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宋泼皮》-第10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闻言,韩桢笑道:“行,既然你喜欢打铁,明日你便去铁匠铺当个学徒。”

      “嘿嘿。”

      石头憨憨一笑。

      韩桢不指望石头能干嘛,毕竟当初收留他,也是一时心善之举。

      在这个世道,能安安稳稳活着,做一份喜欢的工,已经很难得了。

      待到他们两离去后,窗外天色已经彻底变黑。

      韩桢点上油灯,写了一会儿制盐厂的管理条例后,便起身出了书房。

      给士兵们授课的时间到了。

      一天十个字,雷打不动。

      ……

      ……

      翌日。

      将战俘们交给猴子管理后,韩桢骑着战马,带上谷菘一路来到山寨。

      “聂东,选四个小队随我去县城。”

      听到要去县城,这些个士兵争先恐后,无比积极。

      他们的小心思,韩桢门清儿。

      之前一个个穷得叮当响,自然不会有其他想法。如今手头上有钱了,便开始琢磨起其他东西了。

      比起小王村,县城里可繁华的多。

      有酒楼,有青楼……

      最终聂东让张和领四个小队,跟随韩桢前往县城。

      有张和在,能约束这些士兵。

      此去主要是为了征调粮食,自从小王村多了三四千张嘴之后,粮食的消耗剧增。

      其中的大头,就是军营中的士兵!

      为了保证训练强度,韩桢从开始就下了血本,一日三顿干饭。

      只要不浪费,士兵们能吃多少吃多少。

      并且三日一顿肉食,平时没有肉食的时候,也保证每餐都有豆腐,提供稳定的蛋白质摄取。

      眼下时日尚短,还看不出什么。

      不消两个月,满粮满饷操练出来的士兵,便会开始显现战力。

      至于这四队老兵,可不是为了护卫自己,而是去接替县城里的三个小队换防。

      对于常玉坤,他没有尽信,始终留了个心眼。

      路上,正巧遇到了送煤的队伍。

      不过朱吉没有亲自来,领头的是他的一名家仆。

      来到县城外,隔着老远便看到小东河上游,一群人正在施工。

      等到水力锻造工坊建好,军械的制造速度就会提升好几个档次。

      目前,唯一让韩桢头疼的便是战马。

      如今,他手里只有三十七匹战马。

      其中十八匹是聂东等西军自带的,剩下十九匹则是前几日作战中,缴获黑山寨匪寇们的战马。

      这三十七匹战马被当作宝贝一样伺候着。

      黑山寨之所以能有数百匹战马,那是徐主簿经年累月,一匹两匹送过去,慢慢积攒下来的。

      北宋其实不缺马,自从推行马政之后,马匹的数量便呈几何暴增。

      宋真宗时单单养马的士兵就有一万六千多人,军马有二十万左右。

      这也是宋真宗敢北伐的底气所在。

      到了神宗时期,由于新党和旧党的党争,导致马政被废来废去,最终彻底被玩坏了。

      自太祖时期建造的完善系统,也随之崩塌了。

      如今虽马政还在延续,可已经没早期那般专业了,那些由百姓供养的马匹,根本达不到战马的需求。

      毕竟百姓养活自己都困难,哪里还有额外的精力去养马。

      自己都吃不饱,哪有余粮喂马?

      所以,如今百姓养出来的基本都是劣马,只能用来拉车、短途乘骑,耕田都费劲。

      北宋真正缺的是能作战的良马!

      整个京东东路,只有四所马监,蓄养的战马大约有两千余匹。

      其他渠道是弄不到了,只能试着贿赂马监的官吏,看看能不能搞到战马。

      一千骑兵!

      只需一千骑兵,五千步卒,外加黑火药。

      韩桢有信心打下整个山东!

      “县长!”

      守城的士兵远远便看到了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挥手。

      来到城门口,韩桢下令道:“张和,换防!”

      “得令!”

      张和抱拳应道,立刻吩咐手下队正,接替三个小队的岗位。

      看着换防下来的士兵,韩桢吩咐道:“你等这几日辛苦了,允你们半天假期。未正一刻于县衙前集结,过时不到者,军法处置!”

      “得令!”

      听到有半天假期,这帮士兵一个个眉开眼笑。

      待到他们三三两两,勾肩搭背的散去后,韩桢骑马来到县衙。

      “县长!”

      衙门前值差的衙役见了他,赶忙躬身行礼。

      “嗯!”

      韩桢笑着点点头,翻身下马。

      一名衙役立刻上前,伸手接过马缰,牵着马去了马厩

      另一名衙役则进门通报。

      迈步走进县衙,韩桢发现县衙中多了不少新面孔。

      看来常知县的动作很快,已经开始着手整治胥吏了。

      待到这些新来的胥吏熟知差事后,那帮老油条的好日子就倒头了。

      常知县从大堂迎了出来,面色凝重道:“韩二郎来的正巧,本县正准备差人去小王村寻你。”

      见状,韩桢心下一沉:“发生了何事?”

      常知县招呼道:“且进来再说。”

      留下谷菘在大堂后,韩桢与常知县一路走进书房。

      待到两人落座,福伯端来一杯茶水后,便转身出了门,同时反手将书房门关上。

      “这是今日州府通判刘宓发来的书信,你看看罢。”

      常知县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了过去。

      韩桢接过书信,展开后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

      片刻后,韩桢放下书信,面色怪异。

      (本章完)

      ------------

      0105【干爹?亲爹!】

      啧!

      到底是一州通判,文字功底深厚。

      乍一看,只是寻常叙旧的书信,可仔细品品就会发现字里行间的各种暗示和隐喻。

      待到韩桢神色怪异的放下书信,常知县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咱们的事发了。”

      一县知县勾结匪寇的事发了,但常玉坤却丝毫不慌。

      若是州府上官想办他,来的就应该是提刑司,而不是这样一封书信。

      想通这一层,再看这封书信,就会发现信中句句不提钱,却又句句都是钱!

      “本还想找门路贿赂,没想到他们竟自己送上门来了。”

      韩桢不由摇头失笑。

      常知县却没他那么乐观,提醒道:“此二人抓住了咱们的把柄,只怕会狮子大开口。”

      韩桢自信道:“还是那句话,不怕胃口大,就怕他不贪。”

      先前是小打小闹,几斤白糖,百来斤精盐。

      东西属于稀缺货,但毕竟分量少,倒也没有受到大人物的关注。

      等到制盐厂的流水线建造完毕,一个月少说能提炼十万斤精盐。

      到了那个时候,朱吉等人绝对会被盯上。

      一个知县的分量,还担不起这么大的利益。

      但若是能把一州知州和通判拉入伙,其他人再有歪心思,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够不够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4 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