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掌柜迟疑片刻,说:“他真的有办法吗?不会拿了钱不办事吧。”
孙大郎一拍胸脯说道:“你放心,我替他担保,如果他拿了钱不办事,你尽管找我。”
朱掌柜这才点了点头,说:“那,办成这件事,他要多少钱?”
孙大郎斜了他一眼,想了想说:“这件事不是什么大事,不会漫天要价的,一般也就二十两银子吧。”
朱掌柜胖胖的脸上抽搐了两下,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来:“二十两银子,这么多?”
孙大郎满脸不高兴:“这还多啊?手下一帮兄弟都在一起帮你办这件事,分到个人手里还不够喝杯茶的呢。这钱可是最少的了,我还是看在咱们老相识的份上,帮他拿主意。要是你给他亲自谈,没有三四十两,那是下不来的。当然,你要是觉得我多事,你也可以自己去办这件事,那样的话,就当我说废话,那我走了。”
孙大郎站起来拍拍【创建和谐家园】就要往外走。朱掌柜赶紧叫住他。他做生意还行,要做这种把人撵出门的事,他还真没招,还得找人做才行。于是,一咬牙,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说:“行啊,二十两,就二十两。”示意让夫人拿来了银子给孙大郎,叮嘱他三天之内必须把杨家的人撵走。
孙大郎掂了掂那锭银子,笑着说:“放心吧,跟你说过,都是道上的人,义气为先,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没啥说的,你就等着看他们滚蛋吧。”
………………
这天早上,韩氏医馆的韩雪娥,带着他哥哥韩虎,来到了杨仙茅的回春堂。
寒暄了几句之后,韩雪娥便直奔主题:“平湖县的主簿胡大人得了重病,当地郎中束手无策,所以派人请我爹去看。正好我爹这两天也病倒了,没办法出诊,就让我去。我问了病情之后,想请你一并出诊,不知你意下如何?”
杨仙茅说:“平湖县到宣州,来去至少四天路程了。为什么不把病人直接送到宣城来看病呢?”
“因为这胡主簿正忙着赈灾的事,平湖县这段时间遇到了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县里大半良田都被冲毁了,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拨赈灾粮,其中主要救助的地方就是平湖县。而胡主簿专门负责赈灾,因此实在忙得走不开。但是他的病痛却又日益严重,承受不住,当地郎中看了好几个,都没效果,这才来请我们前往救治。”
杨仙茅频频点头:“原来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是呀,这位胡主簿在平湖县那可是深得百姓爱戴的。也正是因为他是个清官,所以拿不出多少银子来做诊金的。希望你能看在他为民辛劳的份上,辛苦一趟,跟我一起去会诊。他的病可能需要手术。”
杨仙茅说:“治病救人天经地义,总不能钻到钱眼子里去吧。虽然我现在很缺钱,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爱民如子的清官是贴钱也要替他治的,这也是为百姓谋福祉嘛。”
杨仙茅欣喜的点头:“太好了,公子高风亮节,令人佩服。既然如此,那咱们这就出发吧,病不等人。”
杨仙茅便跟父亲和母亲商议这件事,两人当然是满口答应,让杨仙茅去给这位忙于赈灾救济百姓的清官治病,并让红裳儿跟着去好好照顾少爷。红裳儿当然很高兴,能够跟少爷出诊。
文馨听到这事之后,就对杨仙茅说:“能不能把我也带上?我想出去走走,在屋里呆的时间长了也怪闷的。”
杨仙茅哪有拒绝的道理。想着让这位花季少女一直闷在家中,的确唐突了美人,点头答应了。
因为是韩氏医馆邀请杨仙茅协同出诊,所以交通工具当然由韩氏医馆提供。杨家要去三个人,于是便把医馆最大的一架豪华马车派了出来,里面可以坐三个人的。
马车后面放着杨仙茅的两个宝贝箱子,装着他的常用手术器械和麻沸散等必须的药物。杨仙茅已经问过韩雪娥,那位胡主簿主要的病是肚子痛,而且是持续的痛,而且有反跳痛和压痛。
这种急腹症弄不好需要剖腹探查,查清楚病因之后手术治疗。所以他带的器械也有相应的针对性。为了适应夜间手术的需要,他还带上了这次到鸦雀岭让吴越皇宫工匠打造的专用的照明设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胡主簿需要深夜紧急手术,这套设备就能派上用场了。
………………
送走了杨仙茅他们,杨明德夫妇觉得屋里一下空落落的。
好在病人络绎不绝地来买药看病,所以杨明德和妻子张氏一直忙碌着,一直到傍晚时分,来求医问药的病人这才渐渐少了,两人才松了口气。
天黑下来之后,张氏做了饭,两人关了药铺的门,坐在桌前吃饭。
张氏端着碗说:“哎呀!仙茅他们不在,总觉得屋里好像空了好多似的,也没有个人气,吃饭也没那心情。”
杨明德笑了,说:“就你想多了,以前孩子没回来,咱们还不是两个人,就这么过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你说屋里空空的没个人气呀!”
