此可能失去军心。
柴荣坐龙椅上,心内烦躁的想道。
突然赵匡胤出班站了出来,赵匡胤的内心也是极其的震惊,想起昨晚他和赵旭父子两个人的谈话。
“爹,明天上朝的时候,陛下可能会让我们讨论到底要不要继续西征秦凤的问题。”
但是赵旭就是这样的说的。
“我才到时候绝对有人说说王景等人久老无功,粮草日久困乏,要停止西征。”
现在赵旭说的这些都出现了,于是赵匡胤就出班来奏:
“陛下,臣赵匡胤有事要奏。”赵匡胤内心已经有所准备,正按着自己昨晚和儿子的谈话,说遍给柴荣听。
柴荣看是自己的把兄弟,更是自己的爱将,点点头让他说下去。
“皇上,臣认为我们现在在这里说什么都是徒劳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前线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再说王将军的奏折到达汴京的时候,已经花费了这么长时间,说不定前线的情况早就变化了,我觉得应该派个人去前线实地考察下,没有考察就没有发言权。”
赵匡胤在哪里滔滔不绝的说着,这边赵旭正在偷偷的笑着,这是他昨晚和老爹谈话的内容。
没有想到这个可爱的老爹居然字不差的给又背了遍,还好当时他没有跟赵匡胤说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标准,不然老赵还真能说出来。
这个时代的人如何能够理解我中华积累千百年智慧总结出来的句话。
其实赵匡胤给柴荣说这么多,总结出来就是句话:
“立刻派人去前线,再次验证下这次西征的可行性。”
柴荣本来就不想撤军,现在有这么个好的借口他能不愿意吗,立刻拍手称好。
就连些武将也会死极力的支持,谁说我们武将不通文墨,看我们赵匡胤大人还不是说的头头是道,并不比你们那些老夫子差。
柴荣还没有来得及让大臣们推荐人,赵匡胤就自动请缨了,自己要去秦州前线。
柴荣本来就准备派个自己信得过,而且能力出众的人出,其实他心里也会死有心让赵匡胤去的。
见赵匡胤自己主动要求,便大袖挥,命令赵匡胤便宜行事,前往前线,视察真实的情况。
原本赵旭想自己去的,结果想想还是让那个老爹去吧,自己太年轻了,立了大功短期内,自己也不可能再升迁。
况且历史上老爹在这次伐后蜀秦凤四州的过程中大出风头,更加为柴荣所倚重。
所以他最晚就极力的说服老爹,定要自己主动请缨去秦州视察,理由是为了陛下的统天下。
这时候的赵匡胤总是想着辅佐柴荣再次横扫六合,统天下,让民众面受战火的荼毒。
“如果其他人去,可能会阴奉阳违,破坏朝廷的统大业,随意父亲您定要争取去秦州前线去视察,把最真实的情况发应给陛下,让陛下安心的伐后蜀。”
这是昨晚赵旭对他说的,赵匡胤当时觉得儿子说的很对,为了统,他今天全部做了。
赵匡胤,并没有回家,立刻就动身去了秦州的前线,他不像后蜀的赵季札那样巡边。
赵匡胤深入到普通士兵中,去了解他们的士气,又问他们对此次战争的信心。
同时又和前线几位将领讨论,战略战术,看看将们的态度,最后赵匡胤总结出来两字:
可战!
后周显德二年七月赵匡胤,返回汴京声称秦州、凤州可以攻取。并且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还带来了前线将士的请战书。
柴荣接纳了赵匡胤的意见,继续伐后蜀秦凤四州,他的意思是军心不可违。
李谷等反对派也是无语了,像斗败的公鸡,其实他们也没有什么坏的心眼,就是质疑这场战争的胜利而已。
说到底都是为了国家!
