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就这样。”冯啸辰答道,这一问一答和刚才如出一辙。
“你没有惹孟部长生气?”罗翔飞又问道。
“没有啊。”冯啸辰道,说完,他又赶紧改口,道:“也不是,中间我说错了一句话,他倒是有些生气,不过我马上就道歉了,他也就不计较了。”
冯啸辰说的,就是关于他嘲讽了铸造厂工人的那件事,那是唯一让孟凡泽对他斥责的地方。罗翔飞问了过程,也觉得虽然冯啸辰的话不太合适,但能够马上道歉,也就不算什么了。以罗翔飞对孟凡泽的了解,孟凡泽不是这样小心眼的人,不至于为这样一句话而耿耿于怀。
“你没有看到孟部长发病吗?”罗翔飞道。
“孟部长发病了?”冯啸辰反而吃惊了,他摇着头道:“我走的时候,他还好好的呀,他们资料室那个资料员可以做证的。”
“这是怎么回事?”罗翔飞皱起了眉毛,他开始感觉到,这件事可能有什么蹊跷。如果不是冯啸辰故意隐瞒了什么,那就是研究所那边搞错了事情。也许孟凡泽发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冯啸辰并无关系。至于说什么吵架、生气之类,没准是研究所的人自己脑补出来的,以冯啸辰以往的表现来看,这年轻人的确不是那种过于冲动的。
“叮铃铃,叮铃铃!”
正在罗翔飞沉思之际,他桌上的电话机响了起来。他拿起听筒,只听了一句,便肃然地答道:“孟部长,您好,我是小罗!”
田文健和冯啸辰都把目光投向了罗翔飞手上的听筒,心里的想法各不相同。田文健心里十分纠结,不知道这个电话究竟是来告状的,还是来给冯啸辰洗脱的。冯啸辰的想法相对就简单得多了,他相信那个孟部长不会那么不讲理,明明大家聊得好好的,你能找我领导告什么状?
“小罗啊,我向你打听一个人啊,你们单位,有没有一个名叫冯啸辰的小伙子?”
孟凡泽的声音中气十足,丝毫不像一个生了病被送往医院的人。罗翔飞的心里安定了几分,就算孟凡泽真的住院了,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大问题,冯啸辰也就没啥大责任了。听到孟凡泽上来就问冯啸辰,罗翔飞赶紧答道:“是有这么一位同志,是我们冶金局刚刚从基层借调上来的,主要是做一些翻译工作。”
“做翻译工作?太屈才了。小罗啊,我跟你打个商量,你把这小伙子借给我好不好?不不不,最好是直接送给我,我把他调到部里来,进正式编制。”孟凡泽不愧是当副部长的人,一张口就开出了极好的条件。
罗翔飞这一回算是彻底踏实了,谁说冯啸辰惹孟部长生气了,孟部长这话,分明是非常欣赏冯啸辰嘛。看起来,冯啸辰在那边又跟孟部长说了些什么见解独到的话,孟部长和自己一样,起了爱才之心。唉,自己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都没顾上和冯啸辰好好谈谈,他的那些好点子,怎么就能便宜了煤炭部的人呢?
第二十章 给个正式的干部编制
“孟部长,你身体好点了吗?”罗翔飞开始试探着问道。
“身体?我身体一直很好啊。”孟凡泽满头雾水地说道,他不知道罗翔飞怎么突然想起关心他的身体了,前面明明是在说那个小冯的事情好不好?
罗翔飞又问道:“孟部长,我听煤炭研究所那边的人说,您去医院了。”
“是啊,我现在就在医院给你打电话呢。”孟凡泽道,说罢,他又笑了起来:“唉,说岔了,我到医院来,是来看望常工的。对了,你也认识的,煤炭研究所的总工程师,常根林。他血压高,前些天太劳累了,我强迫他来住院了。今天和你们那个小冯聊了一下25立米挖掘机的事情,有些启发,所以我就到医院来找常工讨论这个问题了。”
“呃……”罗翔飞真是哭笑不得,这算个什么事,煤炭研究所兴师动众地打电话过来,说什么冯啸辰和孟部长吵了架,还把孟部长气得住院了。可事实上,孟部长对冯啸辰非常欣赏,还说有些启发。至于他到医院去,那也是实情,可去医院不意味着就是住院啊,人家去看病人不行吗?
