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宋泼皮》-第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正文卷

      ------------

      欢迎收藏

      作者大大正努力存稿中,喜欢的宝宝先收藏回家,一起期待后续呀~

      ------------

      0001【泼皮】

      京东路。

      青州,临淄县。

      骄阳烤灼大地,升腾起氤氲热浪。

      人畜皆疲,连树间蝉鸣都显得有气无力。

      县城东门口,两个差役靠在门洞荫凉处,昏昏欲睡。

      不远处,有一家茶肆。

      茶肆粗陋,店前支了个草棚,三五个大汉坐在草棚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耍嘴子。

      “这贼鸟天,莫不是要热死爷们?”

      一個面容黝黑的大汉,啐一口唾沫,双手扒开衣襟,露出身上花花绿绿的刺青。

      一个泼皮提议:“哥哥们,去小东河耍水怎样,说不得还能摸几条鱼,打打牙祭。”

      “好主意。”

      “走,耍水去!”

      这个提议,得到其他泼皮的一致赞同。

      只是,他们并未行动,纷纷将目光投向一个高大壮硕的身影。

      其人面容俊朗,身高六尺有余,肌肉虬扎。(注:北宋一尺约31厘米。)

      此刻,充满爆炸般力量的肌肉被汗水浸湿,如同抹上了一层油光,别具一番粗犷与霸气的美感。

      敞开的胸膛上,纹着一头下山猛虎,摄人心魄。

      任谁看了,都会赞叹一声,好汉子!

      见他不说话,先前开口的黑脸汉子催促道:“韩二哥,去么?”

      闻言,韩桢收回思绪,摆手道:“你们去罢,莫管我。”

      几个泼皮对视一眼,只觉得韩二哥这两日有些怪。

      不过,他们也没多想,许是天气太热,人乏了。

      “韩二哥,我们去了。”

      “去罢。”

      目视着几人的身影出了城门,韩桢再度陷入了深思。

      穿越了。

      好消息:穿越后器大活……不对,是体魄强健,力大无穷。

      甚至强的有些夸张,几乎已经达到了人类体质的巅峰,身体里彷佛有使不完的气力。

      举起三五百斤的重物,易如反掌。

      坏消息:穿越到了北宋宣和五年。

      此时距离靖康之难,北宋亡国,满打满算只有三年半。

      而且,穿越之后的身份是个泼皮。

      即便因为性格豪爽,为人仗义,让他在临淄县一带口碑不错,但终归是个泼皮。

      就好比乞丐中的霸主,也依旧还是个乞丐。

      古时的阶级跃升,难如登天。

      他有信心利用后世的知识发家致富,但在这个贪官污吏横行的年代,有钱是一种罪过。

      没背景、没官身,也只是一头待宰肥羊罢了。

      殊不知,南面的朱勔利用花石纲,使多少富商地主家破人亡。

      而他所在的京东路,也不遑多让。

      关键是,就算置办了家业,打点好了关系,没几年金人就打来了,到时一切又回到原点。

      个人,在天下大势面前,太过渺小了。

      似乎唯一的选择,就是在金兵打来时随大流南迁。

      毕竟南宋好歹也支撑了一百多年,足够过完一辈子。

      就在他思索间,一位妇人从茶肆里间走出。

      妇人约莫二十余岁,容貌俏丽,一双桃花眼水汪汪的。

      随着走动,丰润的磨盘在粗布麻衣下若隐若现。

      来到韩桢身边,妇人端起茶壶为了他续上一杯凉茶,关心道:“二郎,怎地无精打采,莫不是病了?”

      “没事,天气太热,闷得慌。”韩桢随口敷衍一句,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妇人不放心:“还是去医馆寻王大夫看一看吧?”

      韩桢拍了拍胸膛,发出沉闷的撞击声,轻笑道:“真无事,我的身子你还不知道?比牛还壮实!”

