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宋安乐侯》-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展昭见状,也急忙上前劝说李婆婆,“对啊,李婆婆有子如此,应该高兴才是。范宇小兄弟有这份孝心,婆婆该当珍惜。况且小兄弟聪明智慧,将来这日子想必越过越红火。”

      吴掌柜也劝道:“这位婆婆也不知道上辈子积了什么德,有范小哥这样精明能干的义子。虽然你眼是盲的,可是这福分也真是深厚。范小哥重情重义,该着李婆婆你的下半辈子享清福。真是好命啊,让我这一把年纪的人好生羡慕。”

      听到展昭与吴掌柜的话,两人极力称赞范宇聪明能干,这让李婆婆脸上露出笑意。

      可是李婆婆一张口,说出的话却让人失望。

      “两位,老婆子我虽眼盲,但是心亮。”李婆婆两手拄着盲杖道:“宇儿也算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这孩子从来都是性子良善,心地也极软。但越是如此,我对宇儿的孝心便越是受之有愧。何况,早先宇儿父子便经常接济于我,在他有难之时伸以援手本是应该,我还图什么回报。我虽困顿,但也不贪图这不该得的安逸。”

      这些话里透出的,有几分不舍,却也有一些些傲意。

      范宇知道李婆婆的心中矛盾,更知道这位李婆婆可是大宋官家仁宗之母,虽然现在落难,可将来那就是自己的大靠山。如今靠山想跑,范宇是怎么也不会答应的。何况认李婆婆为义母之时,他也没抱着半点利用的心思,全是出于一片感动。

      “娘有所不知,我认义母之时,全是为了娘一片真善之心所感,也没想着贪图娘的什么。”范宇声音放低道:“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父母今已亡故,又无兄弟姐妹,这孤寂的日子十分难熬。待我娶亲生子,开枝散叶,而高堂上却已没了供养的长辈。每念及此,便心生恐惶。如今认了义母,在我来说便是捡到了珍宝一般。娘难道还要忍受这孤苦的时日,岂有尽头?娘还是跟我回去,待将来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吧。”

      听到范宇说孤寂两个字之时,李婆婆不由动容。

      她起意认范宇为义子,第一是因为范家与她有恩义,第二便是这孤苦的日子实在是磨人。以至于她几次患得患失,怕范宇不再认她这个义母,就是受够了孤单之苦。可如今范宇很快便夺回家业,却又让李婆婆原有的皇家傲气占了上风,脑子不肯转弯,说什么也不愿捡这现成的便宜义子了。

      李婆婆起身,拒绝了别人的搀扶用盲杖开路,边走边道:“宇儿,今日虽只做了你半天的义母,可我也十分高兴。但是老婆子我没能帮上你,却也不能问心无愧的做你义母。咱们母子缘尽于此,我这便回去了。他日相见,你还叫我一声李婆婆,老婆子便心满意足。”

      李婆婆出了太白楼,仰着傍晚的凉风一吹,脸上发冷,却是泪痕湿面。尽管不舍,可是身为曾经皇妃的傲气,却让她加快了脚步离去。不待众人挽留,李婆婆很快就走的不见人影。

      范宇心中不是滋味,尤其感觉到心中沉甸甸的十分难受。原本怀着一腔孺慕之情,如今都好似化成了冰块堵在胸口。

      他在这里心中五味杂陈,一旁展昭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头。

      “莫要着急,这位李婆婆也是为了你好。若你有心,时常去看望她便是了,又何必在乎一个义母的名头。”展昭安慰道。

      范宇点点头,“展大哥说的有理,可是今日已经认了义母,还有不算的吗?我又没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何至于此。”

      展昭不由得笑道:“你这话说的有些道理,既没偷又没抢的,好象犯了什么大错似的,让你义母和你断绝了关系,给谁也很委屈啊。”

      吴掌柜此时也凑了上来,笑道:“小兄弟不必伤怀,待明日备些礼物再去看望,李婆婆还能将你赶出来不成?你若真的有奉养之心,便先做实事,总会感化于她。依小兄弟的手段,老夫觉得不是难事。只是我这还有一事相求,要先请小兄弟上心。”

      这吴掌柜也是有些着急,今日虽然拿到了范宇所写的菜谱,却还是要请他教一教汪师傅才是。否则自己摸索,也不知道要等多久,这两道菜才能上手。

      在吴掌柜请求之下,范宇先去后厨教了汪师傅两道菜的要点,便要离去。

      展昭抱着一坛酒,招呼了一声,“范宇小兄弟,今晚哥哥能不能去你家借宿一晚?”