虽然弄明白了这些,罗翔飞却不能向孟凡泽明说,煤炭研究所那边闹了乌龙,未来自然会再打电话来解释和道歉,但这种事情,能够不让领导知道,那是最好的。如果罗翔飞现在多嘴多舌地向孟凡泽告状,孟凡泽一方面会气恼研究所小题大作,另一方面也会对罗翔飞有看法,觉得罗翔飞这个人鼠肚鸡肠,就是一点小误会的事情,你犯得着找我告状吗?
“您身体没事就好,老领导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我们还盼着您带领我们一起搞大型露天矿装备呢。”罗翔飞恭维着,把前面的话题给掩饰过去了。
孟凡泽去南郊医院,的确是受了冯啸辰的【创建和谐家园】。在此前,他对25立米挖掘机的项目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一门心思就想在自己退休之前拿下这个项目,算是给自己一生的工作划一个圆满的句号。可听冯啸辰说过之后,他也意识到,靠补丁撂补丁的方法,就算能够拼凑出一台25立米挖掘机,也实在算不上是什么可喜的成绩。
当初12立米挖掘机就是在原有6立米挖掘机的基础上放大而成的,规格扩大之后,工程的难度不是增长了一倍,而是增长了10倍都不止。多亏一线的技术员和工人发挥聪明才智,苦干加巧干,另外还有国家不计工本的投入,才算是把12立米挖掘机做成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做25立米挖掘机,技术储备已经完全不够用了,技术难度恐怕还要再增长10倍,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靠着这种方法去冲击世界领先水平,能走多远呢?
想到这些,他也就坐不住了,从研究所调了辆小车,便直奔南郊医院,找到住院的常根林,与他进行讨论。话头一说起来,孟凡泽才发现,原来常根林对于25立米挖掘机项目,也是持保留态度的,他的理由与冯啸辰不尽相同,最多只是陈述方式上的差异而已。
“老常,既然你觉得这个方案不行,为什么不早说呢?”孟凡泽带着抱怨的口吻说道。
常根林苦笑了一声,道:“孟部长,您跟我们说过,这可能是您退休前做的最后一个项目,我们就算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帮您把这个心愿了结了。”
“真让那个小子说对了,这就是一个领导项目。”孟凡泽叹道。
“什么小子?”常根林诧异道。
孟凡泽把与冯啸辰偶遇而后交流的过程向常根林说了一遍,常根林沉吟了片刻,说道:“人才难得啊,听您说的情况,这个小年轻对技术了解得足够透彻,同时又懂得企业经营和国际谈判的技巧,这简直有几分孟部长您年轻时候的风采了。这样一个人,如果放到我们这里好好培养一下,三五年时间就能够独当一面了。”
“没错,这个人放到冶金局太浪费了!”孟凡泽霸道地说道,这话如果让经委的领导听见,非得气得吐血不成。
带着挖人才的想法,孟凡泽在医院找到了一部电话,先打给煤炭研究所,让他们帮忙查冶金局的电话。徐吟秋旁敲侧击地一打听,才知道孟凡泽根本没有生病,那个什么冶金局的小伙子也不曾惹他生气。知道摆了乌龙的徐吟秋也不敢向孟凡泽说自己向冶金局发难的事情,把那边的电话告诉孟凡泽之后,便把办公室主任和王亚茹叫来,又训了一通,说他们情报失误,给本单位与兄弟单位的关系抹了黑。王亚茹真是欲哭无泪,这么会工夫就挨了两通训,而且涉及到的是部长,让她上哪说理去?
