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宋权相》-第1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是!”蒙古众将一起面上变色,疯狂地吼叫起来。兀良哈台又喝道:“既然你们不是缩头乌龟,那你们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攻破潭州?”

        蒙古众将哑口无言,过了片刻后,一个千夫长才小声说道:“潭州的守军太顽强了,那些南蛮子好象根本不怕死一样。临死都要砍我们一刀,我们几次攻上城墙,都被他们赶了下来。”有人到了头,其他几个千夫长也低声附和起来,“南蛮子占着地利,守城花样又多——用火箭烧我们的云台。用油柜烧我们的云梯,砸火油瓶烧冲车,还集中投石机和我们的投石车对砸,这几天我们的攻城武器基本上都损毁得差不多了。”“还有天气,实在太冷了,很多士兵都被冻伤,严重影响士气和战斗力。”

        “这些是原因,但也不是原因。”兀良哈台拿起火箸,将炭火拨得更旺一些,让大帐里被冻得脸色发青的蒙古众将也能分享到炭火地温暖。缓缓说道:“在蒙古大草原上。冬天的气候之寒冷,比这里有过之无不及。在我们以前经历的攻城战中。守军也用过千奇百怪的手段破解我们的攻城战术。可我们以前为什么能忍受寒冷?以前为什么能在各种不利条件下攻城成功?为什么到了潭州就不行呢?”

        蒙古众将的叫苦声顿时平静下去,又一次哑口无言,惟有兀良哈台的儿子阿术抬起头,朗声说道:“父帅,依孩儿看来,我军连续三天没能攻下潭州,除了守军顽强与守将指挥出色外,更多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我们地将军堕落了,开始贪生怕死了!”

        “说出道理,拿出证据,否则那怕你是我儿子,我也要治你污蔑同僚和惑乱军心的罪。”兀良哈台平静的说道。阿术毫无惧色,大声说道:“以往攻城,我军上到千夫长、甚至万夫长,下到百夫长和十夫长,无不是奋勇当先,冲在最前面,激励士卒勇敢杀敌。可是现在呢,我们的将军开始学会享受了,没有了以前那种悍勇之气了,冲锋登城的时候,我们将军开始躲在后面了——这三天的战斗中,我军牺牲近万,却仅有两名百夫长阵亡,这就是明证!试问这样地将领,如何能领导军队打破潭州?”

        “父帅这一次率军北上,如果不是沿途守军战斗力太弱,纷纷望风而降,这个问题只怕暴露得更早。所以到了抵抗的潭州城下,我们就拿这个兵微将寡的潭州毫无办法了。”阿术的话句句打得蒙古众将心上,使得满帐蒙古将领都是面红耳赤,心中惭愧。兀良哈台则不动声色,缓缓说道:“我儿言之有理,我蒙古部队是开始堕落了,以前的蒙古部队,靠喝奶粉(注1)吃肉松就能纵横天下,行军千里不举炊烟,军粮断绝的时候,我们蒙古军人甚至可以喝马血继续战斗,照样杀得敌人尸积如山。可现在呢,我们的军队需要军粮补给了,需要后勤支援了——如果不是担心粮道被断,我们有这三天时间,完全可以绕开潭州,取道浏阳北上,照样能按时抵达长江战场!可现在为了保护粮道,我们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将军也变得怕死了,打仗地时候知道躲在后面了,试问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攻破万众一心地潭州城?如何能按时抵达战场?”

        “元帅,别说了!”蒙古众将纷纷单膝跪下,不少人甚至哽咽起来,“王爷放心。明天开始,我们一定冲在最前面。率领军队打破潭州城,按时抵达长江战场!”

        “很好,只要我们蒙古人拿出以往地英勇无畏,就一定能打破潭州,按时增援正面战场!”兀良哈台站起身来,命令道:“从明天开始,组织一支由百夫长组成的敢死队。由本帅地儿子阿术带队,攻城时冲在最前面,与潭州守军决一死战!”

        “遵命!”蒙古众将一起抱拳,大声回答。这时候,兀良哈台的参谋王鹗开口说道:“各位将军,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们,我们地后续辎重队刚才已经到了,运来了新的投石车和一批震天雷(注2)。有了这攻城利器,我们接下来地战斗会轻松许多。”

        “好啊!”蒙古大帐中欢声雷动,低迷不振的气氛一扫而空……

        ……

        宋开庆元年,闰十一月十七,潭州之战开始的第四天,宋蒙两军的攻防战进入最白热化阶段。因为蒙古军大元帅兀良哈台的儿子阿术亲自领着三百名由百夫长、甚至千夫长的敢死队冲在最前面,蒙古军萎靡的士气得到了空前地提升——人就是这样,看到比自己位高权众的人在前面冲杀,不管是出于面子自尊,还是出与是感动,甚至是想要拍上司的马屁,即便是最胆小的士兵也会胆气勃发,跟在敢死队后面冲杀不休,只用了半天时间,蒙古军士兵冲上城墙的次数就超过了前三天的总和。潭州城。已是岌岌可危。

        “潭州在!我在!将士们。死守城墙啊!”身上挂彩的李芾举起宝剑,大声敦促宋军将士死守。但蒙古军已经有上百人冲上城头,更多的人正踏着云梯蚁附上墙,城下蒙古军喊杀声震天,踏着已经被尸体石土填平地护城河蜂拥涌上,象潮水一般不断拍打着潭州城墙,而潭州军民虽然全力反扑,却一直没能把冲上来的敌人赶下城墙。李芾无奈,只得向旁边的沈忠大声吼问道:“还剩多少火油?”

