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宋泼皮》-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啊!”

      “这钱俺们不能要。”

      谷菘几人也跟着附和。

      他们虽是泼皮,但为人处事却极有原则,否则也不会跟韩桢混到一起。

      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见他们坚持,韩桢也就不提分钱的事了,而是一人给了一贯钱,让他们自个买酒吃。

      这次马三狗几人没拒绝,喜滋滋地收下了钱。

      ……

      吃饱喝足,韩桢回到自己厢房躺下。

      他不是做事不过脑子的人,今日动手时,就已经预想过会遭到报复。

      不过他并不在乎,大不了杀官造反……

      等等!

      杀官造反……

      忽然,韩桢双眼一亮,想到了一个获得官身的好法子。

      占山为王,然后静等朝廷招安。

      听上去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放在北宋就很合理了。

      老赵家得国不正,靠着欺负柴家孤儿寡母当了皇帝。所以赵老大当了皇帝后,担心这样的事情重演,便想出了一招杯酒释兵权。

      而招安这个法子,便是脱胎于杯酒释兵权,又吸取了前朝的经验。

      千万别小看招安,认为这是北宋朝廷软弱的表现,实际上招安法蕴含着大智慧。

      从古至今,但凡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没有农民会选择起义。

      而招安,则给了这些起义的农民活下去的希望。

      你们也别老想着打打杀杀了,首领给安排个官做,剩下的人给伱们分几亩田地,不愿意种田也可以在城里安排一份工作。

      当官啊!

      光宗耀祖,萌荫后人。

      哪个农民不心动?

      就算你不心动,想着老子就要造反,但你能保证手下人不心动?

      保不准手下就把你杀了,转头自己接受招安。

      起义军的底层农民一看,有田种有活儿干,那还拼什么命。

      首领当了官,完成阶级跃升,手下人也有了活路,而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平息了一场起义,皆大欢喜。

      并且,招安法不指针对农民起义军,还针对官员。

      纵观历史,农民起义能发展壮大,离不开地方官的知情不报。

      北宋则不会出现治下之所发生起义暴乱,官员为了仕途选择瞒而不报的情况。

      因为招安成功,对官员来说也是一项政绩,并且还能趁机捞钱。

      安置被招安的起义农民需要钱,所以北宋官员往往会夸大其次,故意把起义军往大了说,以此好向朝廷多要些安置费。

      宣和二年宋江起义之初,手下只有三十六名流寇,结果当地知州在上报朝廷时,却硬说是千人……

      现在,还看不起招安吗?

      北宋年间爆发了两百多起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却没一个能成气候,就是因为招安法。

      唯一有些能耐的方腊,也被西军迅速扑灭。

      当然,招安也并非没有坏处。

      杀人放火受招安,不少人抱着这个心思煽动农民起义。

      以至于民间流传着一句戏言:“要【创建和谐家园】,受招安;欲得富,须胡做。”

      北宋167年的历史中,光是农民起义就爆发了238起,平均每年1.4次。

      要说这其中没有招安的影响,鬼都不信。

      古时的阶级跃升难如登天,像韩桢这样的泼皮身份想混个官身,也就只有招安这一条捷径。

      难不成指望他去科举?

      得了吧。

      后世语文都才勉强及格,让他去背四书五经,这TM不是难为我胖虎吗?

      至于从军,先不提宋朝武人地位低下,就现在军队这副德行,还不如当泼皮呢。

      韩桢不是官迷,他只想尽量活的好一些。

      可在这个时代,没个官身就注定处处受压迫。

      沉思良久,韩桢决定干了!

      当然,占山为王这种事不能急,得好好筹划筹划。

      不是说三五个人随便占一座山,官府就会来招安,真要是这样,官府理都不会理。

      起码你得搞出点声势,比如攻打县城。

      等到吸引了官府的注意之后,还得扛住一到两次官兵的围剿。

      完成以上步骤,才有可能触发隐藏任务,招安。

      另外,招安也是有档次之分的。

      声势越浩大,手下人越多,官府招安时开出的条件就越好。

      最后,还得做好两手打算,招安了固然最好,万一官府不招安怎么办?

      ------------

      0010【狠辣】

      小王村。

      青砖红瓦的大宅子中,王员外端坐在大厅,面色阴沉的吃着茶。

      尽管白天韩桢那几巴掌并不重,但他此刻依旧觉得脸颊【创建和谐家园】辣地疼。

      这时,雕花木门被推开,管家快步走了进来。

      王员外放下茶盏,问道:“查清楚了吗?”

      管家微微屈着腰,禀报道:“阿郎,查清楚了。那泼皮名唤韩桢,家住小东村,父母早亡,上头有一个大哥,不过早两年也死了,如今家中只有一个寡居的嫂嫂。因为人豪爽仗义,这韩桢在县里名声不错,与县衙里的几个衙役关系亲近。”

      闻言,王员外皱眉道:“仅是一個泼皮,再没有其他关系了?”

      “没了!”

      管家摇摇头。

      王员外先是觉得不可思议,随即怒道:“好胆,一个泼皮竟敢如此嚣张!”

      先前韩桢那副姿态,着实把王员外给唬住了。

      出于谨慎,他没敢轻举妄动,而是派管家先去打探打探。

      结果没想到对方竟然真的只是个乡间泼皮……

      管家在一旁添油加醋道:“一个泼皮都敢欺负到阿郎的头上,实在有损阿郎的威名。不如请徐主簿出面,惩治一番。”

      听到徐主簿三个字,王员外反而犹豫了。

      没别的,心疼钱。

      虽然王员外将两个女儿都送给了徐主簿做妾,但徐主簿也是个六亲不认的主,讲究一个拿钱办事。

      上次强占王癞痢家的几亩水田,就已经出过一次血了。

      这次若是再找徐主簿,怕是没有几十贯钱,办不成事儿。

      今天已经损失了五十贯……

      见王员外沉默不语,管家知道自家阿郎吝啬的毛病又犯了,忍不住提醒道:“阿郎,这钱可不能省啊!”

      王员外虽吝啬,但却不傻,明白管家话中的意思。

      今日韩泼皮敢欺负自己,那明日就可能是李泼皮,后日是王泼皮……

      尤其当他想起今日村民看向自己的眼神,心底就一阵发寒。

      小王村是他的根,这里绝对不能出问题。

      想到这里,王员外吩咐道:“明日你带上三……五十贯钱,去一趟县城,让徐主簿把那帮闹事的泼皮……”

      说着,他比划了一个割喉的手势。

      王员外眼中的狠辣,让管家心头一颤,赶忙点头应下。

      在王员外看来,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那帮泼皮必须死,只有这样,他才能重新拾起威严,那帮村民的眼神才能重新变回去。

      ……

      ……

      翌日。

      韩桢一觉睡到日上三竿。

      这一觉睡得无比舒爽,半夜没再被饿醒。

      伸了个懒腰,韩桢只觉得整个人神清气爽,神采奕奕。

      走出厢房,来到井边,他折了一根柳枝,剥去外皮,将树枝咬碎成数条细丝后开始刷牙。

      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牙刷和牙膏,只不过这玩意儿还属于高档货,只在开封城里有卖。

      平头百姓还在用杨柳枝刷牙,讲究些的富裕人家,则会用手指蘸着碾碎的粗盐净口。

      呸!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19: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