从徐吟秋那里,孟凡泽知道了冯啸辰是罗翔飞的手下,当然,徐吟秋也是从刘燕萍那里听说的。孟凡泽与罗翔飞关系挺熟悉,在此前曾经有过多次的合作,在那些合作中,孟凡泽都是以罗翔飞的领导的身份出现的,他可以大大方方地称罗翔飞为“小罗”,不用担心对方有什么意见。
罗翔飞把冯啸辰从南江带到京城,只敢承诺帮他在下属企业解决一个正式编制,想进经委系统是办不到的,因为罗翔飞自己在经委也只算是中层,没有招人的权力。但孟凡泽就不同了,他是副部长,而且还是老资格,在煤炭部可以说是一言九鼎,安排一个人是很容易的事情。
孟凡泽出手挖人,罗翔飞当然不会答应。孟凡泽与冯啸辰只是在资料室聊了几句,就对他如此欣赏,这说明罗翔飞此前对冯啸辰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这个人绝对是一个可造之才。这么好一个人才,罗翔飞哪里舍得送给孟凡泽,大家交情归交情,涉及到利益的事情,可就得寸土必争了。
“小罗,这事咱们就这样说定了吧,明天我就让人下调令。”孟凡泽在电话里说道,打算来个霸王硬上弓。
罗翔飞笑道:“孟部长,这个恐怕还得从长计议吧?小冯现在做的事情,是我们张主任亲自交代下来的。我如果把他交给您,回头张主任找我要人,我可就吃罪不起了。”
罗翔飞说的张主任,是经委的一位副主任,资历和级别都与孟凡泽有得一拼。罗翔飞自忖扛不过孟凡泽,只能搬出经委领导来挡驾了。
“你个小罗,我还不了解你!”孟凡泽笑着骂开了,“你从来就喜欢吃独食,知道这个小冯能干,你就攥到手上舍不得放。我跟你说,我们这边机会多,待遇也好,小冯到我这边来,能够有发展。你那边没什么正事,挺好一个人才,你就当个翻译用,这叫浪费,知道吗?”
“孟部长,您误会了。我现在叫小冯做翻译,只是让他先熟悉一下情况,下一步,我们肯定是要派他到下面去历练的,玉不琢不成器嘛……什么,您说想和我们成立一个联合小组,共同开发25立米挖掘机?嗯嗯,这是一个好项目啊……让小冯一起参加?这倒是可以考虑,嗯嗯,让我考虑考虑……”
罗翔飞的神情严肃了起来,他和孟凡泽又说了几句,然后挂断了电话。一旁面色有些僵硬的田文健迟疑了一下,上前问道:“局长,孟部长的事情……”
刚才这一会,田文健已经把事情的原委听了个大概,也知道煤炭研究所那边是弄错了。他原本心里藏着几分兴奋,这一下子相当于冷水浇头,兴奋感全都变成了肥皂泡。听电话里孟部长那个意思,似乎对冯啸辰非常欣赏,这让田文健的羡慕嫉妒恨又多了几分。罗翔飞为了留住冯啸辰,编出一个张主任亲自关怀的谎言,这在田文健的记忆中也是非常罕见的,可见在罗翔飞心里,冯啸辰占着多么重要的一个位置。
你才19岁好不好,干嘛这么有才,这么逆天,你还让不让人愉快地当秘书了?田文健恨恨地想道。
罗翔飞没有接田文健的话,而是转头对冯啸辰问道:“小冯,你跟孟部长聊什么了,他对你非常看重啊。对了,他还想下调令调你去煤炭厅呢,直接解决正式的干部编制,你有没有兴趣?”