        “包括百姓送来的菜油和桐籽油,只剩下不到一千斤了。”沈忠大吼回答——在这喧哗声震天的战场上,不大吼也没办法交谈。李芾大吼命令道:“全泼下去,扔火把!烧死狗【创建和谐家园】!”沈忠大吼着答应,转身下去安排,李芾这才又转向后面的刘孝忠大吼道:“刘孝忠,叫最后一支预备队准备,一会城下起火,你们就冲上去,把城墙上地【创建和谐家园】全杀下去!”

        “明白!”刘孝忠大吼,连声命令背后全由潭州青壮百姓组成的预备队做好出击准备。片刻后,沈忠指挥着宋军伤兵将一灌灌一壶壶的火油和掺有硫磺的菜油抛下城墙,抛进蒙古军最密集的地段,城下的蒙古军马上叫喊起来,“宋蛮子泼火油了,小心火把!快散开!”但不等蒙古军散开,城墙上已经飞下一支支熊熊燃烧的火把,火油硫磺见火即燃,眨眼间城墙下便是火海一片,大量来不及逃散的蒙古军士兵被火烧得惨叫连连,在火海中翻滚嚎叫,蒙古军冲击势头为之一缓。刘孝忠乘机大喊道:“怕死就喊出来,管用!杀啊!”

        “杀啊!”潭州百姓举起锄头、木叉、竹枪和木棍等物,呐喊着冲向那些冲上城墙的蒙古士兵……

        ……

        鏖战至下午,虽然靠着火油的威力,蒙古军地第五次冲锋又被潭州军民击退,但潭州军民也是付出惨重代价,三千宋军正规军已经只剩不到一半,剩下地也是大部带伤,至少一百五十余人完全失去战斗力。潭州百姓的情况更加恶劣,阵亡青壮至少是军队地一倍,负伤者不计其数。更糟糕的是守城物资消耗极为厉害,火油已经完全用光,硫磺、灰瓶等物所剩无几,石头和檑木也没剩多少了,惟有弓箭因为潭州盛产青竹的缘故还算充足,但角弓却因为恶劣的天气和恶战大量受损,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千副。很难再与蒙古军的射手抗衡。

        “将士们,我们又一次打退了【创建和谐家园】地攻城,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潭州军民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守住潭州,坚持到向士壁将军来援。”尽管情况万分危急,但李芾还是不断的鼓舞士气。激励将士奋起精神。话虽如此,李芾心里却很明白——因为这该死的严寒。向士壁的援军能不能按时抵达已经要打很大一个问号——就算向士壁的援军按时赶到,潭州能不能守到那个时候也是一个未知数。

        “大人,【创建和谐家园】的投石车上来了。”城楼上的士兵发出警告,“数量很多,冲着南城西段来地。”

        “都站起来,准备弓箭,压制【创建和谐家园】的投石车。”潭州仅有地几辆投石机已经在战斗中全数损。李芾不得不改用弓箭压制蒙古军的投石车攻击,潭州军民也开始往受损最严重的西段城墙集结,准备迎接接下来的做战。片刻后,蒙古军的八十辆投石车冲进射程,李芾当即一声令下,城墙上【创建和谐家园】齐发,迎头痛击蒙古军操纵投石车的士兵,蒙古军士兵则一边举盾遮挡。一边推车快速全进。紧接着蒙古军的射手也冲上前来万箭齐发,与潭州军民展开压制与反压制之争。

        占据数量优势地蒙古军射手靠着不计伤亡的猛烈攻击,将城上宋军压得喘息困难,蒙古军投石车乘机摆开阵势,将一颗颗重达六十斤的震天雷放入投瓢并点燃引信,操车士兵猛的松开绞盘。被吊高的重物猛然一沉,带动投瓢快速挥出,瓢内的震天雷即被投出,沿着抛物线落到潭州城墙上,同时震天雷的引线燃尽,在潭州城墙上轰然炸开,潭州军民措手不及下被炸得死伤惨重,惨叫着跌落城墙内外。

        “轰隆!轰隆!轰隆!”蒙古军队的震天雷接二连三地炸响,直炸得地动山摇,土石乱飞。潭州军民心惊胆战。纷纷逃到远处避难。见此情景,李芾不禁脸上变色。大叫苦也,“糟糕,前三天【创建和谐家园】一直没用震天雷,我还以为【创建和谐家园】是为了保证行军速度,没带这些难以搬运的震天雷,这下子惨了。”