      范宇自然不会拒绝,拱手道:“展大哥肯来借住,这是小弟的荣幸。”

      两人回到了范宇的家中,展昭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放下酒坛,又从怀里摸出一只烧鸡和一包花生米。

      “我知道范宇小兄弟今天定会郁闷,不如陪我喝上一杯。”展昭相请道。

      “展大哥有心了,多谢。”范宇虽然心理年龄已经不小,可是自己一个人住着一个独院,却也十分不适应。

      取了碗碟,都满了酒。

      范宇这才想起一件事,便询问道:“展大哥,听王主薄说,你家中是江南常州人氏,为何会来到草桥镇?”

      第13章 絮絮叨叨

      闻言哈哈一笑,看了一眼夜空。

      展昭才端起酒碗一饮而尽,显出几分豪俊气,“我自幼读书习武,因家中也不缺钱财,便放开了性子游历天下结交朋友。见识不少人与事,这岂不是一大乐趣。”

      “展大哥生性洒脱,倒是让人羡慕的很。不像我,还要营营苟苟,差点连安身立命之处都被人夺去。只要这一生一世平安,我便知足。”范宇生性随和,并不是一个喜好争斗多事之人,他的话倒是发自内心。

      “我这次来草桥镇,也只是顺路去见见一位故人,助其一臂之力。如果不是碰到小兄弟这样的奇人,我还没想起来西华县的王丰这位旧友,倒也是巧了。”展昭笑道:“小兄弟也莫要沮丧,我看你今日智计百出,非常人所能,他日必有成就。你义母虽一时转不过弯来,想必你也有办法将她接回家中孝敬,用不着我这外人置喙。但以你之才能,久居于乡野实在是浪费了自身的机变之能。小兄弟当努力读书,争取东华门唱名。当今圣人是识才惜才的明君,谁知若干年后,小兄弟不是朝堂上举足轻重之人?”

      范宇心里一动,展昭这些话虽然是开解自己的,但是似乎是有所经历有感而发。

      “展大哥,从布衣到重臣,岂是如此容易的,你可见识过这样的人?”范宇貌似不信,随意的反驳了一句道。

      其实,他是想探一下对方的口风。

      “这样的人,我还真认得一个。”展昭被骚中了心中的痒处,便打开了话匣子道:“此人姓包名拯,字希仁,今受圣人看重知开封府。这一次我路过草桥镇,就是要去助他。”

      听到包拯两个字,范宇心中就是咯噔一下,这下子全对上了!

      范宇举起酒碗,向展昭一晃,便将碗中的酒一口干了。

      大宋此时的酒,并非后世的白酒那么高的酒精度数,撑死了也就是个十几度的淡酒。范宇咂了咂嘴,这酒入口微显苦涩,但回味甘甜还有淡淡的米香,倒也算是上好的米酒。触景生情,让他有些想念后世的啤酒和烤串了。

      “小兄弟好酒量!”展昭眼中一亮,不由赞了一声。

      范宇连忙摆手,哈了口酒气道:“展大哥莫要笑话我,我这只不过是听你说到这位包大人之事,心中激荡而已。只怕过不了片刻,就要酒劲上头。还是给我讲讲这位包大人的事迹,也好让我有些上进之心。”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展昭平生最得意的,就是与包拯的相识,“数年之前,包大人也只是个上京赶考的黑脸书生。有一次路过一间野寺,碰到了谋财害命的贼和尚,险些被害了性命。我当时恰逢其会……”

      听展昭的讲述,包拯比展昭大不了多少岁,如今算一下年纪,也只有三十来岁罢了。当年两人在野寺中相遇,展昭杀掉了贼和尚,将包拯主仆给救了下来,这只是第一次相遇。

      后来包拯入京一举金榜题名,去做了地方官。将地方治理的物埠民丰,却又遭了上司的嫉妒被罢官。屋漏偏遇连夜雨,包拯在回京的路上,一个叫土龙岗地方又遇到了强人,被據到了山寨之中。

