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其他几个人听了这话,说:“点痦子真不痛的话,那倒可以试试。”
【创建和谐家园】想了想说:“行,——要是痛得厉害,我可不客气,我就是怕痛,所以一直没去点掉。”
“你放心,我这个方子来自于京城太医院。我是宣城本地人士,我爹是回春堂的杨郎中,我六岁就到京城太医院去当书童,学了十年,学成回家行医。我这个点痦子的方子就是从太医院学来的,这方子可是给皇帝、嫔妃娘娘还有朝廷大臣们治病用的,灵得很。”
回春堂是宣州城的老字号了,很多人都知道,只是现在没落了,被韩神医的韩氏医馆盖过去了。加之回春堂就在附近,所以这几个人都知道,【创建和谐家园】好奇地问:“你是杨郎中到京城学医的那小孩?你回来了?”
“回来啦,大婶子,前些天刚回到家。这不,我爹让我走街串巷给乡亲送医送药,以后还得请各位大娘大婶、老少爷们多多照顾。”
杨仙茅把幌子靠墙放了,从怀里取出自己太医院腰牌给他们看,这些人好奇地拿过来仔细看了,都频频点头。
这些人得知他是回春堂杨郎中的孩子,看了他太医院腰牌,便都放心了,知根知底的人毕竟不同于那些走江湖卖艺的郎中,看他的眼神便多了几分友善。
这让杨仙茅很开心,太医院竟然有这样的作用,早知道,早该走这步棋了。
那【创建和谐家园】又问:“既然是太医院的方子,肯定很贵吧?”
“不贵,都是乡里乡亲的,我咋好多要钱呢,你们看着给就行了。多少都行啊。”
听他这么说,这些人便都笑着点头。
【创建和谐家园】道:“那好,那你就帮我点吧。”
第20章 无痛拔牙
杨仙茅答应了,从小箱子里取出一个小瓷瓶说:“我先给你抹抹药,然后,给你把痦子去掉,一点不痛。”
杨仙茅打开瓷瓶,用一支小号羊毫笔伸进去蘸了蘸,然后,小心的抹在了那【创建和谐家园】眼角下的痦子上。
杨仙茅在等着麻药发挥作用的时候,目光又扫了一圈,发现这些人里有好几个脸上都有痦子,或大或小,位置不一。这些位置代表的吉凶杨仙茅都已经记在心中,而且自己招牌上也写得有,不过他现在还不着急跟那些人说,先要让他们看看自己的无痛点痦子的本事。
过得一会儿,估计麻药已经产生作用了,这才伸手用指甲掐了掐她痦子处的肌肤,问:“痛不痛?”
那【创建和谐家园】摇了摇头说:“麻麻的,没什么感觉。”
“这就对了。” 杨仙茅把瓷瓶收好,又从箱子里取出另一个瓷瓶,里面装的是他配好了的消毒药水,用另外一根毛笔蘸了之后,轻轻涂抹在她痦子四周。这是神医华佗《青囊经》上面记载的消毒药水。
涂完之后,他取出了消过毒的小刀,将痦子切了下来,同时,快速的用一块消过毒并撒了止血药的纱布按压住伤口,进行压迫止血。等了片刻,才缓缓放开,伤口已经不出血了。
杨仙茅问道:“行了,痦子点掉了。”
众人一看,都惊叹道:“哎呀真的点掉了,不痛吗?”