张氏笑了笑说:“说的也是。吃饭吧!”
张明德虽然宽慰妻子,可是她也觉得孩子不在身边,一下有些不适应,于是两个人都闷声不响地把饭吃完了。张氏收拾碗筷,杨明德则捧了一本书坐在灯下看起书来。
即便天黑,还是不时有人来药铺买药看病。一直忙碌到了深夜,没有病人再来看病买药,这才把门关了,回房休息。
睡到半夜,忽然,张氏感觉到脸上有什么东西飘来荡去的,她下意识的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借着窗外透过来的微弱月光,猛然看见房梁上吊着一个白色的人影,一尺白布挂在横梁之上,舌头吐得老长,在半空飘来荡去,眼睛死死盯着她。
张氏吓得一声惨叫,赶紧躲进了被子里。睡在旁边的杨明德被这一声叫声惊醒了,睁眼一看,也看见了吊在房梁上的那具白色的尸体,顿时吓得啊的一声惨叫,一骨碌滚下床去,双手抱着头不停发抖。
听到丈夫惨叫声,躲在被子里的张氏心中牵挂,反倒多了一份胆量,立刻掀开被子探头去看床下的丈夫,发现丈夫跪在地上抱着脑袋不停惨叫,又扭头往横梁上望去,这一下,却惊喜的发现,横梁上吊着的那具尸体已经不见了,只剩下黑漆漆的房顶。
张氏赶紧拉扯着丈夫的衣服,说道:“官人,不用害怕,那吊死鬼不见了。”
连叫了几声,杨明德这才听清楚了,大着胆子扭头往横梁上看去,果然再见不到那吊死鬼,赶紧起来,哆哆嗦嗦点亮了灯,举着灯笼又仔细查看了一遍,屋里空荡荡的什么人都没有。
他又举着灯把窗户和门都查看了一遍,也都是完好无损。
两人惊恐地坐在床边,相互看着,杨明德问张氏:“你也看到了?”
张氏惨白着脸,嘴唇都在发抖,点点头,又惊恐望了一眼挂着尸体的那横梁,说道:“我总觉得有东西在摸我的脸,我惊醒之后就看到有个人吊在那儿,把我吓得够呛。官人,你也看见了吗?”