        “哈哈哈哈……!”和李芾相反,兀良哈台和王鹗、阿术等蒙古【创建和谐家园】却在战场远处得意大笑。阿术向兀良哈台建议道:“父帅,我军已然挫动宋人阵脚,请让孩儿再领敢死队出战,这次一定能一举破城。”

        “不慌。”兀良哈台摇头,指着被震天雷炸得摇摇欲坠的潭州城墙说道:“看到没有?潭州的那一段城墙受损严重,已经快被炸塌了,咱们的震天雷还有一些,攻破潭州城再向北也没有什么攻坚战了,与其带着这些笨重的震天雷北上,不如全部拿出来把潭州城墙炸塌,我们地军队也能少遭到些伤亡。”

        “父帅英明。”阿帅拍一记老爸的马屁,转头大喝道:“赶快,把剩下的震天雷全送上去,继续炸!狠狠的炸!”

        ……

        潭州城南门处两军交战,喊杀声声传十里,北门外却因为蒙古军的围三纵一战术,仍然是一片冰天雪地,道路丘陵白雪皑皑,看不到半个蒙古士兵,这倒不是兀良哈台和王鹗等人不通战略,而是兀良哈台等人为了动摇潭州军民抗战意志,故意给潭州军民留出逃生的道路,妄图让潭州军民在胆怯下向北逃窜,使潭州防线不战自溃。

        当然了,兀良哈台做出这个决定时,也有蒙古将领担心宋军会利用北门增援潭州,兀良哈台却大笑问道:“宋人增援潭州?四个月前四王爷攻打鄂州,宋国的皇帝为了保住鄂州,已经把荆襄一带的兵力抽调一空,现在离潭州最近的宋人军队只有青石矶的宋人主力和澧州向士壁军队。这两支军队要想增援潭州,以距离算步兵得走七天,即便是骑兵也得日夜兼程走上两三天,可宋人有骑兵吗?”再当然了,事后兀良哈台也为自己这个决定把肠子都后悔紫了……

        “嗒嗒嗒嗒嗒……!”正当潭州南门处被蒙古军震天雷炸得地动山摇时,潭州北门外地道路上却雪尘飞扬,传来密集地马蹄声,留守北门宋军士兵纷纷大惊,“骑兵!是骑兵!【创建和谐家园】的骑兵怎么绕到北面来了?”“别管那么多了,快去通知李大人!”不过也有人叫道:“先别慌,我怎么看到好象是我们大宋国地军旗?”

        “你眼睛擤鼻涕去了吗?我们国家那来的骑兵?”责骂声很快响起,不过也很快沉息,因为潭州北门已经目瞪口呆的看到,在雪尘飞扬的道路上出现了大量的宋军军旗,在雪花飞舞中飘扬招展……

        ……

        “轰隆——!”蒙古军的最后一颗震天雷在已经跨塌的潭州城墙废墟炸响,硝烟与雪尘逐渐散去,潭州城墙上露出了一道宽进三十丈的巨大缺口。见此情景,潭州军民个个面如土色,李芾更是仰天长叹,“【创建和谐家园】我潭州啊!”蒙古军全军则欢声雷动,战鼓齐鸣。

        “杀进潭州!屠城!”兀良哈台疯狂大笑,举起弯刀下达屠城命令。蒙古军轰然答应,阿术一马当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士气高涨的蒙古军迅速跟上,潮水般涌向潭州城墙的缺口。城上的李芾则拍去身上雪泥,惨然命令道:“全军迎击,与【创建和谐家园】同归于尽。”李芾身边的沈忠和尹谷等将领先是黯然答应,忽然又指着城楼疯狂大叫道:“大人,快看!那是什么?”

        “杀啊!”士气高涨的蒙古军冲得飞快,转眼就已经冲出两三里路,刀锋直指潭州城墙那个被炸出的缺口。但就在这时候,潭州城南门之上忽然响起天崩地裂般的整齐呼喊声,“大宋——!”

        “宋人又在鬼叫什么?”冲在前面的阿术随意抬头,接着就猛然楞住,因为他突然看到,潭州城的南门城楼之上,不知何时已经树起两面大旗,大旗迎风飘展,一面大旗上书四字——精忠报国!另一面则是五个小字配着一个大字——大宋右丞相——贾!

        ……

        注1:奶粉为铁木真时代的蒙古大将慧元发明,专供蒙古军队长途行军声用,是以鲜奶晒干制成——纯天然,和三鹿奶粉绝对不同!

        注2:震天雷,北宋末年宋国与金国同时发展使用的原始火器,身粗口小内盛火药,外壳以生铁包裹,上安引信,使用时根据目标远近,决定引线的长短。引爆后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并打穿铁甲。但非常笨重,只能以投石车抛掷。

      µÚÒ»¾í ¶õÖÝ÷éÕ½ µÚÎåÊ®¶þÕ ±£ÎÀ̶ÖÝ£¨Ï£©

        “大宋——!”整齐的口号声在潭州城南门城上惊天动地的响起,这口号在鄂州一带几乎已经是某人的独特标志,可是潭州的土地上,这口号还是第一次这么整齐又这么嘹亮被数千人整齐喊出。只在刹那间,宋蒙两军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响起口号的潭州南门城楼上,也同时看到那两面在雪花中迎风飘展的宋军大旗,又是在同时,宋蒙两军又无法遏制的同时惊叫起同一个名字,“贾似道!”

