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22章 光明大路
这一次王丰见了范宇,表面上热情,可是心中却觉得是来找自己托情求助的。
他与范宇并不熟悉,除了一同面对过刘捕头,后来替范宇说亲也没成,这人情便有些淡了。
要论起来,两人之间还是因为有展昭在,所以要讲些情面。只不过在王丰看来,范宇这次找过来,显然有点给自己添乱的意思在内。
王丰心中原本是有些不高兴的,可是当听到范宇说到大功一件的时候,他不由得认真起来。
他原本也想考取功名,东华门唱名,奈何才气不足,如今只得屈居于西华县做个主薄。要说甘心,王丰自然是不甘心的,既然当官,谁不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听到范宇的话,由不得王丰不动心,他急忙追问道:“范小哥,你这话我有些听不明白。陈州的那些饥民,又关我升迁何事?”
范宇看到王丰已经上心此事,便笑着解释道:“王大人,这些饥民到了西华县,若是没有饭吃,岂不是要偷鸡摸狗凭空惹出许多事端来?而且西华县相比陈州,距离东京汴梁更加的近。饥民入境,当今官家必定瞩目。若是王大人能从中治理一番,将这些饥民安抚下来,岂不是既可扬名,又得大功?”
想了一想,王丰只感觉安抚这些陈州饥民是个棘手之事,便摇头道:“范小哥,你可高看我这主薄了。安抚饥民之事,哪里有你说的这样轻巧。一个不好便会激起民变,只怕费力不讨好不说,还会惹得一身骚啊。有些事情,你年纪尚轻,不通其中关节,以为只要我等县中官佐用事,即可将饥民安抚。若是官员都有这等本事,陈州也早已不再闹这饥荒。”
范宇呵呵一笑,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拱手道:“还请王大人恕罪,此事是我没有说的清楚。我讲一件事,王大人便可与安抚饥民之事联系起来。近日我家也收留了两户饥民,加起来足有男女老幼十余人。只养这十余人,每天所消耗的粮食,也要三四十斤才成。可是,我手中的粮食有限,而且我也不欠着他们的,不能白养着这些人。否则的话,便会有升米恩斗米仇之事,实是让我为难。”
王丰思索着其中的联系,不由皱眉道:“范小哥,你这样做,实在是有些糊涂。现在你手中还有些粮,能养得起他们。可是时间稍长,怕是要坐吃山空。等到没粮可吃之时,这些人岂不是要对你翻了脸?不如我派几个衙役与你回去,将他们赶出去,落个清净。”
苦笑了一下,范宇道:“王主薄,我这样做也是有些原因的。义母早就对我说过,让我仗义疏才一些,与一些饥民结下恩情。万一饥荒不得解,激起民变,也有人能护我母子性命。”
王丰哈哈一笑道:“你义母想的倒多,这是不可能的,朝廷已经派了包拯大人到陈州放粮。包大人刚正不阿,做事极有法度,想必很快这些饥民便会回到陈州。”
“王大人,若是这些饥民都回到陈州,我所说的大功一件,可就没有了。”范宇微微一笑道:“我家中收留的饥民之中,有一位泥瓦匠。既然让我收留,便要做事。他带人替我修缮房屋,每天一个工只有一斤粮,女子只算半个工。”
要说剥削,范宇这么做是在做善事,在大宋谁也不能指责范宇。不旦不能指责,还要大加赞扬才成。而且他既然来到这个年代,就没打算来做个圣母,完全是一副老谋深算的地主思维方式,笑的好似占了大便宜似的。
看到范宇的表情,王丰不由得深思起来,半晌才问道:“范小哥,你就不要再卖关子,还是直言相告,我要如何去做才成。”
听到王丰的话,范宇也是有点哭笑不得。这位怎么也是个读书人,却没想到并不怎么精通政务,只怕读书读的还没开窍。
“王大人,咱们西华县的水利,可是有些年久失修了。贾鲁河,号称小黄河,这数年来一到雨季,便会涨水淹了田地。”范宇痛心疾首道:“如果能将贾鲁河治理的好了,大人岂不也能得一个小大禹的名声?西华县风调雨顺,必定丰收,到时政绩之上必会再漂亮的添上一笔。若要升迁,还不是看这些东西吗。”
王丰恍然大悟,不由高兴的两手直搓,眼中透出热切光芒。
“说的对,范小哥真是说的太对了!”面对范宇极有说服力的话,他也看到其中极大的好处,可一转念,便又问道:“可是,这得要多少粮食才成啊?”
