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范宇心里也是一动,自己还是没掩饰好,被包拯看出来了。
可是他的嘴上却不能这么痛快承认,“我并不知道,娘是李宸妃的事情。”
包拯嘿嘿冷笑,踱了两步才道:“本官倒是觉得,你之前便见到过李大娘子所藏的金珠。认出御制的印记,因此才会认李大娘子为义母,以便将来谋个大富大贵!若是如此,其心可诛!”
范宇张口结舌,自己之前确实没见过义母的金珠。但知道她的身份的事,却是真的,那因为自己是穿越来的。
面对包拯推断自己认义母的目的不纯,其实是图谋更大的富贵。
“包钦差,我若是贪图富贵,见了金珠还能放回去吗?只怕卖个几十上百贯钱,也不是难事。”范宇微微摇头道:“难道,我还真的去赌一赌,义母是否是真的李宸妃?那要何年何月,义母才会认亲呢?与其这样等着,我倒不如直接取了金珠,更简单实惠些。”
包拯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可你为何在李大娘子自曝身份之时,并无多少吃惊之色,这如何才解释的通?”
范宇苦笑,自己确实没掩饰好,但这问题必须回答。
“包钦差,义母待我如同亲生孩子一般,有什么事会瞒我?”范宇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道:“此事,义母早与我讲过,只是我并没当真而已。今日义母见到了包钦差,又取出贴身收藏的金珠,这才使我信了几分。”
不得不说范宇的这个解释更合理,也能将包拯的疑虑去掉一些。
“此事就此揭过。”包拯看了一眼展昭才接着道:“我听展兄说,你办了一个制锅作坊。虽然名为制锅,却有军国大用。明日,你便将这制锅作坊停了吧。待回京之后,本官会奏明朝廷,可补偿于你。”
范宇看向展昭,展昭对他点头道:“范小弟,你的那个机关事关重大,我觉得还是停掉拆除的好。”
“包钦差、展大哥,一个制锅作坊而已,有些言过其实了。”范宇目光转动看着两人道:“制锅便制锅,又没用来制作甲胄,何必担心。”
“不可,若是被夏辽两国之人得知可制甲胄,那我大宋便危矣!”包拯沉声道:“你年纪尚小,此话有些不知轻重。”
范宇是不同意包拯的这些话的,如果稍微有点技术进步,就要藏起来。那么这新出现的技术,只要时间一长,便有极大可能失传。
而且,技术这种事物,本就要用的。技术使用越多,使用范围越广,进步的可能才会越大。
“包钦差,这制锅作坊不过是给两户饥民找了一条活路,莫要言重了。”范宇微微摇头道:“此物并不复杂,若要用来制甲,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也只有用得多了,才知其中利弊。岂是夏辽两国,,以密秘为由而禁民间之用,则再无寸进。”
第75章 希望的偏移
范宇的意思并不复杂,因为他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对于技术并不是很重视。从来重视的,都是读圣贤书作治人之官。
原本许多春秋战国之时的技术,到了汉代便已失传。后世曾经出土过一个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青铜车毂,竟然在秦以后就没有出现过。这件青铜车毂与后世的汽车车毂极为相似,是最实用的车轮联接配件。
就这么一件东西,到了汉以后,便没了踪影。后来的马车车轮,只不过是简单的在车轮正中套个车轴而已。
不只是一个青铜车毂的问题,中国古代有许多的技术,都是在改朝换代之后失传,而后再重复研发,几乎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范宇之所以反对将制锅作坊停了,便是要给民间留个原始的水压机。这样做,也算是多一个技术的种子。
