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宋泼皮》-第10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们是反贼,可这韩二也不干净啊,【创建和谐家园】下冲入县衙,当众杀了徐主簿。

      一时间,竟有了些亲近之意。

      见成功拉近距离,韩桢趁热打铁,继续说道:“都是苦命人,若非实在活不下去,谁愿意当反贼,是不是?”

      这番话,引得战俘们共鸣,像是投入湖水中的石子,荡起一圈圈涟漪。

      人群中,一个战俘忍不住高声道:“韩二郎这话在理,若非活不下去,哪个会当反贼。”

      “就是,俺原也没想造反,实在是被那帮贪官污吏逼的没活路了。”

      “原先说好了每人六贯丁身钱,俺卖些田地,咬咬牙也能撑过去。可没过几天,又说丁身钱翻倍,左右都活不下去,不如反了。”

      “……”

      韩桢也不阻拦,任由这些战俘发泄心中的怨气。

      站在一旁的聂东神色怪异,他认出了方才最先开口的战俘,分明就是手下的一个士兵。

      也不知什么时候,乔装打扮混进了战俘堆里,当起了托儿!

      只是这厮演的着实差了些,这帮战俘饿了一天一夜,又被烈日暴晒,一个个蔫不拉几的,说话怎么可能还中气十足呢。

      好在这帮战俘蠢笨,没人发现。

      瞥了眼韩桢的背影,聂东心中不由感叹一声。

      难怪人家能当县长,而自己只是个逃军。

      当真是好手段。

      过了片刻后,等待战俘们发泄够了,韩桢双手虚压,喊道:“安静!”

      很快,人群中七嘴八舌的嘈杂声渐渐平息。

      韩桢高声道:“同是苦命人,我也没打算为难你等,往后你等就留在小王村做工,有我韩桢在,总有一口饭吃,不会饿着你们。官府的苛捐杂税也收不到你们的头上,我一并担着。”

      管饭,但工钱暂时没有。

      这些人都是反贼,眼下能活着,还有一口饭吃,就已经感恩戴德了。

      至于工钱,往后会逐步发放。

      混在战俘中的托儿立刻高喊:“韩二郎仗义!”

      “韩二郎仗义!”

      近三千战俘齐齐高喊。

      方才韩桢一席推心置腹的话,外加托儿的配合,成功让这些战俘将他当成了自己人。

      韩桢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朗声道:“今晚先委屈你们在军营过了一夜,等明日便给你等搭建住所。大伙儿先坐着,稍后给你们放饭。”

      这些战俘饿了一天,听到等会有饭吃,一个个立刻老老实实坐在地上,翘首以盼。

      将近三千号人,光靠军中的厨子和几个帮工根本忙不过来,韩桢又命人去小王村唤来一些村民帮忙。

      闻到米粥的清香,战俘们顿时开始躁动。

      见状,韩桢大吼一声:“不要急,人人都有,分批次来。”

      人太多,碗不够用,哪怕临时劈砍竹筒做碗,也只凑够了三百多个,只能分批次吃。

      指望这些人能有纪律性,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韩桢提着马槊,成功震慑住了他们,随后指挥士兵将战俘们分成八批。

      一人一碗,吃完立刻换下一批。

      晚饭是野菜粥,粥不算特别浓,但也比他们平日在家中吃的要稠。

      领到粥的战俘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稀里哗啦的吃了起来。

      一名战俘吃完米粥,砸吧砸吧嘴,说道:“这韩二郎倒是讲信誉,说给俺们一口饭吃,还真给。”

      “没吃饱,若是能再来一碗就好了。”

      “你他娘的还想吃饱,做梦去罢。”

      “就是,韩二郎算仗义了,这野菜粥比俺在家里吃的还稠上几分呢。”

      吃饱,对于如今的贫苦百姓来说,是一件奢望。

      哪怕是丰年,平日里配上野菜野果,也只能吃到五分饱。

      若是年景不好,遇到旱灾水涝,能有一口粮食吃,不至于饿死,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忙活了近两个时辰,一直到戌正二刻,才总算让战俘们全部吃完了饭。

      一碗野菜粥下肚,腹中有了些存货,总算不像先前那么难受了。

      吃完饭,熬了一天的战俘们一个个困意上涌,干脆直接躺在地上睡了。

      士兵们同样一天一夜没睡,但他们此刻却一点不困,反而无比兴奋。

      只因发赏钱了!