        曾几何时,贾似道这个名字就是窝囊废和奸臣贼子的代名词,可是在此一刻,这个名字又象涂染了强大的魔力一般,让宋蒙两军的军士都忘记了生死厮杀,只是不约而同的疯狂叫喊,“贾丞相,他怎么会在潭州?他怎么会到最危险的最前线来?”“贾似道,真的是他们?他怎么在潭州?他不是在鄂州吗?”嘈杂声中,丞相大旗下走出一人,身着沾满雪花的紫色朝服,头戴双翅进贤冠,举剑高呼道:“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整齐的口号声再度在城头响起,大批穿着统一服色的宋兵突然出现在城墙上,一边整齐呼喊着涌到女墙旁边张弓搭箭,一边抢占城墙缺口的两侧至高点,摆出防守阵势。见到这些情景,远处的蒙古军【创建和谐家园】兀良哈台和王鹗等人不由大吃一惊。双双惊叫道:“难道真是贾似道?他亲自带兵增援来了?”不过王鹗稍一吃惊便反应过来,建议道:“大帅,不要管城上地是不是贾似道,先利用城墙的缺口杀进城里再说!”

        “擂鼓!”兀良哈台也反应过来,一声令下后,蒙古军的战鼓又一次疯狂敲响起来,前方发楞的蒙古军听到战鼓声也清醒过来。阿术举刀大喊道:“弟兄们,杀上城去。谁能抓住那个贾似道,我的官让他做!”蒙古军士兵放声狂笑,陡然加快了冲锋速度。

        “放箭!”蒙古军敢死队冲进宋军弓箭射程后,城墙上新出现的那批宋军中的一名统制立即命令放箭,声出箭动,整齐地箭雨立即从城墙上升起,准确落入蒙古军冲锋队伍中。上百名蒙古士兵要害中箭,惨叫着摔倒在雪泥混杂的土地上,更多地蒙古军士兵受伤,但这样密集程度不够的箭雨根本无法抑制蒙古军的冲锋势头,前面的士兵倒下了,后面的蒙古军士兵仍然举着盾牌、踏着同伴的尸体冲锋不休,转眼便已经冲进距离城墙缺口不足三十步的位置。急得李芾抓住那命令放箭地统制大叫,“你干什么?为什么不叫你的军队去堵缺口?【创建和谐家园】进城了怎么办?”

        “放心。【创建和谐家园】进不了城。”那统制推开李芾,大声命令道:“第一队出列,手雷准备,目标,城墙缺口,轮流投弹。其他人继续放箭!”新赶到潭州增援的那支宋军立即站出五十人,每一人都从腰间解下两枚手雷,左右拿在手中。这时候,兀良哈台的儿子阿术已经带着由蒙古队百夫长组成的敢死队冲到了城墙缺口的废墟上,那统制大吼命令道:“第一队,每人一枚,投!炸死这些狗【创建和谐家园】!”

        “嗖嗖嗖嗖。”五十枚黑黝黝的手雷准确落到蒙古军敢死队头上,不等那些蒙古军敢死队这些冒着袅袅青烟的东西是什么,引线燃尽地手雷已经连续的轰然炸开,“轰隆隆隆!”硝烟、雪花、石块、泥土、铁角和血肉残块漫天飞舞起来。只在眨眼之间。刚才还杀气腾腾的蒙古军敢死队便大都倒在血泊中,许多人的尸体都是残缺不全。看上去好不吓人,兀良哈台的儿子阿术因为正好有两个人挡在他与一枚手雷之间,侥幸逃过被手雷残片击伤击死的厄运,但也被巨大地爆炸声生生震晕过去,摔倒在城墙废墟上。

        见此情景,蒙古军的冲锋势头顿时一缓,每一个蒙古士兵脸上的都写满了恐惧和不可思议,目瞪口呆看着那些倒在血泊雪泥中翻滚蒙古军敢死队,心惊胆战之至。而城墙上的潭州军民也先是一阵张口结舌,紧接着欢呼雷动,李芾更是激动得又一把拉住那宋军统制,惊叫道:“这是什么火器?威力竟然有这么大?”

        “一会再给你解释。”那统制又一把推开李芾,指着城下发呆的蒙古军士兵怒吼道:“第一队,手雷全砸出去,自由投掷!”

        “轰隆!轰隆——!”剧烈的爆炸声在城下的蒙古军队伍中连续响起,而蒙古军为了一举破城,这一次攻击投入的队伍相当之多,队伍相当之密集,这也导致了手雷的威力得到完全发挥,每一枚手雷投出去,总能在蒙古军队伍中炸起大片大片的血花,残肢、肉块和人体内脏四处乱飞,蒙古军士兵与战马成片成片倒在血泊中。一时间,潭州城下硝烟弥漫,人喊马嘶惨叫声震天,到处是蒙古军士兵哭爹喊娘地声音和抱头鼠窜地身影。但城上的宋军并不肯放过这个难得地大量杀敌机会,第一队的五十枚手雷刚刚投完,第二队和第三队又每人投出两枚手雷。在如此密集的手雷轰炸面前,蒙古军那还能有死伤惨重的道理?

