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宋泼皮》-第4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王五暗自摇头,他觉得以韩桢的性情,应会一刀剁了陈农。

      “那……俺大不了上山当逃户,惹不起,俺还躲不起嘛。”

      此话一出,王五和另一人不由神色怪异。

      他们本就是山上的逃户,这才下山没几天呢。

      回山上?

      王五吃够了山上的苦,不想再回去了。

      如今家里分到了两亩田地,自家婆娘又开垦了三亩荒地,加起来一共五亩地。

      虽然住所只是一个烂草棚,可他现在每月都有五百文工钱,待到明年夏收时,就能攒够钱盖一所好房子。

      日子有了奔头,再让他回去从野兽口中抢食,自然不愿意。

      今日虽被惩治了一番,可那韩桢也确实说话算话,说一天三顿干饭,就是三顿干饭。

      尤其是正午,还是香喷喷的稻米饭。

      大不了以后少耍些滑头,想来应是不会再被罚了。

      见两人用目光怪异的看着自己,陈农也意识到自己说了傻话,只不过心中的怨恨让他嘴硬道:“瞧你们这点出息,两亩荒地,五斗杂粮就走不动道了?”

      王五问道:“你真要走?”

      陈农愤恨道:“不走等着被折腾死么?俺今晚就上山,投了那松山岭的石当家。”

      “伱莫犯浑,那石当家也不是個好相与的,俺听人说过,山寨中的逃户连农奴都不如。”另一人劝道。

      “那也比参军好。”

      丢下这句话,陈农朝着自家走去,留下面面相觑的两人。

      陈农原本是小王村村民,家中有一间祖屋。

      只是逃上山这两年,因无人维护修缮,夯土搭建的祖屋早就塌了。

      无奈之下,他只得在原有的基础上,简单修了个遮风挡雨的草棚,凑合着住。

      可即便是这样,也比他们在山中要住的好。

      回到家中,婆娘正和两个娃儿蹲在门口吃饭。

      见他回来,妇人忙问道;“当家的,可吃了?”

      “吃了。”

      陈农应了一声,挨着两个娃儿坐下。

      闻言,妇人不由好奇道:“当家的,你今日入了行伍,真是三顿干饭么?”

      “是。”

      尽管心里怨恨韩桢,但不得不承认,对方还是很讲信用的,实打实的三顿干饭,没有掺一点假。

      “真好啊。”

      妇人眼中闪过一丝羡慕,随即说道:“如今你入了行伍,吃喝不愁,那五斗杂粮俺们娘三儿省着点,能吃好几个月呢。你那俸禄都存着,等入了冬,咱们把家里修缮修缮,再添一身厚实衣裳。前两年在山里,一到冬天两个娃儿就冻的嗷嗷叫,脸和手肿的不成样,俺都心疼死了。”

      “等到了明年夏收,五亩田地怎地也能收三五石粮食,往后日子就好过了。一个月五百文钱,多攒两年,到时给家里置办一头耕牛……”

      听着婆娘絮絮叨叨的幻想着往后的日子,陈农心情复杂,面色阴晴不定。

      察觉到丈夫脸色不对劲,妇人关心道:“当家的,怎地了?”

      “……”

      陈农看了看神色担忧的婆娘,又看了看狼吞虎咽吃着麦饭的两个娃儿,上山的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好一会儿,才憋出一句:“没事,许是太累了。”

      话一出口,他只觉那股儿心气忽地就泄了。

      妇人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只当他真累了,于是赶忙说道:“累了就回屋歇着罢,家里有俺在,你莫要操心。”

      陈农木然地点点头,起身回到草棚屋里,和衣躺在竹床上。

      直勾勾地盯着上方草棚,他脑中不由开始胡思乱想。

      一会儿是在谷场上狂呕,一会儿是婆娘的絮叨……不知不觉间,鼾声渐起。

      ……

      ……

      翌日。

      王五起了个大早,洗漱一番后,眼瞅着刚到卯正二刻,便匆匆赶往宅子。

      今日提前半个时辰到谷场,总不会再受罚了罢?