杨明德点点头,说:“咱们屋里怎么会闹鬼呢?住了十来年了。”
“兴许不是闹鬼,是月光照进来,我们俩都眼花了吧?”张氏拼命想找一个让两人都安心下来的借口,又觉得这个借口还是能说得过去的,便指了指窗外透进来的洒在地面上的月光,说:“可能是我们俩都做了噩梦,当把这月光当成吊死鬼了,不用担心。”
杨明德看看地上的月光,又瞧瞧明晃晃的窗户,这才点点头说:“说的也是,人正不怕影子斜,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我杨某人这辈子行得正,走得端,堂堂正正给人看病,做的是积德行善的事情,恶鬼怎么会来找我呢?啊,不用去想他,睡觉。”
于是两人又相互看了一眼,从对方眼中得到了镇定,这才又重新吹灭了灯,躺在了床上。
只不过,经过这一番折腾,两人哪里还有什么睡意,都是等着眼望着漆黑的房顶。
第165章 逃出药铺
过了一个时辰,听到外面传来打更的声音,已经是五更天,再有一个时辰天就要亮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两人这才渐渐镇定下来,慢慢合上眼再睡一会。
正在打盹时,杨明德忽然感觉脖子有人掐住了,喘不过气,他拼命摇晃脑袋想挣脱,可是挣不脱,一下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睁眼一看,只见床边赫然就是先前那白色的吊死鬼,舌头伸得老长,眼睛圆鼓鼓的瞪着他。一双长着尖尖指甲的枯瘦的手,正死死地掐着他的脖子,掐得他气都喘不过来了。
杨明德拼命挣扎,用脚乱踢。踢到了旁边躺着的张氏。张氏本来睡得迷迷糊糊的,一下子被踢醒过来,睁眼一看,就见那白色吊死鬼正在掐着他的脖子,吓得尖声惊叫。
或许是因为有尖叫声,把那吊死鬼吓跑了,只见白影一闪,凭空消失不见了,杨明德不停的,抚摸着自己的勃颈,一个劲咳嗽着,艰难的从床上撑了起来,探头往地上,和屋里各处看了看,黑咕咚咚的,什么都没有,这时已经进入了黎明前的黑暗,月光早已经不见了,不过那白色的身影如果就在他们面前的话,他应该能看见的。
杨明德喘息着说道:“快点灯,快点灯!”
杨明德叫了几声,张氏尖叫声才停歇下来,大着胆子睁开眼看看,屋里没有了吊死鬼,才慌忙爬下床,摸索着把床头的灯笼点亮。
两个人相互搀扶着举着灯笼,又把屋里四处照了一遍,他们的卧室不算大,家具也不很少,各个角落都看了一遍,却什么东西都没有。
两人拿着灯笼坐在床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才好,借着灯光照耀,张氏啊的一声,指着杨明德的脖子说:“官人,你脖子在流血。”
杨明德先前还不觉怎么样,听到这么说了之后,也觉得脖颈【创建和谐家园】辣的,伸手过去一摸,手掌上都是血。他惊恐地说:“这,这是怎么回事?”
张氏脸色煞白,面如土色,说道:“我刚才见那吊死鬼用手掐你,他的指甲老长,肯定是指甲把你脖子划伤的。哎呀,官人,这屋里闹鬼!咱们,咱们要不到外面去吧?”
杨明德哪里还有什么主意?听到她这么说,忙不迭的点头。于是两人搀扶着举着灯笼,踉跄着走出了屋子,来到了外面。
没想到他们到了药铺大堂,反而觉得更加阴森,因为大堂比卧室宽大得多,他们手里的灯笼光线照不到大堂每个角落,只能照在他们脚下几尺远的地方,所以大堂里头角落四处房顶上都是黑洞洞的,仿佛充满着恐怖神明怪物。而这时,要让他们再回到那闹鬼的卧室去却又不敢,于是两人便哆嗦着相互抱在一起,坐在靠大门边的长板凳上,惊恐的四下张望着。
他们明明知道,越是害怕看这些地方,或许就越容易发现怪异的东西,反而就越容易害怕,但是,惊恐之下,已经抑制不住这种紧张的心情,反而要朝着最有可能出现恐怖事情的地方望去。
越害怕的事情常常就越容易出现。就在两人惊恐的眼神在黑咚咚的大堂里四处探望时,忽然,张氏,看到朦朦胧胧的高高的药柜顶部,伏着一个黑乎乎的人。那人一双眼睛发着碧绿的光,正死死地盯着她。
