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宋泼皮》-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盆黄泥水浇下去,红糖直接被溶解了大半,最后只得到一小块晶体。

      关键那块糖的晶体,依旧是红褐色……

      后来他又与那名网友多次讨论,查阅古籍资料,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方法,并且还给这个方法煞有介事的取了个名字。

      黄泥胶封糖法!

      相比黄泥水淋糖法,只是变动了两个字,然而这一个胶,一个封,正是提纯白糖的关键。

      黄泥胶不能太干,否则很快就会变成硬土块,也就失去了吸附杂质的能力。

      也不能太稀,不然就成黄泥水了。

      大概类似橡皮泥那种程度,就差不多了。

      待到黄泥被和的差不多了,锅里的沙糖也已经熬煮开,变得极为黏稠。

      “过来帮忙。”

      这时,韩桢招呼一声,让方三三扶住一个装沙糖的陶罐,自己则捏起一团黄泥,仔细黏在陶罐的内部。

      等到整个陶罐内部都用黄泥厚厚地黏上一层,韩桢开口道:“快,把糖倒进来。”

      “啊?”

      沈厨娘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

      韩桢催促道:“愣着干甚么,快倒啊。”

      闻言,沈厨娘面色为难:“阿郎,这……”

      这陶罐里可是涂满了黄泥啊,沙糖倒进去,还能吃吗?

      即便北宋时期制糖业发展迅猛,可对于绝大多数百姓来说,沙糖依旧是金贵的奢侈品。

      目前沙糖的价格是30文一两,一斤16两,这两罐沙糖足足十几贯钱呢。

      一旁的方三三哭丧着脸,劝道:“阿郎,能不能不倒?”

      与其让这么多沙糖倒进黄泥坛里浪费,还不如让她吃掉。

      见两人磨磨唧唧,韩桢皱眉道:“让你倒就倒,哪那么多废话。”

      沈厨娘叹了口气,小心翼翼地将锅中沙糖倒进陶罐里。

      眼见红褐色的沙糖进入沾满黄泥的陶罐,方三三和沈厨娘两人只觉心头在滴血。

      “停!”

      等到陶罐即将装满,韩桢立刻叫停,随后填入一层干稻草,接着迅速拿起食指长的芦苇管【创建和谐家园】去,露出一截留在外面。

      最后,用黄泥胶把罐口牢牢封死。

      做完这些,韩桢将陶罐倒放着架在另一个空的陶罐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沙糖中的色素会被罐中黄泥吸附,慢慢凝结成白糖,而剩下的糖蜜,则会顺着芦苇管流淌到空的陶罐里。

      韩桢又找来两个陶罐,将锅中剩下的沙糖如法炮制。

      方三三和沈厨娘看不懂他在做什么,只知道就这一小会儿的功夫,自家阿郎便浪费了十几贯的沙糖。

      就算是败家,也不是这么败的啊。

      ------------

      0027【赚钱?炼丹!】

      在方三三几人神色怪异的目光中,韩桢小心翼翼地抱着陶罐回到后院,放在小库房里。

      这玩意儿可不敢随便放,虽然没多少分量,却价值千金。

      北宋有白糖,但十分稀少。

      一部分源自大食等国的朝贡,一部分则是糖商自制。

      蔗糖在熬煮冷却时,会凝出一层极为稀薄的霜,匠人需得用特制的竹篾,小心地刮下来。

      往往几百上千斤的蔗糖熬煮,才能收集一两白糖。

      这种白糖几乎不会出现在市面上,哪怕是富商豪奢想花重金购买,也没有门路。

      属于真正的有价无市。

      由于市面上没有,所以韩桢也无从参考价格,不过考虑到物以稀为贵,他琢磨着到时候卖20贯一两,应该很合理。

      这两坛子沙糖,除去损耗后,大概能出8斤白糖,也就是2560多贯。

      而成本才仅仅15贯,利润高达上百倍。

      什么是暴利?