冯啸辰暗暗地撇了一下嘴,心说你都替我拒绝了,这个时候问我有没有兴趣,我还能说有吗?不过,正式编制这种事情,对我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如果换成王伟龙他们,光凭你那句话,他们就能恨你一辈子。
这样想着,冯啸辰笑了一下,说道:“孟部长真是太高看我了,其实我也只是把这些天看资料的一些心得和他交流了一下而已,哪值得他如此器重我。就我个人的想法来说,我还是希望留在冶金局,向罗局长多学习一些东西。干部编制不干部编制,其实并无所谓,我现在年龄还小,如果进了干部编制,恐怕会让人说闲话的。”
第二十一章 变拉动为推动
冯啸辰这话就说得比较艺术了,相当于向罗翔飞表了忠心,却又不算特别直白。罗翔飞对于冯啸辰的这个回答比较满意,他点了点头,说道:“的确,你现在还小,也不着急解决干部编制的问题。你放心,只要你好好干,干部编制迟早是会解决的。目前嘛,还是先到企业里挂个工人编制比较好,这事我会让田秘书抓紧去办。”
“我明白,我明天就去联系。”田文健连忙答应。
“那我先谢谢罗局长了。”冯啸辰道。他不急着要解决干部编制,但弄个工人编制还是必要的。有了正式编制,工资就能多一些了,总比他现在还拿着临时工的工资要强。前一世里,他还真不是特别关心工资的多少,反正都够他生活得不错。到了这个世界,他才发现工资标准真是太重要不过了,临时工一个月才20多块钱。以他这个岁数,正是吃饭不知饱的时候,如果不是出门之前母亲给他塞了点钱,他现在就已经要沿街乞讨去了。
说完编制这件事,罗翔飞换了一副认真的表情,说道:“小冯,刚才孟部长在电话里说,他们准备改变原定的25立米挖掘机的研制计划,采纳你的一些意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重点解决大型挖掘机基础工艺的问题。他希望和我们以及机械部组织一个联合攻关组,统筹这件事情,并且特别指名要你参加这个攻关组的工作,你有什么看法?”
“我服从组织安排。”冯啸辰毫不犹豫地说道。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在一个部长、一个局长面前其实是无关紧要的,自己答应也罢,不答应也罢,人家想把自己塞到哪去,自己哪有拒绝的余地?既然根本就没有自【创建和谐家园】,还不如装装姿态,显得心情愉快的样子,也让领导对自己有个更好的印象。
“嗯,好。”罗翔飞称赞了一句,然后说道:“我把你从南江借调过来,原本是想让你继续参与南钢1780轧机的引进工作。不过,我们目前已经暂停了与三立制钢所方面的谈判,正在按照你的建议,寻找国际咨询公司,帮助我们做成套设备的引进工作。我们过去没有和国际咨询公司接触过,现在还需要货比三家,所以可能还要再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你去参与一下其他的项目,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不过,基层工作可能会比较辛苦,你要有些思想准备。”
冯啸辰点头道:“没问题,我过去当过知青,吃苦方面是没问题的。”
“那就好。”罗翔飞道,“孟部长在电话里反复提到,这一次他们修改原定方案,主要是参考了你的建议,你能不能在这里再给我讲一讲,你对于煤炭部搞25立米挖掘机有什么样不同的思路。”
“可以。”冯啸辰爽快地应道。他也没法不爽快,不管怎么说,他是罗翔飞带到京城来的,算是罗翔飞的嫡系。他去向孟凡泽讲了一大堆想法,如果反过来还对罗翔飞吞吞吐吐,那就不合适了。
看到冯啸辰摆出一副准备长篇大论的样子,田文健就算心里再不痛快,也只能在旁边坐好,乖乖地掏出笔记本,开始准备记录。
冯啸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开始说道:
“从一般的市场规律来说,生产是为需求服务的。一线生产部门需要什么样的装备,装备制造部门就为他们量身定做这种装备。同时,制造装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配件,更上游的配件部门就生产什么配件。以三部委刚刚完成的12立米挖掘机来说,它是为满足我国大型露天矿开采而提出来的需求,三部委组织国内有实力的企业,集中力量制造出了样机,这就是为需求服务。在制造12立米挖掘机样机的过程中,涉及到电机、铸锻件、液压件、轴承、特种齿轮等配件,这是主机厂所无法制造的,因此我们就寻找有生产能力的企业,为主机厂专门提供这些方面的配件。”
“没错,的确是这样,有什么问题吗?”罗翔飞问道。
冯啸辰道:“我刚才说过了,这是一般的市场规律。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链条,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但是,我们是一个后起国家,如果一味按照这样的方式去组织装备生产,那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在国家还能够对产业提供保护的情况下,落后的装备制造业或许还有生存以及缓慢发展的空间。一旦国门彻底打开,国外装备制造业进入国内市场进行竞争,咱们自己的产业就会全面【创建和谐家园】。”
听到冯啸辰说得如此危言耸听,田文健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罗翔飞,犹豫着要不要打断冯啸辰的话。其实,在私底下,许多干部也都是这样想的,有些人的观点甚至比冯啸辰说的还要悲观。但这种话毕竟不宜放在大面上说,如果是与罗翔飞同样级别的领导干部在一起私聊,说说也无妨。或者冯啸辰自己在宿舍与同级别的底层干部交流,也是可以的。一个下级向上级这样直言不讳,就有些犯忌了。
罗翔飞注意到了田文健的眼神,他微微摇了一下头,示意田文健不要干涉,然后对冯啸辰说道:“小冯,那么依你的想法,我们该如何做呢?”