      巧的是展昭正在山寨里会友,正看到被绑在廊柱上的包拯主仆。

      这下子皆大欢喜,展昭让自己的朋友给包拯松了绑,几人一同设了酒席相谈。

      土龙岗的四位寨主,名字分别是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人。展昭便劝四人,包拯为官清正治理地方也政绩斐然,想必不久就会被朝廷重新启用。与其在山寨之中厮混,不如待包拯复官之后投奔,谋个出身。

      范宇咂舌,原来包公的手下是这么来的啊,居然都是打家结社的好汉。

      看到范宇惊讶的表情,展昭微微一笑,接着讲后面的事。

      包拯回京之后,赋闲了时间不长,果然便被重新启用。因其甚为实心任事,很快便经过几次官职的升迁,如今已经被提拔为开封府尹。

      如今,正是展昭与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约定,相继投奔包拯包公之时。

      如果是这个年代的大宋少年,听到了展昭所讲述的包公事绩,想必早已经热血沸腾。可是范宇是穿越来的,除了这副身体是大宋少年,内心已经升华为后世的村干事。

      范宇心想,让自己每天攻读四书五经这些东西是不成的,而且也有些晚了。不如抱紧义母的大腿,将来图个一生平安富贵更加现实。

      只不过碍于展昭正有些精神亢奋,露出一副钦佩羡慕的表情来。

      “这位包大人,真是让我敬佩。”范宇露出惋惜的表情道:“只可惜包大人事务繁忙,我怕是无缘得见了。”

      展昭又饮了一碗米酒,“小兄弟今日遇事十分机智,只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得功名,自然就有机会见到包大人了。就算未能在东华门唱名,到时有我在,也可让小兄弟在包大人麾下谋个差事。但有一点,包大人一身正气,眼中容不得半点歪门邪道。要想升官发财的话,还是莫入此门。”

      范宇笑了起来,“展大哥言之尚早,我眼下只不过是个平民百姓。远远的瞻仰包大人一眼,便知足,其余不敢奢望。”

      两人谈谈说说,不知不觉到了子时。

      范宇见展昭已有几分醉意,便请他去客房睡下。

      只是范宇自己回到房间之后,虽有一些酒意,却辗转反侧合不上眼。心中一直在想着义母离自己而去之事,心中委实放不下。尽管只是认了一天的义母,但李婆婆是真的待自己好。

      而范宇自己,要说利用李婆婆的身份谋得一生富贵的心思,这是有些的。可是对于李婆婆的感恩感动,也同样是有的。人是复杂的动物,没有什么纯善与纯恶,范宇自认不是什么一身光明之人,但也绝不是恶人,只要问心无愧便好。

      此时是夏日,天亮的早。在范宇感觉没过多久,这天色就微微发白。

      既然一点睡意也无,他索性起身到了院子里。想了一想,便推开院门去到了草桥镇上。

      虽然只是五更天,可是天色已亮,卖早点的摊子也已经有了几家。范宇要了三份桂花汤,又要了几笹羊肉馒头。除了在家中给展昭留了一份之外,范宇带着两份去了李婆婆的破窑洞。

      这大宋的早点也是丰富,只是与后世还是有些不同的。

      范宇看到窑洞还关着门,便坐在门槛上休息。他一夜未睡,此时心神一松,不过片刻便昏昏然的睡着了。

      待李婆婆清早起来,欲要出门,便一脚正踢在了范宇的身上,整个人往前扑倒。

      好在范宇背对着门坐着,李婆婆摔在他的身上倒没受伤。

      “娘,你起来了?”范宇扶起李婆婆惊喜的道:“我一早就买了羊肉馒头,还有桂花汤。娘你可趁热吃些。哎哟,这桂花汤已经凉了,不过羊肉馒头在我怀里捂着,倒还是热的。娘你先吃着馒头,我去灶上给你热汤。”