“王大人,让这些饥民兴修水利,可依照我家中饥民之数,一个工,一天一斤便可。”范宇笑道:“此时雇人,可比无灾之时要实惠许多。否则的话,一个工至少也要一天上百文才成。王大人可先集中县里的粮食来做此事,若有不足,可去邻县采买。陈州放粮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有王大人在西华县策应,想必包拯大人在陈州,也能轻松许多。双管齐下,陈州放粮的功劳,王大人可得一半。”
范宇这些话,将王丰说的心花怒放。包拯可是官家钦点,令其到陈州放粮,而自己只是顺手而为,便可拿走一半功劳。在朝中,自己必定可以扬名,而包拯也必定要领自己一个人情。这等好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的!
“不过……”王丰沉吟道:“我只是一县的主薄,此事我虽然可以推动,却无做主之权,必定还要请动知县大人,才能做下此事。”
范宇心想,这事看来有门了。
他笑着对王丰道:“王大人,这等事自然不能绕开知县大人。你直接去说便是,既得了知县大人的好感,又不争功。知县大人若称赞你还来不及,岂会独自揽下此功。我虽出身不是官宦之家,可是一些情理还是懂的。知县大人若因此升迁,这西华县的知县,他定会推举王大人。此地水利既兴,三年磨勘一晃即过,必是上等。此等事情,既顺理成章又可遇不可求。”
大宋的官员并不都是通过科举上来的,其中就有许多是从吏员之中推举为官的,这也是惯例。范宇费了一些口舌,便给王丰的仕途画了一条光明大路。
第23章 有些严重了
范宇在县衙当中纵横捭阖指点江山,却不知道家中却又生出一些事来。
自他去了西华县没有多久,粮铺中的贺掌柜,便来到范宇的家中。
这位贺掌柜也是操心,到了范宇家的门前,又有些不好意思。前几日范宇去买粮,他还笑话对方必定要亏。可这一转眼,又要来上门。
事情起因也很简单,这几日草桥镇上的饥民越来越多,粮价一下子就涨了起来。
不过三数日之间,就涨了足有数倍之多。什么距天子脚下只有不过两百余里,统统都不作数,只有能填饱肚子的粮食,才最是金贵。
得知粮价大涨,秦员外便十分不愤,认为范宇故意算计他秦虎,又占了他秦家的便宜。便派了贺掌柜到范宇家中,来回收之前卖出的四十石麦子。
贺掌柜叫门,开门的是范宇的义母李婆婆。
“这位婆婆,范宇范小哥,可是住在此地?”贺掌柜对李婆婆道。
李婆婆看不到对方,只听对方是来找范宇的,便客气道:“你找宇儿啊?他现今不在家中,去了西华县里,只怕要晚一些,才会回来。你若不急,明日再来,我会让他等你。”
这让贺掌柜心中微喜,看这李婆婆心慈面善是个好说话的,而且谅她一个女人家,也不懂得什么。
贺掌柜呵呵一笑,很是和气的叹了口气道:“唉,此事却是个赚钱的机会,只怕明日就晚了。那算了吧,明天如果还来得及,我再来找他也可。”
李婆婆一听,似乎明天会误了义子赚钱,便叫住了贺掌柜道:“客人贵姓?是何事告诉我也一样,若是不麻烦,我替他做主也是可以的。”
贺掌柜眉头一挑,心中暗道有门,便更加和气的道:“我姓贺,是粮铺的掌柜。是这样的,前日里,范小哥是不是屯了数十石的麦子。如今粮价已经涨了一半,我来找范小哥,便是想替他将这些粮食售卖出去。若是错过了今日,陈州放粮的消息一传过来,他所屯的这些麦子,便不值钱了。他总共花了三十余贯钱,现在卖出去一贯半一石,可以足足卖个五十贯钱!不过两三天的时日,里外里便能赚了十余贯钱,抢也不是这么快。要不是这样,我也不会来的这么急。婆婆,你可做得主?若是不行,那就算了罢。”
可是贺掌柜这些话,放在李婆婆的耳中,却是漏洞百出。那些粮食,本就是李婆婆让范宇买的。而且李婆婆曾身居宫中,对于一些勾心斗角的阴谋诡计很是敏感,否则当年也不会得了真宗皇帝的宠幸。
只一听这贺掌柜的话,便认定了对方是个奸滑之人。
当即李婆婆便顺着贺掌柜的话,惋惜道:“原来是这样,可惜了。宇儿出门之时就对我说过,他买的那些粮食还有大用,谁来也不能卖。贺掌柜请回吧,此事不是我这老婆子可以做主的。”
不等贺掌柜再说,李婆婆便防贼似的,咣当一声将大门关上。
贺掌柜这下可给气的七窍生烟,原本以为不离十的事情,却不成想碰了软钉子外加个闭门羹。想他贺掌柜纵横草桥镇,做生意是把好手,买卖粮食从来都是大斗进小斗出,哪里吃过亏?可如今倒好,被一个瞎老婆子给羞辱了一番。
他反身就往回走,可是胸中这口恶气实在是出来不,憋得他十分难受。
经过镇上的大路之时,看到街道两旁足有上百的饥民,贺掌柜脑子一转便来了歪主意。他快步到了秦府,求见秦虎员外,如果事情闹得大了,他可吃不住劲。
秦虎听到贺掌柜求见,便让他进来。
一见贺掌柜,秦虎就问道:“怎么样,那范宇可肯将粮食出手?”