        “发生什么事了?那是什么武器?!”兀良哈台被自军惨遭屠戮的情景惊得几乎坠马,大吼大叫询问发生这一切的原因,但兀良哈台部队的军官和士兵从没见过也没听过这样的武器,如何能回答兀良哈台的问题。仅有王鹗比较冷静,稍一回忆就惊叫道:“不好,听四王爷信使说,青石矶的宋人主力使用了一种神秘地新式武器。给我军主力造成了极大伤亡,看来这些武器就是那种神秘武器了!还有这支宋军,肯定也是从青石矶战场赶到潭州增援的宋人主力部队!”

        “宋人的主力增援潭州?怎么可能?”兀良哈台大吼道:“宋人没有骑兵,他们怎么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增援潭州?”仍然没有人能回答兀良哈台的问题,但前方的蒙古军已经招架不住宋军手雷的亲热款待,在没有鸣金的情况下狼狈逃了回来,慌忙逃命间。这些败兵甚至还冲乱了蒙古军地督战队。看到自己的军队把脸丢成这样,兀良哈台先是大怒。接着又黯然道:“鸣金吧,别让弟兄们白白送死了。”

        ……

        “噢——!大宋!”看到蒙古军狼狈收兵地模样,潭州城上欢声雷动,先是杂乱的欢呼夹杂着有节奏的“大宋”欢呼,慢慢的杂乱的欢呼声消失不见,不管是刚刚赶到潭州的宋军援军,还是苦战数日的潭州军民。全都有节奏地欢呼起来,“大宋!大宋!大宋!大宋……!”

        “你是李芾大人吧?在下凌震,官居临安禁军统制。”刚才忙于指挥宋【创建和谐家园】雷破敌的凌震抽出空子,向正在与潭州军民欢呼的李芾说道:“刚才在下忙于军事,对大人多有得罪,还望大人切莫在意。”

        “那里,凌将军太客气了。”李芾感激的说道:“如果不是凌将军及时提兵来援,潭州只怕今天就守不住了。李芾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凌将军。”

        “大人客气,如果你要谢,就直接去谢贾丞相吧。”凌震指着城楼上站在两面大旗下的贾似道说道:“这一次救援潭州,是贾丞相亲自带军,给潭州送来了一批我军刚刚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手雷,协助李大人守城。”

        “贾似道!”李芾咬着牙。恨恨的一字一句说出这个名字。凌震听得一楞,惊讶道:“李大人,怎么了?你和贾丞相认识吗?”

        “以前我在温州当地方官的时候,和他打过几次交道。”李芾面无表情地回答一句,又淡淡道:“走吧,我是潭州守将,按朝廷规矩必须去见他。”

        ……

        与此同时的潭州城楼上,贾似道正被冻得跺脚搓手,连声大骂今年的鬼天气,旁边的潭州军民则纷纷将好奇的目光投向贾似道。猜测这个长得人模狗样却满脸痞子气的老贼是否就是大宋右丞相兼枢密使——当然了。李芾地女儿李娇娘也是躲在人群里,偷看这个心目中的偶像。

        “他娘的。为什么南方会有这么冷?害得老子天天催辎重队加快速度,也不知道加运那批棉衣送到青石矶没有。”贾似道正嘀咕的时候,凌震已经领着李芾过来,给李芾介绍道:“这位便是我们大宋的右丞相,贾丞相旁边这位将军是我们大宋禁军的都统制曹世雄将军,专管骑兵。”

        “下官见过贾丞相。”李芾抱拳飞快给贾似道鞠了一个不足二十度的躬,冷冷嘀咕一声。贾似道也不在意李芾的轻蔑,还亲热的伸出手,准备握住李芾的双手说些笼络人心地话,谁知李芾将身体一闪,避开贾似道走到曹世雄面前,抓住曹世雄地手亲热说道:“原来这位便是曹将军,将军在楚州驻扎,蒙古【创建和谐家园】不敢犯楚州边境一步,威名远播,李芾是景仰已久的。”

        “李大人客气了,李大人以三千兵力抗五万【创建和谐家园】,曹世雄更是敬佩……”曹世雄与李芾亲热客套。旁边地贾似道则纳闷的向凌震低声问道:“这李芾是怎么了?他好象对本相很不满啊?本相就没见过他,那里得罪他了?”凌震低声答道:“听李芾说,他在温州当官的时候,曾经和丞相你打过交道,丞相你记不得了?”贾似道闻言先是一楞,然后猛然反应过来——肯定是以前那个贾似道老贼在温州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所以招惹了李芾!