那【创建和谐家园】摇了摇头说:“真的一点都不痛,真是太医院的秘方,这么厉害。可是脸上还在麻麻的,没感觉啊。”
“你放心,最多一盏茶的功夫就会恢复正常。这样吧,等你完全恢复正常,你放心之后,再给我钱好了。”
一听这少年说得如此大度,也因此证明他胸有成竹,围观的几个人都频频点头,又听【创建和谐家园】说一点都不痛,其他几个人顿时兴奋起来,跃跃欲试。只是先前【创建和谐家园】说涂了药水的地方有点麻,还没恢复正常,所以这些人到底还是不大敢。
一个小伙子见杨仙茅并没有马上拿钱走,觉得他能留下来就说明心中有底,于是便把心一横,抢先说让杨仙茅帮他点掉脑门上长的一颗痦子。
杨先某如法炮制,很轻松的便把这痦子切掉。
等到杨仙茅将小伙子的痦子点掉之后,因为众人都关心【创建和谐家园】脸上的发麻是否恢复了,不停问那【创建和谐家园】,又摸她的脸。
【创建和谐家园】说:“哎呀,真的不麻了,真厉害,我瞧瞧什么样子。——有没有铜镜?”
杨仙茅先前看见的江湖郎中骗人点痦子,背有一个铜镜,所以自己也把家里母亲铜镜带来了,当下从木头箱子里头取了出来递给她看。
那【创建和谐家园】拿起来瞧了一眼,欣喜不已,用手去,赶紧说:“你的伤口还没愈合,要等一会儿,等结疤了才行,然后过上个十天半个月,接着壳掉了之后,就会完全恢复别的肌肤一样平整的。”
伤口结疤掉壳恢复,这个小常识大家都知道,所以便都点头。
一个老太太说了:“这少年还真是有本事,我见那些江湖郎中,别人点痦子痛得跟杀猪似的喊,有的还化脓,就算不化浓。点好之后也有一个小白点,洗也洗不掉,听说就是石灰烧的,很难看呢。人家少年点痦子一点都不痛,好了之后自然就平复了,不愧是太医院来的,真是厉害。”
另一个老头笑呵呵说:“那是,太医院是什么地方?那可是个皇帝、嫔妃娘娘们还有朝廷大臣看病的地方。”
其他人见了都跟着要求杨仙茅帮着点痦子。
杨仙茅如法炮制,一口气点掉了十几颗痦子。这些人问多少钱,杨仙茅只说随便给。这些人都觉得无痛点痦子,怎么都要比有痛点痦子强嘛,这价钱自然要过一些才对,所以给的当然比十文钱多了。
把这一圈人都点完了,杨仙茅赚了整整一百二十文。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这么会儿功夫赚了这么多银子。
这时,一个中年人对杨仙茅说:“小郎中,你除了点痦子,会不会拔牙呀?——我那浑家有一颗牙齿老是痛,郎中说要拔掉才行,可是她怕痛,死活不肯去。隔三差五的痛了就捧着脸哭,啥办法都想了都没用,你要是能够不痛把牙齿拔了,我重重地谢你。”
杨仙茅一听这话不由心中一动,无痛拔牙如果在华佗《青囊经》之前简直是天不可能的,而现在对他来说很简单了。
杨仙茅便微笑道:“我是京城太医院来的学徒,这点事情还难不倒我,我既然点痦子可以不痛,拔牙当然也可以不痛。你把你浑家叫来,不过,咱们先说好,拔牙可不同于典点痦子,这活可不是容易做的,钱少了可不成。”
他心想着点痦子江湖郎中能做到,而且疼痛相对还比较轻,一般人都能忍受,但是要拔牙很多人都是因为怕痛死活不肯去,如果真的能够无痛拔牙,那对病人的诱惑力比点痦子大多了,而正因此,要价可以高一些,当然不能太高,不然把病人都吓退了,这时代百姓普遍都比较穷,拿不出多少钱的。
那中年人一听杨仙茅能无痛拔牙,顿时大喜,道:“太好了,小郎中,你要收多少钱呢?”
杨仙茅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牙痛可不比点痦子,所以,钱肯定也不是那个价,嗯……我也不好说价,你根据你们家的情况,有钱多给点,没钱少给一点,没关系的。乡里乡亲也就举手之劳而已,你说吧!”
听这话,那中年人和其他几个人都相互看了一眼,中年人说:“我们家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不过你要真能够给我浑家无痛拔牙,我很感激你。刚才说了要重重谢你,少了也不合适。——这样吧,一百文,怎么样?”