“员外,我刚刚去了范宇家中,可是范宇并不在家,只有他那义母在家中。”贺掌柜将经过讲了一遍,才道:“可是他义母一口咬死,说范宇留着粮食有大用,不肯出手,我也没有办法。”
秦虎一听,不由得皱眉,对于让范宇占了便宜,他是不甘心的。
“难道,就让范宇这黄口小儿,如此大赚上一笔不成?有没有别的办法,只要不让他赚了,也算扳回一城,让我出口气。”秦虎看向贺掌柜道。
他身为东家,素知这贺掌柜心计多办法多。
果然,贺掌柜也不负东家的厚望。
“员外,我有一计不知当不当讲。”贺掌柜卖起关子来。
秦虎不耐烦道:“你尽可说来我听,若是能让范宇这小奸人吃个大亏,那才大快人心!”
贺掌柜犹豫了一下,又道:“只怕惹起乱子来,不好收场啊。万一收不了场,咱们整个草桥镇,怕是都要受到牵连。”
“这么厉害?”秦虎不惊反喜,“你且说说。”
“是这样,范宇家中不是屯积了一些粮食吗。然而镇上的饥民,也已经有数百之多。若是咱们暂时将粮铺的门关了,并告之这些饥民,粮食都被范宇买走。员外,你说这些饥民会如何去做?”
秦员外听到这里,不由得对着贺掌柜比了比大拇指道:“亏你想得出来,这样的计策之下,饥民定会去范宇家闹事。到时一个不好,便是破门而入,将他家中粮食钱财抢个精光。若是碰到心狠手辣之人,他们母子性命也会不保,有些严重了。”
贺掌柜有些失望,看秦员外的意思是怕到时无法稳定局面。
“员外,如果此计不好,那便莫再与之斗气,让这范宇占些便宜也就是了。”贺掌柜幽幽道。
“不,你这计策非常不错。”秦员外摆手道:“范宇他们只有母子两人,怎么也挡不住这些饥民。而且这些饥民逃荒到此不久,不敢将事情闹得过大,还是不会出人命的。你现在就回去将粮铺的门关了,再放出消息,说范宇家屯积了粮食准备卖个高价。若是没人认得范宇家,你便派个伙计去远远的指认一下便可,且莫要露出马脚来。”
贺掌柜得了秦员外的吩咐,心中一下子就有了底气,“好,那我这就回去。”
当范宇从西华县城回到草桥镇上,他便发现许多饥民都守在自己家附近。他去开门,却见到这许多饥民呼啦下,便围了过来。
第24章 便宜的太多
这架势将范宇吓了一跳,不由得转身背对自家大门,看向这些围过来的饥民。
“小公子,求你可怜可怜我等,救大伙儿一命吧!”一名上年纪的老者,一手牵着个流鼻涕的小孩,满面苦涩的哀求道。
这名老者一开了头,其余的人便七嘴八舌的跟着嚷嚷起来。
“范公子,大家都活不下去了,还请你行行好,给大家施舍一些粮食吧。”
“小善人长命百岁,我等都数日没吃过一顿饱饭了。今天你行此善事,将来必定大福大贵啊!”