张氏开始还以为自己看花眼了,眨着眼再瞧去,只见那对绿幽幽的眼睛,越发的凶狠,盯着他,嘴巴张开,露出了长长的獠牙,白生生的在黑暗中格外显眼。
因为前两次都是在睡梦中陡然见到,而这一次却是在异常清醒的情况下,眼睁睁看见的,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一声尖叫扑进了丈夫的怀里,全身哆嗦着,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杨明德也吓一大跳,顺着她的目光望去,便也看见了那一双碧绿的眼睛,死盯着他,还有那可怕的白森森的牙齿。
杨明德尖叫一声,抱着自己的妻子往后一倒,咣当一下,摔在了桌子下面。两人又匍匐着钻到了桌子腿下,蜷缩在角落,相互抱着,不敢看外面。
这一撞之下,桌上灯笼摔在了地上,蜡烛一下熄灭了,屋里陷入了黑暗。失去了光明之后,两人心中的惊恐已经达到了顶峰,只觉得就要被吓疯。
而偏偏就在这时,耳边传来了,恐怖的桀桀的怪笑声,这声音异常飘忽,一会儿在头顶,一会儿又飘到厨房,再一会儿又出现在门口,忽而又到了他们桌子上边。
杨明德死死搂着妻子,惊恐万状,扭头想找地方拉着妻子逃出去。而就在这一瞬间,嗖的一下,从长条几案上方探下了一个人头。这人头的两只眼睛鼓鼓的,像两个灯笼,在黑暗中放着光,嘴巴张得老大,白森森的牙齿,长长的舌头吐出来,在空中舞动。
这下杨明德彻底崩溃了,惨叫一声,猛地站了起来,瘦小的身子居然将沉重的长条几案整个掀翻了,拉着妻子张氏往外就跑,张氏也吓得腿都发软,可是,见丈夫这时候没有放弃自己,却一下子来了勇气,脚下也有了一点劲道,跟着丈夫冲到门边。
杨明德想去打开小门,可是慌乱之间却不知道门闩在哪。平素来开门的都是张氏,而张氏这一刻恢复了片刻的镇定震惊,准确的抓住了门闩一下拉开了小门,两人踉跄着出来,却被高高的门槛绊了一下,重重地摔在屋外青石板台阶上,痛得惨叫,却也全然不顾,又踉跄搀扶着一直爬到了街中心。
这时,四周仍然一片漆黑,不过身处空旷的街道上,相比在漆黑闹鬼的屋里头要给人安心一些。而且这时候已经有人早起上早市,或者是赶路。远近有脚步声,还有人好奇地看着他们,从他们身边走过。
听到有人说话,早起的人来来往往的,他们这才惊恐地相互搀扶着站了起来,回头望着黑洞洞的小门儿,里面还隐隐传来可怕的鬼的笑声。
这时,隔壁珠宝行的小门开了,朱掌柜和他的妻子一边穿着衣服一边紧张的跑了过来,后面跟着个丫鬟提着灯笼,朱掌柜关切的问:“怎么回事?出什么事了?我听到你们屋里有尖叫声……”
杨明德看见一直没说过话的珠宝行的掌柜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身边,顿时感激得眼泪直流,哆哆嗦嗦地指着黑洞洞的门说:“有鬼,我们家闹鬼了!哎呀闹鬼,吊死鬼……”
朱掌柜马上就明白,肯定是孙大郎请猕猴和他的手下人干的,要不然这都十多年了,没听说过药铺闹鬼的。朱掌柜回头看了一眼妻子朱氏,两人嘴角都不经意的露出一抹得意的微笑,然后瞬间消失了。
朱掌柜知道这时候装做好人反而能够赢得对方的信任,不至于让对方怀疑到自己头上,他相信花了银子对方一定会想办法把杨明德夫妻从屋里撵走的,这时候倒不用自己再火上浇油,装好人才是最明智的。
所以,朱掌柜也很紧张地瞧着,回春堂的大门,但是却故意装作大胆的胆子的样子说道:“没事的,没事的,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我们都在,鬼不敢出来的,走走,到我家去!先到我家去!”
杨明德感激得老泪纵横,不停地点头表示感谢,搀扶着妻子起来,跟着朱掌柜往她珠宝店里走。这时,珠宝店里出来几个伙计,探头探脑的。
朱夫人没好气的骂道:“看什么呢?赶紧去帮回春堂把门关上呀。”
“不是说那边闹鬼吗?”