杨仙茅心中暗喜,拔一颗牙一百文很划算的,尽管先前父亲已经交代,铃医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不能收高价,薄利多销,每次不能超过十文钱。但对方愿意出,他也没有理由拒绝。
想到这,杨仙茅点头说:“行啊,你去把她叫来我看看,拔牙跟点痦子不一样,有时候是不能拔的,比如痛得厉害的时候,只有等它不痛了也不肿才能拔。另外,要问她他心口痛不痛?如果是真心痛的话,那也是不能拔牙的。”
杨仙茅在太医院见太医拔过牙,也听太医说过,疼痛或者牙齿肿胀的时候拔牙很容易化脓。所以这些基本禁忌他是知道的。真心痛就是现在的心绞痛,拔牙会大幅提升心绞痛的发生率,所以有心绞痛患者也是不适合拔牙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禁忌,只有不具有拔牙禁忌症才能拔牙,说到底好歹也是一个小手术呢。
那中年人见杨仙茅答应了,十分高兴,说:“我浑家现在牙不同,但是隔几天说不定就要痛起来,她也没有真心痛的毛病。”
“那就好,那你去叫她过来我再看看,如果可以把我就替她拔牙。”
中年人飞奔而去,围观的人听杨仙茅居然能够无痛拔牙,更是惊奇。他们也都见过在药铺或者路边拔牙的,郎中让人把病人七手八脚按住,强行拔掉牙,病人杀猪一般的惨叫,历经磨难才把一颗牙拔下来,有的人痛得昏死过去,那种凄惨的景色几乎每个人或者经历过或者亲眼目睹过,都觉得如果真能够无痛拔牙,那绝对了不起。
于是,有些人专门跑回家去把家人叫来看热闹,杨仙茅身边很快围了好些人。
这时,那中年人把他娘子带来了。他娘子半信半疑到了这儿,见到杨仙茅,转身要走,中年人赶紧拉住她问:“干啥去?拔牙啊。”
“他这么一个小哥,能有多高明的医术,我可不相信他的什么无痛拔牙,骗人的!——我厨房还蒸着馍馍,别走了气了,我得去盯着。”
“跑什么气,刚才他点痦子一点都不痛,你不信问他们。要是痛,不拔不就行了。”
“痛了就不拔?” 那娘子瞪眼瞧着他。
“没错,人家小哥是咱们宣州回春堂杨郎中的孩子,京城太医院来的,在太医院学本事学了十年,可有本事了,人家有太医院的腰牌,那是正宗的货,不是那种走江湖的。”
听到丈夫这么说,那些人又在旁边帮腔,这妇人这才信了,便走了过来。这时,已经有人从家里抬了一把椅子出来放在街边,让妇人坐了好拔牙。
杨仙茅查看她的病牙,那牙齿已经大半蛀空了,只不过现在不痛,所以牙龈没有红肿。又问了她以前的病史,也没有不能拔牙的情况,比如出血不止或者真心痛之类的,同时也没怀孩子,也不在月事期间,可以拔牙。
第21章 打架
确定可以拔牙之后,杨仙茅开始做准备。
太医院有专门的拔牙器械例如牙钳和牙挺。上次离开太医院的时候,他已经把这些器械都带回来了,但是杨仙茅出门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给人拔牙,所以这些器械没有带出来,他本来准备先回去拿,可是,现在最好是趁热打铁,先看看病人病牙的情况,他伸手按住大牙摇了摇,牙齿已经有些松了,应该不会费很大劲。
一般郎中拔牙当然没有太医院那种专门的牙钳,都是用手抓住牙齿用力摇晃,摇松之后再用细麻线绑住牙齿使劲往外拽。当然病人会痛得跟杀猪似的。
杨仙茅决定先试试这种拔牙的方法。不过,他现在已经有麻沸散浸润麻药,病人就不会痛了。
如何使用浸润麻沸散,在神医华佗的《青囊经》上面有记载,杨仙茅按照记载的办法将配好的麻沸散药水,倒在一小块纱布上,然后让那妇人将纱布放在那颗要拔掉的病牙处咬住。
过了一会儿,杨仙茅将那块小布取了出来,伸手抓住病牙,先试探着摇晃,问痛不痛?那妇人只是摇头,因为杨仙茅的手伸到她的嘴里,当然说不了话。
就是这摇摇头,周围的人已经发出一片赞叹,因为其他郎中把病人牙齿就这么一摇晃,病人就会痛得脸变形,双手乱摆,可是拔牙的郎中铁石心肠是从来不会松手的,会越摇越厉害,还会叫家属将病人手脚抱住,让病人无法动弹。而这位小郎中居然摇晃牙齿病人感觉不到痛,真是神奇。
