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宋泼皮》-第10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县城外。

      小东河畔旁,常知县指着下游一大片荒地,说道:“这片荒地已荒废许久,其实只需挖开河堤,任由河水灌溉,不消半年,便是上千亩的良田。”

      他本就是耕读传家,自然知晓农事,河底淤泥其实就是最好的天然肥料。

      韩桢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不由点了点头。

      正如常知县所说,只需挖开河堤,任由河水灌溉,就能变废为宝。

      并且,临近河畔,其中一大半都能改造成肥沃的水田。

      收回目光,韩桢疑惑道:“为何迟迟没有行动?”

      “呵。”

      常知县冷笑一声:“只因挖开河堤,会将徐主簿家中的八十亩水田淹没。因八十亩水田,却耽误上千亩荒地变为良田,着实可恨!”

      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这样的事情,他已不是头一遭碰到了。

      “确实可恨!”

      韩桢附和一句。

      就在这时,一群匠人快步从上游走来。

      领头的袁工匠上前一步,躬身禀报道:“知县,县长,我等已找好了位置。”

      韩桢问道:“何时可以动工?”

      自从掌控县城之后,他的最大感触就是能用到人才变多了。

      比如眼前这些人,俱都各个官营作坊的工匠。

      北宋时期,对于水力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了。

      韩桢准备沿河建造两个作坊,一个是水力磨坊,另一个则是水力锻造工坊。

      靠人力打铁,猴年马月才能攒够万人的军械?

      水力就不同了,安排工人三班倒,日夜不停工,不消半年就够了。

      袁工匠答道:“禀县长,库房中有现成的图纸,人手足够的话,随时可以动工。”

      “好!”

      韩桢点点头,吩咐道:“此事便交予你,你且自行招募人手,一应工钱到时找常知县便可。半个月后,我要看到两个作坊开工。”

      “得令!”

      袁工匠应道。

      拍了拍他的肩膀,韩桢轻笑道:“好好干,到时少不了你等的赏钱。”

      听到有赏钱,工匠们顿时面色喜色。

      听出他话中的意思,常知县诧异道:“你不留在县中?”

      韩桢答道:“需得回一趟小王村处理些事情,另外扩张制盐厂的事,不亲自盯着我不放心。”

      精盐是他们的财路,马虎不得。

      听到事关制盐厂,常知县立刻说道:“那你且回去罢,县城有吾在,不消担心。”

      两人回到县城后,直奔县衙而去。

      城中百姓忙碌了一天,县城已大致恢复了原样。

      只是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血腥气,以及青石板上黑褐色的血迹,无一不在提醒众人,昨夜发生了何事。

      县衙外的街道上,一千五百多名战俘依旧蹲在那里。

      被烈日暴晒了一天,战俘们都耷拉着脑袋,蔫蔫的可怜模样,很难让人相信,这群人昨夜烧杀抢劫,奸淫掳虐时是何等的疯狂。

      每当有县城的百姓路过,都会朝着战俘啐一口唾沫。

      胆大的,甚至还会上去踹两脚。

      上午时,韩桢已经放归了一批战俘,放回村的战俘大都是些老弱妇孺,也就只能耕耕田,掀不起什么风浪。

      看着黑压压的战俘,常知县心有余悸道:“要不……你留下些士兵罢。”

      他是真怕了,昨夜一番激战,弓手和乡勇们死了大半,剩下的也人人带伤。

      如今,县中已经没了防备力量。

      韩桢不由摇头失笑道:“放心,只需约束衙役,守好城门,寻常反贼根本攻不进县城。”

      昨夜若不是值夜衙役贪财,戴巾军根本就不可能打进县城。

      见他还是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样,韩桢只得说道:“这样罢,留三个小队在县城。”

      “如此便好。”

      常知县这才松了口气。

      “聂东!”

      “末将在!”

      唤来聂东,韩桢吩咐道:“安排三个小队留守县城,每人先发五贯钱,剩下的赏赐留待他们回营后再补发。”

      “得令!”

      聂东拱手抱拳。

      待到全部安排好之后,韩桢翻身上马,大手一挥:“出发!”

      夕阳下,两百来名士兵押解着一千多战俘,外加二十多辆牛车,浩浩荡荡的出了城。

      (本章完)

      ------------

      0099【难怪人家能当县长】

      “村长回来啦!”

      隔着远远的一段距离,便听到寨墙上传来一阵惊喜的欢呼。

      紧接着,寨门缓缓打开。

      寨门上烟熏火燎的黝黑烧痕,眼下都还在散发着淡淡的焦油味。

      韩桢打马迈入山寨,身后的士兵押解着战俘紧随其后。

      当寨墙上的士兵们看到二十多辆牛车上高高堆积的铜钱绢布时,再度发出一阵欢呼。

      于军连连惊呼道:“嘶!这般多钱,得十万贯了罢?”

      闻言,一名老兵嗤笑道:“屁的十万贯,顶天也就两三万贯。”

      “你怎地知晓?”

      于军面色惊奇道。

      那老兵面带得色,吹嘘道:“俺跟村长打了好几次仗,比这多的都见过。一辆牛车能装一千多贯,这二十多辆牛车,不就是两三万贯么。”

      “竟是这样,涨见识了。”

      听到于军的恭维,那老兵心头更加得意,继续卖弄道:“村长这个人最是大气,从不跟俺们玩虚的,瞧着罢,晚上就该发赏钱了。”

      一听晚上要发赏钱,于军顿时来了精神,忙问道:“俺斩首四级,能领到多少赏钱?”

      “你记好了,斩首一级赏四贯,能拿到十六贯钱。”

      “十六贯,恁地多?”

      于军倒吸一口凉气。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

      老兵嗤笑一声。

      这些个新兵蛋子,真是没见过世面。

      ……

      一千五百多名战俘,加上昨夜俘虏的一千三百余人,人数甚至已经超过了小王村村民总和。

      原本在韩桢的计划中,预想一年内,让小王村人口突破五千。

      这才短短一个月不到,就已经实现。

      果然,战争才是最快获取资源的途径。

      北边的游牧民族,很早便尝到了战争的甜头,缺钱缺粮缺女人,怎么办?

      南下去抢!

      哪怕辽国承平已久,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但军中却依旧保持着游牧民族的风气。

      就以打草谷为例,朝廷只供应少数军粮,士兵们需自带刀箭、马匹和干粮。

      相当于是商股制了,每个士兵都是股东,想要赚钱就必须奋勇杀敌。

      打赢了吃香喝辣有女人,打输了倾家荡产。

      这种情况下,辽军战力自然强横。

      ……

      近三千人的战俘,密密麻麻的蹲在军营中。

      从昨夜到现在,这些人滴水未进,又饥又渴,同时心中无比忐忑,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何命运。

      在聂东等人的拥簇下,韩桢迈步走进军营。

      这些战俘需尽快处置,否则拖得久了,不定会闹出什么事儿。

      韩桢负手而立,环顾一圈后,缓缓开口道:“伱们是反贼,我也曾杀过官。”

      哗?

      战俘们纷纷抬起头,一个个面色惊诧。

      韩桢的开场白,着实让他们没想到,不过转念一想,好像确实如此。

      他们是反贼,可这韩二也不干净啊,【创建和谐家园】下冲入县衙,当众杀了徐主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30 0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