“你们是男人,几个人还怕鬼吗?没听到我家官人说,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吗?你们几个男的,提着灯笼过去,赶紧把门锁上,不然盗贼进去了怎么办?”
伙计赶紧答应,提着灯笼,畏首畏尾的,一个推一个,终于过去,快速的把小门拉上,上了锁。
珠宝行里。
杨明德和张氏面如土色,哆哆嗦嗦的说着事情的经过。朱掌柜啧啧连声很是吃惊,看杨明德脖子上的血痕,赶紧又叫人去拿药来给他擦,只是那伤口并不深,血已经干了,到也不需要特别的处理。
杨明德和妻子吓得够呛,张朱夫人又赶紧让人去泡了一壶热茶过来给他们喝。两人捧着热茶,看见周围都是人,又有好几盏灯笼,照得屋里明晃晃的,也就渐渐把惊恐的心镇定了下来。
朱掌柜和夫人一直在不停的安慰他们,说如果真的是闹鬼了,明儿个去取个道士和尚来念经,一定能把鬼镇住的,不用担心,或许是过路的鬼,见他们家儿子不在,所以来捣乱,也许捣乱之后就走了。
这番宽慰倒是让杨明德夫妇稍稍安下心来,心中着实感激。原来人家并不是那种势利之人,关键时刻,还是靠得住的,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以前不了解,原来这对夫妻是如此热心,杨明德和张氏心中都有些惭愧也更是感激朱氏夫妻对他们的关照。
天渐渐的亮了,杨明德的心思也逐渐平静下来。不过一直到天色大亮,珠宝行把所有的门都打开了,他也没敢出去。
门口已经有好几个来买药求医的病患等在门口了,还以为他们没开门呢,因为按照以前,天量的时候,已经把门开开了的。几个病患在那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等着开门。
第166章 砍死它
杨明德知道之后,这才下决心带着妻子先回去看看。不过朱掌柜很贴心的,跟杨明德说:“要不我先叫伙计进去看看,应该问题不大。天亮了,鬼是不能在天亮之后出来的,但是小心为上。”
杨明德更是感激。于是朱掌柜便叫几个伙计,拎着棍子,打开药铺的门。那几个伙计有点紧张,不过天色已经大亮,进去之后四处都能看得很真切,所以屋里屋外都搜了一圈,平安无事,这才大大咧咧地回来说:“没事啦,屋里啥都没有,放心吧。”
杨明德连声感谢之后,带着妻子,在朱掌柜夫妻还有几个伙计的陪同下,又进到了药铺之中,四处看了看,果真一切平安。
朱掌柜又叫伙计帮忙,赶紧把大门都开了,这时病人们都进来买药看病,看见精神恍惚的杨明德,都吃了一惊。有些是老病号关切地问出了什么事?
朱掌柜没等杨明德说话,赶紧说道:“没事没事,啥事都没有。嘿嘿嘿。”
朱掌柜越是这么说,越引起那些病患的注意。人是有好奇心的,而且这种好奇心在对方故意掩盖的时候会更加浓烈。但是怎么问都没人说实情,只好作罢。
杨仙茅见病患多了,便强打精神,起身谢过了朱掌柜夫妻,说自己没事了,让他们请回。于是朱掌柜夫妻这才回到了他们的珠宝行,还不时叮嘱有什么事尽管叫他们。杨明德夫妇感激不已。
杨明德夫妇强打精神营业,看病买药。
杨明德和妻子朱氏原本是有心要去请道士来做法的,可是,担心这一来,这件事就传扬出去了,那不是毁了药铺吗?那谁还敢来这里看病呢?
杨姓杨明德夫妇商量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再看一晚再说。实在不行再去请道士做法。
房东孙婆婆的大儿子孙大郎也装作无事的跑来转了一圈,见到杨明德夫妇失魂落魄的样子,心头得意,说了几句闲话,就到隔壁珠宝行找到了朱掌柜,把他叫到一旁,低声说道:“怎么样?我这位兄弟手里还是有两下子吧?把这两个老家伙吓得差不多了,再吓唬个两次,就该滚蛋了。”
朱掌柜又惊又喜说:“还真是你们的人干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