杨仙茅感觉到了麻药已经产生作用,而他一直在一边摇一边观察病人的表情,没有见到有很痛苦的样子,于是便放心使劲用力摇晃,等到他摇晃感觉到差不多的时候,让围观的人帮忙去找根细麻绳来。
有看热闹的小孩飞奔回家找来了一根细麻绳,杨仙茅将细麻绳打了个活套,套在了病牙的根部,先拉紧,然后开始试探着往外拔。
眼看着杨仙茅将细麻绳绕在手上用力往外拔,往往这时候是最痛的。其他郎中拔牙到这时候,会痛得撕心裂肺的惨叫,头上冷汗直流,连旁观的人都不忍心再看下去,可偏偏这位小郎中替这妇人拔牙,眼见他如此用力往外拔,那妇人只是哼哼唧唧的皱皱眉而已,根本没有惨叫,似乎感觉不到痛,一个个都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杨仙茅用力摇晃了几下,感觉到牙齿已经很松了,而病人脸上表情应该能够忍受,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抓紧把细麻绳,用力往外一拽,啪的一下,细麻绳拴着一颗带着血丝的烂牙飞出了妇人的嘴巴。
杨仙茅松了口气,拎着那烂牙在夫人面前晃了晃,又在中年人面前晃了晃,说:“大功告成,怎么样,不痛吧!”
那妇人盯着那颗烂牙,上面还有血丝,感觉很恐怖,可偏偏自己拔牙的地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痛,不由得惊喜交加,用手进去要摸,杨仙茅赶紧拦住说:“千万别乱摸,拔牙的伤口容易化脓,所以,吃饭尽量不要用拔牙这一边,每天用盐水漱口。不过现在我要先替你止血。拔掉牙的地方会出血的,如果处理不好,一旦化脓不得了,所以要小心。”
杨仙茅一边解释着一边从箱子里取出了一个纱布,上面倒了一些神医华佗《青囊经》记载的拔毒散,防止伤口化脓。
他将药粉倒在了纱布上,然后折好,塞在拔牙处,让妇人咬住至少一顿饭功夫才能取出来。
这道工序却是其他江湖郎中所没有的,所以看着很多人很惊讶,但是越是如此,越能显示人家的本事,便也都纷纷点头。
那位中年人见杨仙茅果然没有任何痛苦的帮他的娘子把那牙拔掉了,以后应该不会再痛,非常的高兴,赶紧跑回家取了一百文铜钱给了杨仙茅,连声表示感谢。
杨仙茅收了钱吗,见围观的人再没有需要他治病的,于是拱手告辞。
他径直先回到了药铺。他发现拔牙能赚更多的钱,而他需要把拔牙的工具带上,因为他需要把自己能赚到钱的消息告诉父母,免得母亲寒冬腊月的偷偷去帮人洗衣服。
当他把一堆的钱铜钱放在桌上的时候,看见父母亲两个人眼都直了,不由得很是开心。这只是一上午,就已经挣到了两百来文钱,杨明德一下看到了希望。
杨仙茅重新找了一块白布,写了字,上面是无痛拔牙,下面是无痛点痦子。中间是一张布满痦子的人面图,然后把太医院拿回来的拔牙器具带着了放在了小箱子里头,提着再次出门。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历,他自信多了。只是下午没有上午生意那么好,拔牙的一个没碰到,只碰到了两个点痦子的,赚了三十文钱,他已经很满意了,一天赚了两百多文,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眼看日头偏西,他正准备往回走,路过一处酒楼,门口围着不少人。他抬头一看,只见匾额写的是“四海酒家”,便走到人群后面张望。
酒楼门口,一个俏丽的女子,头挽双丫髻,身穿窄袖短袄,下穿一条洗得有些发白的绿罗裙,脚下麻鞋,手里一根扁担,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跟四五个店伙计对峙。
店伙计后面,一个胖胖的掌柜,穿着紫铜纹圆领绵袍,指着那女子道:“敢【创建和谐家园】,给我拿下,送衙门法办。”
那女子怒道:“你欠了我的鱼钱不给,还想【创建和谐家园】,我可警告你,我手里的扁担可不是吃素的!”