柴荣当即下令,王景开始兼任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任行营兵马都监。继续伐后蜀的大业。
同时加派万的禁军赶赴秦州前线。
第31章 你是在给哥帮忙
当王景他们感动的塌糊涂,没有想到柴荣还是如此的信任,他们,不治他们的罪。
还给他们升官,他们接完圣旨以后,都齐齐的跪向东南,哪里是汴京的方向,哪里有他们的尊敬的皇帝柴荣。
此时汴京中的柴荣正在养心殿里接见赵匡胤父子两个。柴荣坐在上首,赵家父子两个在下面站着。
柴荣先是夸奖了下赵匡胤,说他这次远赴西北辛苦,之类的,这次还有重任要交给他。
然后柴荣又将赵旭叫到身边,问了下最近他所筹建的那个所谓的禁军军校的情况。
柴荣还在直关注着那个所谓的禁军军校,他还在幻想那个赵旭描绘的那个宏伟蓝图。
赵旭老老实实的回答着,没有丝毫的夸大或者是贬低他自己所教出来的学员。
赵旭说这话的时候很是恭敬,就连旁边的赵匡胤也是弓着身子在全神贯注的听着柴荣的询问。
其实赵匡胤是对柴荣法则内心的尊重,毕竟这个时代,君权神授,天子是代天牧民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再说了柴荣吧赵匡胤从个小校慢慢的提升为现在的中高级将领,内心里还是比较感激柴荣的。
至于赵旭吗,他则是认为五代乱世以来,各国君主偏安方,统天下,结束战乱,再现盛唐。
柴荣被称为“五代第明君”那也是名符其实的,所以就冲这点,赵旭还是很佩服他的。
柴荣看到到两人的姿态,很是满意,这才是自己真正的忠诚之臣呀。
你看那些自命清高的文臣,动不动就跟朕据理力争,张口子曰,闭口孔圣人的。
这个时代要是孔圣人有用,那还要军队干啥,直接抬出来孔老二不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吗。
这个乱世还是需要打天下需要的是武力,只要天下太平了,老夫子们才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柴荣明白这些,所以他在他在位期间才不停的南征北讨,就是想还时间个朗朗乾坤。
可以这样说,如果再给他几年的时间,他定后统中国,可以天不假命。
正如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所说的那样,如果周世宗还活着的话,绝对不会有大宋的。
柴荣对父子的态度很是满意,吩咐张德均搬来两张软凳,同时上来两盏好茶。
见柴荣赐座,父子二人并没有推辞,古代皇帝的赐座那是荣耀,是恩宠,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回推辞。
虽然坐下了,但是赵匡胤却没有敢放松自己,在他的心里尊卑关键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赵旭看到的是老爹的【创建和谐家园】只坐在椅子上三分之的位置,腰板挺直,神态恭谨地听着柴荣的训话。
倒是赵旭大大咧咧的坐在上面,感到很舒服,赵匡胤狠狠的瞪了他眼,那意思是说,小子你注意点。
赵旭好像没有看到赵匡胤那自以为是的眼神,依然我行我素,安然自处,气的赵匡胤满脸通红。
柴荣看着这这父子两个笑着说道:“匡胤,你我是兄弟,不用这么客套,放松放松。”
赵匡胤虽然听到了,柴荣的话,可是他真的不敢有丝毫的放松,现在坐在上面的不只是他的大哥了。
更重要的是大周的皇帝,是九五至尊,拥有着这个国家的生死大权,他不得不慎重。
柴荣看到赵匡胤的样子不由得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神情有点落寞。
自己是坐上了至尊的位置,可是自己也失去了好多的东西,就像眼前这位兄弟,以前自己没有登基的时候,他们可以在起大块喝酒大块吃肉。
可以无拘无束的畅谈理想,展望未来,现在呢。自己坐上了龙椅,他们之间就像隔了重山。
什么都是小心翼翼的,不由得柴荣不感慨,再看赵旭,这个孩子,还是年轻人的心性,没有点拘束。
想到这里柴荣笑了笑,要是让赵旭听到肯定要大呼冤枉,自己还小?两世加起来比自己的老爹都大。
柴荣是个果断的人,很快就收拾好了自己情绪,面对赵家父子缓缓说道:
“匡胤,你我兄弟,我也就不瞒你了,今天我找你来是有事情,要交给你。”
赵匡胤听,立马占了起来,跪倒在地;
“皇上,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臣,万死不辞。”
他这跪,就连赵旭也是跟着要跪了,你想老子都跪下了,身为儿子的还能坐在那里装作不知道吗。
同时心里埋怨着老爹,你怎么有跪上了。
“平身,快平身,匡胤我都说过了今天没有外人,你就不要多礼了。”
柴荣也是对此是的礼节比较烦了。但又是无可奈何。
“匡胤你们也知道前段时间,秦州来了许多的百姓,上书要朕收复,后蜀趁乱占据的秦、凤等四州,朕也是打乱了先攻下南唐的计划。”
柴荣说着,很是兴奋的样子。
“朕方面是想接触后蜀西面对我大周的威胁,另方面,西北民风彪悍可用于后备,为以后统的大业的招兵只用。”
柴荣想得可真够远的,赵旭没有想到周世宗还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整个统天下的蓝图已经在他的脑海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