      听着范宇一大通絮絮叨叨的话,李婆婆再冷的心,也瞬间变的暖洋洋的,不由鼻头一酸落了泪。

      第14章 可曾婚配

      按理说,李婆婆被范宇拌了一下子,虽然没摔到,但人也受了惊吓,应该发火的。

      可是面对范宇这一通唠叨,却是无论如何也气不起来,更多的却是发现自己的生活从凄清冷寂突然之间就多了一丝烟火气。如果只是这样,还不算什么,关键是这小子一口一个娘,实在是击中了李婆婆心中最柔软之处。

      这李婆婆积蓄了数十年的一腔母爱,再也存不住,如同大坝决堤一般冲了出来化成泪水。

      “我、我儿真是……有心了!”李婆婆又悲又喜,强忍着道。

      范宇听到李婆婆对他说‘我儿’两字,便立时笑道:“娘,你终于又肯认我了。”

      李婆婆转身拭泪,“得此佳儿,是我的福份。娘这半生浮沉飘零,能有如此结果,岂可再不知足。”

      “娘,快些吃包子,我去热汤。”范宇更加开心,重新认了这有情有义的长辈,眼看着容华富贵唾手可得,远超后世中了大彩,“等下我收拾一下,娘搬去我那里住,好让我这当儿子的尽孝。”

      听着范宇大包大揽的话,李婆婆脸上皱纹都舒展开,连连点头道:“依你,都依我儿便是。”

      展昭宿醉起的迟,起来之时发现范宇已经不在家中,用了范宇留下的吃食便要出门去找人。

      结果,正碰到范宇背着一个大包裹回来,身旁还跟着李婆婆。

      见状展昭哈哈大笑,对着范宇比了个大拇指道:“小兄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李婆婆,有这样的义子,这辈子便只享清福便是。”

      李婆婆手中的盲杖敲了敲地面,也笑得合不拢嘴,“展公子说笑了,昨日倒是老婆子抹不开脸面耍了性子,却让宇儿吃了些苦头,实在不该。今日想来,真是对不起这孩子。若是哪天宇儿嫌弃我这老婆子,要赶我离开,我不会有半句怨言。”

      范宇进了院子放下大包裹,喘着气道:“娘可不是那样不通情理之人,孩儿既然认了娘,那也不会弃之不顾。从今以后,娘与我也都又有亲人了。”

      一句话没说完,‘又有亲人’四字又把李婆婆的心事触动,让她眼角湿润。

      “你这孩子,没得总说些搅人心酸的话,娘本来就是你的亲人。”李婆婆咽声道。

      展昭一看,这母子俩倒是母慈子孝,不由乐道:“既然今日两位母子团圆,那我就不再打扰。今日便要起程,前往陈州。”

      范宇留客道:“展大哥不急,陈州不远,午后再走不迟。”

      “已经耽误了数日,我还是快些动身,免得误了事。”展昭却是个爽朗果断之人,对着范宇拱了拱手道:“待他日再来,拜见老夫人并与范宇小兄弟相会。”

      李婆婆听到展昭要去陈州,便对范宇道:“宇儿,快去准备些干粮给展公子带着路上吃。娘听说陈州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倒是正闹着饥荒。如今粮价正贵,莫要让展公子多花了冤枉钱。”

      范宇听到这里,心中一震,莫非陈州放粮的戏码要开始了?

      他口中却答应道:“这都好办,我现在便去准备。”

      展昭将他拦下,“我已经知道陈州之事,在镇上买些干粮酒肉便是。告辞。”

      不等范宇母子再说什么,展昭便快步而去。

      “这位展公子,倒有些唐时的游侠气啊,来去随性不受羁绊。”李婆婆道。

      “娘,展大哥本来就喜好游历,这大宋的山水,他都几乎走遍,说是游侠一点也不为过。”范宇笑道。

      又说了几句话,范宇便去收拾房间安置义母的行李。

      等收拾妥当,天色也快到了午时。

      李婆婆虽然出身大宋宫中,但是一个人孤苦的生活久了,却也手脚勤快。很快就弄清了范宇家中灶台米面所在,已经升火作起饭来。

      正当范宇要去帮忙,忽听到有人在叫门。

      他打开院门,便看到来人正是西华县的王丰王主薄,对方身后还跟着两名衙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22: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