“求求公子,将家中的粮食拿出来,救大家一救。”
说什么的都有,数百人由近到远,声音嘈杂成了一片。
不过,范宇还是听出来一些东西。这些饥民都认为自己手中有粮,可以让他们数百人吃饱。
听懂了这饥民话里的意思,范宇的头脑有些发炸,怒火不由从心头升起。这是谁在造自己的谣,竟然如此离谱?分明是在害自己。
可是范宇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轻易动怒。面对如此多的饥民,若是引发众怒,恐怕便是不测之祸。
让自己冷静下来之后,范宇镇定下来,两手举起向下虚压,使得场中一静。
“众位乡亲,你们看我家的样子,像是有养活数百人粮食的模样吗?是谁告诉你们,我手中有许多粮食的,让他出来与我对质!”范宇虽然是和颜悦色,但是话中的意思却一点也不软弱,根本不像是一个十五见少年能说出来的话。
“是粮铺的伙计说的,说范公子前日里买了大笔的粮食,运进府去……”有人在人群之中道。
范宇冷笑,却不待对方讲完,便接下去道:“他是不是还说,我要屯积粮食,趁着陈州饥荒大赚一笔黑心钱?”
这下子数百人都彻底安静下来,大伙大眼瞪小眼,都不明白这位范小公子是失心疯了吗?怎么还往自己身上泼起脏水来了?
不过,那粮铺的伙计,也确实是这么说的,听到的人有不少。
“小公子说笑了,大伙儿不是那个意思……”最前面的老者陪笑的解释道。
范宇正要开口,便见到从人群之后挤进来数人,手中拿着铲子棍棒之物。不是别人,正是范宇收留的张家与陈家的人。
这两家人今日本打算就开始修缮房屋,可是在镇外取土之时,回来的半路上便听到了一些饥民之间的话语,其中就提到了范宇的名字。稍一打听,便知道了是怎么回事,这才急忙跑回范宇家门前。
正听到范宇与这些饥民之间的对话,他们两家人不由得心中大急。若是范宇将粮食分了出去,他们两家便只能喝西北风了。另外,范宇对他们两家也有收留活命之恩,怎么可以不出面维护?
当即张老丈便挺身护在了范宇的前面,面对着数百饥民道:“你们简直就是糊涂,粮铺都没粮了,难道范公子家中就有粮?这分明就是有人造谣生事,想陷害范公子!”
陈老丈此时也急忙表现道:“不错,我活了这许多年纪,从来没有听说过粮铺的粮食还不如一个中人家中的粮食多,这不是大笑话吗?范公子救过我们,是个好人,谁要是敢对范公子起了坏心思,老汉手里的铁铲可饶不了他!”
范宇皱眉,这两位老汉虽然都是好意,可是他们这样是无法解决眼前之事的。如果和这些饥民互相冲撞起来,吃亏的必定是自己这一方。
他伸手拨开张陈两位老汉,对着数百饥民拱了拱手。
“诸位乡亲,这两位老丈的脾气有些急了,话有些糙。但是其中有些话也讲的在理,我一个中人之家,粮食怎么会比粮铺的粮食还多?”范宇反问道。
不等饥民之中有人答话,他又接着道:“而且,居然有人说我想屯积粮食售卖高价,更是无稽之谈。大伙儿可知粮铺关门之前的粮价是多少?有谁能告诉我。”
说到这个,饥民之中立时便有人回答道:“今日上午粮铺关门之前,一斤麦子便要两百文的,心都黑透了!”
立时许多人点头附和,看来还真是这人所说的价格。
范宇都没想到,粮食的价格会涨到了如此地步。暗暗的在心中骂道,这秦员外确实黑心,居然敢将粮价涨成这个样子。
“粮价竟有如此高价,真是闻所未闻。”范宇摇了摇头,一脸同情的道:“既然这样,我便明白了。定是有人知道我家中还有些粮食,怕扰了粮价上涨。便刻意造谣生事,往我身上泼脏水。既然如此,我也不能顺了他的意,大家说是不是。”
当下这些饥民露出期盼之色,看向范宇的目光充满了希望。
“是是是,正是如此!大家不会上这个恶当,还请小公子发发慈悲!”众人回应道。
正在此时,范宇身后的院门吱呀一声打开,却是他的义母李婆婆从里面出来。
李婆婆手持盲杖,在门口问道:“可是宇儿回来了?我听着门外乱哄哄的,却能认出你的声音来。大家是没粮吃,要咱们接济吗?宇儿,那造谣的,必定是粮铺的贺掌柜。今日里,他还来过咱家,想要用一贯半一石的价钱收走咱家的粮食来着,娘没答应,你可要小心他。”
范宇听到了义母的话,更是心中冷笑,果然背后就是秦家在冒坏水。不过,义母李婆婆当着这许多饥民的面,讲出了贺掌柜来收购粮食的价钱,却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好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