可包拯却不这样想,他皱眉看了范宇一眼道:“范宇,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即使李大娘子真是官家生母,本官也不会任由你将这等重器随意的交于两户饥民。这等军国重器,必须要掌握于官府才可。盐铁之利,岂能握于私人之手。”
大宋自开国以来,不禁民间采矿。虽然仍旧有盐铁专卖一说,但是并不象唐代那么严苛。因此,也就有了一些私人的铁匠铺的空间。平时这种事是没人管的,但是如果叫起真来,那就说不清了。
包拯如此强硬,便是有法可依。
范宇听到包拯这样说,便知道自己的胳膊扭不过大腿。
“好吧,既然包钦差坚持,我便让他们两家人停了作坊便是。”范宇虽然答应了,可是实在是有点憋屈,哪怕对方是包拯这等名臣,也是抱残守缺的落后想法。
而范宇却是被这种落后的想法所强迫,这让他非常的不舒服
包拯这才笑着点头道:“如此甚好,本官甚为欣慰。你们母子与我一同回京,我也能保你们无恙。到时你若还有制器之意,本官亦可为你在军器造作院谋份差事。”
范宇摇了摇头,看向对方道:“包钦差这样想,便差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无名无利,我又何必去那造作院,为何要制水压机锻造甲胄?即使我甚为忠君爱国,可以不计私人得失,一心只为官家为大宋制造甲胄。可是天下千千万万的工匠们呢,他们难道也甘愿如此?若是没有奖励,这无数的工匠,也只不过是萧规曹随。他们不过是让做什么,便做什么。要做些远超敌国的坚甲锐兵,便不可能了。若是朝廷肯保证这些工匠温饱,再加一些奖励。想必我做的这水压机,他们半天便可琢磨出来。”
“范宇,你莫要说笑。”包拯不由皱眉道:“那些工匠们懂得什么,踏实肯干多卖力气便是,何须尔等做些奇怪的东西出来?你在这里,每天多读一些圣贤书,多学一些圣人的道理,才是正事。”
范宇所说的话,包拯不明白,但是既然范宇谈到‘天下煕煕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便使得包拯产生了不小的反感。
儒家的核心,便是‘仁义礼、智勇信、忠孝悌’,若是人人谈利,岂不是道德尽失天下大乱?
展昭虽然被称之为侠,可是心中却一样也是深受儒家影响,自然是倾向于包拯一些。
“范小弟,你莫要与包钦差争辩。”展昭劝道:“既然你已经同意将作坊停掉,那便停了就是。包钦差让你多读些书,总是不会错的。”
范宇对于儒家并不讨厌,因为他知道,儒家的东西并不坏,坏的是那些利用儒学来藏私货的人。
往坏里解读,强调礼制其实是为了巩固阶级,忠孝是为了加强统治,仁义就是让人之间要互助友善。每一个儒家字句之中,都被坏的注解者染上了名利和权力目的。
但往好的方面解读儒家,其实儒学就是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所有的儒家经典,最终指向的就是秩序二字。
有了秩序就代表着社会稳定,人人皆仁义有礼,人人皆智勇有信,人人皆忠君爱国,并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思想贯彻整个社会,其实就是和谐社会。
整个社会如果人人能遵守这些道德要求,谈利也是无妨,两方面其实并不冲突。
尤其是包拯的‘多读书’三个字【创建和谐家园】了范宇,使得他非常的郁闷。读书没错,但是让人多读书,却妄图将人【创建和谐家园】,这样就不对了。读书本来就是开智解惑增长见识的,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读书者独立思考。
范宇以远超这个时代的目光,和自己后世总结来的见解,当然能看清许多事,可是他现今却显得无能为力。
愤懑不已的范宇,只好叹了一口气,对着包拯拱手道:“全凭包钦差吩咐。”