        “没办法,慢慢改变印象吧。李芾是忠臣,不能用整治李妴的办法治他。”贾似道在心中哀叹,又主动把热脸贴到李芾的冷【创建和谐家园】上,满脸堆笑道:“李大人。你看这蒙古【创建和谐家园】虽然暂时退兵了,可潭州城墙已经跨了一大截,咱们得想办法修补城墙,才有利于继续坚守潭州,你看……”

        贾似道本想和李芾商量如何赶快修补好城墙,谁知李芾马上扳着脸说道:“下官谨遵丞相号令,这就去组织人手修补城墙。”李芾又转向身后的沈忠命令道:“沈忠。接待贾丞相地事,就交给你了。”说罢。李芾转身就走,弄得贾似道一阵郁闷,心说以前那个贾老贼究竟是做错了什么?竟然让李芾这么厌恶我?

        ……

        沈忠本来想把贾似道的临时住所安排到潭州第一富户梁老财的宅院里,梁老财也非常乐意在自己家里款待贾似道这位朝廷大员,可贾似道为了笼络人心和树立勤于公务的良好形象,提出要住到潭州府衙门里,以便处理军务。谁知这个简单合理的要求对沈忠来说却是晴天霹雳一般。满头大汗的说道:“贾丞相,潭州衙门实在太过简陋,丞相的金体住在那里太过委屈,还是请丞相住在梁员外家里地好。”

        “又怎么了?李芾对本相无礼就算了,就连一个小小的准备将都敢违抗本相地命令?这潭州还是大宋的土地吗?”贾似道心中恼怒,拉下脸来准备发作。还好那个干瘦的梁老财及时说道:“丞相,草民本不应该插嘴的,但丞相确实不方便住在潭州衙门里。因为李大人的家眷就住在里面,衙门的房屋又比较少……但草民家不同,草民家有两个很大的跨院,可以给丞相腾出一个跨院安歇。”

        “原来是这样,直接说不就结了。”贾似道地怒气一扫而空,微笑道:“这么说来本相是不方便住进潭州衙门。那这样就麻烦梁员外了。听说这次为了抵抗【创建和谐家园】入侵,梁员外一个人就捐了四千贯军费和两千石军粮,真是我大宋富户楷模——这样吧,梁员外的公子中如果有合适的,本相给他保一个六品翊卫郎的官职,算是本相代表朝廷感谢梁员外。”

        “草民代犬子感谢丞相大恩。”那梁老财喜出望外,忙给贾似道磕头谢恩,又满脸堆笑的将贾似道及几十名亲兵请到自己家中,凌震和曹世雄等人则率领着军队到潭州城上协助修补城墙与布置防御。

        话分两头,贾似道一行住进梁老财家西跨院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梁老财忙一边让家人给贾似道等人准备宴席,一边把三个儿子叫出来给贾似道磕头。梁老财的三个儿子身上都是血迹斑斑,贾似道一问才知道他们都参与了守城大战,并且都受了伤。感动潭州军民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之余,贾似道给梁老财的三个儿子封了些小官和虚爵,并答应梁老财次子地要求,带他到军中任职,让梁老财一家很是感恩戴德了一番。不过梁老财的三个儿子并没有留下陪贾似道吃饭,仅拿了几个馒头便又赶回南城去参加城墙修补工作。

        说话间,勉强还算丰盛的酒席已经在梁家大厅中备好,从早上到现在都没吃东西的贾似道也不客气,趴在桌子上便甩开腮帮子大嚼,看得梁老财一家人在肚子里赞誉不绝——原来当朝宰相的吃相比猪要好看一些啊。三碗米饭下肚,贾似道正要让仆人再添一碗,厅外却手拉手的进来两名全身沾满尘土地少女,梁老财忙叫道:“薇儿,快过来给贾丞相见礼。”

        “民女梁薇,见过贾丞相。”一名苗条秀丽的少女红着脸,向贾似道深深一福,另一名少女也低着头向贾似道行了礼。梁老财在旁边笑道:“丞相,这是草民次子的女儿,是草民的孙女。”贾似道微笑点头,心说别看这个梁老财满脸市侩相,生个孙女倒是如花似玉。不过贾似道的目光转到梁薇身边那名气质端庄的少女脸上时,一颗心险些停止跳动,心说就是这样的古典美少女——正是我最喜欢的梦中情人!

        “梁员外,她也是你的孙女吗?”贾似道用眼角偷看着那亭亭玉立的少女,强作镇静地微笑问道。梁老财陪笑道:“丞相误会了,这位是李芾大人地千金,名叫李娇娘,并非草民的孙女。”

        “妈地,没希望了。怪不得沈忠说什么都不愿让我和李芾家住在一起,原来李芾的女儿这么漂亮啊。”贾似道一阵失望,心说如果是其他人的女儿,也许还有希望利用权势把这个梦中情人弄到手,但李芾的女儿就别指望了。梁老财的孙女梁薇则红着脸说道:“爷爷,我和娇娘姐到厨房拿几个馒头就走,我们还要去帮着搬运修城的砖石。”