      这才是真正的暴利。

      当然,等到销售的数量上去后,白糖价格肯定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下跌。

      所以,韩桢打算严格控制产出,顺带还能起到饥饿营销的效果。

      这类顶级奢侈品,不适合作为支柱产业,只能捎带着做一做。

      精盐就不同了,利润虽没有白糖高,可却是长久买卖,且能带动一系列产业。

      出了小库房,将门锁上后,韩桢打算开始着手制作精盐。

      重新回到二院,就见方三三几人端着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眼中满是享受。

      韩桢好奇道:“喝甚么呢?”

      “糖水。”

      方三三撅着小嘴答道。

      她还在委屈韩桢为何宁愿把沙糖倒进泥坛,也不给自己吃。

      原来刚才熬煮沙糖时,锅里还粘了一点,沈厨娘不忍浪费,便加水涮了涮。

      涮锅糖水根本没多少甜味,但对方三三她们而言,却如同琼浆玉液。

      韩桢吩咐道:“去村中寻些孩童,就说我要收贝壳,一斤贝壳五文钱。”

      贝壳?

      方三三觉得今天阿郎怪怪的,一会儿把沙糖倒进泥坛,一会儿又要收贝壳。

      贝壳这东西没甚用,河边一抓一大把,哪里值五文钱一斤。

      似是怕韩桢生气,方三三没敢多言,端着糖水便出门了。

      村里孩童不少,大人这会儿都上山找逃户去了,留下他们自个耍。

      此时,村里孩童听到五文钱一斤收贝壳,一个个都像疯了一样,拎着篮子就往河边跑。

      趁着村中孩童抓贝壳的功夫,韩桢扛着一把锄头出了宅子。

      寻了一处小土坡,他挥舞锄头,迅速挖出一個一米见方的土坑。

      又在土坑底部挖出一条通风口后,一个极其简陋的小土窑就搞定了。

      就在这时,巡逻的马三狗等人发现了他,忍不住走上前来问道:“韩二哥这是在做甚?”

      “烧窑。”

      韩桢随口应付一句,而后吩咐道:“对了,帮我多找些柴火来。”

      “好。”

      马三狗几人点点头,转身去找柴火。

      很快,五人便找来高高一摞的柴火。

      “韩二哥,俺们巡逻去了。”

      “去罢。”

      韩桢摆摆手,埋头用小石块铺在土窑底部。

      没一会儿,便有孩童拎着贝壳来了。

      一起来的还有方三三,过了这么久,她那一碗涮锅糖水竟还没喝完。

      “来俺这领钱。”

      方三三端着碗,此刻宛如孩子王。

      这里没秤,她也没打算一斤斤的秤,直接按篮算,满满一篮子便给五文钱。

      即便这样,方三三依旧觉得自家阿郎亏了。

      小孩子们也不在乎,贝壳这东西压根就没用,河边到处都是,能换几文钱已是非常开心了。

      领到钱后,便嘻嘻哈哈的围在一边看热闹。

      提纯精盐需要用到生石灰,不过韩桢也只是大概了解步骤,前世并未实际操作过,所以今天属于实验阶段。

      因此他只是简单挖了个土窑,等到实验结束,确定能成功量产后,再搭建烧制石灰石的土窑也不迟。

      至于为什么用贝壳,是因为烧贝壳快,半个多时辰便能烧好。

      若是换成石灰石,怕是至少要烧个七八天时间。

      按照一层柴火一层贝壳整齐的码放好,韩桢掏出火折子。

      点燃之后,土窑燃起熊熊火焰。

      “走罢!”

      韩桢拍拍手上灰尘,招呼方三三回去。

      抿了一小口糖水,方三三终于问出了心中疑惑:“阿郎这般到底是为了甚么?”

      “赚钱!”

      韩桢语气神秘道。

      这就能赚钱?

      方三三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

      等待临近宅子时,她才想明白,定是阿郎在诓自己。

      ……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