虽然嘴上表示了屈服,可是范宇心中却堵着一口气。若是义母成了太后,自己一定要将这口气还回去。即使大宋被称之为最开明的朝代,可是其中一些陈腐的东西,仍旧让范宇感觉喘不上气。
亲眼见到被历代推崇的包拯包青天,都是如此的看不上工匠这些劳动者。范宇觉得,若是这样下去,将来大宋的悲剧就是注定的。自己只做一点点事情,恐怕依旧无法影响历史最后结局。
再有百年,朱熹那个老扒灰就要将理学发扬光大,将礼教推向颠峰。这家伙满口仁义道德,可是自己却在做男盗女娼之事。范宇想要争这口气,想要将一些东西改变,想要给大宋这潭浑水注入一股新的清流。
之前范宇只想做个平安富贵的富家翁,每天只用吃吃喝喝在家数钱便好。可如今受了包拯的气之后,改变了范宇的想法。他还是要作个富家翁,而且是更大的富家翁,还要有数不清的钱财。
权力不够,财富来凑。
只要有了大量的钱财,便可做些潜移默化的改变,使这大宋的车轮,产生一些自己希望的偏移,那便是好的。
展昭不知道范宇心中所想,看到他态度软了下来,便高兴的道:“包钦差,范宇还年轻,等他过两年变的老成晓事,那便好了。”
第76章 找包钦差拼命
包拯看到范宇已经服软,而展昭也在替他说话,这才脸色缓和许多。
摆了摆手,包拯和颜道:“你正如展兄所说,此时还年轻,正是多见识一些事情之时。年轻虽好,却是莫要冲动。好在我不与你计较,若是他人,今日岂容你如此放肆。与君子言道,与小人言利。你开口便言利,便是偏了。先帝曾亲制《励学篇》,你要熟读,正可砥砺你的向学之心。如此,才是正道。你虽年少聪慧,但现在还不明白我的苦心。不过,将来定会明白。”
包拯苦口婆心的封建鸡汤,给范宇灌了一大口,却让范宇心中那口被堵住的气更大。
范宇明明知道自己没错,可是包拯这样却让他无法反驳什么。如今的大宋,包拯所说的才是真理。范宇即使反驳,也一样没用,还会被众人视为异端。
“包钦差,我想的,只是要将那两户饥民安置好。这个作坊,倒并不是非要开下去。若是能将这两户人家安置好,那我便放心了。”范宇不想和包拯再辩论什么,便转移了话题。
“这倒无妨,他们这两家人本就是陈州人氏,让他们回乡便是。如今陈州饥荒已过,朝廷的粮食陆续送了过来。只要他们肯回家,自然会有钱粮下发。”
范宇点头道:“如此,包钦差可还有吩咐,若无,我便回去处理一番。”
包拯对着范宇挥了挥手道:“单独留你,便是要谈关闭制锅作坊之事。你若有事,便回去处理。记得回来即可,且去、且去。”
范宇面对包拯,其实也是挺有压力的。加上话不投机,更是没有了多说几句的想法。
当即范宇向包拯拱拱手,便向天齐庙外行去。
到了作坊,铁匠黄三郎与张家人和陈家人正要收工。
虽然天色已经晚了,但是范宇仍然可以看到这两家人与黄三郎师徒的脸上,都洋溢着充满希望的表情。
尽管范宇的心中不忍,可还是叫住了他们。
“大家近来做的不错。”范宇斟酌着自己要说的话,片刻之后,才道:“只是,我们这个作坊,却不能再开下去了。钦差路过草桥镇,也见到了咱们的这个作坊。钦差说,盐铁是受朝廷控制的,咱们这家却不是官办的,便不得再开。今日,便要拆了这作坊。”
最先慌的是张家与陈家两家人,他们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互相面面相觑。
张老丈便急忙辩解道:“主家,若是这作坊不能再接着办,我们两家人,岂不是要喝西北风?还请主家与钦差多多求情,这可是事送我等一家大小的生死,开不得玩笑。”
那陈老丈也搓着手道:“这怎么可以,若是不能将作坊接着开下去,只怕主家会一日不如一日。这才刚刚有些起色,怎么就不让做了?”
“好了,你们两家都是陈州之人,离得又不远,最多三十多里路就到了。”范宇微微摇头道:“官府也已经给你们准备了钱粮,回乡即可领取,自然不会饿到。如今钦差催得紧,大家莫要再问。”
铁匠黄三郎不由得嘟嚷道:“眼看着好日子便要到来,却让朝廷的官儿给搅了。这才几日,便要将好好的东西都弄坏了,可还有活路?”