杨仙茅一看,不由又惊又喜,原来那女子竟然是渔家女阮彩云。
他正要出声招呼,四海酒家胖胖的掌柜已经大叫一声:“给我上,把她拿下捆了送官!”
五六个店伙计有的拿着长条板凳,有的拿着擀面杖,冲上去就打,阮彩云手中扁担舞得跟车轮似的,指东打西,就听噼里啪啦一阵脆响,转眼之间,那几个店伙计已经惨叫着躺了一地。
高手啊!原来这是阮彩云居然是武功高手!
杨仙茅眼都直了,那胖胖的掌柜则是又惊又怒,大声朝酒店里面嚷嚷着:“出来!都给老子出来帮忙啊!”
随着他的喊叫,从酒店又冲出十几个人,有的是酒保,有的是后厨,手里拿着家伙,恶狠狠的朝着阮彩云慢慢逼了过去。
与此同时,一个伙计气喘吁吁跑来,对那胖掌柜说:“雷都头带人来了,休要走了这娘们儿!”
阮彩云有些紧张,一步步后退,特别是听到衙门的都头赶来,老百姓都不愿意跟衙门的人斗,正慌乱间,忽听得后面围观人群中有人低声道:“好汉不吃眼前亏,快跑啊!
说这话的当然就是杨仙茅。
阮彩云听到这话,声音有些耳熟,忙转头一瞧,见人群中杨仙茅比手势示意他快跑,赶紧点了点头,撒腿往小巷冲去。
胖掌柜高声道:“把这娘们儿抓回来。”
那十几个伙计、大厨抡着家伙,呐喊着一路追去,却又哪里跑得过阮彩云,阮彩云已经消失在四通八达的小胡同中,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那些人找了一会儿找不到,这才骂骂咧咧地返回来酒楼。
这时,一个膀大腰圆腆着个大肚子的都头,身穿窄袖皂色公服,腰带上挎着一柄镶黄铜吞口宝刀,灯笼裤,脚底黑绸面快靴,裤腿扎在靴筒里,带着几个手持朴刀的兵丁,大摇大摆的走了过来,到了门口才说道:“安掌柜,是谁敢在这惹事啊?”
四海酒家掌柜姓安,赶紧上前陪着笑抱拳说道:“一个卖鱼的丫头片子到这来惹事,把人给打了,听到雷都头你们赶来,这丫头害怕了,就跑掉了,算她跑得快,不然非叫她好好吃点苦头。”
雷捕头拍了拍圆肚子,手按腰刀,大大咧咧说道:“我的地头上谁敢惹事,那就是不给我面子,我可不会客气的。安掌柜,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招呼一声,自家兄弟不用客气的。”
“那是。”安掌柜从袖子里摸出一小锭银子,递给雷都头说道:“猪头辛苦了,一点茶水钱,孝敬你老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