      还没到谷场,远远地隔着一段距离,王五便看到一个人站在谷场旁的树下。

      竟有人比自己还早?

      王五心下好奇,待到走近之后,发现树下那人是陈农。

      快步走上前,他问道:“陈农你昨个儿不是说要上山么?”

      陈农眼中闪过一丝尴尬,面上却继续嘴硬道:“俺家那荒田刚刚耕好,又撒了种子,上山岂不是便宜了旁人?”

      “倒也是。”

      王五怪异的笑了笑,没有戳穿他。

      不多时,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到了。

      辰时初刻,韩桢准时从宅子里走出。

      环顾一圈众人,他吩咐道:“老规矩,十圈热身。”

      闻言,王五几人不由暗自松了口气。

      今日没再罚自己了。

      一行人自觉排成长队,绕着谷场开始跑。

      先德后威,必遭怨恨。

      昨日王五三人心中对他肯定有怨恨,但韩桢不在乎。

      军队是什么?

      是一个大磨盘,不管什么妖魔鬼怪进来,最终都得被碾成一片。

      前世当兵那会儿,刚入伍第一个月,有个战友恨不得半夜去刀了班长。

      结果半年时间不到,全班就属那哥们和班长关系最铁,退伍那天,更是抱着班长哭的稀里哗啦。

      小王村的这批士兵,他是打算当作骨干来培养,所以准备用上后世军队里的那一套来训练。

      等到这批士兵以后当基层军官的时候,自然而然也会用上他这个法子。

      上行下效,一支军队的传统便是这么来的。

      北宋的军队体系与训练方式,韩桢实在是看不上,整个儿被文人给彻底玩坏了。

      说实话,北宋军人的战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弱,秦凤路上的西军单个拉出来,未必就比西夏和辽国的军人弱。

      唐朝时期的关中人和北宋关中人有差别吗?

      五代时期虽混乱,可在与辽国的作战中互有胜负,甚至出现过辽国数倍兵力包围后晋,结果反被后晋军队杀出重围,反歼灭的战绩。

      后周柴荣伐辽,仅用四十二天便攻下辽国三关三洲十七县,若不是突遭重病去世,结局还真不好说。

      所以说,兵还是那群兵,只是领兵的将帅变了。

      你瞧瞧北宋初期领兵作战的将领都是谁,曹彬、潘美、杨业、李继隆……

      你再瞅瞅如今北宋领兵的都是谁?

      寇准、韩琦、富弼、童贯……除了狄青这个传统武将之外,其他清一水儿的文人。

      倒不是说文武双全的奇才没有,可一个朝代能出几个这样的人?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文人就该老老实实干文人的活儿。

      ------------

      0047【夜袭】

      十里外。

      松山岭,山寨中。

      “那马超率兵进入潼关后,便单枪匹马来到曹军前叫阵,忽地一员猛将打马杀出,来者正是许褚……”

      大厅内,石宝以及牛羽等一众头目,一边吃酒,一边聚精会神的听张先生说书。

      说书人这个行当,起于唐时,盛与北宋。

      茶肆勾栏瓦市子中,时常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说书人所讲的内容丰富了许多,最初时只说些民间游侠故事,慢慢的便开始说起了各类话本。

      其中最受欢迎的,自然是《三国志》。

      李商隐《骄儿诗》中说:“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由此可知,唐朝时已有说三国故事的人了。

      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些《三国演义》中耳熟能详的桥段,在北宋时期已经被说书人补充完善了许多遍,为后世罗贯中写下《三国演义》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报!”

      就在这时,一个山贼迈步走入大厅,打断了说书。

      被搅了兴致,石宝心下不喜,皱眉道:“何事?”

      山贼答道:“大当家,那韩二找到了。”

      闻言,石宝不耐烦的摆手道:“既找到了,杀了便是,记得把人头带回来。”

      一个泼皮而已,也值得打扰他听书?

      “大当家,那韩二不在山中,而是藏匿在小王村中。”

      “小王村?”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1: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