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宋泼皮》-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

      下午三点。

      韩桢与方三三提着陶罐再次来到土窑。

      过了这么久,土窑已经彻底冷却完毕。

      扒开厚厚的炉灰,韩桢从中挑选出完整的贝壳。

      整整五六篮贝壳,最后只挑选出不到一罐,剩下的都被烧成了渣,与草木灰混合在一起,根本用不了。

      回到宅子里,韩桢一边往陶罐里装水,一边吩咐沈大娘将粗盐倒进锅里,加水煮开。

      随着水加入陶罐,迅速与生石灰发生反应,冒出阵阵白烟。

      用木棍快速搅拌一阵,一罐石灰乳便制作完成。

      见到这惊奇的一幕,方三三忽然想到了什么,压低声音道:“阿郎莫不是在炼丹?”

      若不是有道爷的法门,怎会加些水在贝壳里就会冒出泡泡和白烟?

      想来上午时的沙糖,也是如此。

      嗯,定是这样。

      方三三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炼丹?

      韩桢神色诧异地瞥了她一眼,忍不住打趣道:“没错。”

      这时,厨房里传来沈厨娘的声音:“阿郎,盐水煮开了。”

      “好!”

      韩桢点点头,提着三个木桶走进厨房。

      由于是实验,所以他准备了三桶盐水,想要测试一下石灰乳与盐水的最佳比例。

      拎着三桶盐水回到院子里,韩桢拿起陶罐开始挨个往盐水里加石灰乳。

      一边加,还一边用木棍搅拌。

      三个木桶的盐水与石灰乳比例分别是1:1,2:1以及3:1。

      粗盐之所以口感苦涩,是因为其中含有镁离子和钙离子等杂质。

      石灰乳可与镁元素发生反应并沉淀。

      很快,石灰乳便于盐水产生了反应,开始出现沉淀物。

      等了半个时辰,他过滤掉盐水里的沉淀物,将三个木桶放在院子里静置。

      按照步骤,这个时候应该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但由于现在条件有限,所以韩桢只能使用原始方法,那就是将盐水静静放置几个小时,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其发生反应。

      总不能拿根芦苇杆,不停朝着盐水里吹气吧?

      将三桶水提到屋檐下,韩桢吩咐道:“方三三,交予你个差事,仔细盯着三个木桶,莫要让任何人碰。”

      “阿郎放心,俺不会让任何人碰的。”

      方三三神色严肃的点点头。

      ------------

      0028【县衙来人】

      交代方三三盯着盐水后,韩桢迈步走进大厅,“今日如何?”

      朱正则沉吟片刻,答道:“今日共拉来十七户逃户,总计六十一人,俱都是曾经小王村的逃户。”

      十七户?

      嚯,这帮村民效率还真是够高的。

      山上有逃户,但其实并不好找,毕竟一座山头那么大,而且逃户为了躲避官府抓捕,肯定会尽量躲进深山。

      也不是所有逃户都相信村民的说辞,心中始终保持着警惕。

      愿意下山的逃户,要么是刚上山不久,要么就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会冒险赌一把。

      韩桢又问道:“可有铁匠与读书人?”

      这两个人群很关键,关乎着小王村的发展速度。

      “没有。”

      朱正则摇摇头。

      闻言,韩桢倒也没有失望,毕竟这才第一天,山中逃户那么多,慢慢找总能找到。

      夜幕降临。

      今晚有些闷热,吃完晚饭后,众人聚在院子里纳凉。

      乡野间实在没什么娱乐活动,只能聊些琐事打发时间。

      一直到月上中天,才各自散去。

      ……

      翌日。

      韩桢早早地起了床。

      在方三三叽叽喳喳的絮叨中,洗漱完毕。

      “阿郎,可要用早饭?”

      “不急。”

      韩桢摆摆手,拿出钥匙进了小库房。

      很快,他便将昨日制作的两个糖瓮搬了出来。

      经过一天一夜,陶罐之间封口的黄泥已经彻底干透。

      打开之后,下方的陶罐里,积蓄了一些浓稠的液体。

      这些液体是黄泥水和糖蜜的混合物,属于正常损耗,目前没有办法避免。

      敲碎陶罐封口的黄泥,掏出稻草,韩桢惊喜的发现,原本深褐色的沙糖,最外层已经变得白皙如霜。

      虽然内部还是红褐色,但只需要重新换上黄泥胶,继续吸附就成。

      黄泥巴这东西又没成本,想要多少有多少。

      一旁的方三三瞪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

      只一天的功夫,沙糖竟然变白了。

      阿郎果然会道爷的法门!

      这时,韩桢吩咐道:“莫要傻愣着,去寻竹篾和碗来。”

      “哦哦!”

      方三三连忙点头,迈着小短腿出了后院。

      没一会儿,她便拿来了竹篾和碗。

      接过竹篾,韩桢动作轻盈的将外层白糖全部刮下来。

      两个糖瓮,一共刮出满满一碗的白糖。

      只是刮下的颗粒不均匀,有大有小,不太美观。

      若是想卖上一個好价钱,需得研磨成糖霜粉。

      韩桢捻起一小撮放入口中,细细品尝。

      甜,隐隐还带着一股甘蔗的清香,以及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不过这种味道并不是提纯时产生,而是沙糖自带的。

      老实说,白糖的味道与沙糖并未有所区别,核心卖点就是雪白如霜的颜色。

      北宋风气奢靡,除了百姓之外,地主、商人以及官员都非常有钱,也愿意花重金去追求这类奢侈品。

      见方三三盯着碗中白糖直咽口水,韩桢将碗递过去,示意她也尝尝。

      “俺……俺也可以尝么?”

      一瞬间,昨日心头的那些委屈瞬间烟消云散,只觉得阿郎对自己太好了。

      “嗯。”

      韩桢点点头。

      得到他肯定的答复,方三三颤抖的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用指尖蘸了一点白糖,随后迅速将手指放进口中。

      韩桢问道:“好吃么?”

      方三三连连点头,舍不得把手指从口中拿出来。

      将白糖收起来,韩桢又吩咐她去弄了些黄泥,按照昨天的法子,重新在陶罐内抹上一遍。

      可惜这会儿手头上没有活性炭,否则配合活性炭,能让白糖提纯的效率快上许多倍。

      洗净手中泥土,韩桢迈步来到前院。

      屋檐下,经过一夜的静置,三桶盐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底部再次出现沉淀物。

      将沉淀物过滤掉,倒进锅里开始熬煮。

      随着水分逐渐蒸发,锅底开始析出洁白的盐结晶。

      三桶盐水,分三次熬煮,最后得到三碗精盐。

      沈厨娘一脸疑惑,不明白这么做的意义。

      昨天她熬煮盐水时,用的是5斤盐,结果兜兜转转废了这么大的劲儿,最后得到的还是盐,关键分量还变少了。

      见状,韩桢语气神秘道:“尝尝看。”

      闻言,沈厨娘半信半疑的用手指在其中一个碗中蘸了些,放入口中。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22: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