范宇对在场之人摆了摆手道:“我眼下还另有事,顾不得你们。你们可先行回陈州家中,等候我的消息。我这里还有些钱,可与你们安置花用。”
从怀中摸出几张交钞,给张家陈家,还有黄铁匠等人分了,便让他们将这原始的水力冲压拆除。
眼看着数丈高的水力冲压机被拆成一堆碎木头,范宇不由得微微摇头。虽然此时草桥镇上的水力冲压机被强令拆掉,可是自己还在,早晚会去汴梁造一个更大的。
这里的事了,范宇便要返回镇上。
陈老丈看到范宇要走,便急忙对着他躬身道:“主家,我们回去收拾一番,便要回陈州。我家陈芳陈圆两个丫头,就拜托主家照看。若是有暇,让她们两人偶尔回家探看便可。”
听到陈老丈的话,范宇恍然,“差些忘记了,我回去之后,便让陈芳与陈圆她们与你们骨肉团聚,一同回陈州便可。”
“不不不!”陈老丈连忙摇头道:“主家对我陈家有着救命的大恩,留她们姐妹照顾主家生活起居,也是应该。而且李大娘子眼睛不便,缺了这两姐妹,跟前便连个伺候的人都没了。只要主家不嫌弃,便是她们两姐妹的福份了。”
范宇还想要说,却见黄铁匠凑了上来,他还带着徒弟王小丁,“主家,我这徒弟无父无母,跟着我也只能学些粗笨手艺。不如你将他收留了吧,遇事也有个跑腿的使唤之人。莫要看这小子跟我学打铁,他可是在私塾外偷过师的,认得几个字。我若带他回了陈州,怕是官府也没有他的那份口粮。只有在主家这里,他才能活命。”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范宇几乎无法拒绝。眼看着张老丈似乎也要往近前来,范宇连忙点头,拉着黄铁匠的徒弟便逃也似的走了。
一路回到镇上,又找来了何老九与蒋楞子两个佃户。
“老九叔,还有蒋楞子,我近日要与义母与包钦差同进京,家中的田地便交给你们打理了。之前如何,以后也是一样。若是有事,可以去找天齐庙的庙祝范宗华,他是我的族叔,以后的田租也都交与他处置便是。”
何老九听着有些不对,便抬头问道:“主家,听你这话的意思,莫非是去了汴梁就不回来了?”
蒋楞子也摇头道:“主家莫要被人骗了,汴梁再好也不是家中可比。在这里还有田租可收,去了汴梁主家只能喝西北风了。”
范宇摆摆手,“或许也只是去一阵子便回来,若是在汴梁立住脚,接你们过去也未尝不可。”
两人不由得惊喜,主家虽然年少,可是真出息了。这要在是汴梁扎下根来,自己两家人便可去东京城当佃户!
位置决定眼光,这两个家伙只觉得去东京汴梁做佃户,很是脸上有光,却没想过,佃户能有什么不一样的。
安抚完了两个佃户,范宇将家中的浮财都收拾了,还取了几身换洗衣服,便带着王小丁回到天齐庙。
“范宇,你可回来了!”庙祝范宗华正好从庙内出来,看到范宇便如看到救星,“李大娘子久不见你,正要找包钦差拼命!”
第77章 有大凶险
听了范宗华的话,范宇吓了一跳。
给自己额头上来了一下,范宇自责道:“此事怨我,快带我过去!”
范宗华连忙领着范宇,到了里面的偏殿。
还没有进门,范宇便听到义母的声音,“包卿,我儿去了哪里,你为何不给我这个当娘的一个交待!我在后面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你让我母子不得离开你这钦差,可是我儿去了哪里!你是不是认为我是官家生母,便不能再有一个义子,就将他给害了!可怜我的宇儿,他向来仁善待人,却让你这狗官弄的不知所踪。今日你若不将我儿找出来,我今日就与你没完。宇儿不管他在哪里,你都要带来见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否则的话,老身今日就死在你这阴险狗官的面前!”
包拯的声音也传了出来,“李大娘子,你的身份尚且存疑,莫要在本官的面前肆意妄为。范宇他外出有事,稍待便回。”
“稍待便回?一个时辰之前,你就是如此对我说的。可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我的宇儿还没回来,你又做何解释?”义母李婆婆的声音更高。
范宇急忙小跑着进了偏殿之中,正看到义母李婆婆拄着盲杖用力顿地。
陈芳与陈圆两个小丫头,扶着义母,连大气都不敢出。
包拯和公孙策两人,都是面带尴尬之色,却也不知如何是好。李婆婆很有可能就是官家生母,即使还没证实,但包拯就是钦差也一样不能随意的动对方。
别说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都不在,就是在的话也不敢如何,此时竟无人能制止义母。
“娘,我回来了。”范宇上前扶住义母的手臂道:“娘错怪了包钦差,是孩儿向他求情,回去安排一下咱们家中之事。此事要怪,娘就怪孩儿没有和您打招呼吧。”
听到范宇的声音,李婆婆的脸色立时变好,也多了许多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