        “小心些。”梁老财是一个很不称职的祖父。并没有反对自己地掌上明珠去干粗活,点头答应。两女正要离开时。凌震却快步跑了进来,向贾似道一拱手说道:“丞相,末将有两件事禀报,一是我军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一名被手雷震晕的蒙古高级将领,据其他俘虏交代——他竟然是蒙古大元帅兀良哈台地儿子阿术。”

        “抓到了兀良哈台的儿子?好!”贾似道大喜鼓掌。凌震却又皱眉说道:“还有一件事是坏消息,潭州城南墙的缺口实在太大。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全修补,保守估计也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重新筑好。”

        “这么严重啊?”贾似道翻脸比翻书还快,马上拉下了脸,心说麻烦了,没有城墙保护,手雷威力再大也数量有限,潭州军民拿什么抵挡蒙古【创建和谐家园】的铁骑?不过贾似道毕竟是贾似道,眼珠子一转就说道:“传令下去。从现在开始,蒙古【创建和谐家园】一发起进攻,就把阿术捆到缺口那里,蒙古【创建和谐家园】要是敢从缺口那里进攻,就一刀砍了阿术!再派人去给兀良哈台送信,把这个消息告诉他。让他掂量一下是攻城重要还是他儿子的命重要。”

        “这……”凌震有些为难,低声道:“兀良哈台又不是只有阿术一个儿子,万一兀良哈台不要儿子的命,硬要从缺口那里进攻怎么办?”贾似道明白凌震所言有理,一时间却又想不出更好地办法。正为难间,一直红着脸低头不语的李娇娘抬起头来,涨红着脸想对贾似道说些什么,却又害羞的低下头去。

        “李小姐,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贾似道的一双贼眼基本就没离开过李娇娘,自然看到了李娇娘那点小动作。李娇娘的小脸涨成猪肝色。羞涩道:“丞相。民女有一个办法,也许能在一夜之间修好城墙。”

        ……

        “你说什么?娇娘去了梁员外家?”过了一段时间后。潭州南城工地上,李芾终于知道他的爱女去了贾似道住处的消息,听到这消息,李芾不由如遭雷击,连声向沈忠大吼道:“你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能让娇娘去贾似道那里?你知道贾似道那个老色鬼以前在温州地时候糟蹋了多少百姓的闺女吗?你让娇娘去见贾似道,那不是羊入虎口吗?”

        “大人,我有什么办法?”沈忠哭丧在脸说道:“我准备回来向你交差,所以离开了梁家,小姐被梁小姐拉去她家吃饭,等我匆匆跑回去通知小姐的时候,小姐已经进了梁家大门,我总不能去当着贾丞相的面把小姐硬拽出来吧?”

        “娇娘,你太不小心了!”李芾连声叫哭,吩咐道:“沈忠,这里交给你主持,我这就去梁家。”说罢,李芾扔下修补城墙的工地不管,快步便跑向位于北城的梁家,急得沈忠大叫,“大人,你地帽子!你没带官帽!”但李芾早已去得远了,并没有听到沈忠的叫喊——其实就算听到了,李芾也不会回头的——毕竟和女儿的名声贞节比起来,在上官面前失仪实在算不上什么……

        气喘吁吁的跑到梁家,贾似道等人却已人去楼空,就连梁老财也不见了踪影,更别说李芾的女儿了。李芾喘着粗气向梁家留守的几名老仆一问,这才知道贾似道在半个时辰前带着亲兵和李娇娘等女已经离开,不知道去了那里。听到这消息,李芾险些气晕过去,又只好在潭州城里满大街的寻找贾似道和爱女的行踪,不过潭州军民不管男女老少都已经去了南门参加修补城墙的工作,大街上连鬼影子都没几个,李芾又花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才打听出了贾似道等人地去向——贾似道和李娇娘并骑同行,竟然是去了修补城墙地工地。

        “娇娘,你这个鬼丫头,你要爹为你把心操碎吗?”无可奈何下,几乎筋疲力尽的李芾只好一边骂着爱女一边祈祷着上天保佑,拖着疲惫不堪地身体跑回的工地。不过到得灯火通明的工地上时,李芾不由楞在当场——他离开工地的这一个多时辰里,破损的城墙已经被修补了三分之一还多!

        “大人,你的大小姐太聪明了。”沈忠跑了过来,欢呼着向李芾叫道:“竟然能想出用水结冰修补城墙的办法,这回要不了一夜时间,我们潭州破损的城墙就全部能修补完善。”

        “用水结冰修补城墙?”李芾听得一头的雾水,不过仔细一看工地时,李芾顿时明白了这个原理——原来潭州军民是用麻袋盛土堆成城墙,然后再往麻袋上浇水,在这种滴水成冰的天气里,麻袋上的水很快就凝固结冰,把麻袋牢牢的凝结在一起,这样修补城墙不仅速度快捷,牢固程度也丝毫不亚于青石修砌的城墙。虽说这种简易城墙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融化,但这段时间已经足够潭州军民在冰墙重新修建一条真正的城墙了……

      µÚÒ»¾í ¶õÖÝ÷éÕ½ µÚÎåÊ®ÈýÕ ¼ÖÀÏÔôÕ©ÍËÄÏ·¾ü

        “明天早上集中起所有骑兵,直接通过潭州城墙的缺口杀进城去——不用管宋人的什么神秘武器,宋人的武器再厉害,也挡不住上万的蒙古铁骑同时冲锋!”