冯啸辰道:“我们国家虽然是后进国家,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全国一盘棋的经济管理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称之为体制优势。我认为,我们应当纠正装备制造业只是为一线服务这种观点,转而提出一线企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支持的政策取向。简单说,就是把过去下游拉动上游的模式,转化为下游推动上游的模式。”
“这个说法倒是有趣,你来说说,拉动和推动,是什么区别?”罗翔飞微笑着说道,同时自己也铺开一张纸,准备记录了。
冯啸辰道:“我举个例子来说,就12立米挖掘机而言,一开始是露天矿提出需求,企业就着手研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需求是由一线生产部门拉动的,露天矿是项目的主体,企业是被动的客体。如果企业研制出来的产品得不到露天矿的认可,露天矿转而寻求从国外购买装备,那么企业前期的投入就会全部沉没,无法收回。”
“嗯,的确有这个风险。”罗翔飞道。作为参与了12立米挖掘机研制项目的领导之一,他非常清楚国产12立米挖掘机目前面临的危机。几家大型露天矿对于国产设备颇有一些微辞,希望更多地使用进口设备。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发的大型挖掘机、大型电动轮自卸车等装备的工业实验遭遇了很大的障碍,许多矿山都以种种理由拒绝接受这些装备的实验。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确会像冯啸辰预言的那样,研制出来的国产装备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矿山方面的想法,罗翔飞也是能够理解的。国产装备性能上不如进口装备好,质量更是不够稳定,在生产中“掉链子”的情况屡屡发生。矿山那边也是有生产任务要求的,人家没有理由替装备制造企业去当这个试验品。
生产装备的企业与矿山都是国家的企业,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些矿山的级别甚至比装备企业更高,在上级主管部门那里有更多的话语权。人家不想要国产装备,装备企业也没有办法。即便是罗翔飞,有时候也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去与矿山方面沟通,恳求他们给国产装备提供一些机会。倒是孟凡泽这种部级领导还有些权威,有时候说句话,矿山方面也只能服从。12立米挖掘机能够找到矿山进行工业实验,其中有很大程度是孟凡泽的功劳。
冯啸辰继续说道:“改拉动为推动,核心就是把装备制造业的地位由从属转为主导。国家应当明确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国家的核心利益,而矿山是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市场的客体。国家给露天矿下拨资金,应当明确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应当用于采购国产装备,要强制规定大型矿山中国产装备所占的比重,这样装备制造业才能放手大胆地开展研发工作,提高装备制造水平。”
“可是,现在这种模式下,咱们的装备制造业也同样制造出了12立米挖掘机,与你说的模式有什么不同呢?”罗翔飞反驳道。
冯啸辰道:“区别很大。比如说,12立米挖掘机的主机厂是北宁省林北重型机械厂,他们虽然生产出了挖掘机的样机,但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工艺文件,也没有开发专门的工艺装备。许多部件的生产都是采取近似于手工生产的方式,没有开展大批量生产的意识和准备。这就说明,他们在开发和生产样机的时候,并没有达到‘放手大胆’的程度,而是时刻准备着项目中止,他们再重新回到原来的产品生产体系中去。”
第二十二章 工艺是重心
简单说:生产一种产品的方法,称之为工艺。
以煎荷包蛋为例。
荷包蛋是企业的产品,提出荷包蛋这种概念,属于产品设计。荷包蛋应该有多大,放盐还是放糖,煎到七分熟还是九分熟,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
但一个荷包蛋仅仅设计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套正确的烹调方法,才能够完美地实现设计要求。这套方法,就属于工艺的范畴。
一个好厨师能够恰到好处地选择火力,控制油温,掌握煎每一面的时间,确定放盐的时机,从而可以煎出美味的荷包蛋。而一个菜鸟厨师则会手忙脚乱,不是煎糊了,就是煎散黄了,最终的产品让人无法下口。
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是把控制产品质量的希望都寄托在厨师的技巧上,而现代的大工业生产,则特别强调工艺规范的重要性,保证任何一个菜鸟经过简单培训之后,都能够煎出合格的荷包蛋。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认真分析优秀厨师煎蛋的流程,写成详细的菜谱,说明火力应当调成几档,油温应当是多少摄氏度,煎每一面的时间应当是多少毫秒,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厨师煎出来的荷包蛋都是同一个品质。这种细化到每一个步骤的菜谱,在工业上被称为工艺文件。