      看着他那身爆炸般的肌肉,妇人一双桃花眼更水润了,腻声道:“哼,那这几日也不见你过来。”

      “今日不是来了么。”

      韩桢心头一动,在磨盘上轻轻拍了一把,引得一阵嗔怪。

      妇人唤作安娘,是这间茶肆的老板娘,也是韩桢的姘头。

      安娘不是寡妇,相反有男人有孩子,还有个瞎眼的婆婆。

      只是男人前两年被征了徭役,运粮时不慎滑落山谷,摔断了腰。后半辈子只能躺在床上,混吃等死。

      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孩子还小,婆婆又瞎了眼,养家糊口的重担便压在安娘一个人身上。

      好在她心思活络,卖掉了家里的几亩田地,又东借西凑,在县城里开了家茶肆。

      一个女人做生意很艰难,她又有姿色,因此时常有泼皮闹事,更有小吏借着各种杂税来刁难调戏。

      韩桢帮过她几次,安娘心中很是感激,一来二去,两人也就好上了。

      两人的关系,有些类似拉帮套。

      说话间,只见一个衙役领着七八个弓手从县外走来。

      这伙弓手肩挑手拿,有粮食、被褥、以及瓦罐铁锅,为首的衙役手里甚至还拎着三只鸡。

      只看一眼,韩桢和安娘便明白,定是哪家又被祸害了。

      这衙役韩桢认得,名叫刘勇,在县衙内任职都头。

      进了城门,这伙人直奔茶肆而来。

      刚落座,刘勇便吆五喝六地喊道:“安娘,快把卤梅水端来,这鸟天真是热死个人。”

      卤梅水,就是后世的酸梅汁。

      茶肆不光卖茶水,还会根据季节售卖各种香饮子与吃食。

      北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徽宗时期在饮食方面已经非常接近后世了。

      被井水镇过的卤梅水冰凉酸爽,一杯下肚,刘勇不由长出一口浊气。

      韩桢瞥了眼地上三只不断扑腾的鸡,不由问道:“刘都头,谁家遭了灾?”

      刘勇抹了把面上汗水,答道:“小王村的王癞痢,这厮应了衙前,昨夜带着妻儿逃进了山里。”

      一旁的安娘微微皱眉,好奇道:“俺记得王瘌痢不是四等户么,怎也应了衙前?”

      刘都头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俺只告诉你二人,莫要出去乱说。王员外看上了王瘌痢家中祖传的几亩水田,王瘌痢不肯卖,王员外便找徐主簿,唤书吏将王瘌痢家厘定为三等户,安排了衙前。”

      北宋有一项很奇葩的户等制,将农户划分为五等。

      一等二等是大小地主,三等是富户,四等五等是贫农和佃农。

      至于如何划分厘定,每个州县各不相同,有些地方是按纳税多寡,有些则按家庭总财产。

      朝廷在征收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时,为了照顾下户,实行由富至贫。

      既一等二等多出,三等次之,四五等少之或免之。

      乍一看是不是觉得这个政策还不错,照顾底层贫农。

      然而实际实施后,却完全变了味。

      因为你是几等户,你自己说了不算,官府说了才算。

      县里的官吏想要祸害一户人很简单,只需到他家里,随便指着一个东西说这个值50贯,那个值80贯,总得加起来超过300贯,那就是三等户。

      达到三等户,便可以摊派衙前了。

      而衙前,则是北宋众多徭役中的一种。

      简单点说就是无偿给官府跑腿办事,还得自负食宿,同时承担无限责任。

      比如,官府某天突然加税,衙前如果收不齐税,差额需要衙前自掏腰包补上。

      这种情况下,别说是普通富户了,哪怕是地主老财,只要应了衙前,也得家破人亡。

      安娘叹了口气,低声嘟囔道:“徐主簿这些年愈发猖狂了,知县也不管管。”

      “嘿!”

      刘勇冷笑一声,语气带着三分不屑:“他只管吟诗作对,饮酒作乐,哪里会管这些,年底供奉钱又不会少了他。”

      不难怪刘勇会轻视,只因在临淄县,知县是出了名的泥塑菩萨。

      被供奉的高高在上,实则一点权利都没有。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06: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