        “谨遵元帅号令!末将等一定视死如归!誓破潭州!找回失踪的阿术将军!”

        “大帅,我军今日之所以在宋人新式武器袭击下伤亡惨重,全因我军兵力过于集中,队伍太过密集,这才导致功败垂成。王鹗建议在明天的攻击中,将步兵分散使用,组成多支攻城同时攻击潭州城墙各段,逼迫宋人将兵力与新式武器分散,减缺骑兵压力。然后骑兵在集中冲击潭州城墙缺口,这样才能有冲进潭州的机会。”

        兀良哈台的决策是在贾似道增援潭州的当夜做出的,王鹗还针对战场情况和潭州城墙的缺口制定了详细战术,蒙古军的各级将领也个个把胸脯拍得嘭嘭响,赌咒发誓一定要把下落不明的阿术救回来——兀良哈台是收兵回营后才知道的阿述失踪,当时蒙古众将都提议再回爆炸战场寻找阿术,但老将兀良哈台却知道在黑夜中让军队去寻找自己不知生死的儿子,无异于把军队推到火山口再往【创建和谐家园】上踹上一脚,所以兀良哈台强忍眼泪拒绝了众将的好意,放弃了成功性极小又伤亡率极大的夜袭计划,将总攻定在第二天清晨。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将一切都安排好后,兀良哈台在对儿子的担心中度过了一个漫长地不眠之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兀良哈台便点起全军,恶狠狠直扑十里外的潭州城。为了这一刻,蒙古军可谓是下足了血本。在大雪封路补给困难下,蒙古军竟然用鸡蛋拌黄豆和小麦来喂战马。蒙古军中的【创建和谐家园】士兵也和蒙古士兵一起享受了一顿热腾腾的汤饼和炖肉,让人和战马都养足体力准备长时间持续做战,可是到了潭州城下时,杀气腾腾的蒙古军不由全数傻了眼睛……

        “冰……冰墙!”兀良哈台彻底的目瞪口呆——潭州城墙的缺口不仅在一夜之间补好,而且是每一段受损地城墙都用清水泼浇,使之结冰凝固,让整个潭州城看上去就象一块巨大的寒冰一样。晶莹剔透又滑溜溜地毫不着力,这样的城墙不要说打破了,用云梯攀上去都十分困难;除此之外还有城门,为了不给蒙古军撞门的机会,潭州军民往城门上也浇了不少水,让水把城门和城墙牢牢的凝固在一起。最可气的是宋军为了打击蒙古军的士气,特地把那些战死的、头扎双辫地蒙古士兵尸体身体加进冰墙中凝固,人头却露在寒冰之外。密密麻麻的人头分布在城墙上,既恐怖又恶心。

        “冰墙?!”兀良哈台的狗头军师王鹗也傻了眼睛,半晌才捶胸顿足道:“天啊!我昨天怎么没想到可以用冰补修城墙?早知道的话,昨天晚上我军分批连夜轮番进攻,就算伤亡大一些,起码也不给宋人补修城墙的机会啊!”

        “元帅。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大将彻彻都为难的向兀良哈台问道:“城墙上全是冰,我们的云梯根本搭不上去,城门也被寒冰封死了,撞车和撞木都失去了作用,我们该怎么攻城?”兀良哈台不答,转头问王鹗道:“王先生,你看这鬼天气,什么时候能回暖化冰?”

        “就算天气不继续冷下去,没有二十天时间,休想化冰。可要是天气再冷下去的话。那就十分很难说了。”王鹗垂头丧气地答道。兀良哈台长叹低头。心说四王爷命令十天之内增援青石矶,我那能等那么久?而且现在绕过潭州走浏阳北上。时间也无论如何来不及了。这时候,彻彻都忽然指着城墙说道:“元帅,宋人放下了一个大吊篮,篮子里有人,打着白旗,似乎是使者。”

        兀良哈台抬头一看,见城上果然放下一个打着白旗的吊篮,篮子里还坐着一名身穿长袍棉衣、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并向这边大喊,“不要放箭,我乃大宋信使,奉大宋贾丞相之命,特来求见蒙古大元帅兀良哈台。”将士向兀良哈台请示,兀良哈台稍一盘算便点头道:“让他过来。”蒙古军前阵依令让出道路,那儒生则昂首挺胸,不紧不慢的穿过蒙古士兵的刀山枪海,款步走到兀良哈台面前,拱手道:“潭州欧道,奉大宋贾丞相之命,见过蒙古兀良哈台大元帅。”

        “你是什么人?看你模样,不象是有官职在身啊。”兀良哈台阴沉着脸问道。那欧道(注1)微笑道:“元帅高明,欧道仅是潭州岳麓书院一讲师,并非大宋官吏。”旁边的彻彻都大怒,喝道:“好大地胆子,小小一个私塾先生,竟然也敢到我们大元帅面前放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