仅仅有工艺文件还不够,为了提高煎蛋的效率,有些餐馆会制作专门的煎蛋器,厨师只要把鸡蛋打在煎蛋器里,到指定的时间再翻一面,就能够煎出合格的荷包蛋,从而使煎蛋的人力投入、时间成本都大为减少。这种煎蛋器,就被称为工艺装备。
林北重型机械厂研制12立米挖掘机,其中自然也要涉及到大量的生产工艺。由于是单件生产,而且不确定未来是否还有订单,林北重机从一开始就抱着因陋就简的心态。许多部件的加工都是只追求结果,不在乎过程,更不必说编制完整的工艺文件。
比如一些大部件的焊接,工人们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厂里便组织最优秀的焊工轮番上阵试验,焊好了就算成功,焊不好就换一个人再试。往往是一个件焊接成功之后,工人自己也说不清是怎么成功的,再试一次,没准又焊不出这个结果了。
工艺装备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只生产一台挖掘机,厂里认为不值得开发专门的工艺装备。还是以大件焊接为例,为了保证质量,应当有专门的支架把部件固定起来,这样焊接就比较方便。但在只生产一件的情况下,做一个专门支架就划不来了,于是工人们便用土办法,找一些替代品作为支架,焊完之后再拆掉。如果未来需要再制作一个同样的部件,工人必须重新搭起这个支架,至于是否与上一次搭得相同,就没法保证了。而支架的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原有的受力关系等也都变了,这就可能导致上一回焊接成功的经验,在这一回却无法【创建和谐家园】。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总装厂的上游配套企业那里,而且表现更为明显。比如挖掘机中使用的液压件,总共也就需要两三套,专业的液压件制造企业根本不值得为这样几百块钱产值的东西专门去开发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基本上就是想办法做出几件交差了事。由于工艺不规范,外购配件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样品试车的过程中屡屡出现问题,把总装厂的工程师们气得不停地骂娘。
这方面的情况,罗翔飞和孟凡泽都是清楚的,只是他们都寄希望于在生产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更高层的领导往往不了解什么叫工艺,他们只知道中国企业又一次造出了新东西,“把中国不能制造叉叉叉叉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了”。在那些年月里,中国有能力制造的产品清单十分耀眼,但内行人都清楚,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成本高、制造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一线生产部门更是想方设法拒绝使用国产装备,最后形成许多费尽力气研制出来的国产装备被束之高阁,一线部门大量进口国外装备的尴尬格局。
冯啸辰作为一位穿越者,清楚地知道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单件生产走向批量生产的转型过程,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经历的阵痛。他所提出来的思路,是将装备部门的工作目标由一味满足一线部门要求,转向注重自身的技术发展。说直接点,就是一切为了做出更好的装备,拒绝那些应付差使的一锤子买卖。
采取这样的方法,在一段时间内,会导致新型号的难产,让上级领导在很长时间内看不到令他们欢欣鼓舞的新产品。但在练好内功之后,新产品的开发将不再存在瓶颈,届时就呈现出新型号层出不穷的可喜场面。
在真实的历史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就处于一个苦练内功的时期,新型号的研制进度缓慢,让人感觉似乎是陷入了停滞。而事实上,各家装备企业在这段时间里全面地提升了自己的工艺水平,进入新世纪之后,诸如大型火电装备、水轮机组、冶金装备等像井喷一样迸发出来,而且只要首台机器投产,就能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这是后话,姑且放下不提。
“难怪孟部长再三要求让你参与到调整后的项目中去,你的思路,的确有些与众不同。”
罗翔飞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缓缓地说道:
“你这些想法,有不少闪光点,也有一些不切实际之处。至于哪些地方不切实际,我现在也不跟你细说,你可以到实践部门去检验它们的对错。我决定了,组织一个小组参加煤炭部的25立方挖掘机项目,明天我就在党组会上提出来,请局党组审议。如果局党组同意我的意见,小冯,你将作为工作小组的一员,接受孟部长的亲自指挥。不过,丑话我可得说在前头,你不能翘尾巴,不能因为孟部长重视你的意见,就忘乎所以。和孟部长以及其他老同志说话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谦虚,不能和他们发生冲突,明白吗?”