      韩桢站在库房外,手中握着一沓军功名单,两名村中书吏拎着一杆大秤。

      战功今早便统计好了,割耳为功,加之互相监察,做不得假。

      每念到一个人,两名书吏便拎着大秤开始秤钱。

      于军站在人群中,翘首以盼。

      也不知等了多久,终于听到韩桢念道:“于军,斩首四级,赏钱十六贯!”

      “哗啦!”

      两名书吏称重过后,将铜钱倒进一个箩筐里。

      “多谢村长。”

      于军拖着箩筐的手都在发抖。

      十六贯啊!

      这才参军几天而已,若是种田,得种多久才能攒下恁多钱?

      一个时辰后,赏钱发完了。

      多则如聂东,斩首加先登再加上职位赏赐,足有五六十贯。

      少的也有十来贯。

      眼见士兵们啃哧啃哧拖动着上百斤的铜钱,韩桢不由微微皱起眉头。

      铜钱实在是不方便,二十贯便有一百多斤,满满一大箩筐,既不好存放,搬动起来也费力。

      他心里隐约有些想法,不过暂时事实不了。

      领到赏钱后,士兵们兴高采烈,交头接耳的开始盘算该怎么花。

      “聂东!”

      “末将在。”

      听到韩桢的呼唤,聂东赶忙抱拳应道。

      韩桢沉吟道:“我打算扩军,明日从那些战俘中,挑选出三百青壮充入军中。”

      扩军?

      聂东迟疑道:“这……是否急切了些?”

      韩桢解释道:“没法子,这群农民不全是被裹挟的,其中一小部分青壮手上沾过血,有过人命。放任他们做工,始终是个隐患。”

      比如昨夜攻打县衙的那批青壮,就明显与其他起义农民不同。

      这些人体验过烧杀抢劫的【创建和谐家园】后,心已经野了。

      眼下畏惧韩桢,可能会老实本分一段时日,等到时间一长,指不定就会干出什么事儿。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入军中。

      同时,借着扩军的机会,让一部分军功出挑的老兵升任队正、都头。

      毕竟升官这种事儿,不能总是一句口号,得让士兵们实质性的感受到。

      聂东沉思了片刻,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点头道:“县长心思缜密,是某家考虑不周了。”

      嗯?

      韩桢挑了挑眉,略显诧异。

      这厮浓眉大眼的,怎么也开始拍马屁了?

      不过他也没在意,叮嘱道:“你辛苦些,今夜盯着点,若是这帮战俘闹事,不必手软。”

      聂东保证道:“县长宽心,某家省的。”

      交代完事宜,韩桢骑着战马回到小王村。

      前院里,杨父等人还没睡,拿着把扇子坐在院里纳凉。

      “二郎回来啦?”

      “嗯。叔伯婶婶住的还习惯罢?”

      “哈哈,怎地不习惯。托二郎的福,俺们也住了一回儿青砖红瓦的宅子。”

      笑着与他们寒暄几句,韩桢穿过垂花门,来到二院。

      大厅里,油灯散发出昏黄的光线。

      韩张氏与安娘几名女子,正围坐桌上写课业。

      课业是韩桢先前就布置好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根据她们的进度,每天做一份。

      韩桢本以为她们这几人中,应是安娘学的最快。毕竟安娘本身头脑就活络一些,先前也做过生意,有些算术的基础。

      结果,学的最快的反而是江四娘。

      短短几天时间,一副算盘就已经打得有模有样。

      就连负责授课的书吏,都时常在韩桢面前夸赞。

      四娘这丫头性子不如方三三那般活泼,反而有些沉闷,平日里没什么存在感,每次韩桢看到她,不是在闷头做事,就是盯着天空发呆。

      往后倒是可以好好培养一番,说不得还能当个女账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1 17: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