后面这番话,可以理解成罗翔飞惊魂未定的结果。此前田文健带来的假消息,可真让罗翔飞吓出了一身冷汗,到现在后背还有些发凉的感觉。经过这一回,他对于冯啸辰的杀伤力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孩子可真是初生牛犊,在什么人面前都敢放炮。这也就是遇上了他罗翔飞,以及同样以工作为重的孟凡泽,如果换成另外一个心胸狭窄的领导,没准就会因为冯啸辰的张狂而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了。
当然,在那个年代,像罗翔飞、孟凡泽这样心胸宽广的领导还是非常普遍的,这些曾经在战火中摸爬滚打过来的老人,思想觉悟是非常高的。只要下属是真正从工作出发,他们一般来说都会给予较大的宽容。如果这位下属还能表现出一些才干,那么甚至还能够获得他们格外的青睐。
“我明白,罗局长,您放心吧,我会注意方式方法的。”冯啸辰诚恳地应道。
听到冯啸辰的回答,罗翔飞翻了个白眼,差点又想揪着冯啸辰教育一番了。什么叫注意方式方法,说到底,你还是想继续放炮,用你那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把老同志们吓得连夜跑医院去。可转念一想,自己看中冯啸辰的地方,不就是他思想的尖锐吗?如果压抑住他的思想,让他说话留三分,岂不是浪费了这样一个人才?
“好吧,方式方法,这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你一定要牢牢记住。”罗翔飞用重重的语气强调道,说罢,不等冯啸辰再撂蹶子,他便更换了话题,说道:“对了,你刚从煤炭研究所回来吧?是不是还没有吃饭?”
冯啸辰眼泪都快流出来了,领导总算是说了一句人话了。自己还在公交车的时候,就已经饿了,回来正想到王伟龙他们那里去蹭点东西吃,就被传唤到了罗翔飞的办公室,随便这么一聊,一个小时又过去了,他已经感觉饿得前心贴上了后背。
罗翔飞看出冯啸辰的心理活动,他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检讨道:“抱歉,我忽略了像你这个岁数的年轻人是容易饿的,早想到这一点,我就先让你吃了饭再来谈事情了。这样吧,食堂现在也已经关门了,我这里还有一点饼干,要不咱们三个将就着对付一顿?”
罗翔飞在办公室里储备的饼干,只是为了他加班熬夜的时候作为点心的。到了罗翔飞这个岁数,饭量已经不大,所以饼干的数量也就非常有限。尽管罗翔飞拼命鼓励冯啸辰多吃一点,田文健也假惺惺地忍着肚饥说自己吃不下太多,让冯啸辰一个人包圆了七成以上的饼干,但冯啸辰还是觉得肚子空空荡荡的。
吃完饼干,罗翔飞又向冯啸辰问了几句诸如习惯不习惯北方生活之类的口水话,便把他打发走了。冯啸辰带着没吃饱饭的一丝怨气回到集体宿舍楼,敲开王伟龙的房间门,准备找他再讨点吃食,却发现王伟龙的房间里另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王伟龙的脸上似乎还有一些郁郁的神色。